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东省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与收获量表茹正忠(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广州510520)根据湿地松人工林整体生长模型[1]似及估测材种出村量的有关方程[2,3],并借助湿地松人工林经营模拟系统[4],导算出广东省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与收获量表,供营...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湿地松人工林直径分布遵从三参数Weibull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了湿地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收获模型。该模型采用参数回收法(PRM),即采用林分因子的在值来回收Weibull分布的参数,保证了收获模型与林分回归模型的一致性。该模型不仅能输出林分的总体收获量,而且能输出各径阶的收获量。误差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使用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攸县湿地松人工林生长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攸县湿地松人工林发展现状及湿地松人工林的生长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攸县湿地松人工林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人工林动态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福建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 70年代引种的湿地松人工林林分调查资料为基础 ,结合当地的技术经济资料 ,分析了湿地松人工林动态经济收益 ,为湿地松人工林的经营决策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连江县湿地松人工林伐倒木造材数据,以地径为自变量,经济材、薪材、废材出材率分别为因变量,采用多方程拟合对比的方法建立材种出材率模型,据以编制湿地松人工林单木材种出材率表.经检验地径出材率表的平均系统误差小于3%,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在林业实践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湿地松人工林整体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省湿地松人工林林分标准地调查材料 ,选用不同的数学函数模拟出我省湿地松林分平均树高、平均直径的生长模型 ,以及林分单位面积立木株数的估测模型。以立地指数、年龄和初植密度为控制因子 ,拟建了一套完整的湿地松整体林分的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连江县收集调查307块湿地松人工林标准地,分别以林分每公顷蓄积量及标准差、林分形数为因变量,以林分平均高为辅助变量,通过多方程的拟合对比,建立合适的林分蓄积量、标准差、形数回归模型,据以编制连江县湿地松人工林标准表。该表经检验精度符合要求,可在大面积森林资源清查中用于测算林分蓄积量。  相似文献   

8.
结引种火炬松、湿地松人工林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分析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火炬松和湿地松人工林的材种经营最佳密度与期限  相似文献   

9.
以10年生马尾松(Pinus masoniana)、杂交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生长、效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马尾松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出材量和产值等指标均高于杂交松和湿地松,林...  相似文献   

10.
贵州龙里林场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实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龙里林场外来引进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及本地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不同土壤层理化性质及养分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分土壤pH值为4.38~4.53,均表现为弱酸性;湿地松人工林有机质、全氮、磷、钾、钙含量均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微量元素Fe、Cu、Zn、Mn、Co、Cr在2种林分中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法表明林分综合环境因子变量各指标受影响程度为NH_4-NZn速效PCoMnCuMgNP速效K。这些数据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对各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均高于湿地松人工林,马尾松的生长对养分的渴求高于湿地松。  相似文献   

11.
闽东沿海山地香椿湿地松混交林生长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义 《防护林科技》2012,(4):26-28,36
通过对不同混交比例的香椿湿地松混交林与香椿、湿地松纯林的生长比较,并进行成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椿与湿地松混交后,不同的混交比例,其生长量不同,在混交比例为1∶2时,香椿湿地松生长量明显提高;在混交比例为1∶1时,香椿的生长量提高,而湿地松的生长量受到影响。香椿湿地松以适当的比例进行混交造林,因种间关系协调,改善了林内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了林木生长,且混交比例在1∶2时,其生长效果佳,是闽东沿海山地理想的一种高产稳定、生态协调的人工针阔混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火炬松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和抚育条件下,在1~20 a内,湿地松的生长明显优于火炬松和马尾松。20~30 a内,国外松生长不如马尾松,而且对地力的适应性也不如马尾松。作为短轮伐期的速生丰产纸浆林,湿地松是适应性比较强的速生丰产的引进树种,但在立地差、集约度低或海拔高处应以本地树种马尾松为主。  相似文献   

13.
杉木林迹地不同树种更新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杉木人工林连栽容易引起产量下降和地力衰退等问题,对杉木林采伐迹地采用火力楠、湿地松和马尾松进行更新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火力楠为更新树种形成的人工林生长快、蓄积量大,林下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得到较大的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快。火力楠是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较为理想的树种。  相似文献   

14.
对富源县三道箐林场石漠化地区栽植的4~5年生湿地松、云南松、华山松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对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以对比3个松类树种在石漠化地区造林成效。结果表明,树高年均生长量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地径年均生长量也是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湿地松可作为富源县石漠化地区松类造林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不同林龄湿地松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娟  黄成 《林业科技》2010,35(3):16-18
不同林龄(5、10、15及20年生)湿地松人工林土壤养分(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有效磷(P)、有机质及pH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林龄增长,土壤速效N(NH4^+-N+NO3^--N)含量呈增加趋势;有效P及有机质含量则随林龄增加而降低,但后者在后期略有增加;土壤pH值随林龄增长先上升后降,几种土壤养分的层次差异均较为明显(上层含量高于下层),有必要施入磷肥和石灰进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6.
湿加松优良家系丰产林生长表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广东省湿加松良种选育协作组研制的14个优良杂种家系的扦插苗木在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内营建试验示范林7 hm2,利用优良杂种家系的混合扦插苗木在广东省台山市赤溪镇营建丰产林120hm2。试验示范林5.5年生时的数据表明,优良家系扦插苗木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可达到6.69 m,11.31cm,0.03603 m3,其材积生长比作为对照的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分别大136.59%,15.49%;3.5年生的丰产林的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3.50 m,5.62 cm,0.0054 m3,材积生长比作为对照的湿地松大350%。该结果充分显示了湿加松优良家系的生长优势,说明湿加松可在广东中南部地区通过扦插扩繁、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选择了高海拔和低海拔2种立地条件,研究了不同立地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湿地松胸径和树高均显著低于低海拔,高海拔地区湿地松平均胸径为7.65cm,平均树高为4.23m;低海拔湿地松平均胸径为10.69cm,平均树高为6.93cm。无论是高海拔地区还是低海拔区上,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均显著大于马尾松,高海拔地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1.33g,马尾松为0.41g,低海拔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3.96g,马尾松为2.36g;在不同海拔高度上,两树种的产脂量均为低海拔区大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复混肥对湿地松中龄林的施肥效应,以8年生湿地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施用2种普通复混肥和自制松树专用复混肥为施肥处理,各处理的施肥量均为700 g·株-1;同时以不施肥为对照,进行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施肥处理中,以自制松树专用复混肥对湿地松林分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施肥3年后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较对照增长3.1%、4.7%、10.0%;施肥3年后自制松树专用复混肥处理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与2种普通复混肥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均有显著差异;施用有长效作用并具针对性的松树专用复混肥能获得较高的木材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9.
湿地松厚荚相思混交林生长特性与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较为贫瘠的迹地上开展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单行、带状混交及湿地松纯林造林对比试验 ,对 10年生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带状混交 ,各个树种保存率高、生长量大 ,与湿地松纯林相比较 ,带状混交林中湿地松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优势 ,混交林林内小气候条件适宜 ,土壤理化性质良好 ,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明显。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单行混交 ,湿地松受压严重 ,保存率、生长量低 ,应及时对厚荚相思进行适度修枝 ,增加林内透光度 ,促进湿地松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