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斯氏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移行途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关于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deai子孢子的移行途径争议尚大。作者借光镜和电镜互补的手段研究了子孢子从肠腔到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移行。所取材料为人工感染5-50万卵囊的1月龄幼兔的血液,肠道,淋巴结,脾和肝,取材料时间为感染后2-72h至4-6d。依据子孢子大量出现于肠系膜淋巴结和小量出现于脾脏而未见于其它部位淋巴结,以及肝内胆管周围营养血管中有大量子孢子出现等观察结果,提出了子孢子移行  相似文献   

2.
斯氏艾美耳球虫子孢虫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氏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呈香蕉形,外被三层膜组成的表膜,有前后极环;顶复合器具典型结构,棒状体为8根;核一个,位于虫体前半部,含一个偏心核仁;相当于核中部水平位置的表膜上,见有一微孔;折光体在核后,呈球形,约占子孢子纵长的2/5;尾部常见一兔尾巴式的结构,构成方式类似阿米巴的伪足,是由被表膜的胞质向外突出形成的;胞质中见有许多管泡状线粒体和一些电子致密体。  相似文献   

3.
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蔗糖为介质,经密度梯度离心后旨在获得一种简便、经济和高效的纯化球虫子孢子的方法。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AA肉鸡购自北京华都肉鸡公司,未落地前放在专用鸡盒中运回;饲料为全价育雏料,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不含任何药物添加剂。并且在饲喂前用烘箱75  相似文献   

4.
在无RNase污染的环境下,提取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子孢子RNA,进而纯化mRNA,采用Oligo(dT)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和第二链,并在其两端加EcoRⅠ/HindⅢ定向接头。将所产生的cDNA分子定向克隆到具有EcoRⅠ/HindⅢ黏性末端的λSCREEN载体的两臂之间。用Phage Maker extract对以上连接产物进行体外包装,形成完整的噬菌体,并用该噬菌体转染大肠杆菌ER1647,进行文库容量测定和扩增。以扩增文库的DNA为模板,利用已知基因引物克隆E. tenella3-1E基因,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E. tenella孢子化卵囊子孢子的cDNA文库,文库原始库容量约为4×106pfu/mL,插入片段约100~3000 bp,扩增得到特定的E. tenella3-1E基因,说明文库质量高、代表性强,为进一步从文库中筛选相关基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纯化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经消毒,水洗处理后放入玛瑙乳钵内研磨。研磨后的卵下混入适量消化液,在40℃恒温水浴消化30分钟即成为球虫子孢子粗提液。此粗提液经DE52纤维素层析柱过滤,用甘氨酸洗脱液冲洗,收集滤液经离心沉淀即得纯化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  相似文献   

6.
为克隆和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新基因,本研究在所获得的ESTs序列的基础上,应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1个在子孢子阶段高表达新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U553107),命名为ZB7-C11,该基因全长1439bp,ORF为525bp,编码174个氨基酸,预测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8.7ku。Real-timePCR对E.tenella不同发育阶段(未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卵囊、子孢子和裂殖子)表达量进行分析显示,该基因在子孢子阶段的表达高于其它阶段。另外,将ZB7-C11克隆于pGEX-4T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4T-C1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6h后其表达量最高,并且重组蛋白分子量约44.7ku大部分以可溶性存在。Westernblot分析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抗E.tenella的多克隆抗血清识别,表明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斯氏艾美耳球虫细胞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组织化学技术对斯氏艾美耳球虫内生阶段和子孢子的细胞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多糖存在于第二代裂殖体、大配子体、大配子、合子、未孢子化卵囊和子孢子内。脂肪存在于第二代A型裂殖体、大配子、合子、未孢子化卵囊及子孢子内。整个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和子孢子均含有蛋白质。两型裂殖体、大、小配子体、合子和子孢子内均有Feugan反应阳性的DNA存在,而RNA存在于整个内生阶段和子孢子中。内生阶段虫体和子孢子均有ACP和SDH,然而ALP只存在于内生阶段,子孢子缺乏。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研究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通过给幼兔人工感染不同数量的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对其发病后的急性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与分析。将幼兔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除空白对照组外,3个试验组家兔分别经口感染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2×105个/只、1×105个/只、0.5×105个/只。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第8天,3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家兔的每克粪便卵囊数(OPG)分别为2.19×107、2×107、1×107和0,相对增重率分别为38.9%、58.0%、73.3%和100%。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对幼兔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是寄生在肝脏胆管上皮细胞内的一种危害较大、致病性较强的兔球虫,最初由Leeuwenhoek(1674年)等发现,但是直到1859年才由Lindermannt将其正式命名为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病在国内平均感染率为22%,死亡率80%左右,给我国养兔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用纯种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人工感染25只断奶幼兔,进行致病性和病理学研究。试验兔分为1个不感染对照组和4个感染组,各感染组每只幼兔分别口服感染2.0×103、1.0×104、5.0×104、2.5×105个孢子化卵囊。与对照组相比,接种2.0×103个和1.0×104个孢子化卵囊的两个感染组的平均病变记分、肝重指数、血清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5.0×104个和2.5×105个孢子化卵囊的两个感染组上述指标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对幼兔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能导致严重的肝球虫病。  相似文献   

11.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裂殖生殖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描述。其第二次裂殖生殖方式为外裂殖生殖,裂殖子侵入宿主细胞后,裂殖子逐渐变圆形成裂殖体,此过程中裂殖子的棒状体首先消失,引后锥体和极环消失、最后微浅、淀粉颗粒和折光体消失。裂殖体长大后,细胞膜下陷,将裂殖体分成几个部分,随后裂殖体进行核分裂成多核裂殖体,此后在靠近细胞核处细胞膜加厚外突,临近部位的细胞膜凹陷,同时近突起部位内膜复合体加厚形成极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幼稚裂殖子,幼稚裂殖子后部与残体相连,此过程中裂殖子的锥、极环、微线、棒状体、淀粉颗粒、折光体依次逐渐形成。裂殖子成熟的标志为从残体脱离,裂殖子的膜下微管24根纵向贯穿裂殖子直达顶端和极环相连,裂殖子内部由锥体、锥体前环1、锥体前环2、极环、微线、线粒体、折光体和3-多个棒状体等组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寄生于四川省白腹锦鸡肠道内的艾美尔属球虫一新种:锦鸡艾美尔球虫(Eimeria chrysolophi sp.mov.)。模式标本保存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相似文献   

13.
药物对柔嫩艾美尔球虫内生阶段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在鸡体内正常发育的超微结构和分别用三种抗球虫药物处理情况下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注意到125ppm尼卡巴嗪(Nicarbazin)能引起裂殖生殖阶段的滋养体或初生裂殖体及裂殖子的线粒体、内质网等膜结构系统和核的异常变化;168ppm磺胺喹恶啉(SQ)对滋养体、初生裂殖体及裂殖子、大配子和卵囊壁的形成均有影响,对裂殖生殖阶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核膜的增生复制等一系列核的异常变化;对配子生殖阶段的影响表现为Ⅰ型和Ⅱ型卵囊壁形成颗粒(WFB_1和WFB_2)的异常变化;80ppm盐霉素(Salinomycin)对上皮内淋巴细胞(IEL)中的子孢子及粘膜中成熟裂殖子的影响表现为表皮的分离或破裂及胞浆内微线粒(MN)和多糖颗粒(PG)等的轮廓模糊。由药物引起的其他一些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也作了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14.
在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柔嫩艾美耳球虫真核起始因子3d(Emeria tenella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3d,EteIF3d)基因,并获得具有天然构象的活性蛋白。将EteIF3d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将构建正确的重组质粒通过电激转化入酵母细胞GS115,用组氨酸缺陷培养基和G418分别进行筛选,获得含重组质粒的酵母表达细胞。在含1%甲醇的BMMY培养基中诱导培养,收集1~3 d的表达上清。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检测,并用Western blot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PIC9k-EteIF3d,并成功表达该蛋白,且该蛋白能与兔抗EteIF3d血清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抗原性。EteIF3d基因可在真核表达系统毕赤酵母中表达,且获得蛋白具有抗原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检测巨型艾美耳球虫和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常用抗球虫药的敏感性,选用地克珠利、氯苯胍、二硝托胺、癸氧喹酯、尼卡巴嗪、马杜米星、盐霉素和拉沙洛西等8种抗球虫药进行鸡体试验,通过抗球虫活性百分比(percent of optimum anticoccidial aetivity,POAA)、病变记分减少率(reduction of lesion scores,RLS)、相对卵囊产量(relative oocyst production,ROP)和抗球虫指数(anticoccidial index,ACI)4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巨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8种药物敏感;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盐霉素轻度敏感,对地克珠利、氯苯胍、二硝托胺、癸氧喹酯、尼卡巴嗪、马杜米星和拉沙洛西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对球虫早熟株疫苗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鸡体内用5mg/kg马杜霉素作用于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敏感虫株和抗药虫株,比较裂殖生殖阶段超微结构的差异。敏感株型裂殖体体积变小,所生成裂殖子的数目变小,裂殖子膨胀,裂殖子间(带虫空泡内)微管膨胀,结构模糊,有髓鞘样结构出现;限制膜外突和细胞质分离形成空隙,膜结构模糊,有破损;细胞浆空泡化,出现附加体和髓鞘样结构;少数细胞核的外膜外突和内膜分离,有的部位的核膜模糊、破损。首次发现裂殖子顶体结构发生异常变化,棒状体消失,微线数目减少或者消失;线粒体表现为形态改变,嵴脱落,内部形成空泡、膜状结构和髓鞘样结构,线粒体的嵴与长辆平行排列,且贯穿线粒体。抗药虫株没有发现异常变化。推理抗生素类抗球虫药的作用机理为破坏虫体结构和抑制虫体的生理机能两个方面;球虫对该类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机制是基因突变和药物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来自我国河南省汤阴县的布氏艾美耳球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包括卵囊大小、最短孢子化时间、最小潜在期、致病性、免疫原性以及内生性生活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实验室虫株。布氏艾美耳球虫汤阴株平均大小为29.2μm×22.5μm,最小潜在期为119h,最短孢子化时间为21h,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组织学研究显示,这个种至少有3代裂殖生殖。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