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年10月我辖区内某养殖场数头奶牛出现发烧、贫血、消瘦、黄疸、产量降低、血尿等症状,综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为牛泰勒焦虫并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在此,本文对该病的具体诊治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希望能够农户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初,唐山市丰润区某奶牛场饲养的3头奶牛突然发病。病牛体温升高达41℃.精神沉郁,腹式呼吸,口腔、眼、乳房部位皮肤黄染,尿少而带血色。经询问曾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为焦虫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经过合理用药,很快治愈。下面,将诊治经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地奶牛零散发生了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为高热不退,采用抗生素等消炎药和退热药治疗无效,继而出现贫血、黄染、消瘦、后期有红色尿液等特征,经实验室化验确诊为牛焦虫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奶牛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环形泰勒虫病是由泰勒属的各种环形泰勒虫寄生在奶牛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内引起的疾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高热、贫血、消瘦、体表淋巴结肿大,发病急、病程短,常引起奶牛死亡。环形泰勒虫病通常在6~8月发病较多,呈地方流行性,通常和附红细胞体混合发生,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1流行情况石河子地区的奶牛环形泰勒虫病主要是由璃眼蜱传播。璃眼蜱在每年的4月开始活动,6~7月活动较多,8月以后活动明显减少,9月、10月硬蜱活动基本消失。环形泰勒虫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随着硬蜱的活动明显升高,发病季节多在6~9月,7月为发病高…  相似文献   

5.
2004年5月下旬,我市某个体养猪场在给新购回的一批仔猪做猪瘟三联苗防疫注射后,猪群相继发病,症状以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食、呼吸困难为主。伴有肢端皮肤发红、发绀及弥漫性出血症状。发病率为44.24%,死亡率为27.43%.经实验室诊断确定为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猪瘟感染。用血虫净、磺胺等药物注射治疗,同时用猪瘟弱毒冻干苗5倍剂量紧急接种治疗,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1994年6月12日,我旗木头营子乡木头营子村牛场牛陆续发病,至7月7日共发病21头,死亡4头,虽用抗生素类药物及对症疗法治疗,但皆无效。后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牛泰勒氏焦虫和附红细胞体温合感染。1症状初期体温高达40℃...  相似文献   

7.
羊附红细胞体病与羊焦虫病是目前严重威胁养羊生产的多发疫病,在很多地区广泛流行,给广大养羊场(户)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闫家乡闫家村一养殖户绵羊附红细胞体病与焦虫病混合感染时诊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薛志成 《中国草食动物》2010,30(3):84-84,75
2008年7月初,辽宁省辽中县沙流河镇奶农吴某饲养的1头奶牛突然发病,见体温升高41℃,精神沉郁,腹式呼吸,口腔、眼、乳房部位皮肤黄染,尿少而带血色,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经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为焦虫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经过合理用药,很快治愈.现将本病的诊治经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笔者曾接诊一起奶牛泰勒厌焦虫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特殊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仔猪结肠小袋虫病是一种普通的疾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为近年来的多发病。在规模化养猪场中单独发生较常见,但这两种病混合感染并爆发少有报道。2002年10月,我们在临诊中遇到,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奶牛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虫病,又称血孢子虫病.病原体是多种无色血孢子虫寄生在红细胞内,引起奶牛发生焦虫病,本病不能接触感染,必须通过中间媒介(蜱)才能传播,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奶牛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寄生于宿主红细胞、血小板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病原微生物,属立克次氏体。我国牛发此病较少见,虫体多见球形、椭圆形,约0.5~1.5μm,对低温有较强抵抗力,虱、蝇、蜗等节肢动物为其传播媒介,也可通过针头,胎盘等传播。不同寄生株间有特异性,夏秋季多发,主要引起动物热性、溶血性疾病。 临床症状有高热、贫血、黄染,四肢无力,沉郁等。  相似文献   

14.
受近年来养猪热的影响,本人在2005年8月从南平夏道镇引进内三元小猪54头,按照常规免疫程序接种猪瘟用脾淋组织疫苗、猪蓝耳病疫苗。9月14日有2头小猪突然发病、不食、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结膜潮红、排红色的血尿、死前流涎、四肢划动呈游泳状。在此同时,又有5头小猪发生同样的症状。应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均不明显。1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5℃,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急促、磨牙空嚼,流浆性、粘性鼻液;有的小猪打寒颤、抽搐、站立不稳;有的皮肤发红,特别是耳尖、鼻端、四肢、腹部、尾部、会阴呈紫红色,刮痧样斑。多…  相似文献   

15.
(一)临床症状 1.母猪分急慢性两种: 急性,持续高热、昏睡、体温40~41.5℃、心跳加快(130~160次/分)、呼吸困难(30~60次/分)、咳、气喘、粪干带粘液血丝,传染迅速,怀孕母猪用抗生素治疗,效果甚微,九一四治疗有效。当母猪体温下降后,3~5天开始流产,呼吸困难症状稍有减轻,产死胎、木乃伊胎率达20%~25%,产后仔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常常窝断奶后仔猪仅余1~2头。 慢性感染,猪体质差,粘膜苍白,黄疸、消瘦、咳嗽,部分腹式呼吸,发情推迟或屡配不准,随着病情延长,猪四肢、耳部发绀,出现蓝紫色,从耳肩部开始,逐渐蔓延全身变色。哺乳母猪泌乳…  相似文献   

16.
附红细胞体病是多种动物 (猪、牛、羊、犬猫等 )共患传染病 ,病牛以发热、脱水、贫血、泌乳停止、精神沉郁为特征。该病近年来在龙口市呈现流行趋势 ,成为危害奶牛的一种主要疾病 ,应该引起重视。1 传播方式可通过吸血昆虫 (蚊子、蜱、螨虫 )、交配、胚胎(即由母牛传播给幼牛 )、人工授精 (被血液污染的人工授精器具 )、胚胎转移、耳标钳等传播。2 流行病学笔者通过临床调查发现 ,本病一般在奶牛受到应激 ,自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生 (如恶劣天气、饥饿、产后、饲养管理不良等情况 )。该病一般感染 2岁以上牛 ,1岁以下牛有抵抗力 ,感染只产生轻…  相似文献   

17.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发生于夏秋季节,由蚊蝇及吸血性昆虫叮咬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是广东地区夏秋季节危害奶牛健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该病可引起奶牛体质和繁殖能力下降、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报酬降低、产奶量下降,若治疗不及时常常会导致奶牛的死亡,对奶牛养殖业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8.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8月初,乌鲁木齐县萨尔达板乡奶牛养殖户阿某的奶牛发生一种可视黏膜苍白、黄染、高热40℃、静脉血液稀薄为特征的疾病,先后发病7头。后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9.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本病最早发现于1928年,但过去因其对非摘脾动物很少有致病性而长期被人们所忽视,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人和家畜附红细胞体病例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梨形虫病也叫巴贝斯虫病或焦虫病,是通过硬  相似文献   

20.
1发病情况邵东某饲料有限公司猪场饲养368头良杂猪,体重均在35~65kg,于2002年5月31日不同程度的发病,发病率100%,自用磺胺-6甲、新诺明、地塞米松、血虫净、先锋霉素、558、青霉素治疗均无明显效果,至2002年6月9日死亡67头,死亡率18%。邵东县雨市镇云山村养猪大户宁某饲养185头猪,体重均在35~70kg,于2002年7月2日开始有183头猪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为98%,宁某用558、磺胺-6甲、青、链霉素、安乃近治疗,疗效不佳,至2002年7月9日死亡23头,死亡率为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