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选用D801农用杀菌药物与多种微量元素复方的杀菌剂,其含量为25%。拌种用种子为长白落叶松,质量为2等。喷洒用幼苗为生长初期的长白落叶松幼苗。2.试验方法;用D801防治落叶松播种幼苗立枯病试验,是在不进行硫酸铜浸种、硫酸亚铁土壤消毒和波尔多液喷洒幼苗的前提下进行的。试验地分设一、二两个区。一区为拌种试验区,二区为喷洒幼苗试验区。一区面积240平方米,分设1、2、3床号,用D801拌种播种床为2号,面积80平方米,设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县在农作物栽培中使用三十烷醇,证明它促进农作物早熟、抗御病害、增产增收。从1983年开始在乡村苗圃育苗生产中进行了三十烷醇喷洒试验。在1984年,试验面积有所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我们选用长白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红皮臭、紫椴、白桦等播种当年生幼苗为三十烷醇喷洒试验苗木。喷洒苗木施用1%三十烷醇(C_(30)H_(61)OH)植物生长调节剂。 2、试验方法:三十烷醇的使用主要是对播种当年生幼苗进行叶面喷洒,稀释浓度范围分别为:针叶树(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红皮臭等)1ppm,阔叶树(紫椴、白桦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应用多菌灵、敌克松、代森锌、硫酸亚铁4种杀菌剂不同浓度,防治大棚兴安落叶松幼苗立枯病试验,结果表明:0.1~0.2%浓度的敌克松防治效果最佳,每栋大棚纯经济效益在290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4.
汾西县国营要家岭林场及社队林场,1979年以前,曾多次进行油松育苗,结果由于立枯病为害,保存率很低。为了探讨防治油松、落叶松幼苗立枯病的最佳途径,就选用腐殖酸钠为防治材料。从1980年起经过多次试验,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由于用腐殖酸钠防治油松、落叶松立枯病,具有制作方法简单、群众易于掌握、原料多、省投资等优点,已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一、落叶松幼苗病害的防治 (一)立枯病落叶松立枯病是幼苗出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持续时间较长,症状随着幼苗生长而变化,主要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王福林  蔡建岗 《沙棘》1996,9(3):22-23
通过对俄罗斯沙棘幼苗立枯病的综合防治,得出如下结论:1)立枯病预防重在土壤前期处理和种子处理;2)发现立枯病后可及时用高浓度的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喷洒;3)幼苗期间控制水分,防止湿度较大;4)切忌选择前茬为蔬菜的土地进行沙棘育苗。  相似文献   

7.
立枯病是苗圃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地影响落叶松幼苗成活率,特别是立枯病中的芽腐和猝倒病,在播种后至幼苗出土40天左右危害严重,病菌浸染种子或幼芽,使种芽组织腐烂,不能出土,减少出苗数量;对于刚出土的幼苗,病菌浸染后成片倒伏死亡。为了培育优质壮苗,提高幼苗成活率,防止立枯病的发生或蔓延,根据林业厅营林局1987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播种育苗的难题之一是立枯病,立枯病是由镰刀菌、丝核菌、棉腐菌等侵染幼苗所致。该病在6月中、下旬,地温20℃左右,幼苗出土不久,未生侧根时期发生。土壤粘重、浇水量大、前茬是菜或种子经高温催芽的幼苗发病率高。苗床中间较边缘处发病重。得过立枯病的苗床,呈块状或片状缺苗,往往减产20%~80%。我们在落叶松育苗中采用种子低温处理、早期播种、全光育苗、分段适时适量浇水等措施,有效地预防了立枯病的发生。1 种子低温处理用于播种的种子,精选后,在播前60d~70d混上两倍于种子的含水5%的中砂,装入箱内,上盖一层塑料布或草帘,放在1…  相似文献   

9.
木醋液在林业育苗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木醋原液和木醋6号对北方乡土树种1~2年生幼苗水曲柳、大青杨、落叶松和药用植物五味子幼苗,叶面喷洒,促进生长的试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木醋原液和木醋6号对苗木高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耐旱、耐涝、耐早霜、抗病害,防止立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综合防治松、杉苗立枯病文/李接球立枯病又称幼苗猝倒病,在我国各地苗圃中均有发生,为害严重。其主要为害松、落叶松、杉等针叶树幼苗,在短期内引起苗木大量死亡。苗木得病后,倒而枯死者称猝倒病,死而不倒者称立枯病。根据幼苗立枯病的发生规律,应采取如下以育苗技...  相似文献   

11.
立枯病又称幼苗猝倒病.在我国各地苗圊中均有发生,为害严重;其主要为害松、落叶松、杉等针叶树幼苗.在短期内引起苗木大量死亡。苗本得病后.倒而枯死者称猝倒病.死而不倒者称立枯病,根据幼苗立枯病的发生规律.应采取如下以育苗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2.
塑料大棚培育兴安落叶松苗防治立枯病四种药剂试验表明,用敌克松0.1—0.2%浓度药效最佳。  相似文献   

13.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数量、幼苗的存活和生长状况以及其幼树出现的生境.结果表明:在结实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内均有1年生落叶松幼苗,其数量与人工林种子库落叶松种子数量有关,其存活和生长(高生长和叶片数量)状况明显受林分开阔度、地面植被盖度和枯落物的影响.1年生长白落叶松幼苗在林内生长缓慢,一般高生长不超过6 cm,地径生长不超过0.1 cm,叶片数量不超过25针.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幼苗4月末开始出现,6月份幼苗数量最多,9月份林内大部分幼苗死亡.这表明长白落叶松幼苗在林下不能正常存活和生长,而影响其存活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草本灌木和地面枯落物.另外,长白落叶松林下很难见到幼树,只有在有种源、光照充足、草本灌木和枯落物少,以及土壤较湿润的生境中能见到其幼树.  相似文献   

14.
1985—1990年对我省本溪县连山关林场和鞍山大孤山苗圃的落叶松幼苗立枯病病菌及防治进行了研究,其致病菌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 lani Kuehn、尖孢镰刀菌Fusarium qxysporum Schl.和德巴利腐霉Pythium debaryanum Hesse.3种。采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乙磷铝3种内吸杀菌剂土壤消毒和药剂苗期喷雾相结合的方法,防效均在81.6—90.3%,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樟子松立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干旱区樟子松播种育'苗的主要病害是立枯病,常造成幼苗片状死亡,严重者可导致育苗绝产.针对立枯病发病特点,采取种子消毒、土壤防治、苗期药剂防治、分段适时水分控制、加强追肥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能够有效防治立枯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各无性系结实量及播种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各无性系结实量、种子产量及播种品质等因子的定点研究,基本上掌握了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各无性系结实量及播种品质差异,选择出17个优质高产无性系,用选出的优质高产无性系构成新的生产群体,种子产量提高1.3~1.6倍,种子发芽率达到60%(国家Ⅰ级种子标准);各无性系间种子产量、播种品质等因子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喜光、耐寒、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高山区。卓资山苗圃1965年育苗,1967年栽植的落叶松有的现已长成椽材,生长速度接近小叶杨,是内蒙高寒地区造林的好树种。落叶松在幼苗期,容易感染立枯病,严重的能造成80%的幼苗死亡。松苗立枯病被认为是一种多病原,发病时间长的复杂病害,是培育松苗的一大难题。卓资山苗圃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指导实践,从提高松苗抗病力入手,逐步摸索出一套在全光条件下,不使用农药有效地防止立枯病发生的育苗方法,成功地培育出大面积落叶松苗,每亩节省药剂防治费4元多,为多快好省地培育松苗提供了新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王有香 《中国林业》2009,(11):45-45
一、发病症状 猝倒病又称立枯病,是新播种育苗的第一大病害,尤以云杉、落叶松发病最多。病害多在4~7月间发生,因发病时间不同,可出现茎叶腐烂、种芽腐烂、幼苗猝倒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2013年至2016年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新江实验林场进行了阿拉斯加落叶松的播种和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龄阿拉斯加落叶松林分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生长量与当地对照品种长白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相比差异不显著。同时,文章概括了阿拉斯加落叶松的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为该落叶松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98—2003年,在辽阳县中心苗圃、寒岭镇苗圃、河栏苗圃、甜水苗圃,利用保湿法和分离法两种方法,对落叶松幼苗立枯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病菌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尖孢镰刀菌(Fusaricum solanicmart App.ct woilertv)和德巴利腐霉菌(Phytiurm debaryanum Hesse.)。用室内药剂防治、田间药剂防治2种方式和土壤消毒、苗期喷药、土壤消毒与苗期喷药相结合3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选用的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乙磷铝、敌克松、五氯硝基苯 代森锌,结果显示,采用前3种内吸杀菌剂,利用土壤消毒与苗期喷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在81.6%~9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