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氰化物是作用极速的毒物。如误食或吸入农业上用的氰化物农药钙氰酰胺、熏蒸仓库用的杀虫剂氰化钠、工业生产中用的氰化钾,或误饮冶金、电镀、化工等厂矿的废水均可引起氰化物中毒。另外,木薯、高粱苗、玉米苗(特别是再生苗)、甜菜渣,亚麻籽、亚麻叶、亚麻子饼、橡胶树叶及桃、李、杏、梅、枇杷等的叶子或种子中均含有氰苷,食后氰苷在胃肠道内,特别是牛、羊等反刍兽的瘤胃内,在氰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氢氰酸而中毒。  相似文献   

2.
氢氰酸中毒是较为常见的畜禽饲料性中毒病 ,可由于饲喂含有氰苷的植物或误食氰化物所引起。植物中所含氰化物包括氰苷 (cyanogeneticgly coside)和氰酯 (cyan0 1ipid)两类 ,前者占绝大多数 ,后者占极少数。因此 ,人们较为注意饲料中氰苷的存在及其危害。氰苷存在于许多植物中 ,现已知有 80个科、2 5 0~ 30 0个属、1 ,0 0 0多个种的植物中含有氰苷或其游离物。其中 ,最常发生中毒的植物性饲料有亚麻籽饼、木薯 ,某些豆类如箭舌豌豆、狗瓜豆、海南刀豆、菜豆等 ,某些牧草如苏丹草、白三叶等 ,高梁幼苗及其再生…  相似文献   

3.
薛志成 《饲料研究》2001,(10):31-31
植物性饲料中存在着一些有毒或采食后产毒的植物。同时,有些农作物加工后的副产品,也会产生一定的毒素,对家畜的健康及生命造成危害。1 氰化物中毒  亚麻饼、箭舌豌豆、高粱壳及种子、苏丹草、野生三叶草等都含有羟氰配糖体,在特殊酶和酸的作用下,或在发酵浸泡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氰氢酸。家畜采食后,引起剧烈疝痛、下痢、臌气、急性胃肠炎、肝损伤、尿闭及痉挛等症,严重时引起死亡。预防办法:少喂或不喂含氰化物的饲料,亚麻饼要在0.12 %~0.15 %的盐酸溶液中煮沸10 min再喂。2 亚硝酸盐中毒甜菜等青菜茎叶富含草酸盐,家畜食入…  相似文献   

4.
植物性饲料中存在着一些有毒或采食后产毒的植物。同时 ,有些农作物加工后的副产品 ,也会产生一定的毒素 ,对家畜的健康及生命造成危害。1氰化物中毒亚麻饼、箭舌豌豆、高粱壳及种子、苏丹草、野生三叶草等都含有羟氰配糖体 ,在特殊酶和酸的作用下 ,或在发酵浸泡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氰氢酸。家畜采食后 ,引起剧烈疝痛、下痢、臌气、急性胃肠炎、肝损伤、尿闭及痉挛等症 ,严重时引起死亡。预防办法 :少喂或不喂含氰化物的饲料 ,亚麻饼要在0.12 %~0.15 %的盐酸溶液中煮沸10min再喂。2亚硝酸盐中毒甜菜等青菜茎叶富含草酸盐 ,家畜…  相似文献   

5.
氢氰酸中毒是家畜采食富含氰化物以及含有氰疳的青饲料,氰苷在胃酶和胃酸的作用下水解为剧毒的游离氢氰酸,引起急性中毒。该病近年来在平和县一些规模养羊场时有发生。笔者于2009年4月在安厚镇岐山村一奶山羊场诊治了一例奶山羊在放牧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四日,农垦石碌水泥厂的十六头黄牛同时全部发病,死亡五头。笔者闻迅前往诊治,救治十一头。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材料初步诊断为橡胶叶中毒,并采集胃内容物、脾脏、牧地橡胶叶、牧地邻近(叉河农场)橡胶林橡胶叶和水沟水作毒物检验。化验结果,检材除水沟水未检出氰化物外,其余所采样本均检出氰化物(氰苷)。未发现其他毒物,于是确诊为黄牛采食橡胶叶(氰苷中毒)。据我们所知,海南岛猪采食橡胶予及牛采食橡胶叶中毒屡有发生,但国内少有报导,至于各生长期的橡胶叶中氰苷的含量如何,牛采食多少才引起中毒,这方面的资料更是  相似文献   

7.
氢氰酸中毒是奶牛采食富含氰化物或富含氰甙的青饲料,氰甙在胃内在酶和胃酸的作用下水解为剧毒的游离氢氰酸,而引起的急性中毒病。在青海省东部川水地区由于气候条件较好,冬小麦收割后种植二茬作物是农民提高经济收入的一种方式,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饲喂二茬作物青苗,容易导致家畜中毒。笔者于2005年10月诊治一例因饲喂二茬玉米苗、菜花叶子和少量的腐烂变质的菜花,引起氢氰酸中毒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来稿摘登     
牛氢氰酸中毒的急救疗法尹福生(湖北省丹江口市科委442700)牛氢氰酸中毒系吃食了大量嫩高梁苗,特别是经刈割后的再生苗,或吃食了大量亚麻、豆类等氰苷含量较高的植物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病。其发病急速,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救治,病牛往往很快死亡。牛吃食大量...  相似文献   

9.
有的农户怕扔掉了高粱和玉米的嫩苗太可惜就带回家喂牲畜殊不知这些幼苗中含有大量的氰化物氰化物中含有氰甙氰甙水解后生成有剧毒的氰氢酸氰氢酸能抑制畜体内很多酶特别是对组织细胞的氧化酶抑制最强造成畜体组织缺氧此外氰氢酸还能使血红蛋白变成氰化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牲畜慢性中毒降低经济效益所以莫用高粱苗玉米苗喂牲畜莫用高粱苗、玉米苗喂牲畜$山东省沂水县国税局!276400@冯树全  相似文献   

10.
植物性饲料中存在着一些有毒或采食后产毒的植物。同时,有些农作物加工后的副产品,也会产生一定的毒素,对家畜的健康及生命造成危害。 1.氰化物中毒:亚麻饼、箭舌豌豆、高梁壳及种子、苏丹草、野生三叶草等都含有羟氰配糖体,在特殊酶和酸的作用下,或在发酵浸泡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氰氨酸。家畜采食后,引起剧烈疝痛、下痢、臌气、急性胃肠炎、肝损伤、尿闭及痉挛等症,严重时引起死  相似文献   

11.
1中毒类型 氢氰酸中毒。猪采食了含有氰甙的植物,如高粱幼苗、玉米幼苗、亚麻叶等,在体内氰醣酶的作用下会产生氢氰酸而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2.
正作者最近诊治一例误将地里玉米苗饲喂自家奶山羊引起氢氰酸中毒病例,氢氰酸中毒是由于羊采食或饲喂含有氰苷配糖体的植物,在体内水解成氢氰酸,引起以呼吸困难、震颤、痉挛和突然死亡为特征的一种中毒性缺氧综合征。现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1发病机理高粱、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幼苗和青叶中含有氰苷,当羊采食这些植物幼苗和青叶后,氰苷可在体内胃酸和生物热的共同作用下水解为氢氰酸。氢氰酸属于剧毒物质,在体内可引起动物呼吸困难、震颤、痉挛等中  相似文献   

13.
春季常发生畜禽因为采食有毒的青绿植物而发生中毒、甚至死亡的现象。比如采食草木樨引起的出血素中毒,采食苜蓿引起的皂素中毒,采食豆科植物以及蓖麻茎叶引起的血凝素中毒,采食玉米叶、高梁叶、红三叶草等引起的氰苷中毒。笔者接诊一例雏鸡误食臭椿茎叶引起的中毒死亡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到间高梁苗、玉米苗的季节,有的农户怕扔掉了这些嫩苗太可惜,就带回家喂牲畜。殊不知这些幼苗中含有大量的氰化物,氰化物中含有氰甙,氰甙水解后生成有剧毒的氰氢酸。氰氢酸能抑制畜体内很多酶,特别是对组织细胞的氧化酶抑制最强,造成畜体组织缺氧。此外,氰  相似文献   

15.
容易引起生猪中毒的几种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鲜嫩的高粱苗、玉米苗、鲜亚麻苗、南瓜藤 这些饲料含有氰苷配糖体,经过堆放、发霉或霜冻枯萎,在植物体内特殊酶的作用下可被水解而放出剧毒的氢氰酸,猪采食后迅速中毒.最快几分钟死亡,慢的数小时内死亡.轻度中毒者呈现兴奋、流涎、下痢、抽搐.重者可见黏膜发红.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癫痫样发作,排尿次数增多,体温下降,心跳缓慢、震颤,心机能衰弱,病初瞳孔缩小而后扩大,最后呼吸麻痹死亡.  相似文献   

16.
<正>高粱是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饲用高粱等,赤峰市种植的多为食用高粱和帚用高粱。高粱的茎叶特别是饲用高粱的植株经青贮或晒干后可饲喂牛羊,但是其新鲜叶片、幼苗含有氰苷,特别是再生苗含量更高,当羊采食后,在胃内由于酶的水解和胃酸的作用形成剧毒的氢氰酸,导致羊只中毒。本病特征是发病急,呼吸困难,震颤、惊厥综合征的组织中毒性缺氧症,严重者来不及救  相似文献   

17.
<正>氢氰酸中毒是由于家畜采食富含氰苷配糖体的青饲料,在胃内由于酶和水解的胃液盐酸的作用下,产生游离的氢氰酸,而发生中毒。氢氰酸中毒的主要特征为伴有呼吸困难,震颤、惊厥综合征的组织中毒性缺氧。家畜主要是由于采食或误食含氰苷或可产生氰苷的饲料所致。玉米的新鲜幼苗则富含氰苷。2014年05月05日13:00时,本人接到普兰店皮口三河村李某的电话,他家共养了2匹马,均表现呼吸困难、腹痛不  相似文献   

18.
黄麻为田麻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耕牛采食其叶后会发生中毒。这是因为黄麻叶中含有较多的氰苷,在进入瘤胃后,受瘤胃中微生物、酶和胃酸的作用释出游离的氢氰酸,能麻痹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并破坏组织的新陈代谢机能。  相似文献   

19.
氢氰酸中毒是家畜采食富含有氰化物以及含有氰疳的青饲料,氰疳在胃内酶和胃酸的作用下,水解为剧毒的游离氢氰酸,而引起的急性中毒病.青海省东部地区由于气候条件较好,许多农户种植二茬作物青苗饲喂家畜.笔者于2007年9月诊治了2例饲喂二茬燕麦、菜花叶子和少量腐烂变质的菜花,引起氢氰酸中毒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氢氰酸中毒是家畜通常因喂食大量富含氰苷糖苷的植物或籽实如高粱、玉米幼苗、亚麻籽、杏叶等而引起以呼吸困难、震颤、惊厥综合征的组织中毒性缺氧症为特征的中毒。1病因氢氰酸以甙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为一种配糖体,常与氢甙水解酶同时存在氢甙本身无毒,只有由酶水解后而生成氢氰酸才具有毒性。高粱及玉米的新鲜幼苗,尤其再生苗含氰苷更高,木薯、亚麻叶、亚麻子饼、苦杏仁等含氢甙较多,家畜采食后可引起中毒。氰甙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