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诺氟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中处置和消除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产学报》2004,28(B12):19-24
  相似文献   

2.
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内恩诺沙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产学报》2004,28(B12):42-46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 ei)中氨基脲(SEM)、1-氨基-2-内酰脲(AHD)、3-氨基-2-唑烷基酮(AOZ)和5-甲基吗啉-3-氨基-2-唑烷基酮(AMOZ)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采用2-硝基苯甲醛作为衍生化试剂,氘、碳-13、氮-15同位素标记的SEM1-3C1-5N2、AHD1-3C3、AOZ-D4和AMOZ-D5为内标物,样品经衍生、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净化,以甲醇0.5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8 m in可将4种目标化合物完全分离并测定。结果表明,4种待测物在0.4~2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为0.03~0.15μg.kg-1。在0.5μg.kg-1、1.0μg.kg-1和2.0μg.kg-13个水平上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为92.0%~107.3%,RSD为3.1%~8.7%。采用该法参加FAPAS国际水平测试,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钟爱华  李明云 《水产科学》2011,30(10):649-652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是目前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具有对水环境抗逆能力强、营养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虾体含肉量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诸多优点,自1998年来,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广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养殖管理、饵料选择投喂及苗种选择等几方面介绍了凡纳滨对虾在养殖过程中成本控制技术要点,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高产高效的养虾模式,应对环境恶化及疾病蔓延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制约,以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科海1号"SPF优质虾苗为对象,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高效水处理技术,进行了为期90d的循环水养虾试验,以探析循环水养虾的可行性及适宜的养虾条件与管控措施。结果显示:在循环水系统,凡纳滨对虾活动正常,生长快速;在放虾苗750~1200尾/m2的高密度情况下,养成产量平均高达8.6016kg/m2(5.734 4kg/m3),平均存活率64.88%,饵料系数1.22。由此表明,循环水系统适合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并能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7.
凡纳滨对虾真空冷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在0~2℃条件下的真空保鲜技术。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真空包装能有效防止对虾体内酚酶作用引起的黑变现象,抑制微生物的活动,降低总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量和对虾热烫的失水率,保鲜期可达12d,与对照组相比,延长了6~7d。  相似文献   

8.
姜永华 《水产学报》2005,29(4):454-460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凡纳滨对虾卵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卵原细胞结构简单,代谢水平低,核孔稀少,通过核周池来完成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卵黄发生前晚期和卵黄发生初期的卵母细胞变化显著:核膜凹凸不平,核仁数量多,核孔密集,大量核仁外排物经核孔输送到卵质中;卵质中胞器极为丰富和发达,代谢活性极强。卵黄发生旺盛期是卵黄大量形成的阶段,卵质边缘还呈辐射状排列了一圈椭圆形皮质棒,细胞出现微吞饮活动并形成卵黄膜。卵黄发生晚期卵质中充满了粗大的卵黄粒和脂滴,胞器锐减。另外,探讨了卵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卯黄形成的关系以及皮质棒的来源与功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对恩诺沙星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和体外肝胰腺微粒体孵育下的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体内试验为凡纳滨对虾口灌30 mg.kg-1恩诺沙星,24 h后采集血浆用于代谢产物分析。体外试验为在含有肝微粒体的NADPH体系中加入恩诺沙星(100μM)进行孵育,检测孵育液中的代谢产物;肝胰腺采集自未给药的凡纳滨对虾,超速离心法制备而得。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除以恩诺沙星原形药物为主外,还可检测到少量的N-去乙基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环丙沙星哌嗪环开环代谢物及其同分异构体;而在肝胰腺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中除检测到原形药物外,只有少量的N-去乙基代谢物环丙沙星。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代谢产物生成量都很少,但环丙沙星是主要代谢产物。推测恩诺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代谢反应主要是脱乙基反应和加氢还原反应,而在体外肝胰腺微粒体恩诺沙星代谢的反应主要是脱乙基反应。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的脂肪营养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在凡纳滨对虾的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虾类的脂肪来源一部分来自于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转化,另外主要的来源还是来自于饲料的供给。凡纳滨虾饲料中脂肪和脂肪酸的种类以及含量的不同,直接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机体的生长和养殖效益。研究发现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C18:3n-3/C18:2n-6比值为0.44,凡纳滨对虾饲料中脂肪添加量在8.5%~9%之间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孔雀石绿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鱼体中的蓄积与消除规律,达到对孔雀石绿的禁用监控,本试验对初始体重为(12.42±2.18)g的欧洲鳗鲡进行0.1mg·L^-1和0.2mg·L^-1浓度(P1和P2组)孔雀石绿药浴24h,再转移到清水中养殖120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及无色孔雀石绿的残留。在药浴过程中,鳗鲡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平均含量不断升高,P1和P2组分别于药浴12h和24h达到最高值(720.5±192.6)μg·kg^-1和(1404.8±421.9)μg·kg^-1;在清水养殖过程中,孔雀石绿在鳗鲡肌肉中含量波动式下降,并于水浴2160h(90d)时两个处理组都低于检测限度。肌肉中所含无色孔雀石绿,在药浴过程以及清水养殖的开始一段时间内不断升高,P1和P2组分别于水浴的72h和120h达到最高值(960.1±251.0)μg·kg^-1和(1625.8±183.2)μg·kg^-1,然后呈波动式下降,至实验结束(水浴120d)时两个实验组肌肉中还有一定残留。结果表明,无色孔雀石绿的代谢消除时间较长,可以作为检测的标志物。另外,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在鳗鲡肌肉中的代谢规律相似,只是随药浴浓度升高,肌肉中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含量最高值出现时间有所滞后,以及消除时间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12.
2种水产杀虫剂共同使用对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华 《齐鲁渔业》2008,25(3):41-43
通过试验验证在水体中先后施用不同溶度的杀虫剂(阿维菌素和辛硫磷)在48小时内导致南美白对虾的中毒情况和死亡率。2种药物混合使用对南美白对虾的最低致死浓度范围:阿维菌素1.5~2.25×10^-4mg/L+辛硫磷1.2-1.8×10^-2mgm,不同浓度的杀虫剂对南美白对虾的致死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南美白对虾对阿维菌素中毒症状表现为麻痹、昏迷、死亡,辛硫磷中毒症状表现为抽搐、痉挛、死亡。  相似文献   

13.
对来自河北黄骅(HH)、山东平度(PD)、江苏吴江(WJ)和山东日照(RZ)的4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进行了对虾生长参数测量,用Taq Man q PCR检测了凡纳滨对虾各群体的肝胰腺组织中和RZ群体多种组织中的虾肝肠胞虫数量(Amount of 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结果显示,在主要生长相关参数中,RZ群体最优,该群体EHP载量也最低。不同群体的样本数EHP对数直方图的模式存在差异,HH和PD群体的EHP对数呈双峰分布,而WJ和RZ群体的EHP对数呈单峰分布,代表EHP在不同群体中可能存在不同的传播模式。EHP对数呈单峰分布的群体或从多峰分布的群体中分离出的高EHP对数子群体的对虾体长或体重与EHP对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Z群体中,各个体不同组织中EHP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肝胰腺中肠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中肠和鳃3个组织中EHP对数相互间的相关性为99.9%的极显著水平(P0.001);除了中肠与血淋巴和肝胰腺与血淋巴以外,其余组织间EHP对数的相关性也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用DIG标记的EHP探针对肝胰腺、肌肉、鳃、肠道组织的原位杂交显示,肝胰腺是主要的EHP感染组织,其他组织中杂交信号较弱,但各组织中有少数细胞的EHP易感。  相似文献   

14.
贮藏过程中凡纳滨对虾生物胺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邻苯二甲醛(OPA)为柱后衍生化试剂,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的酪胺(Tyr)、腐胺(Put)、尸胺(Cad)、组胺(His)、胍丁胺(Agm)、精胺(Spe)和亚精胺(Spd)等7种生物胺。结合虾的感官分析、pH值和T-VBN值测定等方法评价凡纳滨对虾的品质,分析了凡纳滨对虾在不同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下的生物胺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和4℃两种贮藏温度下,尸胺和腐胺发生的变化均最显著,可以其作为凡纳滨对虾新鲜程度的参考指标,确定最长贮藏时间分别为8d和6d。  相似文献   

15.
根据G蛋白Gβ1亚基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简并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Gβ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Blast、DNAstar和Genedoc软件分析,发现该Gβ1编码的蛋白序列与其他物种已知的Gβ1序列具有相当高的保守性,将它命名为pvGβ1。免疫共沉淀分析发现pvGβ1能在体外适当条件下与对虾Gαs或Gαq相互结合。Westernblot-ting分析发现,pvGβ1在对虾身体各部位都有广泛分布,尤其在脑神经、眼和眼柄有大量表达。说明了Gβ1在对虾的神经系统和光信号传导等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鲤鱼、鳗鲡、鳜鱼在加入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标准样品且在不同冷冻贮藏时间下对孔雀石绿残留量的影响。三种基质中,鳗鲡组织中添加有无色孔雀石绿降解速率最慢、鳜鱼次之、鲤鱼较快。三种基质中添加10μg/kg、50μg/kg、100μg/kg有色孔雀石绿平均降解率分别为57.9%、48.0%、23.0%;无色孔雀石绿平均降解率分别为46.6%、43.4%、19.8%,有色孔雀石绿较无色孔雀石绿降解快,低浓度较高浓度降解快。在三种基质鲤鱼、鳗鲡、鳜鱼组织中有色和无色孔雀石绿降解反应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分析可能由于鳗鲡组织脂肪较多,其结合方式影响了有色无色孔雀石绿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凡纳滨对虾原肌球蛋白基因表达模式与重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相近物种的同类基因设计引物,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组织中克隆获得原肌球蛋白基因(TPMS),长度为901bp,其中包含长度为852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原肌球蛋白分子量为32.8kDa;RT—PCR结果显示,原肌球蛋白在心、肝胰腺、胃、鳃、肠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在鳃中表达量最低;将原肌球蛋白基因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TPMS—pET30a,转化受体菌株BL21(DE3)并利用IPTG诱导后能够大量表达,蛋白分子量为38.2kDa;经优化,IPTG的最适诱导浓度为0.05mmol/L,最适诱导时间为4h;经过亲和纯化后,能够得到纯度90%以上的重组表达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盐酸沙拉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P-HPLC法研究了在盐度33、水温(28.0±1.0)℃的自然海水中盐酸沙拉沙星单剂量围心腔注射(剂量10 mg·kg-1)和单次药饵投喂(剂量30 mg·kg-1)给药后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围心腔注射给药后,血淋巴中药时曲线较适合用二室模型来拟合,而药饵投喂给药后血淋巴中药时曲线较适合采用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来拟合。药饵给药下盐酸沙拉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生物利用度(F)为61.6%。药饵投喂给药下大量药物分布到了肝胰腺,肝胰腺血药峰浓度(Cmax)和AUC0-t分别是血淋巴的24.4倍和18.7倍,分别是肌肉的51.9倍和62.0倍;药物在肝胰腺和肌肉中消除都很快,分别在给药后5 d 和36 h低于0.1 mg·kg-1。由此可见,盐酸沙拉沙星药饵给药下吸收好,达峰值高和生物利用度好,且在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消除快,是较为理想的防治对虾细菌性疾病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