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夏天翔 《种子科技》2000,18(2):76-77
90年代中期 ,农业部在规划实施种子工程时提出要将种子管理机构与种子企业彻底分开 ,以便明确职能 ,各司其职。但是 ,由于人员编制、执法地位、执法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县级种子管理机构与县级种子公司一直难以彻底分开。有的县 (市 )即使勉强分开了 ,效果也不理想 ,造成了事实上的分而不开的尴尬局面。更有甚者 ,有的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分开之后另起炉灶 ,搞起了另一摊经营 ,进一步增加了种子管理工作的难度。在这种欲分未分、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 ,认真探讨当前县级种子管理机构面临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1 明确种子管理机构的主体执法地…  相似文献   

2.
为了把种子管理工作搞好,使种子工作真正纳入依法治种的轨道,对种子管理工作应该进行自上而下的配套改革。一、政企分设,健全管理队伍种子管理工作包括许可证管理、计划管理、品种管理等八大管理制度。不设立专门机构,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种子管理队伍,要想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农作物种子实施细则》是办不到的。一个单位两块牌子的办法不但“自己的刀难削自己的柄”,而且在法律程序上也不太适应。应该实行管理、经营分设。种子管理机构应直接在农业局设立,实现执法主体和执法机构的统一,真正担负起全面的种子管理工作。种子管理机构的名称要上下一致,以利于工作的开展二、切实解决好人员和经费问题人员和经费是开展工作的必备条件,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管理人员可从农业局内吃事业费的人员中选拔,将人头费直接带入。经费不足部分可从两方  相似文献   

3.
种子管理工作可谓历史悠久,解放初期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就有相应的种子管理机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种子管理工作走过了单纯的管理到既管理又经营,即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实行了种子管理机构与种子企业分设,或种子企业与农业部门脱钩,结束了种子管理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历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使种子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轨道.通过近几年的种子管理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种子管理工作具有"六性"的特点,即法定性、专业性、技术性、客观性、重要性、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新品种展示示范是品种审定工作的必要补充,是在新形势下对种子管理机构职能的拓展和丰富,这项工作使种子管理工作从规范行为、受理许可发展到强化服务、强化技术支持,体现了种子管理工作的优势和特点。总结了合阳县种子管理机构在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方面的现状,结合实际分析了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种子产业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用种商品化,种子经营市场化,对种子管理工作和种子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来,种子管理体系不但未与产业同步发展,相反有所弱化,出现编制不足、经费匮乏、手段落后、职责不清的局面。200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办文件),明确提出要实行政企分开,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对种子管理的工作主体、工作职能、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保障措施都予以了明确。根据我省现状,对照国办文件要求,笔者就加强种子管理体系建设、改善种子管理工作条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高建国  缪斌  徐斌 《种子世界》2009,(10):10-11
近年来,如东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江苏省种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2年进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种子管理与经营彻底分离,通过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机构,理顺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全县种子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韩益民  高玉莲 《种子科技》2000,18(5):265-265
近几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种子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 ,种子市场出现的问题日渐突出 ,多层次、多渠道、多部门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种子时有发生 ,非法倒买倒卖、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现象日趋严重 ,致使假冒伪劣种子、不对路品种充斥市场 ,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及国家的利益。通过调查分析 ,笔者认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 :1 多层次、多部门生产、经营种子80年代生产经营种子的单位只有各县区种子公司一家 ,80年代末扩大到部分农口单位 ,90年代初不仅农口单位 ,一些非农口单位或个人也加入了生产经营种子…  相似文献   

8.
按照农业部和吉林省农委的部署,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结合种子管理工作的实际,在2001-2005年期间开展了以贯彻实施《中国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吉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种子条例》为核心的“四五”普法工作。通过“四五”普法,达到“两个提高”,即全面提高了各级种子管理机构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法律素质,全面提高了种子执法工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就当前种子管理出现的众多问题作一扼要概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推进种子管理机构改革,加强种子管理工作,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从农业部到县级农业局都有种子管理机构,作为各级政府对种子行业的管理部门,从宏观上讲,管理也就是服务,就是通过管理,维护统一、规范、开放的种子市场,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而从微观方面,种子管理机构也应该强化种子行业的服务功能。农业部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设立了种子行业发展处,参照农业部的设置,各级种子管理机构陆续成立了行业指导科,而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了“行业服务科”,以加强种子行业的服务功能。种子管理机构的服务功能,应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宋云丽 《种子科技》2003,21(4):219-220
种子管理工作是农业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种子产业进入了有法可依、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尽快适应《种子法》的要求,解决好当前种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种子管理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认识的偏差和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市种子管理工作开展得极不平衡。由于规范的种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导致各县(市、区)种子管理成效大相径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新野县种子管理工作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12.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农垦总局:种子生产经营备案是《种子法》新设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特别是县级种子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和工作抓手。为做好备案管理工作,农业部种子局组织开发了种子生产经营网上备案管理系统,包括APP备案(手机终端)和PC备案(电脑终端),今后备案管理以网上备案为主,网下备案为辅。  相似文献   

13.
高建国  缪斌  徐斌 《种子科技》2009,27(7):24-25
近年来,如东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江苏省种子条例>,2002年进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种子管理与经营彻底分离,通过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机构,理顺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全县种子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种业规划(2012-2020)于2012年12月31日发布,给未来种业指出了明确清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种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区、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种子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黑龙江省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切实采取措施,加强种子管理机构及执法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质量监控及行业指导工作,使黑龙江省种子管理执法体系更趋完善,执法监管更为有力,充分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作为农口国有企业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种子企业改革,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出台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种子行业经济结构的曰益多元化,使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行业财务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现行行业财务管……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辽宁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确立了种子管理部门执法地位和行政职能。《条例》明确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工作,其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种子管理工作。随着种子市场进一步开放,新品种的不断  相似文献   

18.
1种子行业统计范畴 统计对象主要包括种子管理机构和种子企业。一是种子管理机构,统计县级以上种子管理机构;二是种子企业,统计内容主要是通过科学的调查、整理和分析方法,以报表形式反映种子管理机构的情况和种子企业的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19.
读者信箱     
《中国种业》2003,(2):50-50
最近,读者来信询问以下几个问题,我们专门咨询了农业部有关管理机构,答复如下:问:种子经营者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或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委托代销其种子的,是否需要在当地有关部门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是否需要向管理部门交纳样品费、管理费、化验费?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和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审批及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农农发犤2001犦20号)的要求,种子经营者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或者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  相似文献   

20.
王汝宝 《种子科技》2006,24(1):21-21
近年来,我们通过强化种子质量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种子检验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全程种子质量保证措施,使我省玉米种子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抽样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种子田间质量管理不力,个别地块隔离距离不够,母本散粉株率超标;二是亲本种子质量持续下降;三是市、县级种子管理机构检验设施薄弱,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乏力;四是检验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今后在玉米种子质量管理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