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研究了100个不同类的大麦品种在不同季节经过长日(16h-18h)春化(0℃-3℃,20天)处理后,幼穗分化进程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麦品种的对应关系不同,春性品种在小花原基分化期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基本与药隔期同步,冬性品种在三联期节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处于雌雄蕊分化期,长日与短日(对照)结果基本一致,长日对春性品种叶龄与穗分化对应关系影响较大,而对冬性品种影响较小,春播穗分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00个不同类型的大麦品种在不同季节经过长日(16h-18h)、春化(0℃-3℃,20天)处理后,幼穗分化进程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麦品种的对应关系不同,春性品种在小花原基分化期节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基本与药隔期同步;冬性品种在三联期节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处于雌雄蕊分化期,长日与短日(对照)结果基本一致。长日对春性品种叶龄与穗分化对应关系影响较大,而对冬性品种影响较小.春播穗分化各期的叶龄均表现为比秋播大,说明温度对出叶有促进作用。长日对冬性品种有促进分蘖的作用,短日则有抑制分蘖的作用;而春性品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以半冬性品种豫麦2号和春性品种豫麦7号为参照品种,对豫麦10号的幼穗分化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豫麦10号的冬春性介于两个参照品种之间,且明显倾向于春性。它的穗分化后期较长,奠定了其穗大粒多的基础。豫麦10号幼穗分化全过程历时天数因播期不同而有差异,而播期早晚对其穗分化进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越冬前的生长,相对而言,早播的幼穗分化前期短,后期长,晚播的前期长,后期短。通过对豫麦10号不同播期下的穗分化观察和外部形态的对照研究,确定了本品种穗分化时期和叶令及生育期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小麦品种形态特征与抗赤霉病性的关系。指出,品种间形态差异是抗性差异的原因。通过71个品种6个外部形态性状与抗病性的逐步回归分析,获得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品种抗病性的回归模型: y=-3.058 0.044x_1-0.505x_2-0.393x_3 式中y为以中感品种万雅2号为对照的相对抗病性指数,x_1为植株高度(厘米),x_2为颖壳厚度(分别以0、1、2表示薄、中、厚),x_3为穗(分别以0、1、2表示圆锥型穗、方柱型穗、棍棒型穗)。当y为正值时,供试品种比万雅2号抗病,y为负值时,供试品种比万雅2号感病。  相似文献   

5.
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3个稀植大穗品种的品比试验研究,得出了在山西北中部不同生态区如何选择、推广稀植大穗品种的结论:山西北中部平川区高水肥地宜推广种植忻玉106、晋单48号、新45、天塔1号;丘陵旱作区宜推广种植晋单48号、大丰2号、农大364、强盛12号、泽玉4号;在利用秸秆贮青的养殖区宜选用天塔1号、新45,可以粮饲兼顾,收益更高;生产玉米用于加工淀粉可选用晋单48号;连续种植玉米的地块慎选沈单16号、大丰2号、强盛17号、晋单45号、泽玉4号,避免感染丝黑穗病而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夏谷幼穗分化及叶龄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夏谷品种幼穗分化进程及各分化阶段与叶龄指数之间的关联,为谷子生产调控和生长模拟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试验基地,以抗拿捕净除草剂夏谷品种济谷16和糯性新品种济谷18为材料,于2015年4月29日至7月8日设置8个播期处理,处理间隔为10 d。60万株/hm2大田生产条件下按播期顺序种植试验小区。在5叶期,每个小区内标记生长均匀一致的谷子植株120株,之后到抽穗每隔1—2 d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3—5株,在OLYMPUS SZX16数显体视显微镜下剥去样品苞叶至露出完整幼穗,进行系统观察与拍照,并详细记载不同播期条件下2个品种在各幼穗分化阶段的叶龄以及成熟期植株的总叶片数。【结果】播期和品种对夏谷幼穗分化的方式及形态特征没有影响,依据营养生长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刚毛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等5个幼穗分化阶段的特点,以济谷16的系列穗发育图片为例,清晰完整的描述了夏谷幼穗发育过程。播期对谷子生育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幼穗分化时期的起始时间和持续天数的变化引起。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时期的起始时间提前,由出苗后32 d变为22 d左右;幼穗分化过程的持续时间缩短,由28 d变为19 d左右;谷子生育期缩短,由109 d变为83 d左右。在不同的幼穗分化时期,叶龄和叶龄指数随播期的推迟变化趋势不同,而叶龄指数与幼穗分化时期在不同播期间保持着更为稳定的对应关系。2个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幼穗分化阶段与叶龄指数均符合直线回归关系,R2值在0.977—0.997,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幼穗分化期Y依叶龄指数X的直线回归方程通式为:Y=b X+a,且不同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对应的直线回归方程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济谷16、济谷18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幼穗分化时期与叶龄指数的直线回归关系不可以用共用的直线回归方程来表示。【结论】2个夏谷品种幼穗分化发育形态基本一致,但播期对2品种幼穗分化的影响有所不同。播期造成的幼穗分化时间的差异是影响谷子生育期的主要原因。根据植株外部叶龄状态判断谷子幼穗分化时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大麦幼穗分化进程与植株外部形态关系密切,1997年对5个大麦品种(品系)、不同播期的幼穗分化与叶龄、叶龄余数和叶枕距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基本一致,不同品种同一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有明显差异,弱春性品种主茎总叶数较多,幼穗分化起步迟,进程慢,春性品种主茎叶数较少,幼穗分化起步早,进程快。应用叶龄、叶龄余数和叶枕距等指标来判断幼穗分化各阶段,对于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小穗分化和小花发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鲜食玉米“津鲜1号”在3个播期下的生育进程及穗分化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津鲜1号玉米生育进程因播期不同而异,播期越早,雄穗分化时间以及从出苗到乳熟末期(采收期)所经历的时间越长,而雌穗化分持续时间稳定;3个播期叶龄指数与穗分化时期对应关系稳定,且均符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小麦穗部器官发育与幼穗分化发育时期早晚有很大关系。穗分化时一些栽培措施也能影响器官分化强度。所以在生产上根据穗分化各时期与叶龄的对应关系,从外部形态上掌握小麦幼穗分化发育过程,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穗部各器官的发育,可以获得高产。我们在适期播种条件下对辽宁省几个春小麦品种进行了初步研究。一、材料和方法试材为辽宁省几个主要春小麦品种:铁春1号、辽春10号、辽春9号,外加春小麦新品系87鉴5。1991年3月30日播于辽宁省农科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鲜食玉米“津鲜1号”在3个播期下的生育进程及穗分化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津鲜1号玉米生育进程因播期不同而异,播期越早,雄稳分化时间以及从出苗到乳熟末期(采收期)所经历的时间越长,而雌穗分化持续时间稳定;3个播期叶龄指数与稳分化时期对应关系稳定,且均符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农大108和晋单34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以及影响产量的产量构成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农大108与晋单34号的叶面积增大趋势基本一致,先升高后逐渐下降,叶面积最大时农大108是10955.22cm2/株,晋单34是8762.86cm2/株;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等指标晋单34低于农大108,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重、穗粒数、百粒重等)低于农大108,耐密性与抗倒伏性,及稳定性均比农大108差,农大108的产量大于晋单34。  相似文献   

12.
关秀杰  刘亚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49-10750
[目的]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级和病情指数的角度研究辽宁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为害损失及其经济阈值。[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试材,设人工接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5个梯度(5.0×104、1.0×105、2.5×105、5.0×105、1.0×106孢子/ml),另设对照处理,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病菌接种后7d进行发病级数调查,其病情严重度按国家标准分6级调查。[结果]随着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级的增大,穗粒数、百粒重、产量都呈下降趋势,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级和病情指数与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若以病级为防治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经济阈值,则平均病级为0.45;若以病情指数为防治指标,则病情指数为14.10。[结论]该研究为辽宁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防治和经济阈值的科学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灰关联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综合评价16个玉米引种品种在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适宜性,通过大田栽培试验采集穗部性状及产量因子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分析9个穗部性状及产量的灰关联度,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参试的16个玉米品种作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穗粗与出籽率、行粒数与出籽率、单穗粒重与单穗重是灰关联度最大的3对性状;与产量关联度最大的3个性状是出籽率>行粒数>百粒重;灰关联权重模型评价排名前面的品种为‘浚单29’>‘先玉335’>‘晋单55’>‘郑单958’>‘浚单26’,且加权关联度评价模型和平权模型表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玉米育种实践中,应在保证出籽率、行粒数、百粒重三个性状优良的基础上协调其他各穗部性状综合筛选玉米新品种。灰关联综合评价分析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数据统计手段,应用于玉米新品种引种及适地栽培推广实践,从而能更科学地服务于当地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群体特性的影响,以纪元一号(早熟品种)、郑单958(中熟品种)及农大108(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设置3个播期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的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平均每推迟1d全生育期缩短0.2~0.6d;从早熟到晚熟品种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表现出加剧的趋势。随播期推迟,早熟与中熟品种的穗位比增大,茎粗降低,但播期对晚熟品种的穗位比与茎粗影响不显著。播种期推迟,夏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重量、群体光合势(LAD)及籽粒产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晚熟品种的籽粒产量降幅大于早熟品种。晚播与中播相比:农大108籽粒产量降幅为40.7%~41.6%,而纪元一号降幅为22.2%~27.7%。播期及品种是影响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度提前播种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在相同管理措施条件下郑单958具有较强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特用糯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组合的选育方法及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从全国各地引入144个特用糯玉米品种资源,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实训园进行种植。在生育期间进行物候期观察及地区适应性鉴定,淘汰地区适应性差的品种,选择适应北京地区的品种。[结果]根据北京地区目前糯玉米育种目标,提出了糯玉米选育的要求,生育期为85~90 d,适口性好,鲜穗产量为1.35万kg/hm2以上,抗病虫糯玉米品种。经多年选育出N26-11×N24-10组合。同时对糯玉米种植密度、施肥、除草剂等关键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论]该研究可为特用糯玉米育种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旱地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渭北旱塬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差异的影响,旨在揭示旱地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确定与降水资源相适应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于2015—2016年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5.25万株/hm~2)、D2(6.75万株/hm~2)、D3(8.25万株/hm~2)和D4(9.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降低,而LAI增加,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Pn降低1.32μmol CO2·m-2·s-1,Tr降低0.297 mmol·m-2·s-1,LAI增加0.181。(2)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P0.05),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粒数平均减少45粒,千粒重平均减小12 g。3个品种籽粒产量均以D2密度最高,2015年豫玉22、郑单958、先玉335产量分别为10.52、9.59、9.14 t·hm-2,2016年分别为11.37、9.73、9.77 t·hm-2。密度从5.25万株/hm~2增加到6.75万株/hm~2,两年内平均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1.9%、19.5%和7.5%;密度从6.75万株/hm~2增加加到9.75万株/hm~2,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19.8%、15.4%和7.7%。(3)春玉米基部茎粗、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长平均降低0.86 cm,基部茎粗平均减小0.09 cm,豫玉22和郑单958倒伏率随之增高,但先玉335各密度下均未出现倒伏。(4)收获指数在两年间差异较大,平均表现为2015年高于2016年,品种间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豫玉22。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结论】渭北旱塬旱地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7.25、7.40、7.32万株/hm~2,其中豫玉22稳产性和丰产性较高,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最适种植密度范围为7.26—7.40万株/hm~2,稀植型品种宜采用较低密度,密植型品种宜采用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1)地膜玉米中单2号雄穗和雌穗分化历时分别为 34,26 d时,分化始期的可见叶和叶龄分别为 8.8,6.5和 11.0,7.7。与露地玉米相比,雄穗分化期缩短 16 d,雌穗分化期缩短12人在穗分化的前期和中期,地膜玉米的叶数均显著多于露地玉米。(2)地膜玉米雌雄穗分化期的对应关系与露地玉米基本一致。(3)地膜玉米要求栽培措施比露地玉米早而及时。前期和中期管理的叶龄值比露地王米多1,后期与露地玉米基本一致。(4)地膜玉米各分化期的叶面系数均显著大于露地玉米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期为早熟、高产、适应机械粒收的玉米新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衡早8号(HZ8)和中晚熟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2018年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京农科728(JNK728)和中晚熟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研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叶片建成规律、穗部发育特性以及各生育阶段对光温需求的差异。【结果】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各生育阶段的光温需求大小表现为吐丝期(R1)—生理成熟期(R6)>出苗期(VE)—吐丝期(R1)>播种期(sowing)—出苗期(VE)。不同品种花后对积温的需求高于花前,中晚熟和早熟夏玉米品种对积温需求的差异主要在拔节期—吐丝期,具体表现为第9—16片叶建成期;花后对积温的需求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的产量与穗位高、穗高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的雄穗发育特性不同,晚熟品种的雄穗长度显著低于早熟品种,但晚熟品种的雄穗分枝数、雄穗总小花数、小花败育率、有效小花数显著高于早熟品种;而雌穗分化到籽粒形成受品种基因型影响较大。【结论】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具有较大差异,在75 000株/hm2条件下,中晚熟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早熟品种;植株总叶片数较少,拔节期—吐丝期所需时间短,后期脱水速率快是早熟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This experiment was based on 11 maize cultivars and 1 control, including the leaf length, leaf shape value, the angle of leaf, stem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ear diameter, grain rows and yield. There wa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ngth of leaf at ear position and the diameter of ear, that is, the diameter of ear, the number of rows of ear and the yield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when the leaf shape value was 8.3. The mean value of stem-leaf angle of leaves near the panicle site showed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ear diameter, number of rows and yield, that is, the varieties with large stem-leaf angle showed smaller ear diameter, fewer rows of grains and lower yiel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yield in tasseling stage. Share a collection Edit Delete M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