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旨在为北京油鸡品系选育、配套利用和科学养殖提供基础数据。选用北京油鸡纯系母雏534只,开展快慢羽群体的鉴定,并对比快慢羽母鸡羽毛发育、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差异。北京油鸡保种群出雏时按照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表型特征鉴别,将其分为快慢羽亚群,其中快羽包括K1(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5 mm以上)和K2(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5 mm),慢羽包括M1(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或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以内)、M2(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和M3(主翼羽未长出)。6周龄时通过PCR方法进行再次鉴定快慢羽。7 d内每隔1 d测量1次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羽长;7~42 d每隔1周测量1次;1~8周每周测定体重,9~18周每隔1周测定体重;产蛋期根据个体产蛋记录统计群体开产日龄、个体产蛋数以及连产相关性状等产蛋性能。结果表明,北京油鸡初生雏鸡快慢羽表型鉴定结果与通过PCR方法鉴定的结果一致,快羽鸡占总数的25%,慢羽鸡占75%,慢羽鸡又以M2为主,有少量M1和M3。21日龄以内快羽鸡的主翼羽羽长显著高于慢羽鸡(P<0.05);28日龄时,M1和M2型慢羽鸡的主翼羽长度与快羽鸡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M3仍显著短于快羽鸡(P<0.05)。与慢羽鸡相比,快羽鸡70日龄后体重显著增加(P<0.05),且开产日龄显著提前(P<0.05),但是43周产蛋数较低(P<0.05);快羽鸡除蛋形指数显著高于慢羽鸡外(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综上,快慢羽北京油鸡在生长和产蛋性能上有一定差异,在选育方向和生产管理中应有所差异化,包括加强慢羽品系早熟性即开产日龄的选育和调整快羽品系育成期饲料能蛋水平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大恒优质肉鸡慢羽系公鸡纯合子的分子检测方法,以加快纯合慢羽系及其配套系的育种速度,利用鸡性连锁羽速基因K/k+中慢羽基因的断点连接序列以及快慢羽基因的SNP,选择200只(表型鉴定为慢羽)50日龄的大恒优质肉鸡慢羽系公鸡进行羽速基因的分子检测,检测结果与雏鸡羽速表型判定结果一致率达100%。采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法进一步检测发现,慢羽纯合子公鸡(197只)2条带,杂合子公鸡(3只)3条带。综上,可以利用该方法鉴定大恒优质肉鸡慢羽系公鸡基因型是否为纯合的慢羽个体。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群体羽毛与体重早期发育的关系,试验测定了1~35日龄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的主翼羽、覆主翼羽、尾羽羽毛长度及其体重并鉴定快、慢羽基因型。结果显示: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在21日龄之前快羽鸡主翼羽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或P0.01);整个试验周期中,3日龄快羽鸡的覆主翼羽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而在14和21日龄等长慢羽鸡的覆主翼羽显著长于快羽鸡和典型慢羽鸡(P0.05);快、慢羽鸡14日龄开始出现尾羽,在14、21和28日龄,快羽鸡的尾羽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35日龄等长型慢羽鸡的尾羽显著长于典型慢羽鸡(P0.05);5日龄等长慢羽鸡体重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14日龄典型慢羽鸡的体重显著大于快羽鸡(P0.05),21日龄之后典型慢羽鸡体重显著高于等长慢羽鸡和快羽鸡(P0.05);表型鉴定为慢羽的群体中有5只基因型鉴定为快羽,表型鉴定为快羽的群体基因型鉴定均为快羽,基因型鉴定结果与表型鉴定吻合率达91.7%。研究表明,通过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及基因型鉴定,可在1日龄有效判断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个体,结果为建立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亚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快慢羽基因对坝上长尾鸡早期体重与羽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坝上长尾鸡快慢羽基因对早期体重与羽速生长的影响,对0~10周龄坝上长尾鸡体重与羽速生长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坝上长尾鸡快羽与慢羽0~10周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快羽鸡主翼羽和副翼羽长度在2周龄时显著大于慢羽(P0.05),随着周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育雏期末差异不显著(P0.05),8周龄慢羽鸡主翼羽和副翼羽长度显著大于快羽(P0.05)。快羽鸡1~3周主翼羽与副翼羽差异较小,随着鸡的生长差异增大,慢羽鸡1~4周主翼羽与副翼羽差异较大,随着鸡的生长差异减小,育雏期结束时,主翼羽发育优势体现出来,因此,1~4周翼羽的生长可以作为坝上长尾鸡快慢羽鉴定的辅助方法。快羽鸡在1周龄开始长出尾羽,慢羽鸡在3周龄以后开始长出尾羽,可以根据尾羽的生长情况对坝上长尾鸡进行快慢羽鉴别,鉴定时间最好控制在1~6周。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究多个地方品种快慢羽鸡的内源性病毒基因21(ev21)以及SPEF2基因与PRLR基因的部分重复序列(JS序列)分布对羽速基因(Kk)表型的影响。采用PCR扩增、HaeⅢ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检测不同地方品种快慢羽鸡性染色体上OR区域(ev21占据片段)、UR区域(URa、URb(ev21未占据片段))以及JS序列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国内的一些地方品种部分慢羽鸡个体OR区域ev21基因缺失以及部分快羽鸡的URb区域存在ev21基因插入;可通过JS序列扩增对快慢羽表型进行准确鉴定。研究结果显示JS序列可作为快慢羽鉴定候选基因,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国内快慢羽鸡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比较研究不同羽速太行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主要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不同,为太行鸡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取健康20周龄快慢羽太行鸡母鸡各100只,分为快羽组和慢羽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分析其生产性能、蛋品质及主要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等指标,试验期23周。结果显示:①慢羽组开产日龄较快羽组晚3.06 d(P0.05),开产体重快、慢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产蛋率慢羽组较快羽组高4.81%(P0.05),平均蛋重、日采食量及料蛋比快、慢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慢羽组鸡蛋蛋白的哈氏单位较快羽组高3.10%(P0.05),蛋黄颜色较快羽组高5.19%(P0.05),其它蛋品质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④主要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慢羽组太行鸡产蛋率更高,蛋品质更好,主要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庄河大骨鸡快慢羽种鸡群的种质特性,试验测定庄河大骨鸡快慢羽种群体重、体尺及蛋品质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庄河大骨鸡慢羽种鸡6 w时,公、母鸡平均体重为705.5 g,18 w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体重(P0.05);快羽种鸡6 w时,公、母鸡平均体重为665.5 g,18 w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体重(P0.05)。18 w时,快慢羽种鸡群的体尺指标差异明显(P0.05)。慢羽种鸡群蛋白重显著高于快羽种鸡群(P0.05),其余蛋品质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庄河大骨鸡早期生长速度较快,慢羽品系优于快羽品系;慢羽品系体尺上优于快羽品系。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究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不同剪切体表达对不同胚龄快慢羽太行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影响。采集18和19胚龄太行鸡肝脏DNA、左翅皮肤组织RNA、右翅主翼羽和覆主翼羽,测量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通过PCR鉴定鸡胚羽型和性别、检测PRLR基因不同剪切体在鸡翅皮肤组织的表达变化,分析羽型、胚龄和性别对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影响和PRLR剪切体表达变化,明确PRLR基因剪切体类型表达量与快慢羽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间关系。结果显示性别对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长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胚龄和羽型对两种羽毛长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18胚龄时快羽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19胚龄时快慢羽鸡间主翼羽长度仍然保持显著差异(P0.05),而覆主翼羽的长度显著差异消失(P0.05);18胚龄两种羽型鸡的主翼羽均长于覆主翼羽(P0.05),而19胚龄慢羽鸡的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间长度差异消失(P0.05)。鸡胚皮肤组织共发现PRLRS1和PRLR_(S2)两种剪切体,胚龄和性别对二者的表达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羽型影响PRLR_(S2)的表达(P0.05),19胚龄时慢羽PRLR_(S2)表达显著高于快羽(P0.05)。本试验推断快慢羽太行鸡18胚龄时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长度差异,以及两种羽毛长度在快慢羽鸡间的差异已经凸现,但19胚龄慢羽鸡覆主翼羽生长速度增加,两种羽型鸡的覆主翼羽长度差异以及慢羽鸡两种羽毛间长度差异消失;慢羽鸡19胚龄PRLR_(S2)高表达,可能促进了其覆主翼羽生长。该研究结果为揭示快慢羽鸡主、覆主翼羽长度差异的形成以及PRLR_(S2)在调控羽型形成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9,(5):1014-1020
快慢羽性状为伴性遗传性状,可通过建立雌雄自鉴别品系应用于家禽的早期性别鉴定。因慢羽基因对快羽基因呈显性,故区分慢羽公鸡的羽速基因型是建立慢羽纯系的重要工作。使用传统测交鉴定方法鉴别耗时费力,而已有的分子鉴定方法有的成本太高,有的准确率太低。本研究以已有表型记录的快羽或慢羽太行鸡公母鸡为试验材料,设计了半定量PCR鉴定公鸡慢羽羽速基因型引物,通过摸索最佳反应体系和条件并通过对测交验证,最终建立了能较准确鉴定太行鸡慢羽公鸡羽速基因型方法,为太行鸡慢羽纯系的建立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清远麻鸡的羽速分子检测技术鉴别的准确性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加快配套系的组建。基于内源性病毒21基因(ev21)结合位点与慢羽基因K紧密连锁,对清远麻鸡中249个个体进行ev21基因插入位点的PCR检测,并进一步对慢羽系80只公鸡进行PCR-RFLP分型,分析羽速与体重、冠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v21基因插入位点的分子检测与表型鉴定一致率达到98.8%;分型发现32个为杂合子,19个为纯合子,29个为缺失体;在清远麻鸡的快羽系和慢羽系中,110日龄的体重和冠高呈高强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86和0.694(P<0.01);但快慢羽品系间体重和冠高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清远麻鸡中应用快慢羽分子检测技术有利于选育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