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苗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sp.)是茶实生苗圃和幼龄茶园一种重要病害。1981年婺源县秋口公社王村大队的0.2hm^2多实生苗茶园普遍发生,株发病率(含死苗)达35%;1983年赣州地区园艺场(大余县池江)在成龄茶园中套种的实生苗茶地发生也普遍,但造成死苗的不多。此外,据反映,近年来在吉安、武宁等地的新茶园也有发生。该线虫病对茶苗圃和新茶园的建立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2.
茶尺蠖(ectropisgrisescensW arren),又名拱拱虫,量天虫、造桥虫,属鳞翅目尺蠖蛾科。该虫在我区主要分布在广阳、和平、甘棠、三口、谭家桥等103省道一线的茶区。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广阳茶场,黄山茶林场,曾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有较大面积发生,并受害成灾,使夏、秋茶严重减产。为进一步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给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一些观察和调查。1发生危害主要特点据2003~2004两年观察,黄山地区茶尺蠖一年发生5~6代,以5代为主,局部地区茶园(平坦茶园、准平原茶园、畈区茶园)发生6代,以蛹在茶丛根际表土内越…  相似文献   

3.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的碧螺春茶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茶百芽重及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纯茶园和茶果间作茶园的茶叶百芽重均在施氮量为450 kg/hm2时最重,继续增加施氮量,百芽重不再增加,在纯茶园中反而下降,且茶-枇杷间作茶园的茶叶百芽重在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为6:4时达到最高。(2)在相同施氮水平下,茶-枇杷间作茶园的茶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均大于纯茶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茶叶的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枇杷间作茶园的作用效果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在纯菜籽饼肥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相比较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的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根据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4.
云盘山茶场是安徽省宣州市杨柳乡兴安村的村办集体茶场。现有职工104人,750亩茶园(已开采茶园580亩),105间厂房,85台(套)粗精制茶机,固定资产已达50万元。开发了绿红两大茶系、40多个名优茶,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去年,该场年产干茶14万公斤,亩产干茶185公斤,亩产值1400元,全场工业产值已逾百万,年利税17万元,职工人均收入近2000元。从1985年开始,共向国家纳税30.5万元,上交村委会承包费34.2万元,支援全村各项公益事业建设16万元。多次被评为“文明单位”,成为全省村办集体茶场中的一朵奇葩。他们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三条。  相似文献   

5.
碧蛾蜡蝉(Geisha distinctission walker)属同翅目蛾蜡蝉科,以成若虫刺吸为害嫩梢,影响新梢生长,且受害的茶园常招致茶煤病流行,致使茶园长势衰减,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近年来该虫在我茶区部分茶场茶园内大面积发生,虫口年际增长速度较快,大有蔓延之势。但各地只对其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对其若虫在空间的分布型和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3年田间系统调查,介绍了茶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状况,研究了金华地区籽叶两用茶园中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籽叶两用茶园中发生的第1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高峰期为9月上旬到10月上旬,很多时候第2高峰不发生。由于栽培模式、生态环境的不同,籽叶两用茶园中的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7.
滁县地区社队种茶从一九七○年至今已有十年的历史。十年实践证明,我区不仅能种茶,而且也能种好茶。我们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浮浅的认识。一、现状与有利条件 (一)、现状:皖东地区七○年前只有二个规模不大的国营茶场(施集、半塔),五八年办场,六九年的茶叶产量还不到一百担。七○年后,社队开始种茶。十年来,茶园面  相似文献   

8.
我场1953年开始建立,共有茶园110亩。其中用种籽直播茶园42.2亩,苗圃改建茶园26.1亩;用一年生苗于1954年移栽定植计41.7亩。至1959年茶树树龄已有6足龄。1956年3足龄时,即投入生产,每亩平均采制毛茶20斤,特别是在大跃进的1958年,出现了五年生的新茶园平均亩产茶条136斤、茶子36斤、茶叶  相似文献   

9.
探究秸秆异地覆盖对作物生境病虫草害及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以江西地区重要经济作物茶树和梨树的茶园和梨园为研究对象,在园间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4种秸秆入园覆盖量(7500、15000、22500 kg/hm2和对照0 kg/hm2),比较分析2021年6月夏季和2021年10月秋季茶园和梨园主要病虫草害、不同深度(茶园、梨园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生物、温湿度及pH的变化响应。秸秆覆盖可有效降低茶园和梨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病率,茶云纹叶枯病和梨轮纹病发病率分别下降53.13%和50.00%;叶蝉、茶尺蠖虫口密度分别下降54.54%和66.66%;秸秆覆盖后茶园和梨园杂草丰富度分别下降为6种和5种;杂草密度分别下降为16.73株/m2和109.73株/m2,均与对照CK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未进行秸秆覆盖的对照CK茶园梨园土壤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相比,秸秆覆盖后茶园梨园土壤中的生物呈现:有益生物增加、不利生物减少的变化趋势。秸秆覆盖可对茶园和梨园土壤具有控温作用,...  相似文献   

10.
霍山黄芽茶中珍品,早在唐朝就很有名。李肇(713~824年间人)所写的《国史补》卷下中说:“风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盖霍山唐初曰盛唐县,属寿州,后改霍山县,划归六安,故所称寿州黄芽乃产自霍山。又据《册府元龟》(宋王钦若、杨亿等撰):“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二月诏寿州兵三千保其境内之茶园。”可见当时霍山茶园之广,其地位之重。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的南部,西南部海拔1800~2300米山区的荒地,夏秋的水热条件可以满足旱粮(玉米)生育的要求,过去不种夏播油菜。这几年南部(西双版纳州思茅地区)和西南部(临沧、保山等地区)茶叶发展较快,全省每年新垦茶园面积据不完全统计约数十万亩。幼龄茶园过去很少被充分分利用,缺少短期的履盖或遮荫作物,幼茶生长缓慢,水土流失较严重。为  相似文献   

12.
印度尼西亚开始栽茶是为了出口。其出口的商品茶占印度尼西亚总出口额的1%以下。二次大战前,印度尼西亚的茶园面积为138,000公顷,其中75,00公顷是小规模茶园(茶农家),63,000公顷是大规模茶园。当时向国外出口83,000吨,占世界出口茶的18.5%。但是,在战争和独立连续混乱的20年中间,许多大型茶园被放弃而改种其它的粮食作物。其后,克服许多困难到1965年才趋于恢复的局面,此时,虽然渡过了困难,但茶园面积还不到战前的生产能力。现在,印度尼西亚的茶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弱,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茶的9%  相似文献   

13.
正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肖强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合作研究明确了我国茶园广泛分布、形态极其相近且均在茶园为害的茶树害虫茶尺蠖可分为灰茶尺蛾Ectropisgrisescens(Warren,1894)和茶尺蠖Ectropisobliqua(Prout,1915)两个近缘种,相关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近期的《昆虫学报》和封面文  相似文献   

14.
以机采为龙头普及推广茶叶生产机械化徐四清(安徽省周王茶场)安徽省国营周王茶场是一个拥有六千余亩茶园,有着近三十年茶叶生产历史的国有企业,年产茶900吨左右,茶园管理水平高,投产茶园平均亩产都在150公斤以上,是皖南地区大面积高产茶园的重要基地。自19...  相似文献   

15.
地处皖南山区的泾县铜山公社麻岭生产队,这里丛山峻岭,适宜兴茶,盛产竹木柴炭茶。全队山场面积8251亩,141.5亩茶园。这里居住40户人家161人全靠竹木茶营生。过去重粮轻茶,自1970年以来茶叶产量徘徊在七千斤上下,1980年交售给国家只有2845斤,均价担茶141.55元。面对茶叶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该队于80年夏茶后,采用茶园分户管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省植保植检总站近日发布预警信息,要求有关地区抓紧防治高山茶假眼小绿叶蝉。据介绍,福建省高山茶区的茶假眼小绿叶蝉全年为害高峰期一般在7~9月。据大田、安溪、永泰、武夷山、蕉城、尤溪、南靖、福鼎等地高山茶园近期调查,平均虫梢率30.0%、比去年同期多85.2%,平均百叶虫量16.4头、比去年同期少4.1%,大部分高山茶园虫口密度超过防治指标。综合分析,预计今年茶假眼小绿叶蝉在高山茶上偏重发生。各地务  相似文献   

17.
茶子孵芽法     
嵊县囘山公社茶場,是在1958年公社化后建成的。全县茶园面积1250亩,其中有一部分一年生的茶苗已長得一尺左右,生長健壯。茶苗能获得成活率高生長快,是与采取了茶籽孵芽法分不开的。1958年茶場从公社領来茶籽4000斤,不飽滿的茶籽,占着相当一部分,为适应发展新茶园的需要,达到发芽齐发芽率高,便采取用谷子孵芽法  相似文献   

18.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田间试验,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碧螺春茶树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百芽重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百芽重比较,2种种植模式茶园茶树均以450 kg/hm2处理时最高,继续增施氮肥百芽重不再增加,纯茶园不升反降;茶-枇杷间作园在有机:无机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2)茶-枇杷间作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比纯茶园含量高;碧螺春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肥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同施氮量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果间作茶园效应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以纯菜籽饼肥处理最高,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比较则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因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一) “法如种瓜,三岁可采”。这是陆羽(758年左右)在他所著《茶经》中说的种茶方法和新茶园投产年令。种瓜要深翻土地,修筑排灌沟渠,重施基肥,看苗追肥,摘心摸权,如种西瓜,最好选择新开荒地,按照这些措施来种茶,三岁(足二龄)的茶园是有茶可采了,可惜无法了解那时种瓜的密度和二龄茶园的单产。我国古代茶叶文献是不少的,主要是从欣赏的角度来评述茶叶品质,很少谈到生产的经济问题。茶叶为我国主  相似文献   

20.
安庆地区于1975年开始试种速生丰产茶园,通过多年实践表明这类茶园具有成园快、投产早、早期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此种种植方式很受茶农欢迎,至1987年底全区已先后建成速生丰产茶园七千余亩。笔者在贵池县牌楼乡指导的茶叶专业户赵呜皋,他在乡政府的批准下,1981年12月对不保收的1.3亩无水源稻田改为茶园,于1982年2月采用四条播种植,1987年生产工夫红毛茶510.9公斤,售茶金额2752.62元,每亩纯收入1704.55元,人平茶叶一项增收369元。现将稻田改速生丰产园的垦植方法、栽培管理及经济效益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