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蔬菜病害多数是由种子带菌传播,因此种子经过晒、选、消毒、药剂拌种等处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治各种苗期病害.  相似文献   

2.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发生蔓延较快,种了带菌是传病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于1976—1979年对种子带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病株种子带菌试验 1.病株种子分离:1977年对病株混收种子,进行6期抽样检验,方法是在无菌室内,把受检种子逐粒摆于加入0.01%制霉素和25PPM氯霉素眼药水的马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果斑病是典型的由种子带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解决种子带菌问题是防治该病的关键。通过综述近年国内外瓜类种子的发酵处理、热处理、药剂处理以及快速干燥对BFB的防治,对种子处理剂提出新的研究方向,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侯天爵 《植物保护》1997,23(2):24-25
经鉴定胡卢巴灰斑病病原菌为尾孢属真菌CercosporatraversianaSacc.,该病及病原真菌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文中简要描述了病害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用吸水纸法对发病田播种用的种子及当年病田所产种子进行样品检验,带菌率分别为15%和48%。初步认为种子带菌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5.
不同发酵条件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感染西瓜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甜)瓜果斑病是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侵染瓜类作物引起的典型细菌病害,种子带菌是该病最重要的传播方式,防止种子感染是病害预防的首要环节。本研究分析了西瓜种子不同发酵条件对种子感染病菌的影响。研究通过人工接种西瓜发酵液,设置发酵温度为20℃和30℃,检测在不同发酵时间下发酵液pH、A.citrulli菌量、种子外部带菌量、种子内部带菌率,以及出苗发病率,系统地分析比较发酵条件对西瓜嗜酸菌侵染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开始发酵到发酵24h,发酵液中A.citrulli菌量快速增长并达到峰值1011cfu/mL,随后逐渐减少;发酵24h的种子外部带菌量最高,达到4×109 cfu/mL;发酵过程中A.citrulli可侵染种皮内部(10%)及种仁(1%);发酵温度对种子感染A.citrulli及幼苗发病率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发酵液菌量与pH相关性显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发酵温度并不能够减少A.citrulli菌的种子感染,减少发酵时间才是减少病菌增殖感染种子的防控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于作物病害 ,无论是系统侵染型还是局部侵染型的病害 ,在选择与使用杀菌剂时首先应注意 ,在病菌入侵前或进入植物体的初期做好重点防治 ,阻止其危害日益严重。第二 ,依据病菌侵染规律 ,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作物病原菌传播的途径 ,按其病原来源及传播载体的不同可分为 :空气传播、种子或秧苗带菌传播、土壤或土杂肥带菌传播、有害昆虫和螨类传播等几大类。如蚜虫、飞虱等传播病毒造成的病害 (主要是病毒病 ) ,则应在带毒害虫危害作物前治虫 ,若带毒昆虫已吸食寄主汁液 ,再治虫已不能防病。种子带菌传播的病害 ,如禾本科作物的黑穗病、蔬菜…  相似文献   

7.
 由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种传病害,可为害多种葫芦科作物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病原菌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种子带菌是田间病害发生的最重要初侵染来源,因此,种子健康检测成为病害综合防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Bio-PCR是当前种子携带细菌检测的常用方法,而特异性引物的选择和使用是检测的关键。本研究使用已报道的7对引物对17株西瓜嗜酸菌、10株嗜酸菌属其它种的菌株和6株其它属的植物病原细菌进行了Bio-PCR检测,筛选出对西瓜嗜酸菌特异性最好的引物为SEQID4m/SEQID5。研究表明:使用该引物对西瓜嗜酸菌MH21纯菌菌悬液的检测限度为102 CFU·mL-1;在人工添加菌悬液的模拟带菌西瓜种子中,使用ASCM和EBBA两种半选择性培养基结合引物SEQID4m/SEQID5进行Bio-PCR检测,ASCM对种子中带菌量的检测限度可达到0.01 CFU·g-1,EBBA对种子中带菌量的检测限度为0.1 CFU·g-1。  相似文献   

8.
薏苡黑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薏苡黑粉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造成薏苡产量下降,米仁质量变劣。病害的初次侵染源来自带菌种子和土壤;孢荷量大、播种期土壤温度低、种子覆土过厚、病害发生重;土壤含水量对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作用较小。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25%百坦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防病效果达85.4—100%,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无药害。  相似文献   

9.
据前人报道,稻曲病粒上附有大量厚垣孢子但不能作为初侵染源,并证明该病既不是种子引起的病害,也不是种子侵染而发生的病害,认为目前推广种子处理缺乏科学根据。本研究结果表明:从种子带菌量、越冬厚垣孢子萌发力、人工接种、直接播种试验,初步认为病穗种子是可以传病的,种子消毒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陈吉棣 《植物保护》1964,2(5):222-223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一样,早经确定是土壤传染的病害;病残体、风、雨、农具等都是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关于种子带菌问题,自1923年以来,棉花枯萎病的种子带菌已不断得到证实,国内外均予重视。黄萎病是否能以种子传布,在学术上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我国棉花黄萎病的最早来源被认为是随美棉输入而侵入的;国外也有不少关于因输入美棉或其他病区棉种而发现黄萎病的报导。国内还有不少调查资料证明,枯萎病和黄萎病往往都以棉花研究单位和良种繁育场发生较早,逐步向外扩展,因而将这二种病害列为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