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是我国棉区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国内外除采用以抗病良种为主的综合防治外,新近还采用见效快的生物和化学物质如乙磷铝(Phosethy-AL)、氟乐灵(Trifluralin)诱导棉花对枯萎的抗性,我国占世界储量80%的稀土能促进棉花增产10%左右,能否诱导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吴爱珍 《植物检疫》1995,9(1):62-63
棉花枯萎病的综合治理技术吴爱珍(江西省九江市植保植检站九江市332000)近年来,我市棉花生产发展迅速。植棉面积由过去的33333hm2左右扩大到66666hm2以上,年总产皮棉也由过去的4万t左右增加到7万t左右。但是,由于棉种调运频繁,调运渠道也...  相似文献   

3.
氟乐灵诱发棉苗对棉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氟乐灵作播前处理的土壤中长出的棉苗,在出苗1周后移植到无氟乐灵土壤中人工接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vasinfectum),30天后棉苗枯萎病株发病率及病菌分离率明显低于对照,说明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激发棉苗对棉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并证明:氟乐灵处理促进了棉苗组织内木质素的合成与积累;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出现了若干新的谱带。  相似文献   

4.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5种常用除草剂(氟乐灵、除草醚、丁草胺、扑草净和草甘膦)对棉花枯萎病发生及棉花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除草剂同时接种病原,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减轻了浙肖棉1号(感病)和中棉12号(抗病)棉花苗期枯萎病的发生;而其他4种除草剂则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苗期枯萎病的发生。播前土壤药剂处理,出苗1周后接种病原,氟乐灵和除草醚提高了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扑草净降低了棉花的扰病性,而草甘膦则不影响棉花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5种常用除草剂(氟乐灵、除草醚、丁草胺、扑草净和草甘膦)对棉花枯萎病发生及棉花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除草剂同时接种病原,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减轻了浙肖棉1号(感病)和中棉12号(抗病)棉花苗期枯萎病的发生;而其他4种除草剂则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苗期枯萎病的发生。播前土壤药剂处理,出苗1周后接种病原,氟乐灵和除草醚提高了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扑草净降低了棉花的扰病性,而草甘膦则不影响棉花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棉花凝集素的形成与抗枯萎病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棉花凝集素广泛存在于陆地棉、中棉、海岛棉中,种子内凝集素活性程度与品种的抗性呈正相关。棉花生长过程中,1-6片真叶期抗病种的根、茎、叶凝集素活性比感病种强,花铃期以后差异逐渐缩小;抗病种花粉凝集素的含量比感病种花粉高4倍以上,未受精胚珠差异不显著;种子形成的30天前抗、感品种的凝集素活性无差异,30天后抗病种凝集素活性逐渐增强,感病种逐渐减弱;棉株中部内围棉铃种子凝集素活性强且稳定。抗病吕种凝集素的粗提物对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粗提物的血凝活性可被半乳糖解除。  相似文献   

7.
氟乐灵(Trifluralin)对棉花枯萎病的诱抗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棉花感病品种种植在含氟乐灵除草剂(2ppm)的育苗土中,能明显诱发棉苗对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nsinfectum)的抗性,抗病效果达70%。试验表明,该化合物无抑制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作用。经该化合物处理的棉苗受侵染率降低,病菌局限在子叶节以下。处理过的棉苗叶片蛋白图谱及薄层层析分析表明,氟乐灵除草剂诱发了棉苗产生新的抗菌物质。  相似文献   

8.
梁占强 《植物检疫》1993,7(3):204-205
保定地区位于河北中部,现辖管二十个县、市(1983年前辖管23个县、市),是河北省辖区内的大地区,也是河北省的主要产棉区,历年植棉百万亩以上。棉花黄、枯萎病是我区当前棉花生产中的两大毁灭性病害,严重的为害着棉花的安全生产,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棉花生产中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早在50年代,朱凤美等(1956)就曾报道用豆饼可以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和杆黑穗病。近年董友根用豆饼处理土壤防治棉花枯萎病也取得了36~75%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播前施用氟乐灵对棉花苗期病害及蕾期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在棉花苗病和枯萎病常年发病田进行。以175ml48%氟乐灵乳油/666.7m^2的剂量处理苗床地表土,播种棉籽后以含氟乐灵(1.0-1.5mg有效成分/kg土)的土壤覆盖。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L氟乐灵处理组的出苗率高于对照,苗前残废对比照降低,52.91%-79.80%。处理组苗床期立枯病和侄蛱贩发病率及死苗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30%和42%左右;棉苗枯萎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棉田主要线虫类群对棉花枯萎病发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发现我省棉田的主要线虫类群有:植物外寄生线虫;小杆目线虫;具有吻针非植物寄生线虫等3种大类群。1985-1987年田间及温室盆栽试验,证明外寄生加洲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califormicus)可加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tium f.vasinfectum)对棉花的为害程度;小杆目线虫和具有吻针的非植物寄生线虫同棉花枯萎病菌无复合侵染作用。田间防治试验表明,杀线剂通过降低田间寄生线虫的数量,减轻棉花枯萎病的为害,而对棉花枯萎病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及其致病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1998年,我们陆续从新疆各主要棉区采集和收集400余株病株样,共分离获得108株棉花枯萎病菌,对其中具有代表性菌株致病性和生理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小种仍为7号生理小种,但其致病性较强,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致病型主要分为强、弱2种致病型,强致病型主要分布于南北疆棉区,弱致病型主要分布于东疆棉区。供试棉花枯萎病菌菌系在25℃培养7 d后,菌丝为白色,菌落皿底产生色素多为紫色或浅紫色,大分生孢子为10.4~44.2 μm×2.0~6.1μm,多为马特型,最适生长温度为25℃,除供试6个菌系能在35℃缓慢生长外,多数棉花枯萎病菌菌系30℃以上不易生长,吐鲁番菌系HAI-17在40℃仍能缓慢生长,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较耐高温,在40、45℃高温下并未致死。目前,尚未发现3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3.
活性氧及膜脂过氧化与棉花对枯萎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萎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种棉苗及经氟乐灵诱发处理产生对枯萎病诱导抗性的棉苗茎与根组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膜系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表明有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H2O2的积累水平及脂氧合酶(LOX)活性也明显增加,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与此相反,感病品种棉苗受侵后MDA含量、O2·产生速率、H2O2的积累及LOX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小,SOD及CAT酶活性则明显上升,膜系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仅有小幅度下降。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诱发棉苗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同时也增加了LOX酶活性及活性氧(O2·、H2O2)的积累。这些结果说明,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体内活性氧的积累、LOX酶活性的上升以及由此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可能在棉苗对枯萎病的抗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88~1990年,用浅盘法对四川省10个县市的棉花枯萎病圃和连作重病地土壤进行线虫的分离和鉴定,共检出植物寄生线虫7个属和5个种。用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和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混合接种,棉田枯萎病发病率和严重度比单接枯萎病菌显著提高,且病情增长更快,土壤中肾形线虫的数量也增多。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五个抗病亲本与一个感病亲本正反交作抗性遗传试验结果,表明抗枯萎病的遗传效应是呈不完全显性,杂种一代的抗性表现趋向母本。五个抗病亲本对我国三个生理型的五个菌系无分化性的互作反应,这些亲本在零星病地种植两年,抗性没有下降趋势,说明这些抗病品种不仅抗性稳定,而且适应性广。但杂种后代在零星病地种植一年的抗性,与在病圃种植无显著差异,第二年抗性降低,因此,在抗病育种过程中,杂种后代F_1可以在零星病地种植,但F_2必须在病圃内进行筛选,才能获得较多的抗病个体。  相似文献   

16.
棉花枯、黄萎病混生病株鉴别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棉花枯、黄萎病菌在同一选择性培养基平面上能各自形成特征性菌落的特性,提出用水洋菜培养基(使用前每升培养基加入100毫克链霉素)和 L-山梨糖+蛋白胨培养基(KNO_3 2克,KH_2PO_4 1克,MgSO_4·7H_2O0.5克,FeCl_3微量,L-山梨糖16克,蛋白胨5克,洋菜16克,蒸馏水1000毫升)上培养两次的再培养法鉴别棉花枯、黄萎混生病株。供检病株经表面消毒,于水洋菜培养基上培养(24~26℃)5~7天,待病组织长出白色菌丝体后,移入灭菌试管,加无菌水10~15毫升摇荡。吸取该液0.2毫升均匀地涂抹到 L-山梨糖+蛋白胨培养基上,再培养5~7天。枯萎病株的分离物形成大量近圆形的白色小菌落,表面致密呈绒状,具有不匀而呈浅波状的边沿,气生菌丝白色茂盛,可纠集成束,似羊毛状。黄萎病株的分离物形成大量黑色小菌落,呈瘤状或斑点状突起,表面皱缩,具大量微菌核,气生菌丝极其稀疏,上面可见轮状着生的分生孢子梗。混生病株的分离物则产生大量分别具有上述特征的白色枯萎菌落和黑色黄萎菌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