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李娜  戴美学 《植物保护》2010,36(4):70-74
本研究从健康的草莓植株内分离到54株内生细菌,其中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种群密度为2.8×101~3.95×104cfu/g鲜重不等。通过对峙试验,得到5株对草莓灰霉病菌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占所分离内生细菌总数的9.26%。来自草莓叶的SL6菌株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半径达15mm,无菌发酵液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的抑制率为97.6%,具有作为生防菌的应用潜能。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rRNA等分析测定,并通过MEGA4方法构建其16SrDNA系统发育树,将SL6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2.
药用植物提取物对草莓灰霉病菌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丙酮为溶剂提取7种药用植物材料粉末,得到提取物母液。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叶片离体接菌法测试提取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作用。在供试的7种植物材料中,五味子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5.65%,其次为薏苡,抑菌率为91.30%,决明、酸浆的抑菌率均达到了85%以上。结合叶片离体接菌法的试验结果,认为五味子和酸浆可以作为重点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菌株的抗药性状况,2013-2015年从湖南省不同地区草莓灰霉病病果或病叶上经单孢分离获得草莓灰霉病菌454株,采用最小抑制浓度法(MIC)检测不同地区草莓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表明: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嘧霉胺的抗性频率分别为55.73%,77.31%、3.52%和77.31%;所测菌株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类型有Cbz~RPcm~RIpd~RPmt~R、CbzSPcm~RIpd~RPmt~R、Cbz~RPcm~RIpdSPmt~R、Cbz~SPcm~RIpdSPmt~S、Cbz~RPcm~SIpd~SPmt~R、Cbz~SPcm~RIpd~SPmt ~R等6种,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3.26%、5.07%、41.41%、4.63%、3.96%、11.67%,未发现对4种杀菌剂均敏感的类型,表明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已对多菌灵、腐霉利和嘧霉胺产生抗药性,对异菌脲的抗药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提取物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对瑞香狼毒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柱层析法对其甲醇萃取物高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经LC-MS和核磁共振仪对最终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最高活性流份3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伞形花内酯,并且随着浓度的提高,该活性成分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也增强,其抑菌中浓度为1.52 mg·mL-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流份3对草莓灰霉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伞形花内酯严重破坏了草莓灰霉病菌孢子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5.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种植期间和采后主要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通过离体试验对比了水杨酸、哈茨木霉、尖孢镰刀菌菌株F-1和F-2防治草莓果实灰霉病发生的效果,发现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菌株F-1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测定结果显示,F-1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70.06%,与400 g/L嘧霉胺悬浮剂的1000倍稀释液的防效相当。进而探讨了该菌防控草莓灰霉病发生的机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发酵液能降低灰霉病菌丝的粘附性,对灰葡萄孢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9.8%,且能诱导提高草莓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F-1的孢子能有效提高草莓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同时接种F-1孢子和发酵液则能最高限度地提高草莓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最高值分别达到13.6、158.9和269 U/g。  相似文献   

6.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降低食用以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测定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 Pa2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以及草莓病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上清液可以破坏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泄露。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叶片灰霉病、草莓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54.29%。经菌株Pa2上清液处理24h后草莓果实病程相关基因FaPR1、FaPR4、FaGR分别上升19.05、24.64、3.69倍。综上所述,砖红镰刀菌菌株Pa2是一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7.
花冬梅 《植物医生》2003,16(2):17-18
近年来草莓的反季节设施栽培发展较快。农民在可观的经济效益促使下 ,常年在保护地内重茬种植 ,致使灰霉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尤其是草莓灰霉病 ,发生普遍且直接为害花器和果实 ,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希望下文的介绍能使各地农技人员更好地了解草莓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1 病原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灰葡萄孢 (BotrytiscinereaPers.)。菌丝体白色 ,有隔膜 ;分生孢子梗丛生 ,分生孢子簇生于顶端 ,孢子聚集时呈淡褐色 ;菌核黑色。以无性态侵染植物 ;有性时期在灰霉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灰霉病直接影响草莓品质、观赏效果和观赏时间,特别是春季气温回升,发病率明显升高。分析了草莓的发病原因,调查了草莓上市季节的灰霉病发生状况,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药剂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 对主要防治药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水平及抗性机制,采用平皿法检测了采自上海市6个区县的195株草莓灰霉病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分析了其中20株不同敏感型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基因序列。结果显示:啶酰菌胺对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最小值为0.15 μg/mL,最大值大于110 μg/mL;对孢子萌发的EC50最小值为0.19 μg/mL,最大值大于50 μg/mL。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为29.74% (抗性水平大于10),高抗频率为20.51% (抗性水平大于100)。该抗性的产生与琥珀酸脱氢酶SdhB亚基发生H272R或P225F突变有关,其中H272R突变发生较为普遍。研究表明,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水平及抗性频率较高,主要抗性机制为病原菌琥珀酸脱氢酶SdhB亚基上的H272R突变。  相似文献   

10.
草莓灰霉病发生危害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春艳 《植物保护》1997,23(3):32-33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病害中最严重的病害,带菌植株、病田土是该病的初侵染源。发病盛期为浆果成熟期。高温多雨的气候发病严重,栽植密度与发病呈显著正相关,偏施氮肥有利于发病,钾肥对发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农业防治主要针对发病规律控制病源,抑制发病因子;应用药剂扑海因、速克灵防治草莓灰霉病,防效达80.6%以上,且药效稳定。采用综合防治平均防效在94.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草莓灰霉菌毒素的分离及硅胶薄层层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草莓灰霉菌毒素对热较稳定,长时间光照可使毒素活性降低,提高pH值能使毒素钝化。培养液中的毒素可用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出来。其萃取液呈现特征性吸收峰。毒素萃取液经硅胶薄层层析的结果表明,毒素具有三个组分,Rf值分别为0.59(Ⅰ)、0.75(Ⅱ)和0.96(Ⅲ),经毒力测定,组分Ⅰ和Ⅲ是毒素的主要活性成分。灰霉菌毒素对草莓愈伤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和内质网的结构造成严重破坏,从而使细胞致死。  相似文献   

12.
灰葡萄孢毒素的组分分析和生物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PD培养液培养灰葡萄孢菌,过滤液中含活性成分,经氯仿提取后TLC分离获6种组分,Rf值分别为Ⅰ(0.36)、Ⅱ(0.48)、Ⅲ(0.54)、Ⅳ(0.65)、Ⅴ(0.11)、Ⅵ(0.77),经针刺果实生物测定发现,Ⅲ、Ⅴ、Ⅵ具有毒性。BC-毒素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对不同科属的番茄、茄子、黄瓜、白菜、油菜、小麦、玉米、棉花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自山西太谷及安徽固镇小麦上两禾谷胞囊线虫群体对禾谷胞囊线虫致病型国际鉴别寄主A组内11个品种具有相同的反应型——除对小麦品种Capa有毒性外,对大麦四个品种(Emir,Ortolan,Siri和Morocco)、燕麦四个品种(Sun Ⅱ,Pusa hybrid bsl,Silva和A.stezilis I.76)以及小麦其它两个品种(Loros和Iskamish-k-2-Light)等均无毒性,与目前世界上已正式命名的13个致病型不同,而与瑞典的Knislingc和Ringaascn两禾谷胞囊线虫群体的致病型相似,但也存在一定差异,瑞典的两群体对Morocco有毒性,而太谷和固镇两群体对Morocco无毒性。  相似文献   

14.
Methods are presented for monitoring the sensitivity to anilinopyrimidine fungicides of Botrytis cinerea. The methods are intended for practical usc in thc implementation of antiresistance strategies. Methods for other groups of fungicides have already been published in Bulletin OEPP/EPPO Bulletin 21 , 291-354 and 22 , 297-322.  相似文献   

15.
速克灵抗性灰霉病菌菌株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结果表明,灰霉菌对二甲酰亚胺类与苯并咪唑类药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与传统的保护性杀菌剂之间也不存在交互抗药性。杀菌剂福美双、克菌丹、百菌清对二甲酰亚胺类抗性菌抑菌效果较好。高抗二甲酰亚胺类药剂的某些菌株产孢能力大于敏感菌株。抗性菌单孢分离后代仍保留抗性。大棚草莓连续9次喷撒速克灵,每次间隔10—14天,未发现速克灵抗性菌株的产生。盆栽草莓试验表明,无药条件下,抗性菌株的致病力明显低于敏感菌;正常用药条件下,速克灵对抗性菌株的防治效果明显低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16.
大豆紫斑病菌毒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豆紫斑病菌(Cercospora Kikuchii Matsumoto and Tomoyasu)可产生一种非专化毒素——尾孢毒素(Cercosporin),它是大豆紫斑病致病的重要因子。该菌PDA培养物经乙醇浸提、脱水磷酸氢钙柱层析可得一定纯度尾孢毒素。本文分析了该毒素紫外可见光谱吸收与高效液相(HPLC)鉴定结果。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毒素具有明显的光敏致毒活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在20、10、4、2、0、-2和-4℃下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情况,以及在同样温度下对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致病力的影响。尽管在PDA培养基上0℃以下低温明显地抑制菌丝生长和推迟孢子的萌发时间,但葡萄孢菌仍能在-4℃下14d后达到100%的萌发率,24周后菌落的生长直径为10 mm。用Botrytis cinerea孢子接种的菊苣在-2℃下6周以前的发病率较低,在-4℃下8周以前没有病害发生,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病率逐渐上升,12周后腐烂率达到77%和71%,病害严重程度指数分别为37和31。菊苣贮藏在-2℃和-4℃下后期腐烂率的快速增加可能与此时菊苣产生冷害有关。  相似文献   

18.
蚕豆赤斑病流行趋势预报的模糊识别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频率圆盘法(模式Ⅰ)、样本圆盘法(模式Ⅱ)和模糊点聚法(模式Ⅲ(1)(2)),对射阳县蚕豆赤斑病流行趋势进行了模糊识别预报。结果表明:模式Ⅰ和模式Ⅲ(1)的符合率达100%,模式Ⅱ和模式Ⅲ(2)的符合率仅为50%。应用时,可首先考虑模式Ⅰ、Ⅲ(1)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9.
飞虱虫疫霉是水稻褐飞虱及其它飞虱、叶蝉的寄生性天敌。在我国南方稻田分布很广,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可造成害虫流行疫病,有的地区寄生率高达70—80%.本文报道该菌的人工培养、菌种保存和杀虫试验。  相似文献   

20.
蔬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抗药性变异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蔬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分生孢子经紫外光灯照射,可获得10^-4~10^-5频率的腐霉利抗药性突变体。获得的13个抗性突变体的抗性水平平均EC50值为18.45ug/ml,EC90值为305.17ug/ml。抗性突变体的可溶性蛋白谱带比其亲本敏感菌株多2~4条,其中Rf=0.38的蛋白谱带是抗性菌株所拥有而敏感菌株所共同缺乏的。抗性菌株对腐霉利抗药性稳定遗传,具有与亲本菌株相同的致病性。苗期抗、感测定结果表明,灰霉克杀菌剂对腐霉利突变体具有明显的克抗作用。田间抗性菌治理使用灰霉克400~800倍对大棚番茄灰霉病平均防效为95.93%~75.8%,优于腐霉剂600倍的平均防效(6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