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草气候斑病病原物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对烟草气候斑病的主要病原物尚存在两种不同的见解。1993~1996年多次采用人工模拟的研究结果表明,SO_2和O_3对烟株叶片伤害症状存在较大的差异,O_3伤害形成的白斑型症状又与气候斑病田间一般症状相同,故烟草气候斑病确系O_3为主的大气污染所致。O_3引起烟草气候斑病的临界剂量为0.321~0.358μl/L·0.25h。  相似文献   

2.
岳忠贤 《植物检疫》2002,16(3):174-177
在进境植物检疫工作中,截获病原物检疫对象的种类和批次要远远低于截获的昆虫类,甚至与截获的杂草类相比也相差甚远。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疮痂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pathogenic-related gene nec1 was cloned in Streptomyces scabies CPS-1, potato scab strai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ngth of open reading frame(ORF) for nec1 gene was 666 bp, and the GC content was 54.2%. Sequence alignment indicated that a 650 bp up-stream sequence shared 91% similarity with IS 256 family transposase nucleotide sequences by BLASTn searches against GenBank. The segments obtained by PCR amplification were digested by enzymes SphⅠand SacⅠ, and linked to the expression vector pIJ702. The recombinants were transformed into nonpathogenicity strain Streptomyces lividans 66 TK24. Bioas-say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transformants possessed the same symptoms as pathogenic strain on potato tuber slices and radish seedlings, which implied that nec1 gen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genicity of S. scabies CPS-1.  相似文献   

4.
昆虫病原线虫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概述了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细菌对寄主昆虫致病机理的研究及进展。  相似文献   

5.
哈密瓜果斑病是严重危害瓜类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嗜酸菌属西瓜种(Acidovorax citrulli)。本文首先用Bioedit软件建立瓜类果斑病菌全氨基酸序列本地资源库,运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通过大量查找嗜酸菌属、欧文氏菌属、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劳尔氏菌属、土壤杆菌属、木质部小菌属中的致病基因和参考文献中已报道的致病基因,下载相关致病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瓜类果斑病菌的全氨基酸序列进行localblast,取E<10-5的为候选基因,得到果斑病菌中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并对未知蛋白进行产物预测。同时,根据已经公布的靶标基因,用同样的比对方法,得到果斑病菌中潜在的靶标基因。本研究通过保守估计,得到77个致病性相关蛋白,预测了其中7个未知蛋白的产物,得到46个靶标蛋白。致病基因和靶标基因的分析预测,对以后研究此类基因提供了指导作用,为更好地防治该病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长法  杜琦 《植物检疫》1993,7(4):273-275
国外许多学者对小麦基腐病菌Pseudocercosprella herpotrichoides 的致病分化现象作了大量的研究,并据其对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冰草等幼苗的致病性及其培养性状(如菌丝色泽、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孢子产孢能力)、生化特性(酶活性)等方面的差异,将该病原菌分为3个致病型和一个未确定致病型,即小麦型(W-型)、黑麦型(R-型)、冰草型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大豆豆荚炭疽病症状类型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病原菌分离、形态学观察、核糖体DNA 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试验,研究引起鲜食大豆"台75"豆荚普遍出现条状不规则形病斑的原因.结果显示,条状不规则形病斑是由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引起的一种新的大豆豆荚炭疽病症状,该病原菌引起豆荚炭疽病症状主要有2种,一种是圆形斑,另一种是条状不规则斑即锈斑.在供试的7种大豆品种中,条状不规则斑主要出现在"台75"上,其余6个品种主要是圆形斑;"台75"条状不规则斑的病荚率为65.37%,其余品种上的病荚率分别为1.02%、1.87%、2.95%、3.56%、9.32%和12.25%.研究表明由平头炭疽菌引起的大豆豆荚炭疽病的症状类型与寄主品种相关.  相似文献   

8.
植物MAPK及其在病原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人们已在多种植物中发现大量MAPK家族成员。它们同动物和酵母MAPK类似,由MAPKs、MAPKKs (MAPK kinases)、MAPKKKs (MAPKK kinases)等3种类型的激酶构成一个MAPK级联途径(MAPK cascade),在传递激素和环境胁迫等多种信号的过程中起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MAPK级联途径在植物病原物侵染、机械伤害等逆境信号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七根腐病病原及复合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从三七根腐病不同发病期根部分离到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和小杆线虫Rhabditis elegans。活体接种假单胞杆菌的致病性最强,腐皮镰孢和细链格孢的致病性弱,小杆线虫无致病性。假单胞杆菌、腐皮镰孢和细链格孢混合接种的发病率都高于单独接种的发病率,尤以3种菌混合接种的发病率最高,含细菌的组合发病率高于不含细菌的发病率,说明细菌在侵染中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稻黄单胞菌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上的重要致灾病害之一。前期基因组学分析发现,Xoo菌株PXO99A的PXO_04062基因可能编码一个磷酸甘油转移酶,推测与病原菌的致病力有关。本研究采用自杀质粒pK18mobsacB介导的方法,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对突变体进行了反式互补。水稻上致病性测定发现,与野生型菌株相比,PXO_04062基因的缺失突变体DM04062在寄主水稻日本晴上的致病力显著下降,并且其胞外多糖产量、运动性、生物膜形成等均明显降低。进一步采用RNA-seq方法比较突变体转录组的变化,发现突变体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533个,其中包括多个致病相关基因,如胞外多糖合成和细胞运动性等相关基因。与野生型相比,这些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均显著下调。这些结果说明,白叶枯病菌的磷酸甘油转移酶基因是通过影响多种致病力相关因子的合成,来影响病菌在水稻上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1.
12.
华南籼稻稻瘟病菌致病型单基因鉴别寄主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35个单基因鉴别寄主、12个日本清泽鉴别寄主共47个具有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对147个籼稻稻瘟病菌株进行致病型鉴别研究.147个菌株被划分为28个不同的致病类型.优势致病型为I-04、I-02和I-01,这3个致病型的菌株数占参试菌株的74.8%,而且与其他致病型比较,它们的致病谱较广.研究结果表明,F80-1(Pi-k)、IRBL7(Pi-kp)、IRBL16(Pi-sh(1))、IRBL21(Pi-7(t))、IRBL3(Pi-i)、IRBL9(Pi-z)、IRBL19(Pi-3)、IRBL10(Pi-z5)、IRBL11(Pi-zt)、IRBL18(Pi-1)、IRBL10(Pi-2)、F128-1(Pi-ta2)、F145-2(Pi-b)和IRBL22(Pi-9(t))等14个单基因鉴别寄主对以广东为主的华南籼稻区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其中尤以F80-1(Pi-k)、IRBL7(Pi-kp)、IRBL16(Pi-sh(1))、IRBL21(Pi-7(t))、IRBL3(Pi-i)、IRBL9(Pi-z)、IRBL19(Pi-3)和IRBL10(Pi-z5)等8个单基因鉴别寄主的鉴别能力最强,IRBL11(Pi-zt)、IRBL18(Pi-1)、IRBL10(Pi-2)、F128-1(Pi-ta2)、F145-2(Pi-b)和IRBL22(Pi-9(t))等6个单基因鉴别寄主可鉴别抗性反应表现型较相似的致病型,并可用于细分致病型.3个优势致病型I-04、I-02和I-01对F80-1(Pi-k)等上述8个单基因鉴别寄主的抗性反应表现型依次为RRSRSSSMR、SSSSSSSS和SSRSSSSR.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云南省燕麦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并测定了该病原菌对21个燕麦品种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燕麦白粉病病原菌孢子梗不分支、无色、基部呈球形膨大,顶端生有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呈长卵圆形、单胞,大小为18.84~29.12μm×6.53~10.71μm,初步鉴定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DC.)Speer;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rDNA-ITS区序列与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avenae的同源性为100%,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最终将云南燕麦白粉病菌鉴定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白粉病菌专化型。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21个供试燕麦品种发病株率为100.00%,病情指数为91.73~100.00,发病初期平均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4.56%和1.75,35 d后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增长了85.44%和95.74%,表明云南省燕麦白粉病菌的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14.
小麦黑点病的病原菌及其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小麦黑点病在河南省主要麦区发生比较普遍,其病原菌以细交链孢菌为主,发生频率为76.3%,其次是极细交链孢菌和麦根腐离蠕孢菌,其发生频率分别为14.1%和7.0%,其它病原菌仅为2.8%。3种病原菌所致黑胚率、产生的症状和病粒的严重度均有明显的差异。B.sorokiniana的致病力最强,A.tenuissima在我国也是较强的致病菌。作者分析了病原菌存在地区性差异的原因,首次发现穗蚜为害能加重小麦  相似文献   

15.
玉米茎腐病致病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玉米茎腐病属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目前,关于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及其与毒素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为此作者进行了研究,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生物膜是一种附着于生命或非生命物体表面的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微生物群落。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环境中。本文对细菌生物膜的定义、形成过程、影响因素、抗性机制以及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研究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水稻抗性基因Piz-t、Pib和Pii的有效性,利用无毒基因AvrPiz-t、AvrPib和Avr-Pii的特异性引物对自云南省6个水稻产区采集并分离获得的348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菌株进行PCR扩增检测,并测定其对仅含Piz-t、Pib和Pii基因的水稻抗性单基因系IRBLzt-T、IRBLb-B和IRBLi-F5品种的致病性,明确这3个无毒基因在云南省水稻产区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在348株稻瘟病菌菌株中,分别有51.7%、46.8%和15.8%的菌株含有无毒基因AvrPiz-t、AvrPib和Avr-Pii,GT8、GT2、GT5、GT6、GT1、GT3、GT4和GT7基因型菌株检测频率分别为24.7%、21.8%、21.0%、16.7%、4.9%、4.0%、3.4%和3.4%;分别有4.9%、29.2%、41.1%和24.7%的菌株含有3、2、1和0个无毒基因;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总多样性指数水平较高,为2.81,其中滇中水稻产区的最高,为2.97;在348株稻瘟病菌菌株中,分别有89.1%、63.2%和38.5%的菌株对单基因系IRBLzt-T、...  相似文献   

18.
植物病原细菌致病性决定因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分布在Erwinia、Pseudomonas、XanthomonasRalstonia 4个属中,引起许多栽培植物产生不同的病害.这些植物病原细菌定殖于植物细胞间,其病程(pathogenesis)涉及病原细菌的繁殖、组织间扩展和最终产生典型病害症状。尽管植物病原细菌在细菌学和病理学上表现多样性,但它们都拥有hrp基因。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下青枯雷尔氏菌表达谱PPI网络分析发现,yqhE可能是青枯雷尔氏菌新的温度相关致病基因。克隆青枯雷尔氏菌CBM613的yqh E基因,结果发现该基因长度为831 bp,共编码276个氨基酸。基因敲除结果显示,28℃培养的yqhE突变株较野生型菌株致病力降低,病程延长,但并未彻底丧失致病力。20℃和28℃培养的yqh E突变株维生素C的生物合成皆被抑制;与28℃相比,20℃培养下野生型菌株维生素C的合成能力降低。突变株在20℃和28℃培养下甲基乙二醛(MG)和丙二醛(MDA)明显积累,其中20℃积累更多;20℃培养的野生型菌株MG和MDA比28℃积累更多。维生素C的生物合成被抑制导致青枯雷尔氏菌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弱与氧化应激反应增强,MG和MDA积累产生细胞毒性,上述结果可能与28℃培养的突变株致病力减弱,20℃培养的野生型菌株致病力丧失有关。综上结果表明yqhE是青枯雷尔氏菌温度相关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20.
柑橘黄龙病是危害全球柑橘产业健康发展的最严重病害之一,病原为韧皮部限制性细菌,我国的柑橘黄龙病由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aLas)引起。由于该病原菌难以获得离体纯培养,从而限制了其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本试验根据已经报道的植物病原细菌致病相关基因特点,从黄龙病菌亚洲种Psy62菌株全基因组序列(Psy62:NC_012985.1)中选取3个假定致病相关基因,分别标记为PalCa _(Las)、MotCa _(Las)和HlyCa _(Las),利用Gateway技术的同源重组原理,将3个基因通过BP反应和LR反应,分别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sk103中,接种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后,通过瞬时表达筛选可诱导_(N.)benthamiana产生过敏性坏死反应的功能基因。经过PCR克隆和测序验证,PalCa _(Las),、MotCa _(Las)和HlyCa _(Las)基因均成功构建至植物表达载体上。本生烟瞬时表达试验证实:当含有目的基因的根癌农杆菌菌悬液OD600值介于_(0.)6_(~0.)~(8,)测试本生烟苗龄6周左右,PalCa _(Las)基因在接种4 dpi时可引发明显的HR(hypersensitive reaction)反应,12 dpi时HR反应更为强烈。同等条件下MotCa _(Las)和HlyCa _(Las)均不能引发类似反应。由此证实,Gateway技术可成功用于筛选CaLas致病相关基因,PalCa _(Las)基因可能在CaLas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报道为国内首次采用Gateway技术进行CaLas致病相关基因功能研究,为后续开展CaLas病原寄主互作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