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茎尖嫁接脱除柑桔主要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茎尖嫁接及热处理与茎尖嫁接相结合的技术,对我国柑桔的主要病毒类病害(黄龙病、衰退病、裂皮病、碎叶病)进行脱除病原研究。结果表明:黄龙病、衰退病、裂皮病平均脱除率分别为100%、80.6%和54.1%。单用茎尖嫁接对碎叶病脱除无效,但用热处理与茎尖嫁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脱除,可以收到理想效果。同时,研究了嫁接前切口处加激素、茎尖大小、适宜砧木苗龄、砧木带与不带子叶、再嫁接等对提高茎尖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苹果茎沟病毒(ASGV,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的有效脱除方法,以3个梨品种的离体植株为材料,比较了4种脱毒方法对ASGV的效果。结果显示,3个梨品种的离体植株在茎尖培养、茎尖病毒醚处理、茎尖变温热处理和茎尖病毒醚加变温热处理后,其平均脱毒率分别为50.0%、70.8%、69.6%和98.2%。茎尖病毒醚处理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与单独茎尖培养基本一致,茎尖变温热处理和茎尖病毒醚加变温热处理对植株长势和增殖的影响与单独茎尖培养存在差异,但对植株总体生长状况和存活率的影响不大。结果表明,采用茎尖病毒醚加变温热处理脱除ASGV的效果最佳,可用于梨无病毒苗木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Calavan等(1972)报道采用40/30℃ 44/30℃6 2星期,脱除北京柠檬碎叶病毒。Roistacher等(1972)采用50℃湿热处理北京柠檬3~22h,得到无碎叶病毒,并于1976、1977年报道,茎尖嫁接不能脱除柑桔碎叶病毒(CTLV)。宫川(1980)提出40/30℃120日脱除椪柑、蕉柑等碎叶病毒。Koizumi(1984)采用40/30℃9日 35/30℃13~20日 茎尖  相似文献   

4.
苹果(Malus pumila Mill.)普遍感染病毒。目前, 培育无病毒原种母本树, 建立用于繁殖接穗和营养系砧木的母本园, 栽植无病毒苗木, 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措施。本文针对常见的4 种苹果病毒及1 种类病毒, 综述了茎尖培养、热处理、化学处理、微茎尖嫁接以及低温处理脱除苹果病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 及所适合脱除的病毒种类, 以期为我国苹果病毒脱除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类病毒是已知最小的植物病原物,可侵染蔬菜、果树以及花卉等多种农作物,并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感染类病毒的植株进行脱毒处理是一种有效的防控措施,本文针对果树、蔬菜和花卉上几种常见的类病毒,综述了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低温处理、超低温处理、化学处理及不含叶原基的顶端分生组织再生等植物类病毒的脱除技术,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及所适合脱除的类病毒种类,同时展望了类病毒病害在未来植物病害防控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方案、选用适宜方法的类病毒脱除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脱除菊花体内菊花B病毒(CVB)的最佳方法,本研究以金丝皇菊、小洋菊和皇菊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在茎尖培养时结合常温处理、变温热处理、化学处理、变温热处理加化学处理等4种方法处理40 d对不同菊花品种中CVB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单一茎尖处理40d对CVB的脱除效果最差,对小洋菊的CVB脱除率为38.5%,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苹果砧木脱毒方法,提高脱毒苗成活率和脱毒率,本研究以常用苹果砧木系NY2和QD-V-2组培苗为材料,利用变温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的方法对苹果砧木所携带的ASGV、ACLSV、ASPV病毒进行脱除。结果表明,苹果砧木系NY2组培苗经变温热处理平均存活率为55.17%,经恢复培养的茎尖平均存活率为11.07%;QD-V-2组培苗经变温热处理平均存活率为57.96%,经恢复培养的茎尖平均存活率为15.98%。最终获得脱除ACLSV和ASGV的NY2脱毒苗4株,获得脱除ASPV和ASGV的QD-V-2脱毒苗4株。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应用于苹果无毒苗木的培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柑桔茎尖嫁接脱毒技术为当今防治柑桔病毒病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国内在7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倒“T”形茎尖嫁接脱毒技术培育无病苗木,现成活率达到26%~52%,但存在接穗被生长过盛的愈伤组织抑制,且成本较高,易造成霉菌污染的问题,通过试验对嫁接方法和培育条件进行较大改进:采用顶端横切面直接嫁接(顶接法)的方法代替倒“T”形嫁接法,成活率达51.04%优于倒“T”接法;用营养缶本代替试管培养,可以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能解决霉菌污染的问题,成活率一般达49.5%;经田间观察,顶接法的新梢长度、展叶数等长势亦优于倒“T”形法。顶接法是完全在自…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植物诱抗剂3-丙酮基-3-羟基羟吲哚(3-acetonyl-3-hydroxyoxindole, AHO)联合茎尖培养从试管苗中脱除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Y病毒(PVY)的方法和效率?取PVS侵染的‘定薯3号’和‘定薯4号’以及PVY侵染的‘靖薯3号’和‘靖薯4号’的壮芽, 茎尖剥离后培养至4~5个叶片, 用100 mg/L植物诱抗剂 AHO水剂喷施试管苗, 每隔2 d喷施一次, 共3次, 末次喷施2 d后取茎尖剥离培养, 获得再生试管苗?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ELISA?荧光定量RT-PCR检测再生试管苗的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 AHO对4个品种的马铃薯试管苗生长无影响, 用AHO处理后再茎尖剥离培养, 脱毒率均高于未处理的对照; 检测结果还显示AHO处理的马铃薯再生苗的带毒量也低于未处理的对照, 且随处理次数增加带毒量下降?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植物诱抗剂AHO联合茎尖剥离培养方法可以提高脱除PVS?PVY的效率, 获得无病毒核心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植物茎尖超低温技术脱除病原体的原理,介绍了各种常用方法的技术要点,回顾了该技术成功脱除病原体的历史,总结了该技术独特的优势,并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植物检疫和种质资源保存中应用的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籽用西葫芦种子携带病毒的情况,以籽用西葫芦种子为材料,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种子带毒率。同时为了筛选出有效脱除病毒的方法,通过相对定量法分析了不同温度湿热和干热处理对种子携带病毒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从7个籽用西葫芦品种种子幼苗中均可检测到CMV、ZYMV及WMV,其检出率分别为67.1%、50.0%和72.3%,多个病毒的复合检出率为66%。不同品种种子幼苗的病毒检出率有明显差异,其中‘粒丰9号’种子幼苗的病毒检出率最低,为60%,而‘京丰9号’,‘瑞丰9号’,‘绿丰9号’及‘金葫360’的病毒检出率均为100%。8种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籽用西葫芦种子幼苗的带毒率,其中干热60、70、75℃,湿热75℃处理同时脱除WMV、CMV和ZYMV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Universal primers to detect Satsuma dwarf virus (SDV), including distantly related strains Citrus mosaic virus (CiMV), Navel orange infectious mottling virus (NIMV), and Hyuganatsu virus (HV), were tested in a convenient one-step RT-PCR assay. SDV was the most broadly detected using uSDVup/uSDVdo primers that specifically targeted a nucleotide sequence in the 3′-noncoding region that is conserved in both segmented RNAs 1 and 2 of SDV among the tested primers.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amplified RT-PCR products could be derived from RNAs 1 or 2 of SDV variants, some of which had interesting genetic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3.
温州蜜柑萎缩病是以日本为主的少数亚洲国家柑橘上的重要病毒病害,多数柑橘品种隐症带毒,不易发现,对其早期准确快速检测尤为重要.以毒源植株的叶、枝皮为材料,对提取的总RNA和总核酸进行反转录和PCR扩增,通过SDV特异引物的设计与筛选,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的建立与优化,扩增得到一个251 bp的特异片段,测序结果与日本Iwanami报道的SDV序列同源性为99.6%.RT-PCR检测体系的灵敏度为100ng,同时应用该检测体系可以全年检测到毒源植株嫩叶、嫩皮、老叶、老皮中的SDV.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变温条件对棉蚜(Aphis gossypii)存活影响研究和田间种群数量及关键气象要素调查,探讨波动性高温与棉蚜繁盛期种群崩溃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30 ℃,34 ℃,38 ℃和42 ℃)、每日高温持续时数(2 h和6 h),高温持续天数(1~5 d)及其交互作用,对棉蚜死亡率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高温强度大于30 ℃时,相同处理时间条件下棉蚜死亡率随高温强度增大而上升;相同高温条件下,高温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每天高温持续时间为2 h时,低于38 ℃高温对棉蚜存活无显著影响;当年田间棉蚜种群崩溃日期与田间高温出现时间吻合(7月31日至8月4日),田间高温期间昼夜波动性高温模式与室内实验,导致棉蚜死亡率上升的变温胁迫处理模式一致,为24 ℃ 18 h /34 ℃ 6 h持续4 d和24 ℃ 18 h /38 ℃ 6 h持续3 d。以上结果初步明确了波动性高温在棉蚜种群崩溃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蚜虫种群崩溃多发生于高温时节的现象,但其内在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对2种潜伏炭疽菌生长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热处理对潜伏侵染于芒果果实中的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香蕉果实中的芭蕉炭疽菌[C.musae(Berk.& Curt.)Arx.]离体培养菌的生长、繁殖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达55℃和60℃,时间20 min时,对菌体的生长和孢子萌发可起明显抑制或杀伤作用,并降低其致病性。2种炭疽菌中,芭蕉炭疽菌比胶胞炭疽菌对热更敏感。作者认为,果实采后热处理时,应根据果实种类和不同菌,采用不同的处理温度和时间,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菌无性阶段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34℃,最适为10~17℃。分生孢子离体后在2℃ 5天,7~17℃ 3天,20℃ 2天都还有侵染力。分生孢子在0~100%的湿度下都可以萌发,湿度愈大萌发率愈高,尤以在水面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侵入寄主的湿度必须在65%以上,湿度愈大发病愈重。分生孢子在pH2.2~12.4的范围内都可以萌发,以pH4.2~7.7最适。紫外光对分生孢子有强裂的杀伤作用。在直射阳光下分生孢子的寿命比散光和黑暗条件下短。分生孢子荫发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光照能促使分生孢子的形成。在自然条件下,分生孢子形成有昼夜变化的规律,白天形成的孢子数比夜间形成的孢子数约大3倍。分生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力15公里以上,传播的有效高度大于979公尺。  相似文献   

17.
温州蜜柑萎缩病的分布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1991年,从9个省(自治区、市)采集84个由日本引进的特早、早、中和晚熟的温州蜜柑品系、杂柑以及脐橙类品种样品,采用草本指示植物白芝麻、黑眼豇豆和美丽菜豆以及用ELISA法对各样品感染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情况进行鉴定。结果表明80年代初四川奉节和浙江黄岩分别从日本引进的特早熟宫本温州蜜柑感染该病,而其余样品均不带SDV。不少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系感染有柑桔碎叶病毒(CTLV),尤以从浙江黄岩采集的为甚。1991年秋梢嫩梢期从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桔圃采集除温州蜜柑以外的各地主栽品种25个进行ELISA法测定,结果表明均未带SDV。  相似文献   

18.
前期研究发现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M29对黄瓜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然而其抑菌物质组成和抑菌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首先确定了菌株M29产抑菌物质的抑菌效果最强时的培养条件,进一步结合热处理、酶处理、基因检测和质谱检测初步分析此抑菌物质的组成。结果表明,以Landy培养基为基础、初始pH为7、培养温度在30℃、培养36~48 h时,菌株M29产生的抑菌物质的抑菌效果最好。菌株M29抑菌物质粗提液的抑菌活性具有热稳定性和酶稳定性。此外,在菌株M29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合成fengycin的调控基因fenB,结合质谱检测到Fengycin B的分子量,推测菌株M29分泌物中可能存在脂肽抗生素Fengycin B。因此,枯草芽胞杆菌M29可能通过分泌脂肽抗生素来抑制病原菌生长,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可以显著提高该菌的抑菌能力,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菌株M29的抑菌机制,同时也将为该菌在未来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欧洲进境水曲柳原木上分离获得了检疫性病原真菌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stevensii Shoemaker),分别测定了烘箱热处理和炭化烘房热处理对该病菌存活的影响。结果发现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可以侵染至原木的木质部组织,原木中心处理温度达到60℃并持续6 h可杀灭原木中携带的病菌。研究结果对进境原木携带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及其它重要病菌的检疫处理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