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药剂控制后形成不同虫量梯度的第4(2)代稻纵卷叶螟,为害分蘖期直播单季晚稻后对水稻的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季直播晚稻在356条/m2第4(2)代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后,没有显著减产,说明单季直播晚稻在分蘖期对第4(2)代稻纵卷叶螟的为害补偿能力很强,有必要放宽单季晚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2.
受气候条件、品种布局、栽培制度、药剂防治等因素的影响,单季晚稻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给防治工作和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做好单季晚稻病虫防控工作,对近年来主要病虫发生出现的新特点及防控对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防治稻瘟病的高效药剂,以单季晚稻品种"秀水321"为试材,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穗瘟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稻瘟灵等3种药剂对水稻穗瘟病的防治效果较理想,可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4种药剂防治单季晚稻稻飞虱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种药剂防治单季晚稻稻飞虱的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80%吡蚜酮.烯啶虫胺防治稻飞虱的效果好,且速效性快,持效性长。  相似文献   

5.
进行组合应用高效低毒农药控制单季晚稻"三虫"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应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等高效低毒农药,能够有效控制单季晚稻"三虫"危害,实现减少防治频度及农药用量、节省农药成本和防治工本,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节本增效的目标,可作为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的有效载体,在常规单季晚稻上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不同新农药对单季晚稻褐飞虱防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6种药剂对单季晚稻褐飞虱防治效果对比试验表明,对褐飞虱控害效果以10%烯啶虫胺水剂优于其他参试药剂,其次为10%RPA悬浮剂,校正防治效果分别达92.5%和75.4%,这2种药剂可作为当前防治褐飞虱的适用药剂。  相似文献   

7.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病是我市单季晚稻上的重要病害,既造成产量损失,又影响稻米品质。2002年,我们引进新药剂防治稻曲病,筛选出几种防治效果较理想的药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超级稻组合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9个超级稻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开展单季晚稻超级稻组合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产量和综合性状较好且适宜当地种植的超级稻组合,其中Ⅱ优航2号、D奇宝优527、特优航1号等3个组合可作为单季晚稻主推组合进行示范推广,Ⅱ优航1号、Ⅱ优1273可作为单季晚稻超级稻组合进行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江山市地域的具备超高产潜力的单季晚稻组合,并探明其生育特性与产量表现,于2016年开展了单季晚稻不同组合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12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并且具备超高产潜力,可以作为单季晚稻超高产栽培优势品种;春优927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具备高产潜力,可以选为单季晚稻高产栽培示范品种;甬优1540产量虽然与对照甬优9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全生育期较对照甬优9号短,是甬优9号的理想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0.
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适合桐乡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种,笔者开展了防治稻纵卷叶螟药剂筛选试验,结果选出了锐劲特、AEF(三唑锐)、毒死蜱单剂及混剂为较理想的农药品种,为单季晚稻田防治稻纵卷叶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华  卫勤  何吉  曹云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9):1843-1845
介绍上海郊区单季晚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技术集成,包括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和药剂防治等相结合的技术要点,为水稻生产实现病虫草综合防治、农药减量控害、安全优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可操作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气候以及人为防范不足等原因,浙江地区单季晚稻种植时常遭遇中等及偏重大病虫害,而由于浙江地区常年以单季中晚稻种植为主,所以受损面积与价值偏大,亟待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解决。目前,单季中晚稻主要有害虫有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等,主要病害有纹枯病和稻曲病等。大多数农户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使用的药剂量明显过重,长久以往,害虫产生抗药性,以至于田间的实际应用防效已经降低了许多。更为关键的是,农民在盲目使用药剂杀害虫时,随意加大药剂量,也给粮食生产以及水稻生产安全带来一系列不稳定的安全隐患等。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非常有必要开展单季晚稻主要病虫害测报实验,为安全用药提供一系列科学的实验依据,以促进单季晚稻高产及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13.
于单季晚稻破口前5~7 d和齐穗后连续2次施用8种药剂防治稻曲病试验,结果表明,12.5%氟环唑悬浮剂、4%井冈霉素水剂、20%井冈A·1亿cfu·g-1枯芽菌可湿性粉剂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单季晚稻稻曲病的防效较好,分别为93.2%,86.7%,78.8%和69.5%,且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应江山市地域的具备超高产潜力的单季晚稻组合,并探明其生育特性与产量表现,作者于2016年开展了单季晚稻不同组合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12”产量极显著地高于“甬优9号”,适应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并且具备超高产潜力,可以作为单季晚稻超高产栽培优势品种。“春优927”产量显著地高于“甬优9号”,适应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具备高产潜力,可以选为单季晚稻高产栽培示范品种。“甬优1540”虽然与“甬优9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全生育期较“甬优9号”短,是“甬优9号”的理想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有效药剂,采用浸种处理的方式,在单季晚稻秧田开展了0.3%四霉素水剂、25%咪鲜胺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3种杀菌剂防治恶苗病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对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浸种处理后防效达94%以上。在实际生产中,四霉素可以作为咪鲜胺等的轮换药剂用于恶苗病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单季晚稻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与稻纵卷叶螟虫害田间发生危害的效应关系。[方法]通过不同组合施肥方式田间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能有效降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结论]重施基肥、合理追肥,辅以四(2)代、五(3)药剂防治,是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条件下防控关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季晚稻褐飞虱不同策略、不同药剂控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褐飞虱"治四压五"防治策略仍然是目前控制褐飞虱成灾的关键策略,应继续大力推行。防治药剂推荐以30%速虱灵乳油1 800mL/hm2、30%抑虱净乳油2 250mL/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随着耕作制度和品种布局的改变,如杂交稻、单季晚稻和单株繁殖的种子田及茎粗、叶阔型品种扩大种植,它的发生量也有了变化,大部分地区危害程度已经超过三化螟.要注意对二化螟的识别,根据其发生规律和特点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温州单季晚稻区稻曲病发病日趋严重.该病的发生使水稻秕谷率上升,结实率、千粒重与单穗重及加工后大米整米率下降,青米率、死米率、乳白米率升高,并严重污染稻谷,影响米质,降低产品价值,而且其稻曲病粒食用后,对人体及家畜有毒害作用.为有效筛选适宜防治稻曲病的理想药剂,2003年我们从浙江禾益农化有限公司引进30%王铜悬浮剂,对单季晚稻稻曲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单季晚稻褐飞虱大发生条件下的防控技术。[方法]通过不同组合方式防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并进行大田示范验证。[结果]结果表明,于四(2)低龄若虫高峰期选择对褐飞虱高效的药剂三氟苯嘧啶一次,能有效控制褐飞虱危害。 [结论]强化监测,于四(2)低龄若虫高峰期选择对褐飞虱高效的药剂三氟苯嘧啶防控1次,能切断“子代”褐飞虱的增殖链,后期是褐飞虱虫口密度始终处偏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