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采收期云南黄连中有效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不同采收季节云南黄连根茎、须根、叶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云南黄连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7个不同采收时间段云黄连根茎、须根、叶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得出有效成分在根茎中含量最高,须根次之,叶片最低;有效成分在药用部位根茎中的含量在10月及11月最高,云南黄连的最佳采收期为10 -11月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贵州宽叶缬草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确定贵州宽叶缬草兼顾地上部分和药用部位的适宜采收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宽叶缬草药用部位与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黔产宽叶缬草适宜采收期。[结果]芦丁在0.010 0~0.080 0 mg/mL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1.02%,RSD值为2.01%。不同采收期宽叶缬草药用部位与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呈动态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7月份、8月份、6月份、5月份、4月份、3月份,7月份采收的宽叶缬草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可用于宽叶缬草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测定;7月份为宽叶缬草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省4种雀梅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分析表明:雀梅所含的生物碱以大麦碱为主;雀梅中的总生物碱含量以及大麦碱含量均以刺藤子为最高,以钩刺雀梅藤为最低。它们的含量次序都是刺藤子、雀梅藤、梗花雀梅藤和钩刺雀梅藤,而且种间差异极显著。4种雀梅所含大麦碱和其他生物碱都主要存在于地下部分,其中须根中含量最高,主根中次之,而地上部分所含的量很少。经检验,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两者间也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张艳焱  徐剑  张永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22-13323
[目的]测定贵州不同产地苗药飞龙掌血中总生物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反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屈菜红碱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1%磷酸水溶液(V/V,28∶72),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总生物碱、白屈菜红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和99.8%;RSD分别为2.71%和0.40%。[结论]该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飞龙掌血中总生物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4种雀梅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省4种雀梅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分析表明:雀梅所含的生物碱以大麦碱为主;雀梅中的总生物碱含量以及大麦碱含量均以剌藤子为最高,以钩刺雀梅藤为最低。它们的含量次序都是刺藤子,雀梅藤,梗花雀梅藤和钩刺雀梅藤,而且种间着异极显著。4种雀梅所含大麦碱和其他生物碱都市场主要存在于地下部分,其中须含量最高,主根中次之,而地上部分所含的量很少。经检验,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两者间也存在着极显著差。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连(Coptis chinensis)主要生物碱。结果表明,石柱不同栽培片区黄连不同部位主要生物碱含量均存在差异,且4种生物碱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巴马汀,可为黄连规范化种植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徐长卿地上和地下部分丹皮酚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徐长卿根茎和茎叶中丹皮酚含量在1年生长期内变化幅度分别为1.44%~2.77%和0.023%~0.099%,最高含量出现在花果期后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其他生长期内变化不大,说明徐长卿采收期以花果期后期为宜;地上部分丹皮含量远低于地下部分,且含量和种类有较大差异,不宜入药。  相似文献   

8.
钩藤不同部位、不同时期药用成分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钩藤(Uncaria tomentosa)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主要药用成分的积累分布规律,确定其适宜采收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个生长周期内钩藤不同部位、不同时期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结果表明,钩藤叶、钩、茎中异钩藤碱的含量均相对较低,钩藤碱的含量相对较高,钩、茎中二者含量均较高。通过采收期的比较来看,11月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相对较高,应为最佳采收期,与实际采收期吻合。  相似文献   

9.
以3~5年生黄连(味连)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黄连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及其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分析了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生物量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根茎生物量不断积累,所占整个植株比重不断增大,五年生黄连根茎生物量达到总生物量的54.06%~65.28%。黄连须根与叶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占总生物量比例均在逐年减少。黄连叶片和叶柄中6种生物碱要比根茎和须根中的生物碱含量低。叶片与叶柄中的总碱含量在1.71%~2.47%间,须根在4.18%~5.51%,根茎在10.17%~14.35%。除药根碱外,其它生物碱在根茎中的含量比在须根中高。除小檗碱外,各生物碱及总碱含量在叶柄和叶片中以三年生黄连较高。在须根和根茎中,主要是以四年生和五年生黄连中生物碱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探究野生与种植博落回不同部位的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差异.采集明溪野生、明溪种植、光泽野生的博落回样品,利用HPLC方法对各部位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和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SPSS 18.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与种植博落回除茎部中的原阿片碱含量...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博落回中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方法以博落 回果实为研究对象,建立别隐品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对原阿片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别 隐品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比较两种方法 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9批博落回果实中4个生物碱的含量可以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 定,其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博落回果实中的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 碱、白屈菜红碱是可行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伊贝母地上部位与地下鳞茎总生物碱含量。[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在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的伊贝母中,其地上部位与地下鳞茎的生物碱含量存在差异,4年生的伊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比3年和5年的含量高,地上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为地下鳞茎中的1.258~2.870倍,新疆伊犁州新源县中的伊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均比其他产地的总生物碱含量低。[结论]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伊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因产地及生长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地上部分的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地下鳞茎,存在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了10种大孔树脂对白屈菜总生物碱的吸附和解吸性能,从中筛选出适合分离纯化白屈菜总生物碱的大孔吸附树脂,并对其吸附和解吸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HPD600树脂为纯化白屈菜总生物碱的良好树脂,确定最佳吸附流速2.0 BV/h,吸附液p H对吸附影响较小,解吸剂为70%~80%乙醇。经HPD600树脂精制得到的白屈菜总生物碱相对含量为39.8%,该结果可为白屈菜总生物碱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将太子参分别栽植于海拔为2 157 m的高海拔地(LPS)及海拔为677 m的常规栽培海拔地(SBX),测定太子参不同生育时期的生物量、多糖含量、总皂苷含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LPS的太子参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总皂苷含量高于SBX,而多糖含量低于SBX;LPS太子参地上、地下部分的N、P、K、Ca、Mg、Cu、Zn动态积累变化与SBX较为一致,其含量因海拔不同而有所差异;Fe、Mn、B的动态变化因海拔、植株部位及生育期不同而有所差异。高海拔种植太子参能提高其产量、皂苷含量,但不利于多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金荞麦根茎高产、优质的适宜采收期,设3个采收期,分别测定金荞麦根茎产量和主要成分。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的金荞麦根茎产量差异显著,其中以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的根茎产量最高,其表儿茶素、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较高。因此,金荞麦适宜的采收期为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16.
HPLC测定不同采收季节阔叶十大功劳茎中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阔叶十大功劳适宜的收获期及客观评价其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不同采收季节阔叶十大功劳茎中3种生物碱(药根碱、巴马丁、小檗碱)含量,探讨阔叶十大功劳茎中生物碱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在3种生物碱中,药根碱所占的比例最高;8月采收的阔叶十大功劳茎中生物碱总量最高,其次是11月、4月,5B采收的生物碱总量最低.因此,以生物碱为质量评价指标的阔叶十大功劳宜在8月份采收.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抗菌活性的物质基础,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进行抗菌活性测试,对黄连不同的溶剂提取物、组分、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连对两种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不同试验样品对两种菌的抑菌趋势一致,在同一试验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明显强于大肠杆菌。具体表现为100%醇提物50%醇提物水提物;不同组分中,总碱的抗菌活性最强,而总碱和多糖显示微弱的抗菌活性;对总碱进一步分离得到4个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亭、表小檗碱),其中小檗碱和黄连碱对两种试验菌的活性最强,但在同一浓度下,小檗碱活性弱于总碱。黄连抗菌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生物碱部分,不同成分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抗菌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超声波法研究白屈菜红碱的提取及其含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根、茎及叶中白屈菜红碱的最佳提取条件分别为:根用75%乙醇作溶剂,料液比为1∶8(g/mL),超声频率85%,提取35 min;茎用8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8(g/mL),超声频率75%,提取30 min;叶用5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10(g/mL),超声频率85%,提取40 min。人工栽培的白屈菜植株根6—9月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野生白屈菜;野生白屈菜植株茎中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人工栽培的白屈菜茎;6、7月份野生白屈菜植株叶中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人工栽培,而8、9月份则相反。白屈菜红碱粗提物对玉米小斑病病原菌、核桃叶枯病病原菌、龙胆斑枯病病原菌、番茄枯萎病病原菌、南瓜枯萎病病原菌、新月弯孢霉等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均具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龙胆不同器官中可溶性糖和龙胆苦苷的积累规律,采用蒽酮试剂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可溶性糖和龙胆苦苷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含量。结果表明:龙胆不同器官中的可溶性糖和龙胆苦苷随植株发育节律而波动。地下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地上器官,在整个生长季基本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休眠期达到较高峰值。茎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并基本趋于平稳;叶中可溶性糖总体含量低,蕾期出现峰值;花中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根和根茎内龙胆苦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地上器官,在整个生育期内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并在6月中下旬出现1个峰值;茎中的龙胆苦苷含量随植株发育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叶中的龙胆苦苷含量较低,变化平稳;花中的龙胆苦苷含量初期逐渐升高,果期开始下降。地下器官中的可溶性糖和龙胆苦苷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产量及效益等因素,龙胆适宜的采收期应在花果期之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石柱黄连产区主要栽培品种的营养特性、药用品质的研究,为该地区优质高效益黄连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按常规方法处理样品和测定.结果表明,产重(根茎重)以草质叶型最高,生物重以非草质叶型最高;不同品种黄连地上部养分状况研究表明,草质叶型黄连的N、P、K、Mg、Fe、Mn、Cu、Zn、B含量为最高,花叶型黄连的S、Ca含量最高,圆叶型黄连Mo的含量最高,各种元素含量大小变化顺序基本一致;不同品种黄连根茎养分状况研究表明,草质叶型黄连的N、P、S、Ca、Zn、B含量为最高,花叶型黄连的Fe、Mn、Cu、Mo含量最高,非草质叶型全Mg最高,各种元素大小变化顺序略有差别;根茎小檗碱、总生物碱含量以草质叶型含量最高.各品种的养分含量特点,可能是其生物量、产量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但对小檗碱、总生物碱的影响较小,草质叶型产量和药用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