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试情法:根据雌性动物在接近雄性动物时的亲疏行为表现来判断其发情程度.如果母畜愿接近雄性动物,弓腰举尾、后肢开张、频频排尿、有求配动作等即为发情.   ……  相似文献   

2.
3.
三种奶牛发情鉴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行为观察法、阴道粘液测试法和直肠检查法对 2 0 0头育龄空怀奶牛进行了发情鉴定。主要体会 :(1)应用外部行为观察法 ,在被爬跨次数、爬跨次数、运步次数方面发情奶牛与非发情牛差异非常明显 ,早、中、晚 3次检出率达81% ,早、晚 2次就检出 74 .5 0 % ;(2 )应用阴道粘液测试法 ,如果测出pH值在 7.0~ 7.4或测试黏液牵缕性在 6~ 8次 ,一般就认定为发情奶牛。结合行为观察法早、中、晚 3次检出率可达 96 .5 0 % ,早晚 2次检出率达 89.5 0 %。为节省人力 ,两种方法结合观察早晚 2次即可满足一般奶牛场的配种需要。 (3)直肠检查法 ,此法直接、准确 ,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 ,但需要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公、母羊生长发育达到一定年龄,生殖器官发育基本完全。母羊具有成熟的卵子和排卵能力,有交配的欲望和能力,若在发情时配种就能受胎。  相似文献   

5.
公、母羊生长发育达到一定年龄,生殖器官发育基本完全。母羊具有成熟的卵子和排卵能力,有交配的欲望和能力,若在发情时配种就能受胎。1发情征状季节性发情的绵羊品种,到繁殖季节就有发情征状,公羊表现为紧紧追赶母羊,用鼻嗅母羊或用腿扒母羊后躯,以及爬跨母羊等。母羊大多数发情不明显,当公羊追赶时,母羊表现为喜欢接近公羊、站立不动,有时两腿分开,摇动尾巴,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发情鉴定在奶牛饲养中至关重要。错误的发情鉴定因涉及到延长母牛产犊间隔导致的牛奶量流失、兽医费用及饲养成本增加等,直接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影响奶牛发情的因素很多,如奶牛自身的健康状况、胎次、牛舍环境、饲养密度及所处的季节等。因此,本文通过对影响奶牛发情鉴定因素的讨论,并对当前牛场常用的发情鉴定方法进行论述与比较,总结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不同类型牧场选择适合的发情鉴定方法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牧场对奶牛发情鉴定的效率,达到增加牧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发情鉴定是养奶牛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做得不好,就会使牛群中漏配牛只增加,从而延长产犊间隔,增加饲养成本,降低繁殖效率,减少经济效益。准确的发情鉴定更是成功地进行人工授精、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发情鉴定是提高奶牛受胎率的关键。研究表明,90%的所谓不发情奶牛并非真不发情,而是由于发情鉴定疏忽造成的。发情鉴定时要有耐心。每天进行3次(早上、中午和下午)。多数奶牛在夜间发情,几乎有一半的奶牛是在早上最先观察到发情,下午发情结束,因此发情检查尽可能在接近天黑时和天刚亮时进行。母牛平均21天发情1次,范围18~24天。正常母牛2次发情的间隔时间是一定的。发情周期超过此范围(少于16天或多于24天)则视为异常。1阶段划分多数母牛发情持续18小时,根据外部表现可分为以下阶段:1.1发情早期母牛刚开始发情的特征为鸣叫、离群,沿运动场内…  相似文献   

9.
发情鉴定是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奶牛只有经过配种、妊娠、产犊后才能产奶。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牛产一胎,即胎间距365d,减去60d的干奶期,每一胎的正常泌乳天数为305d,低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缩短,因为低产奶牛的泌乳期较短,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低。高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延长,因为高产奶牛的泌乳期较长,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高。奶牛适宜的胎间距范围为340~390d,适宜的泌乳期为280-330d产后适宜的配种时间为60.1lOd。胎间距过短,影响当胎产奶量,胎间距过长,影响终生产奶量。  相似文献   

10.
高产母奶牛发情可通过外部观察法、试情法、阴道检查法、直肠检查法来进行发情鉴别,准确率可达90%以上。1外部观察法 高产母奶牛发情后,表现精神不安,食欲减退,行为惊恐,频繁越栏,不断呜叫,频作排粪尿姿势,互相爬跨。外阴部肿胀,阴道黏膜充血,有少量黏液从阴道流出(吊线)。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需乳量逐渐增加,集约化、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奶牛的发情鉴定在牛群繁殖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发情鉴定不但可以判断奶牛发情是否正常,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可以判断奶牛的发情阶段,以便确定配种时间,从而提高受胎率、产犊并提高泌乳期。搞好奶牛发情鉴定不仅能提高牛场经济效益,而且对奶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牛奶类产品消费在不断增加。奶牛的繁殖技术对奶牛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旨在对奶牛发情鉴定和人工输精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为奶牛繁殖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帮助,促进奶牛养殖业的稳步发展。1发情周期及发情持续期母牛发情周期平均为21d左右。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牧场主要效益来源于奶牛产奶,母牛产犊后才能产奶。因此,牧场要将奶牛配种率提上去,提高配种率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做好奶牛的发情鉴定工作。通过发情鉴定,不但可以判断奶牛发情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可以判断奶牛的发情阶段,以便确定配种时间,从而提高受胎率。  相似文献   

14.
正1发情鉴定的意义年产1头牛犊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和保证。不论采用自然交配、人工授精,或胚胎移植,发情鉴定是牧场维持较好繁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观察、检查,准确记录母牛的发情时间和配种日期对预测下一次发情或产犊日期及掌握整个牛群的发情特征和采取、改进管理都很有价值。及时发现发情牛,减少失配率,并根据发情程度确定输精适期,减少输精次数,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受胎率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乳房炎是奶牛业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中以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部分隐性乳房炎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大多可转变成临床型乳房炎,因此乳房炎的诊断非常重要。利用牛乳pH值的变化,不仅可以间接诊断出奶牛隐性乳房炎,还可以确定其发病的程度,检测隐性乳房炎,评价群体的健康状况。2014年3-4月对杜蒙县巴彦查干乡某奶牛场的280头泌乳牛用以下三种常见方法进行检测,并且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得到结果的重合率,讨论检测的难易程度。上海乳房炎检测法(SMT)、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法(BTB指示剂法)和改进体细胞检测方法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奶牛饲养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奶牛存栏头数猛增,现己达到近万头以上.搞好奶牛发情鉴定不仅是奶牛场里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而且也是人工授精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搞好奶牛的发情鉴定,对加快我市奶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为此,笔者根据近牛来养牛实践和各地的经验,认为搞好奶牛发情鉴定工作要掌握以下四要点.……  相似文献   

17.
奶牛发情鉴定不仅是奶牛场里最重要的工作,而且也是充分利用人工授精中最困难的工作。因而搞好奶牛发情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这项工作。一、详记录完整准确的繁殖记录对于作好奶牛发情鉴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记录主要内容有母牛发情时间、配种时间、孕检情况以及产犊日期等。通过详细记录各项内容,根据母牛发情规律,如发情周期一般为21天(18—24天),可以建立预报发情表,  相似文献   

18.
1每日观察3次,每次观察20min以上一日观察3次,可获得良好的发情鉴定结果。3次观察时间是:早上挤奶前后,下午挤奶前和晚上十点左右,每次至少用20min观察奶牛的发情情况。气温超过30℃时,应在夜间和早晨进行观察。2发情鉴定需要良好的管理配合每个奶牛场都应有奶牛的记录资料,其中繁殖疾病记录是较重要的,因而一旦发现某头奶牛出现发情表现,就应及时记载。同时应搞好产后监护,促进生殖器官及时恢复;对奶牛繁殖疾病主要应抓好子宫内膜炎、持久黄体、排卵障碍等的治疗。对产后60d未发情的奶牛应通过直肠检查确定子宫复…  相似文献   

19.
<正>发情鉴定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发情母牛,掌握配种时间,防止误配漏配,提高受胎率。规模化养殖牛舍内坚硬的水泥地面使发情活动减少达50%~90%,产奶量提高使发情持续时间缩短35%~80%。另外,规模扩大,分配给每头牛发情的观测时间平均减少50%以上。因此,做好奶牛的发情鉴定是繁育重点工作之一。1常见的发情监测方法1.1外部观察主要根据母牛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发情状况。发  相似文献   

20.
目前,奶牛业中最主要的改良品种方法是人工授精.通过人工授精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种公牛在牛群遗传改良中的作用,推进品种改良,提高和改善畜产品产量和品质.因此,如何搞好奶牛的人工授精尤为重要.人工授精可以提高种公牛的利用率,即采用人工授精方法,采精1次就可以配几十头母牛,甚至更多.提高后代遗传水平,使种公牛对奶牛群遗传改良的贡献,可以达到总遗传进展的75%~95%,使用这些公牛的冻精进行授精,会大大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提高受胎率,即采用人工授精方法时,每次输精都使用经过筛选、检查的冻精,选择最适当的发情时机输精,大大提高了受胎率.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即采用人工授精,公牛和母牛生殖器官不直接接触,防止了由交配引起的疾病传播.可以应用性别控制,即使用性别控制精液,可以使产母犊的比例达到90%以上,大大提高了奶牛饲养户的经济效益.若不使用人工授精,得到母犊的几率是5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