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疆西天山≥10℃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极其重要的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农作物种植区域及生长发育的速度、成熟早晚、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1].≥10℃活动积温是热量资源的一项指标,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受其经、纬度、海拔高度和大地构造地貌单元的影响,≥10℃积温在新疆西天山有较明显的区域分布,因此,分析研究≥10℃积温的时空变化,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西天山热量分布和变动情况,而且对于作物及其品种的合理布局、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均有直接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近48年5 ℃界限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热量资源发生变化,因此研究陕西省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陕西1961-2008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初日、终日、初终间隔时间、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结果发现,陕西省及各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积温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全省范围内每10 a增加57.92℃.d;各区域的初终日间隔时间变化均呈增加趋势;初日呈提前趋势;终日变化趋势不一致;积温年际稳定性降低,年代际波动增加,冷暖交替频率加快,可能抵消热量资源增加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3.
为减轻陕西省西安市灞桥樱桃冻害损失,做好樱桃始花期预报至关重要。为此,可利用灞桥樱桃物候期和气象资料,分析小时尺度积温与樱桃始花期之间的联系,对比小时尺度和日尺度积温在预报樱桃始花期中的优劣性,初步建立灞桥樱桃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1)灞桥樱桃始花期与小时尺度积温的关联性比日尺度积温更高;(2)相比使用≥5℃积温和≥10℃积温数据,使用>0℃积温数据计算的灞桥樱桃始花期预报准确度更高;(3)理论上使用小时尺度积温数据计算的樱桃始花期比日尺度积温效果更好,但日尺度积温数据的预测值更准确,所以在樱桃始花期预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何种数据。  相似文献   

4.
5.
基于逆序积温方法,利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牛妈妈枣”2013~2018 年始花日观测资 料和丰润区2012~2018 年逐日平均气温气象观测资料,对“牛妈妈枣”始花日与温度的关系进行 了分析。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达到19℃时,“牛妈妈枣”开始开花;始花日与前期24~26 天(4 月中旬左右)积温呈显著相关;始花日与始花前272~283 天(8 月中下旬)积温的相关系数较稳 定,呈显著负相关。比较而言,“牛妈妈枣”始花日与≥0℃积温总体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贵州省黔西南州热量的分布和变化,促进种植业合理布局及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采用5d滑动平均法研究贵州省黔西南州1981 2014年≥10℃积温和积温日数的分布规律与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4年黔西南州≥10℃积温和积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趋势性变化达显著水平;≥10℃积温和积温日数从北至南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南部增幅较北部明显,二者的空间分布较一致.≥10℃积温和积温日数变化除贞丰县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望谟县≥10℃积温增加最明显,晴隆县≥10℃积温日数增加最明显.年平均气温升高1℃,则≥10℃积温将增加101.3~503.7℃·d,≥10℃积温日数将延长1.5~20.7 d.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82-1984年和1986-1988年枣庄市石榴花期物候观测资料与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筛选出影响石榴始花期的气象因子,建立了气温积温和地温积温两种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气温积温预测模型与地温积温预测模型在回代检验中误差均较小,检验效果良好.气温积温预测模型最小误差为1 d,最大误差为4 d,平均误差为2....  相似文献   

8.
对引种驯化后的黄岗山樱进行3 a观测表明,其开花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初,单花开放时间5-6 d,单株花期12-15 d;果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初,单株果期14-16 d,果熟期至落果期可延续5-7 d。观测还表明,在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年度的黄岗山樱,其开花与结实物候期存在差异,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则开花与结实物候期越迟。  相似文献   

9.
文冠果花期和果期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文冠果花期和果期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特点,分析内源激素对其开花、坐果等过程的调控机制,为外源激素喷施等增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年生文冠果植株为试验材料,分别于花期(花序伸长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和果期(果实膨大期到成熟期)从树体的东、西、南、北4个方向采集花朵和果实鲜样,经液氮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时期内可孕花、不孕花及果实种子中的内源激素赤霉素(GA_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和玉米核苷素(ZT)的含量。【结果】花期内,文冠果可孕花中的IA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不孕花59%~262%;盛花期前,不孕花中GA_3含量显著高出可孕花63%~215%;盛花期后,可孕花中GA_3及ZT含量分别显著高于不孕花12%~19%和31%~69%;整个花期内,不孕花中ABA含量持续升高,可孕花中AB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果期内,GA_3、ABA、ZT含量均随着文冠果果实的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果实膨大期保持较高水平,其中ABA和ZT含量在盛花期后30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 047.754和992.328ng/g,GA_3含量则在盛花期后40d达到最大值1 923.020ng/g;IAA含量表现为"M"型动态变化,2次峰值分别出现在盛花期后20d和50d。【结论】ABA与IAA的平衡关系影响着文冠果的开花与落花进程;ABA与ZT共同影响文冠果果实的膨大生长;幼果期的落果现象受GA_3、IAA和ABA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月季采收期周年积温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温室内10个月季品种在一年中各个时期的修剪,观测并记录了月季从萌芽至采收期时的生长发育时间、积温量、光照强度以及日照日总量等参数,得出月季生长发育时间和积温量成显著的正相关,而积温量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数成负相关,且不显著,进而推导出月季采收期周年积温预测模型方程,即y=355.62+6.89x。对月季各个采收期的积温量预测和花期预测预报,以及花期的适时调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文冠果加工剩余物为原料,根据湿法焙烧技术在室内制备了文冠果水热炭,探讨其对模拟废水中苯酚的吸附性能.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氮吸附比表面积及孔径测定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水热炭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水热炭处理苯酚废水过程中苯酚废水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文冠果水热炭投加量、pH等的影响显著程度与最佳吸附条件,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 表明,制备的文冠果水热炭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水热炭吸附苯酚过程中影响吸附效果的主次因素为吸附剂投加量>苯酚废水初始质量浓度>pH>吸附时间,最佳的吸附条件为:温度25℃,pH=5,水热炭加量0.3g,吸附时间80min,苯酚废水初始质量浓度50mg/L;水热炭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机理控制;在25~45℃范围内,Freundlich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水热炭吸附苯酚的等温吸附过程;水热炭吸附苯酚是吸热过程,该过程可自发进行.该研究可为开发廉价高效的有机污染物吸附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冠果花性状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文冠果新品种鉴定确立DUS性状指标体系与判别方法的需要,以白花、红花两种遗传类型的花性状为研究对象,选择两个地区作对比,从多尺度分析了9个花朵性状、9个花序性状的差异性和相关关系。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花序性状比花朵性状稳定,白花花朵性状比红花花朵性状稳定;花性状的遗传变异大于在尺度上的变异;花性状的变异程度随着尺度的增大而降低,即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单花尺度、花序尺度、植株尺度、区域尺度。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花性状间相关性大于红花的;花朵尺度性状间相关性大于花序尺度的;北京花朵尺度性状间相关性大于辽宁的,辽宁花序尺度性状间相关性大于北京的。首次建立了花冠面积与花瓣长、花瓣宽的二元指数估计模型;建立了花序质量与花序基径、花序长的一元指数估计模型,花序质量与花序基径、花序长和花序宽的三元指数估计模型,给出的模型可用于性状评价、选优、可塑性研究等,为文冠果种质资源鉴别、分类和多目标选育优良品系与品种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文冠果叶的经济价值,优化文冠果绿茶制作工艺.[方法]以文冠果叶为原料开发绿茶,采用手工锅式杀青和蒸汽杀青2种不同杀青方式,筛选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优化文冠果绿茶的加工工艺;通过对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方面进行感官审评,筛选出每种不同杀青工艺中的最优组.[结果]手工锅式杀青的炒青温度为180℃,炒青时间为2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蒸汽杀青的蒸青温度为118℃,蒸青时间4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相较于鲜叶,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了53.8%、59.2%,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6.7%、33.3%,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2.7%、33.2%,黄酮含量增幅不明显.[结论]文冠果叶可以加工成绿茶,并具有较高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文冠果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对不同母株树龄、生根剂处理浓度、处理时间以及电热丝加热处理等对文冠果硬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不同嫁接方法和时间对文冠果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年生及以下的植株树龄对扦插生根率等没有显著差异;IBA和NAA配合使用能显著提高生根率,最佳处理为IBA 250+NAA 100 mg/L 的生根剂处理10~15min,能够有效将文冠果硬枝扦插愈伤组织形成率提高至92.82%,生根率为78.86%;电热丝加热对愈伤组织形成率和生根率没有显著提高,但愈伤组织形成速度明显加快。文冠果春季嫁接三种方法成活率都大于90%;夏季芽接成活率为65.61%,可作为文冠果的辅助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冠果幼树树形培养及花序调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3种文冠果树形间的落果动态、果实性状、种子品质,研究花序调控效果,分析树体结构与结实性状间的关系,为文冠果幼树的树形培养和花果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田间试验,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多主枝丛生形的花序数为33个,显著高于另外2种树形,其最终坐果率为2...  相似文献   

16.
采用4年物候观测资料及气象数据,基于简化后的基点温度计算方法,对65个观赏海棠品种的基点温度进行了计算,并使用有效积温累加法计算了观赏海棠的始花期有效积温,探索积温和基点温度的特性,旨在为观赏海棠花期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依据植株有效积温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对基点温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化和校正,其校正后的计算结果与原方法计算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8(P<0.01),且残差值υ=-0.2~0.6.(2)根据积温数据可将65个品种划分成三大类群,包括低有效积温品种群(25.28~145.46℃)、中有效积温品种群(51.16~225.40℃)和高有效积温品种群(311.66~448.76℃).(3)各品种的有效积温与其生物学阈值呈指数递减关系(y=3 618.5e-0.242x,R2=0.969 6),但高、中有效积温品种群的有效积温与基点温度的离散性较大,且耦合度较低(R2=0.789 3),而低有效积温品种群的离散性较小,且耦合度极高(R2=0.982 2).(4)有效积温与初花期呈显著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低(r2013年=0.764,r2014年=0.723,r2015年=0.728,r2016年=0.671).综上,基点温度<12℃,观赏海棠初花期的稳定性更高,有效积温的预测模型更适用于低有效积温品种群.初花期的早晚可能是有效积温与其他外界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选取文冠果白花型无香(W-N-1)、白花型有香(W-Y-1,W-Y-2)、红花型无香(R-N-1)及红花型有香(R-Y-1)的花瓣为试材,以3-辛醇为内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上述材料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文冠果花中检测到7大类共4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萜烯类16种、醇类9种、酯类7种、醛类5种、烷烃类3种、酮类1种和含N类化合物1种。文冠果不同花期的挥发物成分及其释放量的差异较大,白花型的挥发物组成比红花型的丰富,有香型和无香型文冠果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无芳樟醇,总体上醇类和萜烯类成分是文冠果花香释香的关键成分,主体成分是芳樟醇。  相似文献   

18.
文冠果不同果型种实性状的概率分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冠果是无患子科单属种,其种群野生濒危,生境破碎化严重且具有自交不亲和性。文冠果有“千花一果”之称,为提高其产量,测量了4年生文冠果实生园1 051个单株的坐果序数、坐果数、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壳质量、平均单粒质量共6个种实性状并对各种实性状按不同果型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分布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果型之间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壳质量、平均单粒质量4个种实性状之间差异极显著,而坐果序数和坐果数2个种实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所有种实性状均符合威布尔分布,其中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壳质量、坐果序数和坐果数5个种实性状均符合左偏威布尔分布,说明丰产是个“小概率”事件;平均单粒质量近似正态分布,说明实验园整体种子大小较为稳定,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出现概率均比较低。基于威布尔概率分布建立了早期性状选择的模型,模型预测大桃型、倒卵型、尖柱型、凸桃型、短桃型、柱型在种子质量和平均单粒质量上选择概率均比较高,可作为丰产果型,其中大桃型为丰产的最理想果型;小柱型、小桃型和短柱型的种子质量和平均单粒质量的选择概率较低,不适合作为丰产选优果型。因此可根据该分布的特性对不同果型进行选择,为进一步的育种选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种实性状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以7个群体的文冠果植株为研究对象,对13个种实性状进行观测。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明确影响文冠果种实性状的主导生态因子及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种实性状差异均极显著(P<0.01),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结果数、单果质量等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等种实形态性状变异系数较小。种实性状受多个主要生态因子共同作用,且与各因子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综上所述,文冠果种实性状呈现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生态因子对文冠果的表型性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水稻受高温危害时时积温与其颖花相对结实率的关系,探讨水稻耐热性鉴定方法,为指导水稻耐热新品种鉴定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超级稻桂两优2号、优质杂交稻良丰优339和耐热品种N22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控温盆栽,设置不同温度胁迫水平(35和38℃)及胁迫持续时间(2、4、6、8和10d),产生不同的危害时积温,采用实时抽出穗标记法测定高温胁迫处理下的颖花结实率,以自然条件生长植株的结实率为对照,测定颖花相对结实率.[结果]随高温胁迫的加重,各水稻品种的颖花结实率均逐渐降低;采用32 ℃为危害温度阈值,时积温与相对结实率间呈负指数关系(Y=116.7e-0.01x,r2=0.84*,P<0.05),以相对结实率为50%测算的时积温约85℃·h,其对应的温度胁迫处理为35℃连续处理5 d或38℃连续处理3d,此时的实际时积温为90℃·h.[结论]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水稻开花期高温处理,在自然光照、相对湿度80%条件下,38℃高温连续处理3d,每天9:30~15:30温度恒定连续处理6h,达到危害时积温90℃·h,以自然条件下生长植株的结实率为对照,计算其相对结实率.该指标可科学有效地鉴定区分水稻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