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开始羽化后的5~10 d,每日的羽化主要集中于2∶00—10∶00,其中雌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4∶00—10∶00,雄虫则在2∶00—8∶00和18∶00—24∶00出现2个小高峰。雌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第2天产卵量最多,产卵高峰期出现在每日14∶00—24∶00。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寿命最长,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11.9 d和10.7 d;交尾雌、雄虫寿命低于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7.6 d和6.9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109.4粒;在30℃时寿命最短,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2.6 d和2.9 d,交尾雌、雄虫则为1.9 d和2.7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49.4粒;在25℃时,不同雌雄配比的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雌、雄虫平均约为2 d和4 d,单雌有效产卵量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和雌虫产卵具有明显节律性,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影响较大,不同雌雄虫配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菜田地蛆的种类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过几年的调查,我区菜田地蛆种类除种蝇、葱蝇、萝卜蝇外,还有韭菜迟眼蕈蚊、京菇历眼蕈蚊、束植蝇和锡花蝇等。一、不同菜田地蛆种类及优势种: 1.瓜类及豆类菜田:主要为种蝇、韭菜迟眼蕈蚊。而以种蝇为优势种,为害刚萌芽的种子和幼苗。 2.葱蒜、韭菜类菜田:主要为葱蝇、锡花蝇韭菜迟眼蕈蚊和京菇历眼蕈蚊,葱蝇为大蒜优势种,韭菜迟眼蕈蚊和锡花蝇是葱和韭菜的优势种。 3.十字花科菜田:主要为束植蝇和萝卜蝇、种绳等,束植蝇和萝卜蝇为优势种。二、优势种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1、种蝇、葱蝇、锡花蝇和束植蝇均为一年2代,以蛹在被害作物根际周围8—14cm土层中越冬。种蝇、束植蝇在4月上出现成虫(葱蝇和锡花蝇为4月中至5月上)。4月下至5月上为盛期(葱蝇和锡花蝇为5月下至6月),种蝇产卵前期10  相似文献   

3.
叉角厉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叉角厉蝽是一种多食性的优势天敌,为系统评估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和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反应。结果表明: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和5龄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方程,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和5龄捕食功能反应方程分别为N_a=1.1592N/(1+0.0194N),N_a=0.61065N/(1+0.0124N),N_a=0.7757N/(1+0.0529N);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和5龄捕食功能反应方程分别为N_a=0.9082N/(1+0.01771N),N_a=0.4657N/(1+0.01304N),N_a=0.93188N/(1+0.1765N)。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龄幼虫的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叉角厉蝽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作用率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关系为E=0.3982P~(-0.3409)。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韭菜迟眼蕈蚊在北柴胡种植地中的空间格局,2022年5~6月对韭菜迟眼蕈蚊成、幼虫在略阳北柴胡种植地中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频次比较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多种分布型的拟合计算。结果表明在北柴胡种植地中,韭菜迟眼蕈蚊幼、成虫的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型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在北柴胡种植地中主要集中在植株顶部上方飞行,植株顶部上方0至30.00 cm高度内的成虫占比达到71.51%,其中在植株顶部上方约15.00 cm处飞行的成虫最多,粘虫板粘附成虫数量达到10.6头/板。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Linnzeus)]成虫对枸杞蚜虫(Aphissp.)的捕食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雌虫为Na=0.688 4N/(1 0.002 6 4N),雄虫为Na=0.568 2N/(1 0.003 22N);瓢虫成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捕食率随天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愈明显。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通过HollingⅢ新模型得出功能反应的模型:雌虫Na=102.822.exp(-53.823/Nt),雄虫Na=80.802.exp(-53.015/Nt),1头十三星瓢虫捕食枸杞蚜虫的最大捕食量雌虫为103头,雄虫81头。最佳寻找密度雌虫为53.823头,雄虫53.015头。在利用十三星瓢虫成虫防治枸杞蚜虫时,可将益害比1∶50作为参考值。  相似文献   

6.
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发生盛期,在田间研究黄色、蓝色、绿色、青色和白色5种颜色黏虫板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黏虫板对成虫的诱集效果最好,蓝色、绿色次之,青色和白色效果相对较差。研究黄色黏虫板不同方位、不同挂板高度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南面诱集到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数量最多,与东、北2个方位之间差异显著(P0.05);挂板高度为0 cm时诱集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最多,与高度20、40 cm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在不同温度下的生存特性及温度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方法】以韭菜鳞茎为食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在10、15、20、25、30℃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韭菜迟眼蕈蚊.【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韭菜迟眼蕈蚊发育历期逐渐缩短,10℃时卵-蛹的发育历期最长,达98.98d,30℃时卵-蛹的发育历期最短,为18.12d;韭菜迟眼蕈蚊雌、雄虫寿命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且雌虫寿命长于雄虫;单雌产卵量在25℃时最高,为85.53粒,10℃时最低,仅有29.20粒;其中,卵孵化率、幼虫化蛹率及蛹羽化率均在25℃时最高;内禀增长率与周限增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均在2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0.15和1.16,随后开始下降;卵、幼虫、蛹和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70、5.40、9.24和4.76℃,有效积温分别为84.77、289.23、49.33和452.7℃.【结论】25℃为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8.
十三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萝卜蚜的捕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的雌雄成虫对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的捕食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干扰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种瓢虫的雌、雄成虫对萝卜蚜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十三星瓢虫雌、雄虫理论方程分别为:Na=1.090 8 N/(1+0.005 2 N),Na=1.124 9 N/(1+0.006 0 N),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96.078 4、181.818 2;龟纹瓢虫雌、雄虫理论方程分别为:Na=1.126 4 N/(1+0.006 7 N),Na=1.176 6 N/(1+0.008 7 N),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66.666 7、136.986 3.2种瓢虫的捕食能力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相互之间存在干扰,符合Hassell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韭菜迟眼蕈蚊的最佳趋性颜色和建立色板应用技术。[方法]采用颜色筛选行为反应法和田间调查法对韭菜迟眼蕈蚊雄虫、雌虫室内颜色趋性和田间色板诱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韭菜迟眼蕈蚊雄虫、雌虫均对黑色表现出较强的颜色趋性,与黄色趋性基本一致,显著高于对红色、绿色、蓝色的趋性;色板诱集结果表明,黑板总体诱集效果好于黄板,显著高于蓝板、红板、绿板和白板,同一色板随悬挂高度的增高诱集效果逐渐降低,黑板仅对韭菜迟眼蕈蚊具有较高诱集效果,对其他害虫诱集效果较差。[结论]在利用颜色趋性进行韭菜迟眼蕈蚊诱杀和监测时,应尽量选择黑板,放低悬挂高度,可以获得较好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0.
韭菜迟眼蕈蚊取食习性及趋性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取食习性和雌成虫的嗅觉趋性,利用室内培养皿法观察幼虫的取食侵入位点,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雌成虫对4种味源物的趋性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幼虫偏好从韭菜自然裸露伤口处侵入,在食料未见明显破损或腐败时,取食断面封蜡处理的幼虫发育速率明显滞后于对照组。行为学测定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对机械损伤韭菜和腐殖质表现出较强的趋性;其中,机械损伤韭菜对雌成虫的引诱率与测试时间间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关系,机械损伤韭菜和腐殖质的鲜质量与试虫引诱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关系,并得到了拟合程度较高的回归模型。该研究可为韭菜迟眼蕈蚊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对韭菜迟眼蕈蚊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方法]采用胃毒触杀法测定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辛硫磷、甲维盐、阿维菌素、虱螨脲、氟铃脲、氟啶脲、蚊蝇醚、灭蝇胺11种常用低毒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结果]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4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力,对韭菜迟眼蕈蚊2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312、0.965、1.269和2.517 mg/L,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354、3.268、2.916和7.725 mg/L;昆虫生长调节剂虱螨脲、氟啶脲和氟铃脲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也表现出较高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0.309、0.408和0.475 mg/L;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验证了噻虫胺、吡虫啉、辛硫磷、噻虫嗪、噻虫嗪+虱螨脲、噻虫胺+虱螨脲均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均在93%以上.[结论]虱螨脲、氟啶脲和氟铃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噻虫胺、噻虫嗪等新烟碱类药剂能有效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德州市韭菜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种植韭菜的经济附加值较高,但是连年栽培导致韭菜迟眼蕈蚊危害进一步加重.由于大多数种植户的防治工作未得到科学指导,加之市场需求旺盛,导致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用药非常混乱,很多种植户使用有机磷杀虫剂灌根,导致韭菜农药残留偏高,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通过分布调查和田间药效试验分析,得出1年内韭菜迟眼蕈蚊有2个成虫危害高峰期,分别为春季和秋季.并采取不同生物源药剂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结果表明,采用糖醋液田间诱杀成虫和生物源杀虫剂灌根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不但可以实现韭菜高产、增加农户经济收入,而且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控制效果较好,韭菜迟眼蕈蚊的死亡率95%以上,其中甲维·灭幼脲生物药剂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最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韭菜重要害虫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的适宜防治方法。 【方法】采用选择性试验研究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不同有机肥料的产卵趋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添加动物粪肥 的糖醋酒液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诱杀作用,并以 40% 辛硫磷乳油、5% 氟啶脲乳油、黄板为参照,探讨腐熟 动物粪肥和糖醋酒液、黄板及沼液综合运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田间控制作用。【结果】牛粪、鸡粪、羊粪和蘑 菇渣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产卵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在糖醋酒液中加入牛粪和鸡粪,能够增强对成虫的诱杀效 果。沼液 - 黄板处理与两种化学农药滴灌一样,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速效性较好,药后 9 d 田间保株率显著高于 其他处理;糖醋酒液 - 牛粪、黄板、黄板 - 牛粪处理的控制作用在前期不明显,在处理后 36 d 效果逐渐明显, 处理后 63 d,效果均达到 66% 以上。沼液 - 牛粪处理对韭菜的保护作用在处理后 9 d、36 d 和 63 d 均与两种杀 虫剂滴灌相当。【结论】在糖醋酒液中加入动物有机肥,能够增强糖醋酒液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诱杀效果。 动物有机肥与糖醋液、黄板和沼液结合使用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具有可观的防治效果,与推荐剂量的辛硫磷与 氟啶脲进行滴灌效果相当,值得在韭菜迟眼蕈蚊防治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cellarum)雌雄成虫之间存在的差异基因及其表达与功能富集,分别对韭菜迟眼蕈蚊雌雄成虫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利用R语言DESeq包比较它们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然后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雄性的基因在数量上多于雌性,其中雄性特有的基因6833个,雌性特有的基因3898个,两性共有的基因17763个;雌雄成虫差异表达基因共18675个,其中在雌性中表达上调基因9794个,表达下调基因8881个;差异表达基因明显富集在有机酸代谢、肽代谢过程等功能类别上,参与核糖体生物合成、RNA转运等KEGG通路.研究结果为揭示韭菜迟眼蕈蚊的基因功能、明确基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饥饿程度的异色瓢虫成虫对烟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研究不同饥饿程度的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对烟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饥饿程度的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烟蚜捕食作用的功能均Holling Ⅱ型反应模型;异色瓢虫雌成虫在各种饥饿条件下24h内对烟蚜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雌成虫捕食量大于雄成虫,且饥饿时间愈长,烟蚜密度愈大,两者的差异愈显著;异色瓢虫雌、雄成虫间在24h内的捕食速度(V)差异不显著,且与时间段(x)关系的模型分别为V=5.8619x^-8087和V=4.8583x^-0.7220;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对烟蚜的捕食量(Na)随着时间(t)的变化模型分别为Na=90/(1+e^1.0886-0.1219t)和Na=90/(1 e^1.2702-0.1017t)。  相似文献   

16.
针对韭菜标准大棚、小拱棚和露地3种栽培模式,利用黄板诱杀技术,研究宁波地区迟眼蕈蚊成虫在韭菜不同栽培模式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标准大棚中韭菜迟眼蕈蚊1年发生5代,小拱棚和露地栽培模式中1年发生4代;标准大棚中越冬代高峰期为3月中旬,小拱棚和露地栽培中为4月中下旬;全年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高峰在春季,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夏季不发生,秋季发生高峰为10月中下旬;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关键防治期春季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季为10月底至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玻璃方箱法测定了敌敌畏烟剂和异丙威烟剂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成虫的熏蒸毒力。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6℃、熏蒸处理2 h时,2种烟剂的毒力达到最大,此时二者的LD50基本持平,但异丙威烟剂的LD99(0.733 30 g.a.i/m3)是敌敌畏烟剂(0.141 40 g.a.i/m3)的5.2倍;而处理时间相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2种烟剂的熏蒸毒力亦均呈增强趋势。且敌敌畏烟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熏蒸毒力较强,韭菜迟眼蕈蚊对敌敌畏烟剂表现出更大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温室韭菜地迟眼蕈蚊种群动态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棋盘式取样及黄板诱集等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日光温室韭菜地中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的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全年有2个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上旬、6月下旬;成虫全年有3个发生高峰,分别在4月底、5月底、6月下旬,其中5月底的峰值最高;7月中旬至8月下旬未观察到韭菜迟眼蕈蚊;4月下旬后,被害株率已超过80%。  相似文献   

19.
如何防治韭菜根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菜是冬春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但每年都有不少棚室因根蛆为害而严重减产。据调查,为害韭菜的根蛆主要有韭菜迟眼蕈蚊和陆氏迟眼蕈蚊两种,同时混生有葱蝇的幼虫。韭菜的根蛆一般以幼虫在韭根周围3~4厘米深的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越冬,翌年3月当韭菜萌发时,幼虫开始活动取食,3月下旬至5月中旬大部分越冬幼虫移至地表1~2厘米处化蛹,4月至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并  相似文献   

20.
马敏  张宾  李生才 《吉林农业》2010,(11):59-61
试验研究不同饥饿程度的草间小黑蛛雌、雄成蛛对甘蓝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雌成蛛在饥饿0h、24h、48h及雄成蛛在饥饿0h、24h条件下,对甘蓝蚜的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反应模型;而草间小黑蛛雌成蛛在饥饿18h、雄成蛛在饥饿18h、48h条件下,对甘蓝蚜的功能反应不属于HollingⅡ反应模型。不同饥饿程度对草间小黑蛛雌成虫1天的捕食量影响明显。草间小黑蛛雄成蛛未饥饿和饥饿18h、24h、48h的在N=50条件下,不同饥饿程度对草间小黑蛛雄成蛛1天中的捕食量影响不明显;在N=20,30,40,60条件下,不同饥饿程度对草间小黑蛛雄成蛛1天中的捕食量影响十分明显。草间小黑蛛雌、雄成蛛之间24h内捕食速度(V)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与时间段(X)间的模型分别为:V=2.72-0.89t+0.085t2和V=3.42-1.06t+0.092t2。草间小黑蛛雌、雄成蛛对甘蓝蚜的捕食量随(Na)随着时间(t)的变化,其模型分别为Na=60/(1+e2.86-0.21t)和Na=60/(1+e2.40-0.19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