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法治社会,法治思维是其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中西方在法治思维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是导致中西方法治状况差异的重要原因。我们只有逐步改变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使其完成由传统的保守、封闭、单一、依附的思维方式,向创造、开放、多样、独立的现代化法治思维方式的转变,才能使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伟大战略目标尽快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2.
法治的生成需要以法治文化为其提供基础。科学精神、公民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平等自由观念、宪政观念等理性文化要素是中外法治文化共同具有的特征。但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基础的当代中国法治文化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独特个性,这是由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条件等决定的。因此,分析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相比西方法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以探求培植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路径,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和谐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谐法治思想以公平正义为逻辑起点,以人为本为价值追求,更加关注人的尊严与人的幸福的需求,更加注重人文法治环境的构建,将人的解放、尊严、幸福作为价值目标,将民主、公平、宽容作为法治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和谐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重点工作。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社会环境,想要得到自身全面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塑造健全的法治人格。法治人格的生成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法治文化的价值内涵同是法治人格所要达到的精神追求,也为其提供了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出发,继承与发展邓小平法治思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江泽民法治思想的核心和最高成就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法治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加强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改革、普法教育、发展法律服务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不曾有过西方民主和法治式的行政法与行政法制度,在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民主意义上的行政法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对这一艰难历程进行回顾和解析,从中总结行政法治发展的教训和经验,有助于我们告别人治,走向法治,真正落实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促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总依据,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探索中的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引领着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目标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价值目标的耦合,是引领和促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在实践中,国家制定法与乡村习惯法之间的博弈、治理主体法治思维欠缺以及法治人才缺乏的困局构设,为乡村振兴未来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方向。在策略上,完善乡村治理的法治体系、培育乡村法治文化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法治建设提供了路径选择,丰富了法治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使法治有效回应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中国的法治化离不开农村的法治化,农村法治在我国的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农村法治化的缓慢和滞后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期面临着诸多困境,我们要从农村社会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现代农村法治的构建,找出现代农村法治的解决方略。  相似文献   

9.
建设法治农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也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建设法治农村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法治与自治、法治与党的领导、基层党组织领导及自身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也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全面加强依法治国才能有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法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农村生产经营的秩序,以及保证农民的基本权益,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一体化的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一些部门没有将法治建设与农村的发展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影响农村法治建设的推进。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法治的基础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国家观念中的国家认同,包括主体对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的认同,也是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容之一。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面临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内容的价值观缺乏、国家意识薄弱和法治作用认识片面等问题,在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过程中,寻求国家认同与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在关联。做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国家意识渗透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深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2.
论法治意识     
法治秩序与境界的确立,有赖于法治意识、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三个层面的一体椎进与彼此互动,其中公民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律有充分认知、信任、依赖且以法律信仰为最高境界的国民精神状态,它作为法治主休内在的素质和精神动力,在中国传统人治社会转型现代法治社会的历史性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之,加快培植口民的法治意识,是决定法治国家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法治统一体系的形成,在城市,国家法能够顺利的贯彻执行,但是在农村,由于法治基础条件的制约以及乡土秩序的根深蒂固,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发生了冲突,国家法在农村不能有效的实施,从而影响了我国农村法治建设进程和法治国家的建立,所以,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应该以农村法治建设为基点和重心,以重构农村法律秩序为途径推进中国法治进程和法制统一。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210-2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农村法治建设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难点,在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农村法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加强政府法治建设,只有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制体系、法治程序和规范为支撑,才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环节,社会管理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最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依法创新社会管理,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81-283
透过安徽24家花炮业主起诉安徽省政府非法关停胜诉一案了解到:目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欠完善,非法行政行为存在并造成公民权益损害;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重塑公正"审判者"的角色,保障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公民法律维权意识增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三位一体"的建设要贯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方针,立足政府、司法机关、公民等多元主体,保持相互平衡和一定的张力,协调法治中国建设的生态环境,全面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贯穿全会决定全篇的一条红线,是管总的东西。在走什么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全会释放了明确的信号、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法治精神的塑造、法治信仰的确立,将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并不强,与大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需求也没有很好的契合。对当前的高校法治教育问题和大学生法治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对于进行增进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机制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闫淑婧 《甘肃农业》2016,(23):69-7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以法治巩固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合法权利,弘扬和践行法治理念,为法治中国建设打牢深厚的群众基础.农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农业、农村、农民的法治化程度影响着国家农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农业法治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义是法的基本价值。我国的法治建设,应以正义作为其价值追求,将法的正义贯穿于法治运行的始终,通过实现分配正义和诉讼正义实现法治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