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柱层析和制备HPLC法从灰葡萄孢BC4菌株的PD培养滤液中分离到一种白色固体。经HPLC-ESIMS,GC-MS,IR和1HNMR鉴定为脱落酸。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脱落酸的活性是标准脱落酸的2.5倍以上;用0.7μmol/L该物质的丙酮溶液处理反枝苋催芽种子,2d内反枝苋种子幼芽和幼根均无生长,而对照的反枝苋种子幼芽和幼根总长度平均为2.3cm,抑制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的防治黄瓜疫病,从湖南、贵州等地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放线菌106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及发酵液抑菌试验筛选对黄瓜疫霉菌(Phytophthora melonis)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结果表明,106株放线菌中有26株对黄瓜疫霉菌有抑制作用,抑菌带达到5 mm及以上的有5株,其中2号菌株的拮抗作用最明显,发酵液稀释5倍后对黄瓜疫霉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仍达76%。对2号菌株进行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将其鉴定为绛红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purpeofuscus)。  相似文献   

3.
禾谷镰刀菌毒素的抑菌除草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种子萌发法测定了禾谷镰刀菌毒素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毒素对油菜菌核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和苹果褐腐病菌均表现出很强的抑制活性,发酵液抑制率分别为90.7%、93.4%和94.6%;禾谷镰刀菌毒素对反枝苋和黑麦草种子的幼根幼芽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供试浓度下菌丝提取液的抑制率均高于50%,对黑麦草种子发芽也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桉树根际土壤抑草放线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具有抑草作用的放线菌,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从桉树根际土壤分离了14株放线菌。其中,A10菌株发酵液稀释50倍后对莴苣根长和株高的抑制率分别为53.93%和29.71%;A10发酵液稀释100倍后对水稻、黄瓜、白菜、黑麦草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0.13%、17.66%、31.70%、18.45%。形态学和16S r DNA鉴定结果表明A10菌株是链霉菌(Streptomyces)。A10菌株最优培养条件为:以葡萄糖或蔗糖为碳源,以酵母浸膏为氮源,培养温度30℃,p H值为6.0。最优条件下,A10菌株发酵液对苜蓿根长抑制率比优化前提高13.55%。A10菌株具有开发为微生物除草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放线菌HN20菌株对黄瓜、生菜的促生潜力,通过培养皿法及盆栽法,测定不同浓度放线菌HN20发酵液处理黄瓜、生菜的各项生长指标。结果表明:HN20发酵液对黄瓜促生作用不明显,对生菜促生作用显著;100倍发酵稀释液能明显促进生菜各项生长指标,尤其能显著增加植株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植株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6.
放线菌P3-2的抗菌活性筛选及发酵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高坡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分离出的256株放线菌进行发酵液拮抗性筛选,得到1株放线菌菌株P3-2。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并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酵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放线菌P3-2菌株发酵液对14种供试病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10倍稀释液对其中9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5%以上,尤其对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酸和紫外线均较稳定,对碱稳定性较差。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对杂草反枝苋种子萌发及根、茎生长的抑制作用为指标,提取、分离、预试了银杏外种皮中的除草活性成分.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萃取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得乙酸乙酯萃取物,该部分对反枝苋种子萌发及根、茎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用不同的碱液梯度萃取,得5%Na2CO3溶液萃取物和5%NaOH溶液萃取物;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0mg/ml 5%Na2CO3溶液萃取物对反枝苋种子萌发后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达74.4%,对幼芽生长的抑制作用为46.4%;化学成分预示结果表明该部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它是银杏中的主要除草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从银杏树林土壤中分离放线菌,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得其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且抑制率达到80. 00%以上。杯碟法测量结果表明菌株MKLFXJ-I发酵液对9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通过菌种培养形态、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MKLFXJ-I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相似文献   

9.
31种植物提取物除草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反枝苋、野燕麦、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等4种杂(牧)草种子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筛选出的31种植物样品乙醇提取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有24种植物样品对至少1种供试杂(牧)草种子幼芽和幼根的生长有90%以上的抑制作用,其中锦葵科野葵、大戟科蓖麻和葫芦科苦瓜等3种植物样品对供试的4种杂(牧)草种子幼根和幼芽生长的抑制效果均大于85%。  相似文献   

10.
海洋放线菌B5菌株发酵液抗菌谱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B5菌株是从山东威海浅海海域分离得到的一株放线菌,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发酵液对15种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杀菌活性生测,结果表明,B5菌株发酵液对13种供试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其发酵液对3种病原细菌进行室内杀菌活性生测,结果表明,B5菌株发酵液对3种供试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5mm以上.发酵液经80℃处理6h,活性仅丧失了18.2%.在酸性条件下活性稳定,但在碱性条件下活性不稳定.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该发酵液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碱性水溶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新疆荒漠地区特殊生境中,分离筛选对动物病原菌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放线菌。【方法】采用皿内琼脂块法和发酵液滤纸片法,对新疆荒漠盐碱土环境中分离到的412株放线菌的拮抗性进行筛选,并对其中拮抗活性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序列的分析鉴定,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筛选结果显示:新疆地区荒漠土中39.6%的放线菌对所选的8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且随着靶标菌数的增加,拮抗比例减小;供试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拮抗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牛无乳链球菌Ⅰ、Ⅱ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Ⅰ、Ⅱ的抑菌效果平均为26.0%和22.3%。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0株抑菌效果较好的拮抗性放线菌,经多相分类鉴定确定为链霉菌属的不同种,具体分类地位如下:XJ 6-2菌株为天蓝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ruleofuscus),XJ 1-5-10菌株为粪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fimicarius),XJ 2-9菌株为灰平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XJ 2-5-1菌株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XJ 19-11菌株为变异链霉菌(Streptomyces variabilis),XJ 1202菌株为苍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luridus),XJ 1625菌株为微黄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idovirens),XJ 2-9-7菌株为库尔萨诺夫链霉菌(Streptomyces kurssanovii),XJ 617菌株为堆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massasporeus),而XJ 1-6-5菌株的序列相似度在98%以下,可能为潜在新种,需要进一步鉴定。【结论】新疆地区荒漠土中存在大量拮抗性放线菌,并且获得了10株对动物病原菌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12.
对放线菌菌株JK-1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K-1为微白黄链霉菌变种(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var.)。为明确JK-1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该菌株粗发酵液对4种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尤其是对稻瘟病菌,抑制率达到91.14%±0.04%。进一步对粗发酵液进行了冻干浓缩和甲醇提取。提取液在稀释2 000倍后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3.42%±1.29%,表现出优良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放线菌H50发酵液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沈阳农业大学微生物研究室分离的1株放线菌H50[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以植物病原菌真菌12株、细菌3株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H50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以及发酵液的稳定性.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50发酵液对12株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其中6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0%以上,对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8.3%和94.9%;H50发酵液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2.3mm.发酵液的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发酵液在80℃处理后抑菌活性开始下降,发酵液在pH值4.0~8.0条件下抑菌活性稳定,可见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热、酸、紫外光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延边地区分离的56株放线菌对黄瓜枯萎病菌都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40%以上。对有代表性的43株菌株进行了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43个菌株分属4个属,70%菌株是Streptomyces属(链霉菌属),其它菌株分属Actinocorallia属(珊瑚放线菌属)、Achromobacter属(无色杆菌属)和Bosea属(包西氏属)。并第1次提出了放线菌菌种的简易保存方法,为今后放线菌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5.
大豆疫霉病病菌生防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对大豆疫霉病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资源,从健康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2株对大豆疫病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放线菌菌株JAX-13和JAX-14.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JAX-13和JAX-14分别为放线菌属细菌(Actinomycetales bacterium)和链霉菌(Streptomyces).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2种菌株对大豆疫霉病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6.26%和50.06%;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菌株JAX-13和JAX-14发酵液处理的大豆疫霉病病菌菌丝排列杂乱无章,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并且菌丝内部出现原生质聚集成块现象.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经菌株JAX-13和JAX-14发酵液处理的大豆对大豆疫霉病病菌的防效分别达56.56%和72.22%,且菌株发酵液对大豆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总体来看,菌株JAX-13和JAX-14生防效果优良,是2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特殊生境中分离筛选对植物枯、黄萎病具有较高生防活性的土壤放线菌,为深入开展枯、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高效菌株。【方法】用平板稀释法,从采自广西、江苏、陕西等地特殊生境的5份土壤样品中分离放线菌;以西瓜枯萎菌、茄子黄萎菌、棉花枯萎菌作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和复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水琼脂平板法,测定入选菌株发酵液的活性,并对其中拮抗活性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鉴定,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从5份采自特殊生境的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53株放线菌,并从中筛选出JSC14、GXW1、GXC1、JSW5、JSW7等5株对所有靶标菌都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JSC14菌株发酵液抑菌作用最强。对5株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JSC14和GXW1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2.98%~95.38%,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9.52%~100.0%。经初步鉴定,菌株JSC14为链霉菌属白孢类群白色亚群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菌株GXW1为拟诺卡氏菌属链孢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 streptosporus)。【结论】获得2株对植物枯、黄萎菌有较高生防活性的土壤放线菌,为进一步探讨利用特殊生境中的放线菌控制土传病害提供了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环境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稀释平板倾注法从吉林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环境中共分离到各种放线菌菌株104株.以24种农业常见植物致病真菌作为目标供试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04株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优选抗菌活性较佳的12株.将最佳放线菌No.6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并测定其发酵液滤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No.6放线菌菌株对香蕉灰纹菌、辣椒疫霉菌、黄瓜炭疽菌、番茄灰霉菌、黄瓜黑星菌、番茄叶霉菌、番茄炭疽菌、棉花黄萎菌、黄瓜枯萎菌、小麦赤霉菌、稻曲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菌、油菜菌核菌均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对黄瓜黑星菌、番茄炭疽菌、稻曲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菌的抑制率分别达90.0%、93.3%、92.0%、93.3%、92.0%.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粗榧生物碱的除草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中国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的除草活性成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粗榧的除草作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种子萌发法评价中国粗榧乙醇提取物、中国粗榧总生物碱及从中分离得到的8种生物碱(桥氧三尖杉碱、11-羟基三尖杉碱、贡山三尖杉碱A、异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β-N-oxide、4-羟基三尖杉碱、台湾三尖杉碱和三尖杉碱)对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及高丹草(Sorghum sudanense)4种杂草种子幼根和幼芽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盆栽法测定中国粗榧乙醇提取物、中国粗榧总生物碱及各生物碱的鲜重抑制率。【结果】种子萌发试验表明,中国粗榧提取物、中国粗榧总生物碱及桥氧三尖杉碱、11-羟基三尖杉碱、三尖杉碱和cephalotaxineβ-N-oxide对红三叶种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幼根的有效中浓度(EC_(50))分别为634.35、690.47、69.47、71.21、174.11和243.12 mg·L~(-1),对幼芽的EC_(50)分别为411.79、413.11、68.52、139.25、237.72和413.62 mg·L~(-1);中国粗榧提取物、中国粗榧总生物碱及桥氧三尖杉碱、11-羟基三尖杉碱、三尖杉碱和cephalotaxineβ-N-oxide对反枝苋种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幼根的EC_(50)分别为176.32、29.69、21.01、48.08、199.57和90.74 mg·L~(-1),对幼芽的EC_(50)分别为257.69、46.20、25.51、47.85、65.08和66.34 mg·L~(-1);仅中国粗榧提取物、中国粗榧总生物碱及桥氧三尖杉碱对高丹草种子具有抑制作用,对幼根的EC_(50)分别为349.54、254.27和84.71 mg·L~(-1),对幼芽的EC_(50)分别为556.50、168.66和154.34 mg·L~(-1);仅中国粗榧提取物、cephalotaxineβ-N-oxide及桥氧三尖杉碱对黑麦草种子具有抑制作用,对幼根的EC_(50)分别为214.40、187.89和26.52 mg·L~(-1),对幼芽的EC_(50)分别为695.58、290.15和122.26 mg·L~(-1);盆栽试验表明,中国粗榧提取物、总生物碱及3种生物碱(桥氧三尖杉碱、11-羟基三尖杉碱、三尖杉碱)对双子叶杂草红三叶和反枝苋表现出了一定的苗前除草作用,其中桥氧三尖杉碱的活性最高,以1 000 mg·L~(-1)浓度进行土壤处理后,14 d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78.89%和81.11%,但对禾本科的高丹草和黑麦草的鲜重抑制率较低,均在25%以下;茎叶喷雾处理显示,5种药剂对双子叶杂草红三叶和反枝苋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率均在30%以下,而对2种单子叶杂草基本无效果。【结论】中国粗榧生物碱对双子叶杂草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桥氧三尖杉碱,且主要作用方式为抑制幼芽(根)的生长,具有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从12个省采集的200份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No.24菌株,其产生菌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以17种病原真菌、8种病原细菌和酵母菌为供试菌,分别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了No.24菌株发酵液对病菌的抗菌活性.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生测结果表明,No.24菌株发酵液对17种供试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0%以上的占76.5%;管碟法生测结果表明,No.24菌株发酵液对8种供试细菌和酵母菌的4种抑菌圈直径在15 mm以上.对No.24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和酸的稳定性强,发酵液加热到80 ℃未丧失活性,在pH 2~3的1 mol/L HCl溶液中活性几乎不丧失,但对碱的稳定性差.菌株传接5代时,活性稳定,从第6代开始其活性缓慢降低,第10代的抑菌圈直径比出发菌株仅减少了1.8 mm.  相似文献   

20.
硬毛刺苞菊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琼脂混粉法测定了硬毛刺苞菊根、茎、叶和种子粉末对4种受体植物的除草活性。在10g/L的粉末添加浓度下,4种植物器官均对生菜、小麦、反枝苋和稗草幼苗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或幼根)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胚轴(或胚芽)的抑制,其中以叶片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4种器官中除叶片对反枝苋种子具有明显的推迟发芽作用外,对生菜、稗草和小麦种子的发芽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