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阐释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量模型.并对中国2005年31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协调度却差异显著,且以中度协调与高度协调为主;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绝大多数省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环境滞后型或经济滞后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还远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安徽省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概况的基础上,借鉴耦合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安徽省皖北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等级较低,区域经济有待进一步发展以支撑高速公路建设;(2)皖中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等级较高,二者相得益彰;(3)皖南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等级最低,表现为高速公路规模超前、闲置率高,给区域经济发展增加负担。  相似文献   

3.
鹿龙  王娜娜  明立彩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765-10769
借鉴耦合理论中容量耦合的概念及框架,构建了城市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体系,引入耦合度函数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市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耦合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武汉城市圈城市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共跨越5个等级,黄冈为Ⅱ类,鄂州、咸宁、仙桃、武汉为Ⅲ类,孝感、黄石为Ⅳ类,天门、潜江最低为V类;不同城市形态指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城市的紧凑度、形式比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而延长率对生态环境没有显著影响,生态环境与人口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214-216
为研究襄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协调关系对城市化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利用1996~2011年的相关资料和统计数据,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996~2011年,襄阳市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却出现稍微的波动。16年间襄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同时也呈现一定的波动特征。具体如下,1996~1999年四年为严重失调,2000~2001年两年为轻度失调,2002~2003年两年为中度协调,2004~2007年三年为良好协调,2008年为中度协调,2009~2011年为良好协调。整体上看,襄阳市还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苗心平  谢雪梅 《湖北农业科学》2023,62(8):223-230+250
基于系统科学的视角,通过构建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冷热点分析、障碍度模型,对中国31省(市)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空间集聚和障碍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评价值呈不断上升态势,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快且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从时间上看,各省域协调发展水平均波动上升,协调等级逐渐向好,但各省发展速度具有较大差异;从空间上看,协调发展水平大致自东向西呈阶梯式降低,除东部沿海少数省份优势类型为区域经济外,其余省份均为生态环境,而滞后类型大致表现为旅游滞后。协调发展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冷点主要集中在西北,且呈现冷点、次冷点区域不断减少,次热点区域在中部省份不断增多的局面。区域经济、旅游产业障碍度小幅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障碍度逐渐上升,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城市绿地面积、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是最重要的5个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6.
吕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07-7908
以新合肥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新合肥生态环境指标、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分别构造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函数和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函数,且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计算出新合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划分出新合肥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发展的类型,为新合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武汉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度等计量分析方法,探索武汉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7年,武汉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综合发展水平均得到了较大提高,耦合协调度也由中低度协调发展为高度协调,但是,2010年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武汉市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以地处秦巴腹地的汉中市为例,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系统,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4年汉中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测度数据,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2016—2020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三系统综合效益指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关联度较高,旅游效益、经济效益指数交替平稳增长,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波动较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稳步增长态势,经历了衰退失调(2000—2009年)、濒临失调(2010—2012年)和勉强协调(2013—2014年)发展阶段。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6年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621、0.674、0.730、0.791、0.855、0.924,发展态势良好,系统步入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赵永峰  郑慧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150-153
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该依据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理论,构建了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以张家口、大同、乌兰察布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2003—2016年的耦合协调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与综合对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省为例,构建了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采取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广东省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及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4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均呈上升的趋势,两者的相关性显著。(2)广东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总体可分为3个阶段:20052014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均呈上升的趋势,两者的相关性显著。(2)广东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总体可分为3个阶段:20052008年为发展不平衡阶段;20092008年为发展不平衡阶段;20092011年为转型发展阶段;20122011年为转型发展阶段;20122014年为协调发展阶段。(3)从空间发展来看,广东省21地市的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均有显著的提升,而生态环境变化呈现出持续上升、波动上升和波动下降3种趋势。21地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也呈上升趋势,2014年以前大部分城市主要受旅游经济滞后的影响,而2014年主要受生态环境滞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侯宜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36-6637
总结安徽省农垦系统近年来在融入地方区域经济,示范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做法与体会,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春红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16-118
从扬州市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分析制约扬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指出扬州市部分地区在环保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政府监管、加强环保教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路径来推动扬州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单元,从区域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选取29个评价指标,利用综合协调度评价法构建了甘肃省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体系,研究了甘肃省14市州的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度,并对整体发展水平做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市州发展水平不均衡,生态环境条件不一致,各市州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也不相同;甘肃省14个市州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度偏低,以综合协调度水平为分类标准,可将甘肃省各市州分为3种类型:a.同步协调型,包括张掖市、白银市、甘南州、武威市、平凉市、天水市、庆阳市和金昌市;b.趋近协调型,包括临夏州、酒泉市和嘉峪关市;c.生态主导型,包括定西市、陇南市和兰州市。针对不同类型区域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影响协调度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省为例,构建了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采取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广东省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及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4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均呈上升的趋势,两者的相关性显著。(2)广东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总体可分为3个阶段:2005~2008年为发展不平衡阶段;2009~2011年为转型发展阶段;2012~2014年为协调发展阶段。(3)从空间发展来看,广东省21地市的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均有显著的提升,而生态环境变化呈现出持续上升、波动上升和波动下降3种趋势。21地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也呈上升趋势,2014年以前大部分城市主要受旅游经济滞后的影响,而2014年主要受生态环境滞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综合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方法,运用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其中阿克塞、肃北、肃南属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区域,天祝、甘南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区域,而张家川和临夏处于失调状态。基于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分析结果,结合甘肃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提出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谈家胜  汪志国 《古今农业》2007,20(4):105-110
池州圩田大规模的开发始于清末,延至上世纪80年代。圩田开发一方面改变了滩涂旧貌,使过去杂草丛生的"雁鸟栖息之地"转化为优质的粮棉生产基地,且消除了血吸虫寄生的钉螺,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过度地围垦和人为的河流改道,又造成江、河、湖面的压缩和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水灾的频发及渔产资源的萎缩。这些历史和现实的环境问题值得池州的建设者深思。  相似文献   

17.
戴晶晶  渠爱雪  周君杰  陈露  陈敏  张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69-21373,21398
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通过对重点人物的访谈,对飞地工业的发展演化及其对县域经济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建模系统软件测算了2007~2010年凤阳县飞地工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以此对飞地工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凤阳县飞地工业发展尚未成熟,处于初期阶段;飞地工业与凤阳县县域经济增长之间有正相关的关系。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对欠发达县域发展飞地工业模式和扩展飞地工业内涵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保留  罗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00-4002
近年来安徽省能源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能源的生产消费与经济发展相互联系更加紧密.在此通过对2000 ~ 2012年安徽省能源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安徽省的能源生产消费量变化情况及相关年份安徽省能源强度、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等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该省能源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式.结果表明,安徽省能源生产消费量及GDP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增幅有所浮动,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产业投资及经济效益在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也在提高;安徽省能源可持续发展中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煤炭能源储备不足、能源耗费大、能源体制适应性不够等方面.基于此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及建议,以求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通过创新能源的利用方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等途径,有效促进安徽省能源与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先传  钱贞兵  汪砚  徐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81-4383
利用2004年中巴1号02星遥感影像,经图像解译获取了安徽省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以此数据,结合统计资料,按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对全省17个市级行政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环境质量等级为优的有3个市,等级为良的有8个市,等级为一般的有6个市,全省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