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漫谈鳗鲡     
饶发祥 《水产科技》1992,(1):37-37,39
鳗鲡又名青鳝、白鳝、风鳝、鳗鱼。属无鳍目、鳗科、鳗属,我国人工养殖鳗鲡始于1970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沿海均有丰富的鳗鲡苗种资源.可供养殖。分布在我国的鳗鲡中有两种在淡水中生活,即鳗鲡和花鳗鲡。目前人工养殖对象主要是鳗鲡。其肉味鲜美.且具滋养健身之功效。据《异鱼图赞》所云“海鳗江鲡,  相似文献   

2.
鳗鲡养殖是我国新兴的高效养殖业。养鳗中—个突出的问题是:鳗鲡的个体生长差异较大,部分鳗苗经过2—3年饲养仍不能达到上市规格,变成留之无益、弃之可惜的“老头苗”(僵鳗),一般养鳗场“老头苗”占的比例在10-20%。形成“老头苗”既有先天性的原因,也有后天养殖过程中技术的问题。鳗鲡和其他动物一样,  相似文献   

3.
漫谈鳗鲡     
<正> 1.中文鱼名的来历:鳗鲡名称在中国已约有2000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鲡与鳢同”。后《赵辟公杂録》说“此鱼有雄无雌,以影漫于鳢鱼则其子皆附于鳢鳍而生,故谓之鳗鲡”。现知乌鳢鳍上有时出现的白线状小动物是藤本嗜子宫线虫,并非鳗鲡仔,乃古人之误猜。正如欧洲亚里士多德误猜欧洲鳗丽是泥中蚯蚓变成的一样并非事实。2.鳗鲡有无雌鱼?真正鳗鲡的卵巢是意大利孟基尼1777年才首次发现的.1874年奥  相似文献   

4.
鳗鲡“三类苗”也称鳗精、落脚苗或鳗尾,主要是指一些生长缓慢或个体瘦小而难以长成的鳗鱼,一般体重只有几克重左右。鳗鱼养殖过程中,“三类苗”所占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到鳗鱼的养殖成本、商品率、产量及经济效益,在当前鳗价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有效控制鳗鲡“三类苗”的数量显得尤其重要。一、导致鳗鲡养殖产生“三类苗”的主要原因1.苗种质量差。在鳗鲡养殖过程中,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若鳗苗表现为体弱、个体大小不均匀或由于暂养时间过长而体表呈黑色素沉淀,此种鳗苗容易形成“三类苗”。2.鳗鲡作为性情凶猛的鱼类,在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容…  相似文献   

5.
<正>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俗名:鲈鳗、花鳗、雪鳗、鳝王、乌耳鳗、芦鳗、溪鳗。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由于工业有毒污水对河流的严重污染和捕捞过度,以及毒、电渔法对鱼资源的毁灭性破坏,拦河建坝修水库及水电站等阻断了花鳗鲡的正常洄游通道等原因,致使花鳗鲡的资源量急剧下降。为增加我国花鳗鲡资源总量,拯救濒临灭绝的花鳗鲡种群,近年来,福  相似文献   

6.
“鳗康素”是新一代防治鳗鲡细菌性病害的特效药物,对治疗鳗鲡肝肾病、赤鳍病等疗效较佳。本试验用药浴法和灌胃法做“鳗康素”对鳗鲡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鳗康素药浴鳗鲡LD50为1633微克/毫升,安全浓度为163.3微克/毫升;鳗康素灌胃鳗鲡LD^50大于4000毫克/公斤,安全浓度大小400毫克/公斤;证明鳗康素用于口服和药浴均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感耦合等等子体发射光谱仪对花鳗、欧鳗和日本鳗肌肉无机元素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花鳗肌肉中Ca含量最高,P含量次之。欧鳗和日本鳗肌肉中P含量最高,Ca含量次之。三种鳗鲡肌肉中Na、Mg、K含量相近且高低顺序相同,花鳗肌肉中常量元素和Zn、Fe、Mn的含量均高于欧鳗和日本鳗。三种鳗鲡肌肉中均含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Zn。据此可认为花鳗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证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生活史最后一步一产后鳗的命运,本研究模拟产后的日本鳗鲡继续在海水中养殖,观察其存活率及繁育情况.结果表明,产后鳗在海水中停食约18 d后,体能得到恢复,部分亲鱼开始出现摄食,1个月左右全部恢复摄食,经244 d养殖,雌、雄鳗体质量增加,存活率达94.6%.随后,给产后鳗注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匀浆CPE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激发其退化的性腺(卵巢和精巢)重新发育(与当年银鳗作对照).通过性腺组织切片观察产后鳗和对照鳗性腺发育成熟的全过程及其差异,发现产后鳗起初性腺发育比当年银鳗差,但经多次注射激素后,产后鳗性腺成熟与当年银鳗同步,证明产后鳗生殖细胞对激素的敏感件高.应用17α,20β-双羟孕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3)使催熟的产后鳗和对照鳗均产卵和排精,并孵化出仔鱼,从而有力地证明,鳗鲡产后虽体质弱,但待体能恢复后能够继续生存和繁殖.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产后鳗作为今后鳗鲡人工繁殖亲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鳗鲡的捕捞     
生活在淡水中的鳗鲡,背呈黑色,腹部淡黄透白,特别是胸鳍带黑色,因此有“黑耳鳗”之俗称。鳗鲡在夏季非常贪吃,各种蠕虫、小鱼、死鱼、软体动物以及其它底栖生物都是它捕食的对象。在冬季鳗鲡很少活动,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通常是半藏在水底泥中。一般雄鳗很少长到半米以上,雌鳗则有可能长到1米以上,体重4公斤。  相似文献   

10.
鳗鲡又名河鳗,是优良的养殖鱼类。养鳗业收益大,在日本和我国台湾省较发达,被誉为“淘金业”。我国养鳗正在发展中,但是河鳗的人工繁殖尚未解决,鳗苗至今还得靠捕捞天然苗。捕捞天然鳗苗除解决养鳗需要外,还可以出口换外汇,有“一两鳗苗一两黄金”之称。为了提高鳗苗捕捞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蝇蛆抗菌肽对日本鳗鲡生长性能及其成活率的影响,本文以日本鳗鲡幼鳗为研究对象,以鳗鲡基础日粮的普通粉料为对照组,对日本鳗鲡幼鳗的成活率、生长速度、相对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期内实验组和对照组饲料系数分别为1.24和1.57,相对增重率分别为(193.6±8.74)%和(238.05±9.42)%。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成活率提高了9.13%,生长速度提高了22.9%以上,饵料系数降低了21%。试验结果表明:蝇蛆抗菌肽可显著提高日本鳗鲡的生长性能(P<0.05),降低养殖成本,不失为日本鳗鲡饲料的一种优质蛋白添加剂。  相似文献   

12.
鳗苗,来自何方?科学家有新说宁波张建江历年来,游向我国沿海的鳗苗,来自何方?科学家有新说。据《中国海洋报》报导,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科技人员,历经两年的研究,在海洋中采集到80粒鳗鲡鱼卵进行分析鉴定,确认其中19粒是日本鳗卵。并确定日本鳗鲡产卵场...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日本鳗鲡鳗苗对底质颜色和光照强度的选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鳗苗对底质颜色和光照强度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在室内光照(88 lx)和黑暗(0.3 lx)条件下,鳗苗在个体和群体实验中对黑、白底质颜色的选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对黑色底质有明显偏好。鳗苗对4个光照强度梯度:6 000~12 000 lx(A区)、700~1 400 lx(B区)、60~150 lx(C区)和5~10 lx(D区)的选择性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实验中个体和群体在D区活动的时间和数量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其它区域(P0.05),表明日本鳗鲡鳗苗对5~10 lx的弱光有明显趋性。由长江口日本鳗鲡鳗苗趋向黑色底质和弱光环境的结果推测,长江口鳗苗可能营底栖生活,白天强光照期间栖息于河口区光照强度较低的底层,并于夜间借助潮汐能进行溯河洄游,同时具有躲避敌害、避免被捕食的作用,以尽快适应生态环境变化并成功快速进入淡水水域育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世界养鳗业快速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鳗鲡养殖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孵化出的仔鳗称为柳叶鳗,漂流至近岸,变态为玻璃鳗(俗称白仔鳗或鳗苗),体长7~8厘米,细小透明。成功培育鳗苗是实现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和产业化鳗鲡健康养殖的前提。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鳗苗场采用水蚯蚓(Limnodilus sp,俗称红虫)作为玻璃鳗的饵料,  相似文献   

15.
董全平 《科学养鱼》2004,26(4):64-64
红白:白色底肤上配有红色斑纹的锦鲤,称为“红白”,是锦鲤中最具权威与尊贵的品种,其观赏重点在于红白斑纹的配置、红白质地的优良、体态之雄伟等。大正三色:以红白种锦鲤为基本,配上点状小黑斑者,称之为“大正三色”,其头部无黑斑、并且胸鳍上有黑色条纹为基本条件,与“红白”同为锦鲤之主要代表品种。昭和三色:黑底上有红色及白色花纹,并且胸鳍上有黑色斑纹(元黑)者称之为“昭和三色”,其块状黑斑愈浓且具光泽者为昭和三色之极品,与“红白”、“大正三色”合称为锦鲤之“御三家”。蓝衣:蓝衣是红白与浅黄交配的品种,红色斑纹部分的红鳞片…  相似文献   

16.
正本次试验以花鳗鲡、罗非鱼和蕹菜为种养对象,进行不同种养模式对养殖生物的影响试验。在12个室内水泥池(5米×3米×1.2米)中,设置4组试验,分别为花鳗鲡单养、花鳗鲡+罗非鱼、花鳗鲡+蕹菜、花鳗鲡+罗非鱼+蕹菜。研究利用花鳗鲡、罗非鱼和蕹菜的生物特性,再结合水中生物情况,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治疗鳗鳔居线虫病的试验初报鳗鲡鳔居线虫病,是由线虫的幼虫借寄生于剑水蚤,被鳗苗误食,而进入鳗鱼鳔内,吸取鳗鱼营养,致使鳗鱼发病。其症状,病鳗体质消瘦,生长慢,严重的,腹部膨大,浮于水面,作"之"形漫游。养鳗者虽对鳗苗的开口饵料-水生丝蚯蚓也进行漂洗、...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具有气泡反冲洗型珠子过滤器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进行了苗种培育的研究。2种鳗苗的放养密度约为传统模式的8~10倍,试验期间换水量约为20%~45%。结果显示:日本鳗苗和美洲鳗苗成活率均≥96.74%,高于传统模式。投喂水丝蚓阶段,日本鳗苗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7.08±0.08)%/d和4.92±0.03,美洲鳗苗分别为(4.83±0.06)%/d和4.74±0.19。投喂配合饲料阶段,日本鳗苗分别为(2.30±0.19)%/d和1.30±0.02,美洲鳗苗分别为(1.69±0.05)%/d和1.76±0.06。研究表明,该循环水养殖系统可适用于日本鳗苗和美洲鳗苗的培育,并具有节能、减排和无药残等优点,为开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鳗鲡育苗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29日,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简称《制度》下同),对我国水产品出口日本将造成严重的影响。据专家预测,在去年减少1.11亿美元,减幅14.99%的基础上,今年我国鳗产品出口将继续减少,形势不容乐观。为了认真了解研究“列表”内容和应对策略,“中国鳗业资讯”先后刊登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的与水产相关的116种药物的限量基准鳗鲡目98种药物残留暂定标准和制度中规定不能在食品中检测出的药物15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 AngHV)的致病性,本实验采用一株从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病料中分离的AngHV(NA16108),研究了其对欧洲鳗鲡幼鳗的致病性。结果显示,注射AngHV的鳗鲡体表出现黏液脱落、鳍条出血、红头等症状;鳃部出现黏液增多、出血,肝脏褪色、肿大,脾脏和肾脏肿大等病变;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鳗鲡的体表黏液及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次级鳃瓣增生、呼吸细胞肿胀坏死,脾脏细胞坏死、黑色素细胞聚集,肾小管管壁上皮细胞坏死、管腔变窄等病理症状;这与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的发病特征一致。致死率分析显示,从第4天开始攻毒组鳗鲡开始出现死亡,第7天和第14天的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26.7%和56.7%;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在攻毒鳗鲡肝脏、脾脏、肾脏、肠道、鳃和皮肤黏液中均可检测到AngHV;另外,用鳗鲡卵巢细胞系(eel ovary cell line, EO)从攻毒鳗鲡主要内脏器官中重新分离出AngHV,表明鳗鲡发生了AngHV的系统侵染。研究表明,AngHV是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的致病病原,这为深入开展该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