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艺”是时下人们赋于中国传统茶饮之艺的一个现代名词,是现代人们传播中国古老传统茶文化的一个载体。“宋园茶艺”是随着茶文化的蓬勃发展孕育而生的。“宋园茶艺”的发展,也是上海茶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模仿到自创,到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2.
余双 《上海茶叶》2006,(3):43-44
1.1月22日,河北省秦皇岛市举办以“弘扬中华国粹,传承茶文化”为主题的“祖山山泉杯”茶艺大赛,有20多名选手参赛;  相似文献   

3.
逸茗 《上海茶叶》2006,(2):44-44
沪北新村小学是上海市第一所少儿茶艺特色学校,早在1992年8月就成立了上海市第一支少扎荣艺队一苗苗茶艺队,学校茶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上海和教育界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2004年夏,沪北新村小学并入洛川东路小学,该校领导十分注重茶艺特色项目,继续将传播和弘扬茶文化、茶知识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各项少儿茶艺的教育、培训活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市场的培育。最大的课堂在社区:茶文化作为既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又体现和谐、健康的现代先进文化理念的一种特色文化,其生命力的根基也应该在社区。共和新街道文化艺术中心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2008年5月在上海率先成立“社区茶艺推广中心”,并从组织形式、运作机制、活动内容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这对于使茶文化真正“落户”社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闸北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区域新形象发挥重要的作用,提升区域文化品位、文明程度和人文素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今年8月,又创立了全国第一家老年茶艺工作室——倪焕凤茶艺工作室。  相似文献   

6.
茶艺教学在长桥地区已有5年多的历史。 近年来,长桥街道加入了上海市茶叶学会,成为了单位会员,对茶艺教学给与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组建了“长青树老年茶道队”,茶道队曾参加“全国首届茶艺电视大赛暨中华茶艺小姐选拔赛”,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和“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的茶道表演,表现不俗,富有创意,深得茶界专家好评。  相似文献   

7.
申文 《上海茶叶》2006,(4):34-34
当今中国盛行茶艺,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茶艺演示活动,这是中华茶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象征,但是,茶艺虽传承于中国的传统茶道,却与古代的茶道又有所不同,可谓是一种中国式的创新“茶道”。  相似文献   

8.
5月14日晚,装修一新的宋园茶艺馆二楼九龙宫内座无虚席。在民乐轻漾、茶香氤氲的幽雅氛围中,2008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茶文化知识竞赛”现场抽奖暨品新茶、赏茶艺活动如期举行。经由各承办单位领导当众分别抽奖,分别产生一、二、三等奖幸运者共12名,鼓励奖100名。至此,历时近一个半月的茶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划上圆满句号。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长三角少儿茶艺邀请赛颁奖仪式,于5月11日在大宁国际商业中心广场隆重举行。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黄汉庆、秘书长周星娣出席了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10.
申江 《上海茶叶》2007,(1):36-36
二、少儿茶艺 少儿茶艺这枝奇葩,在中国茶文化百花园中,以其独有的魅力,在祖国大地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引起了中外人士关注,并赢得了社会大众的高度赞美。以茶艺美学的原理,剖析少儿茶艺之所以颇受人们的欢迎,是因为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向,即东方人的审美意识、东方人的美感、东方人的审美观念,具有东方美学——审美创造与审美欣赏密切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茶——品味健康生活”为主题的2005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将于2005年4月12日在上海隆重开幕,17日在福建武夷山举行闭幕式。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十一届,为推动上海与各地,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及国际间的茶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以其独特的形式、内容和魅力,成为上海著名的文化品牌和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12.
乐勤 《上海茶叶》2007,(4):14-15
最初,我对茶文化一无所知,认为喝茶是男教师的天性。但是就在我担任大队辅导员的那年,1993年6月,沪北新村小学茶艺队的队员来我校展示。她们精湛的表演,令学校的领导、老师、同学都赞叹不己,同时也使学校萌生了创立一支中学生茶艺队的想法。因此,作为大队辅导员的我,  相似文献   

13.
《上海茶叶》2006,(1):42-42
2005年12月9日-16日,在成都市琴台路举办四川第三届茶文化活动周。内容有品、评、看、艺、玩,其中有十佳茶艺师大赛、巴蜀名茶展销、四川名茶馆评选、首届四川茶文化主题旅游开发研讨会和川茶国际化高峰文坛。出席茶文化活动的,有来自名地的茶艺题和茶文化研究专家等。  相似文献   

14.
曾在《海派茶艺的特质》一文中感叹“上海的茶艺活动,在改革开放前的漫长岁月中实在是乏善可陈”,不料近期翻阅本市现代茶散文,却也意外得到一些旧时上海艺茶活动之珍贵资料。一人乐不如众人乐,特选其中我誉为“吉光片羽”之三例并略加点评,与茶发分享阅读后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申文 《上海茶叶》2005,(2):39-39
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上海海纳百川,融天下文化于一炉,是全国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名种多元文化云集,形成上海现代文化辉煌而多姿的一页。上海的茶文化亦是全国都市茶文化的典范,它代表中国茶文化的今天和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都市茶文化,亦是中国茶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文化前沿阵地。我们很自豪地说,上海都市茶文化是全国茶人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9月中旬末,在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举办首届秋茶文化节,由北京茶叶总公司主办。百余家茶商在展示新上市的秋茶的同时,秋茶节期间公开向社会承诺“索证卖茶,诚信待客、质价相符、违规退市”。本届秋茶节办于国庆与中秋节期间,也是茶叶消费的又一旺季。首届秋茶节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包括茶文化讲座、茶艺表演和有奖优惠促销等,并力争向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而显得绚丽多彩。中华传统文化则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文化体系。茶文化作为浓生出来的子系文化既具备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茶文化的内涵主要是茶道、茶艺与茶茶礼。  相似文献   

18.
海葆 《上海茶叶》2005,(1):37-38
现代茶艺美学是美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对现代茶艺的美学原理、美学法则、形成和发展、茶艺的美学特征、审美情趣和审美取向、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等等,进行探索和研究,揭示茶艺美的本质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对于我们学习茶艺的人士而言,学一点茶艺美学是大有稗益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对茶艺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审美经验、鉴别能力、美学素质,和提升茶艺的美学思想。也有利于增强美感、或美学理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海葆 《上海茶叶》2005,(2):41-42
茶艺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茶的冲泡技艺和品茗艺术相结合的艺术。邬梦兆《茶人雅韵》茶诗一百首有《茶艺》词(调寄《忆江南》)云:“茶艺美,百炼夺天工。技巧沏成香满座,艺高品就韵无穷。乐趣在茗中。”形象生动的描写了茶艺的情趣,技巧百炼,艺高夺天工的品茗乐趣。茶艺之美,美在“技巧”、“艺高”、“百炼”才能“夺天工”;美在“香满座”、品之“韵无穷”,乐趣尽在佳茗中!  相似文献   

20.
《上海茶叶》2006,(3):4-4
1994年上海举办首届国际茶文化节,节后闸北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一致决定年年举办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至2006年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在弘扬茶文化,加强与国际文化交流和推动茶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已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著名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