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甘肃省天水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还存在着治理难度大,人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之间、措施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后续产业开发跟不上,以及当前治理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及生态环境建设新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牢牢把握当前水土保持发展的新机遇,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在监管上强手段、治理上补短板,是助推乡村振兴,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最大化和美好愿景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开展生态修复的启示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突出水土保持的综合性。要重视水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生态修复,妥善处理生态、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推动生态修复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长治”工程在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治”工程自 1989年开展建设以来 ,坚持重点突破 ,稳步推进 ,因地制宜 ,科学治理 ,开创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走出了一条具有流域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功之路。新世纪、新时期必须提高“长治”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 ,不断拓宽投资渠道 ,进一步加大治理的科技含量 ,推动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沁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贫困县,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依靠创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机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治理大户,树立典型示范带动等举措,走出了沁县特色的水土保持工作之路,有效地推动了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长治”工程自1989年启动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近9万k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长治”工程建设重视发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的领导协调作用,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依靠制度对项目严格管理,为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借鉴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地要抓住机遇,重点做好5项工作:进一步依法加强监管力度,遏止新的水土流失;进一步抓好以“长治”工程为龙头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作;进一步发挥长江流域水热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发挥各级水保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6.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临安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美丽幸福新临安为目标,科学开展水土流失系统治理,全面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构建了政府重视、规划引领、保护优先、系统治理、产业融合“五位一体”的水土保持工作体系,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道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表现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 :一是党政高度重视 ,二是勇于开拓创新 ,三是技术路线完善 ,四是防治成效显著。搞好新时期山西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坚持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 ,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 ,扎实有序地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第三 ,加大封禁保护的力度 ,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治理水土流失 ;第四 ,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 ,最大限度遏止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
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条件,东西变化和垂直分异明显,水土流失问题突出。“长治”工程的成功实践说明,从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入手,遵循水土保持技术路线,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原则。建设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要切实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执法;以安居乐业为前提,树立新的防治理念;切实解决好水的问题;坚持以流域为单元治理,统一规划原则;重视滑坡、泥石流和崩岗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淮实践逐步加深了人们对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阐述了“蓄泄兼筹”治淮方针的深刻内涵、洪涝旱和非点源污染等灾害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及水土保持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应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坚持典型示范,综合防治,规模治理;坚持水土保持与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紧密结合;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举;狠抓预防监督;加强科研和应用先进技术同步。  相似文献   

10.
潍坊市南部山丘区小流域治理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以来 ,潍坊市对其南部山丘区 19条小流域进行的重点治理 ,以改土、植树为重点 ,科学规划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形成了“山顶水土保持林、山腰经济林、山脚坡改梯果粮间作”的综合治理格局 ;加强领导、注重科技培训和发展水保产业保证了治理开发效果 ,使各小流域成了山东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样板。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是我国首次利用外资开展的大型水土保持项目。一期项目被世界银行誉为世行农业项目的“旗帜工程”,并获得了2003年度世行行长杰出成就奖。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引进的先进管理理念、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及率先在全国采取的资金“报账制”、政府采购、监测评价、年度检查、中期调整等“细、严、实”的管理机制,对黄土高原地区乃至全国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充分证明,引进外资、扩大投资渠道、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对于提高我国水土保持管理水平,促进与国际接轨,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是十分必要和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需求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现状,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成就与发展趋势,提出该区未来需加强土壤侵蚀过程、机制及侵蚀模型、植被恢复的潜力及调控、大尺度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的格局与规律、水土流失及治理的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与模型、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和不同尺度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模式研究等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大力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是黄河治理开发的根本措施 ,必须抓紧抓好。在治理方略上 ,必须坚持“防治结合 ,保护优先 ,强化治理” ;在战略布局上 ,必须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 ;在措施安排上 ,必须把沟道坝系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工作 ;不断加强预防监督工作 ,实现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网络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闽西南及赣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闽西南至赣南一线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历史最悠久、流失强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考察中所了解到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从区域水土治理的基本途径上,提出以下几点意见:①坚持植被的自然恢复与人工生态恢复相结合,重视针阔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的建设;②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重视生态经济林建设;③坚持“水、土、林、肥”的协调,重视水土资源合理配置与环境友好建设;④坚持管理与法制相结合,不断强化政策与体制建设;⑤坚持科技与开发建设相结合,重视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⑥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另外还提出本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十二字”原则与标准以及对本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新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要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协调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回顾50多年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有许多做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也有不少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水土保持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应主要抓好监督保护、生态自我修复、综合治理、面源污染控制、秀美家园建设、监测评价等六项工作,坚持把强化依法行政、强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强化科技进步、强化机构队伍建设作为实现“两个可持续”目标和做好六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市合川区南溪河小流域为例,通过对项目实施区生态治理模式设置与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探索了当前我国西南地区外资水土保持项目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并在参考黄土高原外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经验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形成更合理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模式,旨在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项目更好地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3—2007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现了项目区基本农田、粮食产量和群众收入"三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群众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三改善",水土流失量、坡耕地、贫困人口"三减少"。其主要经验是:坚持综合治理,注重治理理念和模式创新;坚持"八片"精神,注重治理机制创新;坚持政府领导,注重创新部门协作机制;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注重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坚持示范带动,注重突出规模效益;坚持制度建设,注重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在新一期(2008—201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创新治理思路和模式,做好工程建设"五结合";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根据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和优势,把依靠政府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群众参与机制;高度重视资金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把宣传工作作为发挥工程建设示范作用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营造良好的水土保持氛围,加大工程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建设方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1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优化组合综合防治、实施分区防治、转变职能加强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方略,并提出要处理好几个相应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需要科技支撑,科学技术应当走向生态建设的主战场。抓住国家实施“948”项目的契机,积极引进国外技术提升水保生态建设。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和长江委应用“3S”技术,为创新水保科技做出了贡献。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提炼沙棘黄酮,与有关各省优化沙棘良种,建设繁育基地,促进了沙棘产业发展。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中国水科院、南京水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和各省、市、县有关单位,因地制宜创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拓展了服务领域,改善了生态环境。引进的各个项目效益突出,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其启示和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