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粳型陆稻品系育性恢复基因等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发现的6个粳型陆稻恢复系WAB450-11-1-3-P40-HB,WAB450-11-1-2-P61-HB,WAB450-1-I-P-91-HB,IRAT216,IRAT359,IRAT104及滇-型粳型水稻恢复系南29分别与滇一型不育系滇榆1号A杂交获得F1后再与保持系滇榆1号B回交形成的A/R//BBC1F1分离群体及F1与滇榆1号A回交的BC5F2分离群体为材料进行遗传研究,并用新发现的粳型陆稻恢复系与带恢复基因Rf1的C57杂交F1为父本,用滇榆1号A作母本测交进行恢复基因等位性测定。以花粉育性为主要指标。辅以小穗育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滇榆1号A与各恢复系的杂交F1花粉育性为50%左右,但结实率正常,为配子体不育类型。新发现的粳型陆稻恢复系WAB450-11-1-3-P40-HB,WAB450-11-1-2-P61-HB,WAB450-1-I-P-91-HB,IRAT216,IRAT359对滇榆1号A有正常恢复能力。而IRAT104仅能部分恢复;新恢复系WAB450-11-1-3-P40-HB,WAB450-11-1-2-P61-HB,WAB450-1-I-P-91-HB,IRAT216,IRAT359及云南粳型水稻恢复系南29的恢复性均由1对显性恢复基因控制,而IRAT104具有1对对滇一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具部分恢复能力的恢复基因;新发现恢复系的恢复基因与著名粳稻恢复系C57所带的Rf1互为等位,IRAT104所携带的弱效恢复基因也与Rf1等位,为复位基因。云南重要恢复系南29所带的恢复基因也与Rf1互为等位。 相似文献
2.
3.
研究应用水稻协青早A/(协青早B/密阳46)F6、协青早A/(珍汕97B/密阳46)F6及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 3套测交群体,开展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经典遗传学研究 . 结果表明:水稻CMS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不同遗传背景对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微效QTL的不同,当群体中协青早B的成分被珍汕97B取代后,群体中恢复基因的效应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4.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江西环境条件下利用"协青早A/(协青早B/密阳46)F6"、"珍汕97A/(协青早B/密阳46)F6"、"协青早A/(珍汕97B/密阳46)F6"及"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6"4套测交群体,进行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水稻CMS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不同遗传背景对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微效QTL的不同;不同环境条件对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微效QTL的变化上,主效基因的作用亦可能因环境而异。 相似文献
5.
用(V9112 89A/ /济南13/ 97美斯6 )三交F1代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利用1BS和1DS上的SSR引物对两池和亲本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研究,发现1BS上的4个引物GWM11、GWM18、GWM2 6 4和GWM2 73在两亲本间有稳定差异,但1DS上没有找到有差异的引物。通过在分离群体上验证,发现这4个1BS上的引物与育性恢复基因间的交换值均大于5 0 %。推测,V型不育系不适于用三交F1代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距离分析。 相似文献
6.
7.
水稻核质互作雄性恢复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育性恢复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水稻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即恢复基因的来源、定位、克隆以及恢复基因的恢复机理,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观察和室内显微镜观察、统计分析等方法 ,对具有玉米S型不育系细胞质的同质异核F1 组合、回交世代等 2 0个玉米群体植株的育性性状 (花药外露 ,花药开裂 ,花粉散出、花粉I2 -KI可染性等 )及与育性相关性状进行系统观察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材料保持不育性与恢复育性的表现具有多样性 ,育性表现不一致是细胞核基因组差异引起的。统计分析表明 ,玉米S型不育系恢复育性的基因是由 1对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控制的 ,由于具有恢复育性功能的基因在不同的自交系中的组合方式不同 ,其植株育性表型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油菜波里马细胞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筛选与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的筛选,在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油菜中分别新发现了4个、3个和3个恢复系,并将已筛选到的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恢复基因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遗传研究表明,这些不同来源的恢复基因均为一对主效应基因,并与原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等位。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上海地区杂交粳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莫惠栋提出的p q pq交配设计的种子性状遗传方法,分析了上海地区杂交粳稻主要的4个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配组的12个杂交种F1植株的F2种子及其亲本的5个稻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5个品质性状在杂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育系间率、 米率、直链锭粉含量也存在差异,而在恢复系间差别较小,不育系间、不育系对恢复系、杂种对亲本的变异都大于环境变异,加性和显性遗传变异普遍存在,对直链淀粉含量、糙米率、精米率的比较表明:湘晴及其组合8204A/湘晴、52A/湘晴、5016A/湘晴等直链锭粉含量较低,8204A/R161、8204A/R161-10糙米率较高,而5016B、8204A/湘晴、8204A/R161-10精米率、整精米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对单季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产量差异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1每穗颖花数的多少是品种 (系 )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穗型较大品种 (系 )产量水平相对较高 ;2抽穗期单茎干重的高低及单位干重产颖能力的强弱均是影响单季晚粳品种 (系 )间穗型大小的重要因素 ;3品种 (系 )间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对经济产量的决定作用略大于经济系数 ,抽穗后物质生产量与产量的关系较抽穗期更为密切 ;4偏穗数型品种 (系 )抽穗期单茎干重较低 ,群体干物质生产力不及偏穗重型品种 (系 ) ,但单位干重产颖能力较强 ,经济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粳稻品种倒伏指数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不同粳稻品种(系)间倒伏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F=2.139,P<0.01)。粳稻品种在演进、改良进程中,稻株茎秆抗倒伏能力明显提高,抗倒性与高产性能够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协调。在与倒伏有关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中,挫折重与倒钱指数相关性最大(r=-0.7883^**)。单茎干物重与倒伏指数亦呈显著负相关(r=—0.4852^**),株高则与倒伏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5535^*)。 相似文献
16.
17.
实验以 BT 型不育水稻“寒丰 A”与“农量 58S”及其转育的5个光敏核不育水稻杂交,得到的 F_1植株均为不育,证明“农垦58S”不育的主效基因(ms(_1~p)ms(_1~p)ms(_2~p)ms(_2~p))中有一对来源于“农垦58”,即为与“寒丰 A”等位的不育基因。并推论“农垦58S”是由“农垦58”1个基因位点的突变,而它的光敏不育性则为此突变基因和原有不育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隐性高秆与正常高秆及互不等位的半矮秆杂交及后代测交表明,隐性高秆由隐性的长节间基因eui所决定,除了eui基因之外,隐性高秆还有半矮生基因sd-1,基因型为euieuisd-1sd-1,正常高秆为EuiEuiSd-1Sd-1,eui与sd-1相互独立。隐性高秆和具有sd-1基因的半矮秆杂交,F2表现为eui基因的分离,分离比为1高秆∶3半矮,与正常高秆杂交表现为eui和sd-1两对基因的分离,分离比为13高秆∶3半矮。讨论了长节间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水稻和陆稻种子蛋白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水稻和陆稻栽培品种种子球蛋白和谷蛋白进行了 SDS-聚丙烯酰凝胶电泳分析,同时也分析了球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研究结果说明,不同品种间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基本相似,但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