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传宝 《科学养鱼》2006,(11):21-21
一、调节好水质,改善养殖环境草鱼喜清新的水质,而经过较长时间的养殖到达秋季后,鱼池残饵、粪便普遍较多,池水大多污染较重,有的甚至老化,不利于草鱼的生长,也易引起鱼病发生,因而应加强水质调节,改善养殖环境。具体做法是最好进行一次大换水,彻底改善水质,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  相似文献   

2.
池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鱼类能否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高密度集约化的养鱼池,如果长期不加水、不换水,也未采取其它水质调节措施,池水就很容易老化,致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升高,轻则抑制鱼类生长,使其食欲减退,身体消瘦,重则导致鱼类得病,甚至死亡。要调节好鱼池的水质,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物理方法(1)适当注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源充足的池塘可参照透明度指标采取必要的注水和换水措施。当池水的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可以考虑抽出老水1/3~1/2,然后注…  相似文献   

3.
由于淡水珍珠蚌被动吊养的特殊养殖方式,容易受水体各种胁迫因子所侵扰,较多珠农因缺乏对育珠水质基本知识的了解而盲目管理,致使育珠蚌发病甚至死亡,为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给广大珠农提供一些帮助。一、水质好坏的判别1.检测水中pH值、溶氧、硫化氢等理化指标pH值对育珠蚌的珍珠质分泌有极大影响,pH值为6.2~7.5珠蚌生长较为适宜。其它指标要求与鱼类基本相同。2.测池水透明度育珠水体最适宜的透明度为25~30厘米。透明度小于20厘米说明池水过肥,浮游藻类过多,夜间藻类死亡分解和呼吸作用,使水体严重缺氧,致使珠蚌喷水无力,抗病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4.
于忠诚 《水产养殖》2009,30(11):37-37
水产养殖后期应采取以下三方面管理措施:1加大水质调节力度一养鱼池池水透明度要保持25~35cm,虾池30~36cm,  相似文献   

5.
根据水质变化适时加注新水,夏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7~10天必须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深,到池水2米深为宜,并且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3)水质与底质调控:根据养殖池水色、水质状况进行换水及旋肥以调控水质,培养繁殖饵料生物,以保持池水透明度40~50厘米。一般3~5天施肥一次,在晴天上午8~9点施尿素0.5~1克/米。、复合肥0.25~0.5克/米^3或鸡粪(经晒干熟化)5~10千克/亩。养殖前期,苗体活动能力差,排水时苗体易贴网致伤,  相似文献   

7.
李泽湘 《内陆水产》2003,28(1):26-26
鱼塘水质的好坏通常以水色和透明度作为判断的标志。用肉眼判别鱼池水质的好坏可采用以下方法。看水的颜色鱼池由于施肥品种与施肥季节的不同而呈不同的水色。一般来说,肥水池的正常水色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油绿色为主,另一类以茶褐色为主,这两类池水中均含有大量的易被鱼类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是适合养鱼的塘水。看水色变化水色的变化是池水“活”的证明,它有“日变化”和“旬、月变化”两种情况。一般易被鱼类利用的浮游生物大多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由此形成池水上午的透明度要比下午高的“日变化”。此外,每10~15天水色浓淡呈周期性地交替出…  相似文献   

8.
王教玉  杨枫 《内陆水产》2003,28(9):27-27
水、种、饵是水产养殖的三大物质基础。池塘水质良好,不仅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所以养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养水,只要水质管理工作做好了,养殖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水质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养殖用水水质清新,含有适量光合作用旺盛且易于鱼类消化的浮游植物,使池水呈黄褐、油绿、草绿带黄等色;透明度20~40厘米;没有油膜;不形成水华;无腥臭味。即所谓“肥、活、嫩、爽”。具体应主要从下几个方面入手。1水源1.1使用无污染的水源水源条件要求水量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以及人为污染的有毒物质,水的物理和化…  相似文献   

9.
一、水质好坏的判别1.检测池水pH值pH值对鱼类的安全范围为6~9,但鱼类最适于生长发育的pH值为7~8.5,pH值超过9.5或低于4.5,就会直接造成鱼的死亡。2.测池水透明度池塘养鱼最适宜水体透明度为25~30厘米。透明度小于20厘米表明池水过肥,浮游生物已经过剩,光照能力降低,溶氧减少,这时鱼对饵料的消化能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水体的透明度大于40厘米的为瘦水,说明水生浮游生物过少,塘中鲢、鳙等肥水性鱼因缺饵而生长缓慢、抗病力降低。特别注意,洪水期间因水中泥沙等悬浮物多所测得的透明度不在其列。3…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上人类的需求越来越大,锦鲤的养殖变得越来越集约化、工厂化,锦鲤养殖水体也更容易恶化,水体里边的污染物质浓度也更高,水体内的组成也更加复杂,污染治理也更加难以下手,通过对水体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的评价来判断水质的好坏,再根据情况从注入新水、培养水生植物、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培养藻类等方法中选择适合的方法去调控水质,建立水中的生态平衡、物质循环平衡。  相似文献   

11.
青虾池塘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边坡较缓、淤泥较浅的2个池塘(共计3.3亩),通过人工设置水花生和网片附着物、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保持中度肥水等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治措施,进行青虾养殖试验,结果亩产量 115.5 kg,亩利税 1709元,投入产出比 1:2.88。指出池水透明度应保持 30~40cm。  相似文献   

12.
一、环境条件1.场地选择及水质要求应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的场地,并符合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水源要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养殖池水质要符合NY5050《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池水透明度保持在  相似文献   

13.
要想养好一塘鱼,先要养好一塘水。水是水生动物的生存介质和生活空间,养殖用水除了要满足一定的水量外,还要具有相应的理化水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溶解氧含量丰富,温度、盐度、酸碱度等条件适宜,有害物质含量在其安全浓度范围以内。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得出以下主要调控水质的方法。一、适时换水一般池塘水透明度低于20cm时就应该换水,但要注意不能大量换水,避免造成池水温差过大,影响鱼类生长。更换池水要选择清新无污染的水源,在高温季节(6—9月)每周换水一次,应先排出底层池水再注入新水,每次换水20—30cm。二、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机…  相似文献   

14.
宋阳 《河南水产》2004,59(4):17-17
鱼塘中后期水质管理的标准是:水质清新,肥度适宜,池水呈黄褐、油绿、草绿带黄色,透明度20~40cm,无油膜,不形成水华,无腥臭味。即所谓的“肥、活、嫩、爽”。依据笔者几年的亲身实践,做好鱼塘中后期水质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六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5.
施振宁  柏张春 《水产科学》2011,30(9):568-571
在6口面积均为0.4 hm2的微咸水池中养殖凡纳滨对虾,密度为7.5×105尾/hm2,其中4口混养锦鲤,密度分别为1500、3000、60001、2 000尾/hm2,研究混养锦鲤对凡纳滨对虾池水质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混养池水质比较稳定,透明度、NH4+-N和NO2--N波动幅度较小且数值较低,混养池对虾平均产量为3345 kg/hm2,比单养池平均产量2268 kg/hm2高47.5%,其中混养锦鲤3000尾/hm2的池虾产量最高,达到3765 kg/hm2。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冬和2011年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严重的冬春连旱,而且这次干旱时间长、范围较广,严重影响当地水产养殖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在旱灾肆虐时,管好用好仅存的水体显得尤为重要。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池鱼能否健康生长和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水质管理不善,就容易导致池水水质老化,使池水缺氧,有害物质含量升高,造成池鱼泛塘和暴发鱼病,轻则抑制池鱼的生长,重则引起鱼类死亡,所以旱灾天气中更要做好池塘水质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适宜的保苗池塘池塘以东西走向、长方形结构、沙底或硬质底为宜,储水深度在1.5m以上,进、排水方便;池水盐度在35‰以下,外海水源无污染。池塘进水前,要彻底清除池底污染层,并进行充分曝晒、冲刷池底;禁止在保苗池塘放养大规格底栖鱼类或其它需要大量投喂的品种,以防止池水污染。二、做好水质调控工作稚贝入池前10天~15天进水60cm~80cm,肥水,施氮肥3.5g/m3,磷肥施用量视情况而定,一般为氮肥施用量的1/10左右,并将基础饵料生物密度控制在5万个/mL~20万个/mL。稚贝入池前4天~5天逐渐将池水加至最高水位,水体透明度以70cm~80cm为宜。若…  相似文献   

18.
正秋季是水产养殖进入育肥和收获的季节。不过由于进入秋季以后,气温会逐渐下降,有时阴雨连绵,养殖水体容易发生变化,在投饵、用药、施肥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缺氧浮头,同时水体内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产动物生长。所以,养殖户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强水质管理1.控制水质指标使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 H值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氨  相似文献   

19.
林干云 《水产养殖》2004,25(6):23-25
日本锦鲤体态优雅高贵,有大正三色、红白锦鲤等品系,为鲤鱼的变种,经过人工长期的筛选改良,成为名贵大型观赏鱼类之一。随着休闲观光渔业的发展,日本锦鲤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不断提升,已是休闲观赏渔业的当家品种。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如果水质调控不好,或鱼体经运输、捕捞擦伤,很容易在短期内引起大量死亡。本人在近几年指导养殖日本锦鲤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4,29(9):24-24
提高水位,调节水质秋季天气炎热,且变化无常,极易导致水质恶化、鱼类缺氧泛塘,通过加水、换水泼洒生石灰、使用EM菌、光合细菌、机械增氧等措施.可防止鱼类缺氧浮头和泛塘事故的发生。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池水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cm;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10d灌新水1次,提高水位15~20cm。整个夏秋季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