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2014年6月12~22日短短10d时间防城港、钦州地区对虾出现大量急性偷死现象,放苗30~60d的虾有近70%出现急性偷死,不得不集中卖虾。虾价陆续下降了近5元/500g,养虾户苦不堪言。到底是什么引起这场浩劫?为此利洋公司水产研究所派专人到防城港实地调查研究。6月19日利洋病害研究所专员到达防城港养殖一线,现场采集病样和记录养殖管理日记。现场采集64份样品,对他们既做病毒检测也做了细菌  相似文献   

2.
<正>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在我国有较大的养殖面积。近年来,各养殖区频发偷死症,一直困扰着养殖户,给南美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偷死症也称为"死底症""冒底",是对虾养殖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疾病。偷死症的发病特点是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随着养殖时间的拖长死虾数量不断增多。刚死的虾有的体表正常,有的有一些明显症状:附肢有小红点,两根虾须  相似文献   

3.
南美白对虾是南通市通州区近几年来重点示范推广的养殖品种,这一两年受对虾偷死病害的影响,养殖产量和效益出现了较大波动。现就通州区南美白对虾偷死病发病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一、发病症状刚死的虾有的体表正常,有的有一些很明显症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以来,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饱受"偷死病"的折磨。近日,本刊记者从国家对虾产业技术体系获悉,经过几年来的潜心调查、研究与试验,该体系已初步掌握"偷死病"发生的关键所在。虾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虾肝胰腺坏死症即是"偷死病","偷死病"主要是由养殖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所致。虾体系北方区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黄倢认为,"偷死野田村病毒"是导致对虾病毒性偷死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对虾养殖在经历了1982年-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1993-1994年的急剧滑坡衰退阶段之后,在各级政府和有关科研、高校、生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开始逐步走上健康持续发展,尤其是在1998年之后在华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已步入正轨,而且发展很快,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而言,我国养虾业经历了兴旺发展→衰退→复苏的过程。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已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从沿海养殖地排出的废水正威胁着海洋环境,这些未处理的污水污物成为沿海海域新的污染源,给养虾业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虾病死亡不断发生。经我们调查自2002年起在高密度养殖区,虾池底部不断发生死虾的情况,虾农称为“偷死病”,由于虾病而死在池底,所以称为“底死病”。最近我们在珠江三角洲及粤西的吴川、阳西的溪头等地进行现场调查,不少高位池如温棚养虾池继续发展“底死病”,而且相当严重。大多发生在高温期或秋冬,一般养殖在60-80天较易发生,发病虾多在每市斤80尾上下,每天在池底部可捞到2-3斤死虾,在对虾蜕壳期间为死亡高峰期,若不加以控制,会导致全军覆灭,由于死虾均在池底平时不易被养殖者及时察觉,所以虾农称为“偷死病”。其实这种病...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起在高密度养殖区发生的对虾白浊偷死病到2013年已有十个年头了.原来主要在夏秋高温闷热天气易发、死亡量较大,现在表现为全年养殖中都发生白浊偷死病且死亡量均较大,从主要发生于粤西、海南高位池养殖场到目前广西、珠三角、福建、浙江、江苏的土池均发生较严重的白浊偷死病.现在白浊偷死开始发病的时间越来越早、规格越来越小,所以,如何控制好对虾白浊偷死病成了养虾成功的关键. 1 高位池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高位池的发病症状及流行情况:白浊偷死病造成的死虾通常无明显的症状,部分死虾可见对虾腹部肌肉不透明,发白.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关于对虾偷死病的相关防治技术仍以预防为主,本文阐述了对虾偷死病的危害、特征、病理研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建立有效防控技术方案提供参考。近年养殖对虾偷死病已成为我国对虾养殖地区危害日益严重的疫病,该病贯穿养殖全过程,危害最严重的是养殖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Early Mortality Syndrome,EMS)和养殖中后期的对虾偷死综合征(Covert Mortality Syndrom,CMS),主要发生在高密度养殖的虾塘,由于患病对虾在池底深水区陆续死亡,不易及时察觉,故被养殖者称之为"偷死病"。虾病呈现出爆发性流行的趋势,部分养殖场累计死亡率达80%~100%,经济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8.
<正>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学术上称EMS(早期死亡综合症)或"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多发生在养殖期60天内,病虾体色呈白浊并微红,肝胰腺肿大,质地松软,颜色淡白或淡黄色,继而萎缩。发病时,病虾通常在水面游动或趴伏在池塘边,失去食欲,胃空肠空,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有的仅在3~5天就全塘排弃。"偷死病"目前仍未能竭止,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检测出是病毒或弧菌感染、急性中毒等。在探讨如何防治时,我们首先要注意以下现象:南美白对虾引入我国养殖已近二十年,为什么前期觉得"快大好养"、中期逐渐发生"红体病"、而后期则大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学术上称EMS(早期死亡综合症)或“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多发生在养殖期60天内,病虾体色呈白浊并微红,肝胰腺肿大,质地松软,颜色淡白或淡黄色,继而萎缩。发病时,病虾通常在水面游动或趴伏在池塘边,失去食欲,胃空肠空,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有的仅在3~5天就全塘排弃。“偷死病”目前仍未能竭止,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检测出是病毒或弧菌感染、急性中毒等。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偷死症一直困扰着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特别是进入冬棚养殖以后,因为通风透光条件差,溶氧及温度低,物质循环不畅,水质时有变劣,"偷死"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其原因主要有:水环境影响、虾苗体质、病菌感染、管理不当等因素,比如入冬以来,在福建省长乐市南美白对虾规模化养殖基地有相当一部分高位塘,偷死每天少则几斤,多则几十斤,甚至目前有个别虾场已经排空;偷死给养殖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对虾软壳偷死绝大多数出现在养殖中后期。影响对虾软壳死亡有三大要素,即水体缺乏可利用的微量元素及营养,对虾脱壳后被有害细菌或病毒感染死亡,亚硝酸盐中毒死亡。一、雨天软壳死虾雨天软壳死虾通常伴随着部分硬壳死虾,死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暴雨给池塘注入大量的带酸性的淡水,造成盐度及p H值突变,从而藻类不适应而死亡,就是常说的"倒藻"。2.藻类大量死亡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毒素,对虾有很强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12.
北风渐起。寒冷的北风吹响了冬棚虾养殖的号角,吹来了养殖户对来年丰收的期盼。2011年,因对虾偷死、肠炎病不断,江门对虾养殖户中赚钱的并不多,不少养殖户燃起养冬棚虾的热情,希望靠冬棚虾扭转乾坤。  相似文献   

13.
南美白对虾“偷死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据FAO统计,2013年世界南美白对虾产量为3314447吨,但病害尤其是"偷死病"给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带来的损失巨大。"偷死病"在2009年之前就在中国出现,但其病因一直未能被解释。我们总结了南美白对虾"偷死病"的病因,并提供详细的防治措施,希冀为南美白对虾养殖从业者提供参考。"偷死病"即在养殖过程中未被养殖人员发现的  相似文献   

14.
<正>南美白对虾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养殖虾类,其养殖规模和年总产量远远超过其它养殖虾类的总和。近些年来南美白对虾的白便症在我国从南到北的养殖地区都十分猖獗,发病虾吃料慢、生长缓慢、产量低、饵料系数高,严重时虾体重下降,出现"干瘪虾",甚至发生"偷死",严重影响养虾成功率和经济效益。白便症的具体原因还不确定,本文总结了其流行特点,据此提出一些具体的防控措施。一、白便症的流行特点对虾发病症状为减料或不吃料,水面漂浮很长的白色粪便,对虾红须、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携手澳华集团主办的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2015年年会暨澳华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论坛于4月18日在海口丽华大酒店拉开帷幕.据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秘书长王平介绍,2014年整个海南的养殖成功率比较低,排塘率超5成.病害、水质和微孢子虫病导致的生长缓慢问题较严重,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偷死.各参会嘉宾从不同角度对对虾病害防控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浙江省海盐县南美白对虾养殖种苗质量参差不齐,"老头虾"情况年年发生,白斑病、偷死病等疫病也时有发生,导致养殖南美白对虾产量下降,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严重阻碍了海盐县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是海盐县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其养殖技术、养殖条件、苗种、销售等都形成了良好的生产基础,为提高经济效益,部分养殖户开始探索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根据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的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17.
技术交流     
《海洋与渔业》2011,(10):43-43
放养密度因时而异 新会养殖户吴志顺.有34亩塘,主养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 吴师傅有3口塘.一口养罗氏沼虾,另外两‘口养南美白对虾。当记者问到为何要如此布局养殖品种时.吴师傅说道:“今年南美白对虾偷死这么严重.有亏损的风险。虽然罗氏沼虾养殖周期长.但是病害没这么严重.我兼养罗氏沼虾就是为了保本的。”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有对虾"白便"情况出现,此时的南美白对虾食欲下降、生长缓慢、产量低、饵料系数高,严重时虾体重下降,出现"干瘪虾",以致发生"偷死",危害比较严重。一、发病症状初期病虾症状不明显,只是食欲减退。随着病情发展,越来越多的病虾不吃食,检查下风口水面可见漂浮的白色粪便,检测病虾可看见其肠道不饱满,出现"断肠"、空肠现象,肝胰脏开始萎缩、变小,外观模糊,部分病虾出现红须、红腿、肠道变粗等症状,水面漂浮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危害虾肌肉白浊(偷死)症是根据虾的表现症状而命名。虾肌肉白浊症又称偷死、冒底(海南)、肌肉坏死病等。发病初期,虾尾部、腹部有几块小白斑,以后逐渐向前扩展,腹部第四至第六肌节变成不透明的白浊色,可扩大至整个腹部。随着病情的发展,最后整个虾体变白,厌食,游泳缓慢。死  相似文献   

20.
“台风袭击过后,暴雨带来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在湛江对虾养殖业刮起了一场令众多养殖户欲哭无泪的‘风暴——偷死潮重出江湖。’这次台风后,雷州养殖的对虾规格达到100头/斤以内的至少有8成‘出事’,规格达100头/斤一般发现偷死就卖掉,规格太小的就只能是排掉。”雷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