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以东北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为材料,研究了海南南繁生态条件下不育系的开花习性,与在吉林生态条件下的开花习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育系播种到始花的历期明显缩短,播始历期缩短17~34d,平均缩短了24.7d。不育系开花习性最明显的变化是开花时间延后,不论是始花时间、终花时间还是开花高峰在海南都比在吉林晚了1~2h,午前花率明显减少,平均减少47.4%,最高减少了81.1%。  相似文献   

2.
球茎甘蓝Ogura不育系在生殖生长期喷施赤霉素能提高柱头外露率、株高、结荚数并与喷施次数及浓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每荚粒数呈负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喷施次数与浓度可增加球茎甘蓝Ogura不育系制种产量,提高性状优良品系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东北新三系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开花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开花习性.结果表明,8个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可以分为2类,A1、A2和A3可以分为一组,即始花时间早,终花时间也较早,花期集中,开花持续时间只有3h.其他5个不育系分为另一组,始花时间较晚,终花时间也晚,开花时间长,开花高峰晚,基本都集中在12∶30~13∶00时,午前花率很低,平均在20.6%,最高为24%.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和柱头外露率、开颖时间成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和0.839.  相似文献   

4.
滇Ⅰ型粳稻不育系花粉败育状况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供试的114个滇I型粳稻不育系花粉镜检,结果表明:滇I型不育系的大部分材料中均有染败花粉粒,但染败花粉粒所占比率因保持系来源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有23份材料的花粉粒全部为圆败和碘败,这些材料以圈败花粉粒所占的比率较大,圆败花粉率占50%以上的有16份,占无染败花粉材料的69.56%,滇I型不育系中未发现全部为碘败花粉的材料。用败育程度较高(花粉粒全部为圆败和碘败)的不育系材料分别与南29和南34测交,杂交组合育性均可恢复,南29和南34对败育程度较高的滇I型不育系仍具有恢复力。  相似文献   

5.
野败型不育献改A大量自交结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作楣 《种子》1991,(4):40-41,45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恢复基因迁移与不育系自交结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控制携带恢复基因的花粉源入手,根据繁殖中杂交稻对不育系生物学混杂后的回交和自交过程,探讨了恢复基因的迁移和传递与不育系自交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稻的恢复基因迁移至不育系以后,经过一代到二代的回交与自交,其后代的外观性状迅速向回交亲本靠近,出现外形趋同于不育系、结实率有高有低的“同质同形恢”,从而产生不育系自交结实现象。回复突变以及环境的影响,不是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滇一型粳稻不育系黎榆 A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籼粳亚种间杂交选育偏粳型保持系实现杂种优势利用是滇型杂交水稻育种的一条重要途经。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通过人工制保选育出的滇一型粳稻不育系黎榆A,育性稳定,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好,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合力强。用其配制的新组合滇杂32,杂种优势强,米质优,抗稻  相似文献   

8.
苏家秀  谭学林  徐津  李伟华  海梅荣  王婷 《作物学报》2011,37(11):2075-2084
滇I型不育系和保持系是我国粳稻杂种优势利用最主要的技术体系之一。本研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79对滇I型同核异质粳稻不育系及保持系上三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 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s)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结果表明,不育系间及保持系间的光合参数在3个叶位上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基因型间的这种显著差异为高光效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基础。同一叶位上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光合参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除SPAD值外,其他光合参数值在不育系与保持系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不育系的SPAD值显著大于保持系。叶绿素相对含量不是粳稻提高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滇I型细胞质对光合作用没有负效应;利用滇I型细胞质转育的不育系的叶绿素含量很可能有所提高。基于剑叶光合参数值对保持系及不育系的聚类,不育系和保持系可分别分为高和较低光合速率的类型。本研究为滇I型不育系的高光效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可作为杂交粳稻高光效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和赤霉素对小麦不育系柱头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小麦制种区,进行以不同浓度多效唑拌种为主区,叶面喷施赤霉素为副区的裂区设计试验,研究2种激素对不育系柱头生活力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育系多效唑拌种,柱头平均增长1.76%~7.92%,柱头外露率提高0.39%~5.03%,颖壳张开角度增大5.41%~16.07%,从而显著提高异交结实率,在此基础上喷施赤霉素进一步提高柱头生活力的效果不显著;多效唑拌种,使不育系的柱头生活力高峰期提前3~4 d,但不能延长柱头授粉的持续时间。多效唑拌种各处理以120 g/hm2最佳,异交结实率可达到55.87%。  相似文献   

10.
应用花培技术育成粳稻光敏核不育系1647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杂交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光敏核不育系1647S,在北京平原地区有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在15h长光照条件下不育性稳定。该品系株型好,米质优良,配组优势较强,花培效率高,可以在华北平原北部稻区扩大配组试用,也宜作为优良的中介亲本应用。  相似文献   

11.
粳稻恢复系宁恢3-2育性恢复力的遗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两套粳稻雄性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分别与宁恢3-2(R)杂交、回交、自交、获得两个组合的 F_1(A/R)、B_2(A//A/R)、B_2′(A//B/R)、F_2和 F_3,以花粉育性和种子育性作为恢复度指标,研究宁恢3-2育性恢复力的遗传。 结果表明,BT 六千辛 A 和 L 平壤3号 A的花粉以染败为主,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区分分离世代植株中可育和不育花粉,  相似文献   

12.
两套粳稻雄性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分别与宁恢3-2(R)杂交、回交、自交、获得两个组合的 F_1(A/R)、B_2(A//A/R)、B_2′(A//B/R)、F_2和 F_3,以花粉育性和种子育性作为恢复度指标,研究宁恢3-2育性恢复力的遗传。 结果表明,BT 六千辛 A 和 L 平壤3号 A的花粉以染败为主,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区分分离世代植株中可育和不育花粉,故不宜用花粉育性作为恢复度指标进行遗传分析。以种子育性为指标,发现两个不育系是配子体不育类型,宁恢3-2对它们的育性恢复力是由一对显性恢复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其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充分挖掘该系列不育系的制种产量潜力,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氮(N)、磷(P)、钾(K)及密度对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2095-2A杂交制产量的综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氮肥、密度、磷肥三因素对产量存在显著的影响,氮肥>密度>磷肥>钾肥;(2)最佳高产方案为:N 293.56~332.76 kg/hm2、P2O5 141.05~172.84 kg/hm2、K2O 130.05~188.99 kg/hm2、密度为2.6426~2.9382万株/hm2;(3)K和单铃重的相关系数为0.518,制种生产中应重视钾肥的施用量以提高种子质量;(4)公顷铃数与籽棉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因此,应把提高公顷铃数作为提高制种产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4.
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评价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主要方法】用苗期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及测产的方法评价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主要结果】从苗期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及产量测定的综合结果看出,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导入了Bph14 和Bph15基因培育的新品系,即沪旱1A/07WH1462、川香29A/07WH644、川香29A/07WH1462、中9A/07WH1462、沪旱1A/07WH644和中9A/07WH644对褐飞虱均存在一定的抗虫性,前三种苗期表现为抗级,后三种苗期表现为中抗;主栽品种珞红3A/610234为感虫,主栽品种两优培九为高感。在整个生育期不追肥、不施用农药的情况下,抗-中抗品系中以中抗品系中9A/07WH1462的667m2产量最高,比主栽品种两优培九的产量高约14.8%。【结论】若进行科学管理水肥,中9A/07WH1462品系的产量会更高,可见中9A/07WH1462抗虫品种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选用直立穗型近等基因系作为材料,研究了粳稻直立穗型基因对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基因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有负面影响,它使整精米率明显下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明显增加,外观品质变劣;但直立穗型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有正面影响,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但却显著增加了食味值;对营养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显著降低了总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增加了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对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不大,只是使冷胶黏度和消减值有所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变化不大。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谷蛋白含量、总蛋白含量和淀粉冷胶黏度等米质指标在直立穗型内不同粒位间变异较大,而垩白粒率、垩白度、食味值、胶稠度和淀粉消减值等米质指标在弯曲穗型内不同粒位间变异较大。直立穗型品种着粒密度大和二次粒率高可能是近等系间某些米质指标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Possible unfavourable influence of sterility inducing cytoplasm on physico-chemical grain quality traits in rice hybrid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cerns hindering the large-scale adoption of hybrid rice technology. Produce from 23 pairs of CMS line × restorer (AF1) and maintainer line × restorer (BF1) cross combinations carrying different cyto-sterile sources (WA, ARC, Mutagenized IR 62829B and Kalinga I) was compared for various grain and cooking quality traits. The milling recovery in rice hybrids was not influenced by the sterile cytoplasm. For kernel dimensions before and after cooking there were both favourable and unfavourable cytoplasmic effects, which varied in magnitude depending upon the sterile cytoplasm and parental combinations.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kernel elongation and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The most widely used WA cytoplasm had minimum instances of unfavourable influence. In general, the cytoplasmic influence was found to be highly cross-specific and depended on the nuclear background of CMS line and fertility restorer. Availability of alloplasmic CMS lines carrying different cyto-sterile sources in the same nuclear background would help in ascertaining the cytoplasmic influence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manner.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目前国内两个较好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N422s与国际水稻所选育的新株型稻、华北育成粳、东北育成粳、南亚Aus稻、南方育成早、中籼稻杂交,考查F1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发现新株型稻与偏籼型的培矮64s配组在实粒数、单株穗数和单株粒重方面有些优势,但结实率偏低,如果把结实率的问题解决好,则新株型稻在我国的籼粳两系杂交稻育种中将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已大面积应用的株1S、准S、培矮64S、7001S等两用不育系与R16、R32、成恢210、颜111R、R968、蜀恢527等10个常规稻配制的70个F1正反交组合为材料,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比较正反交组合农艺性状差异,研究细胞质效应对杂种优势影响的规律,为充分利用两系法杂交水稻优势,培育优质、高产组合提供更全面的理论认识.(1)以细胞质完全相同的株1S、陆18S分别与R16、颜111 R、R968、9311、广陆矮4号配制的正反组合材料中,地上部分干重、有效稳、穗长、实粒数、总粒数、单株总粒重达到显著差异,说明这些性状受细胞质效应的影响.而株高、结实率、千粒重和分蘖数4个性状也存在差异,但在株1S、陆18 S配制的组合中呈现的规律不同,表明这4个性状与核质互作有关.(2)在不同细胞质背景下,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结实率都偏低,表明亚种杂交不亲和性主要受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效应无关.(3)对株1S、培矮64S、7001S,准S等4种不育系细胞质正反交组合的生物学产量进行比较发现,正交生物学产量高于反交的组合数以株1S细胞质为最高,到达64.3%,表明该细胞质具有广谱配合力.其他细胞质正交优势组合数都低于50%,7001S、准S分别仅为37.5%、36.4%,推测7001S、准S细胞质可能具有特殊配合力的特点.(4)以R16为母本配制的组合其株高明显变矮、地上部分干重变轻、单株总粒重变轻,表明R 16的细胞质不利于杂种优势的发挥,存在细胞质负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9.
应用恢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配组而成的两个类型的籼稻组合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粒兼顾型组合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依次为实粒数>结实率>有效穗>千粒重>全生育期,表明每穗实粒数的高低是影响该类型组合产量的主要因素,有效穗及各粒重次之;重穗型组合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依次为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全生育期,表明有效穗是影响该类型组合产量的主要因素,每穗实数次之。  相似文献   

20.
李亦军  徐春山 《种子》1998,(5):29-31,34
1996年3月在海南研究了4个籼型水稻雄性不育系各5个生茎穗和其5个单株全部穗子逐日开花动态及1天中各时段开花动态,研究表明,四个籼型不育系主茎穗始花1-2天后进入盛花,盛花持续2-3天,单株全部穗子开花2-3天后进行当日开花率达10%以上时期,该时期持续4-5天;在每天开花中,无论主茎穗还是单株全穗子,四个籼型不育系午后花率占多数,始花到终花历时6-8小时,每日盛花高峰在12:00-14: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