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城镇九龙村是高淳县起步最早、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蘑菇生产基地,是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百强村。近年来,特别是2007—2008年,由于蘑菇集中上市,生产效益下滑,菇农生产积极性受挫。2009年,该村通过赴河南夏邑县蘑菇示范区考察学习,决定引进河南种菇模式和经验,改进菇棚搭建、培养料配方和设施配套,引导菇农逐渐向工厂化、反季节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濮阳市双孢蘑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规范双孢蘑菇生产,促进双孢蘑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濮阳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科研团队对全市双孢蘑菇栽培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制定了濮阳市双孢蘑菇周年栽培技术规程,指导菇农进行规范化栽培,切实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富阳食用菌产业以蘑菇为主,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黑木耳等有少量栽培,但起步晚,规模小。 1食用菌发展历程与现状 1.1蘑菇富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栽培蘑菇,分布在东洲街道、新登镇两大片。1989年生产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点,栽培面积116.7万m^2,成为浙江省最大的蘑菇生产县。但是由于当年菌种及菇房大规模爆发的螨害,又有金黄色葡萄球状菌事件,致使富阳蘑菇出口受阻,面积骤降,  相似文献   

4.
蘑菇在我市农村栽培规模大,但是随着蘑菇生产的发展,威胁蘑菇的病虫害也蔓延起来,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夺取蘑菇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如蘑菇跳虫,体形微小,早期不易被人们发现,就是蘑菇遭受损失,若不细心观察还不知受其所害。本文主要介绍1994年12月,笔者在仙游蘑菇基地对蘑菇跳虫的观察和防治结果。  相似文献   

5.
新疆栽培食用菌已多年,但蘑菇大规模栽培还未进行.1994年以来,我们在学习内地栽培经验,结合新疆气候、土壤和水质特点,试验总结了一套适合本地大规模栽培的高产技术,并在青湖乡建成了新疆最大的生产示范基地.1997年基地内380户菇农栽培蘑菇达100000m~2,总产鲜菇700000kg,总产值达56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统一生产供应优质菌种 我们先后从上海、福建.四川等地引进111、333、176、2796、三明1号等10多个品种,经多次对比试验,以福建的2796品种最适合新疆气候条件,表现抗逆性强、产量高、菇形适中、品质较好,单产达10kg/m~2以上.可选作大规模生产用种.基地内菇农用种,由技术人员和菌种专业户统一生产供应,严格管理,逐一检验,合格的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6.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商业化栽培规模最大、普及地区最广、生产量最多的菇类,其肉质肥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国内双孢蘑菇工厂化周年生产企业、季节性规模示范基地不断涌现,产量、品质不断提高。但从市场调研中发现,由于企业、基地甚少进行无公害栽培或作相关研究,导致双孢蘑菇产量及品质不稳定,脱销、滞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自20世纪30年代进入我国,60年代后期传遍全国。欧美的能源危机,曾使我国规模化菌菇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生产规模大幅度下滑。双孢蘑菇经历了1986、1992、2006三次大浪潮,这种浪潮表现为生产基地增加-单价下滑-基地规模缩小步入低谷-再发展-再步入低谷。蘑菇圈的同心圆现象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四川省蓬溪县双孢蘑菇发展的轨迹也不例外。随着稻田蘑菇的“栽培粗放、易懂易学、不误农时、不争地、不争肥、不争资源、变废为食品、变污染为宝贝为能源”的优势显现,民间有了“栽培一季蘑菇当种十年粮食”之说,于是人们争相栽培蘑菇。但市场又给大家开了一个玩笑,2006年秋播蘑菇达到18300元/吨,企业收购单价达到4000元/吨,最高达到9000元/吨;而2007年秋播蘑菇口岸单价盐水菇为14000~15400元/吨,企业收购单价仅3600元/吨(不分秋冬春菇),单价下降15.8%~23%,同时原材料单价上涨和对欧出口门槛过高,使我国食用菌产业严重受挫。1产地局部过度集中,易导致内部争劳力、争原料新区规模不宜盲目扩大,产地局部过度集中又会导致内部争劳力、争原料,外部争市场引起单价下降。2006年蓬溪县蘑菇栽培面积约1800...  相似文献   

8.
庚志勇 《食用菌》2007,29(2):44-44
全州县种植蘑菇历史悠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零星种植,但采用种植方法简易,发展速度慢,产量低,且效益差,没有形成一种产业。为了发展蘑菇生产,使之形成规模,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2005年,绍水镇党委、政府从福建引进蘑菇大棚种植新技术,并在绍水镇塘口村委白沙铺建立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9.
莆田是福建省蘑菇主产区,无论是蘑菇栽培规模、产量,或是栽培技术水平,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亦曾因率先示范推广蘑菇规范化栽培技术而名闻遐迩。蘑菇栽培受气候、原辅材料质量及栽培者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甚大,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培养料堆制时常发生沤制现象,诸如游离氨含量过高等问题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黄家浜村是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的蘑菇重点种植村。近年来蘑菇生产发展很快,2007年全村蘑菇种植面积达到17.8万平方米,已成为平湖市的蘑菇生产专业村。为解决蘑菇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产品销售难题,进一步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菇农增收,黄家浜村菇农在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联户联销”的新型合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蘑菇产业的发展和菇农增收。1联户联销模式形成的背景1.1蘑菇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为联户联销新型合作模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黄家浜村地处当湖街道的西南部,紧靠新07省道和跨海大桥北接线,交通便捷,发展蘑菇等鲜活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平湖市委市政府和当地政府将蘑菇作为优势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政府扶持力度大,农民发展积极性高,蘑菇种植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07年秋,全村蘑菇种植面积已达17.8万平方米,是平湖市蘑菇种植规模最大的特色专业村。1.2菇农市场经营意识的不断增强,为联户联销新型合作模式的形成提供了理念基础黄家浜村虽然是平湖市蘑菇种植规模最大的专业村,但其生产现状:一是小,二是散,单户种植规模不足1100平方米,且以分散经营为主,缺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多种经营迅速发展,我市农村正在由自给半自给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农村农副产品商品率已达79%以上,占副业生产比重较大的食用菌生产,经过廿多年的发展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生产出口基地,与之相配套加工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全市现有万吨级罐头厂2个,县乡(镇)罐头盐水菇厂15个,药用菌制药厂2个,菌种生产厂73个。一九八八年全市蘑菇面积3000万平方尺,产鲜菇15000吨,香菇200万袋,黑木耳50万袋,白木耳60  相似文献   

12.
因地制宜创新双孢蘑菇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荣科 《食用菌》2008,30(1):45-46
双孢蘑菇生产是宝鸡重点发展的食用菌,是以当地农作物下脚料——麦草,玉米秆,奶牛厂的牛粪等为主要原料。通过筛选高产配方、优良菌株,制定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建立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来生产。近年来,在研究玉米秆和牛粪为主料的高产高效配方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技术方面,我们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的创新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上海的西、甜瓜以南汇最具盛名.自上世纪80年代初南汇就开始较大规模生产西、甜瓜,并获得了多项市级以上的成果,形成了强有力的技术力量和推广体系.南汇区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地理区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基地为抓手,以服务为纽带,实施南汇西、甜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的发展机制,并将安全、卫生、无公害的理念引入南汇西、甜瓜的生产和发展之中,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了工厂化育苗、标准化栽培、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目前南汇西、甜瓜种植面积已突破1.2万hm2,设施栽培面积占90%以上,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逐步实现了南汇西、甜瓜的区域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成为上海郊区产业化功能定位于南汇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4.
蘑菇菌丝对游离氨很敏感,环境中有超过20PPM的氨,蘑菇菌丝便不能正常生长.我市是全国最大的蘑菇生产基地之一,近几年全面推广应用了二次发酵技术,蘑菇单产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由于对发酵过程中物质转化机理不清,发酵管理不当,氨害(当地俗称“氨烧菌“)问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5.
平湖蘑菇产业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食用菌》2008,(5):1-2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30年前平湖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蘑菇引进开发和试种示范。迄今蘑菇已成长为平湖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和种植业的支柱产业,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凸显。1平湖蘑菇产业的发展历程平湖蘑菇产业是农村改革以粮为纲纯粮型农业的产物。平湖蘑菇三十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9年):加工原料基地型生产阶段。平湖市以蘑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始于1979年,依托上海梅林食品厂,组织厂地合作,按照原料基地形式组织订单生产,蘑菇主要销给梅林,以罐头蘑菇为主要加工产品。第二阶段(1990—1999年):接轨上海闯市场阶段。逐渐转向多元化的营销,针对加工厂出口难、收菇难、卖菇难的问题,积极开拓鲜菇销售市场,改变加工蘑菇这一单一销售渠道,鲜菇销售份额逐年上升至80%左右。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进入21世纪以来,以平湖麦士康营养食品有限公司1·67万平方米蘑菇基地的建立为标志,进入了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现代化的蘑菇种植技术大量运用,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集群发展优势明显,一批蘑菇专业户、专业村、产业园、专业合作社茁壮成长、发展壮大,市场营销份额占到...  相似文献   

16.
果品生产基地建设是有计划的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和果品生产向规范化、区域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近几年基地建设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市场信息,防止盲目发展基地建设是百年大计,绝不能草率行事。对树种、品种的确定,必须考虑到市场、消费  相似文献   

17.
蘑菇人工栽培于20世纪30年代传人我国,传统的栽培技术是以牛粪和稻、麦草为培养料。80年代调整产业结构之际,平湖市引进蘑菇生产技术,由于生产规模受到牛粪资源制约,当地菇农首创了以菜籽饼、稻草加少量氮素化肥经堆制发酵而成的“蘑菇人工合成无粪培养料”,解决了牛粪资源不足的难题,促进了蘑菇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福鼎县蘑菇生产当初均由县外贸、县供销社积极引进与精心发展而成为显得异常风彩的农村大宗产业。经过20个春秋的共同拼搏,蘑菇的生产与购销,几经沉浮,历尽坎坷,终归立于不败之地。从1976年3个公社,如今已遍布全县113个乡镇每个角落。开始种植面积仅有0.67万平方米,骤升扩展至900万平方米的食用菌规模基地县,占全区的三分之一,跃居全省第三位。 20年来,福鼎县蘑菇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昔日“提篮小卖”,今朝年产值高达1.3亿元,列为全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新邵县是一个具有十七年蘑菇生产历史的外贸生产基地县。今年县人民政府为了帮助农民致富和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制定五项措施积极扶持蘑菇生产的发展。一、建立蘑菇生产扶持发展基金。由县供销社、县科委、县多种经营办各拿出资金1万元(共3万元)作为对全县种菇面积1千平方尺以上的大户实行有偿扶持。二、搞好制种,保证茵种质量。由各菌种场与农户签订合同,落实“四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有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多分布零散、大小不均。很难实现规模生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提高基地整体生产力是食用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当地资源、栽培场所、栽培规划、菌种场布局、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配套服务以及安全生产等八个方面,剖析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