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鸽新城疫流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广东省十余个鸽场的新城疫流行的调查,我们发现鸽新城疫流行期,病鸽死亡率可达50%,其中幼鸽易感性较成鸽高。病鸽症状以下痢和神经症状为主,消化道出血少见;通过病原分离,引起鸽新城疫的病原为Ⅰ型副粘病毒的不同株;注射鸡新城Ⅱ且系、Ⅲ系弱毒疫苗或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可及时控制疫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鸽新城疫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Ⅰ,PMV-I)引起的一种高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肠炎、下痢和神经症状,且来势凶猛,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对养鸽业造成巨大威胁,是肉鸽养殖的大敌。1流行特点鸽新城疫最早由德国人于1963...  相似文献   

3.
<正>鸽新城疫又称鸽的Ⅰ型副粘病毒病,是由近年来发现的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型传染病,该病毒与鸡的Ⅰ型病毒同为一属,具有高度交叉免疫原性。鸡新城疫可感染健康鸽,而鸽新城疫不引起鸡发病。  相似文献   

4.
<正> 1.鸽新城疫。它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病鸽精神萎靡、垂头缩颈、嗜睡、食欲减退、多数咳嗽、张口呼吸、部分病鸽口角流粘液,频频甩头,有的病鸽拉黄色稀粪等。病程长短不一,多数在1~3天内死亡。剖检可见口腔内有大量粘液,气管粘膜严重充血,少数出血;嗉囔充满液体,味酸臭、难闻;腺胃粘膜充血、小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该病用药物治疗无效。预防:①用过氧乙酸0.3%带鸽喷雾消毒;0.5%浓度过氧乙酸棚舍、环  相似文献   

5.
鸽新城疫也称鸽禽Ⅰ型副粘病毒,是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在鸽群中有时呈流行性爆发,有时则零星发生;其特征有下痢、震颤,单侧或双侧性腿麻痹,后期病例为头颈歪斜,死亡率20~80%。本病病原是鸽禽Ⅰ型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相类似,不同年龄、品种的鸽都易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和眼结膜吸收。本病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6.
鸽Ⅰ型副粘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1,PPMV-Ⅰ)病是由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概述了PPMV-Ⅰ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鸽Ⅰ型副粘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1,PPMV-Ⅰ)病是由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概述了PPMV—Ⅰ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鸽的Ⅰ型副粘病毒病(PMV-I)是曲鸡新城疫的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又称鸽的新城疫,俗称"鸽瘟".近几年来,福州地区随着养鸽业的发展,PMV-I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为此,现将该病综介于下.  相似文献   

9.
利用从当地分离的禽Ⅰ型副粘病毒研制了鸽新城疫油乳灭活疫苗,并对该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可靠,注射后对增重、产蛋均无影响。免疫14d后攻毒保护率可达100%,免疫期可维持6个月,4℃保存12个月,10—25℃保存3个月,免疫效果不变。  相似文献   

10.
某鸽场发生精神沉部、郁泻、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排绿白色稀粪并有神经症状的传染病。采集粪便进行分离培养,无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采病鸽全血做鸡白痢快速平板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用β-微量法做病鸽血清新城疫(ND)HI抗体滴度检测,其效价为1:16。数值诊断的分值为29分。试验结果表明,该鸽场的病鸽发生了鸽1型副粘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鸽新城疫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传播快,乳鸽最易感染发病。下痢和神经症状是该病的典型表现。2013年3月,双溪街道余坊村有一鸽场发生一起鸽子以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排水样或黄绿色稀粪,头颈扭曲呈观星姿势等为症  相似文献   

12.
<正> 1 鸽新城疫 鸽新城疫是由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传播快,乳鸽最易感染发病。 1.1 临床症状 本病典型表现是下痢和神经症状。病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水剧增,羽毛松乱,呼吸困难,排水样或黄绿色稀粪。有时可见单侧翅膀或腿麻痹,头颈扭曲,颈部僵直,头向后仰,肌肉震颤等神经症状。 1.2 病理变化 据剖检统计,30%~40%病例结膜发炎,充血、出血,有分泌物,脑充血,有少量出血点,实质水肿,肝肿大,有出血斑点;脾肿大;肾苍白,肿大;约有40%病例小肠、直肠或泄殖腔出血或充血;部分病例肝有针尖大小坏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病毒分离、病原回归及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除鸽Ⅰ型副粘病毒感染外,还伴有沙门氏菌感染。针对这一新的流行特点,利用鸽Ⅰ型副粘病油乳剂灭活疫苗加丁胺卡那霉素抗菌药物和多种微量维生索的综合防治措施,能防治当前流行性鸽Ⅰ型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14.
一、鸽新城疫 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病鸽精神萎顿、垂头缩颈、嗜睡、食欲减退,多数咳嗽、张口呼吸,部分病鸽口角流涎、频频甩头,有的病鸽拉黄色稀粪等.病程长短不一,多数在发病后1~3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15.
一、鸽新城疫   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病鸽精神萎顿、垂头缩颈、嗜睡、食欲减退,多数咳嗽、张口呼吸,部分病鸽口角流涎、频频甩头,有的病鸽拉黄色稀粪等.病程长短不一,多数在发病后1~3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16.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禽副粘病毒I型(A/PMV-1)。新城疫(N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火鸡、鸽以及野禽均易患。1926年Kraneveld氏首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同年doyle氏发现于英国的新城而故名,新城疫(ND)1迄今仍在世界广泛流行。邯郸县某肉鸽养殖场暴发一种以神经症状为主,腹泻,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经病原分离与鉴定,确诊为鸽新城疫,经鸡高免卵黄抗体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分离了山东半岛地区的4株禽Ⅰ型副粘病毒强毒株,并对其血清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鸡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属于强毒株,鸽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对鸡不发病,对鸽则表现为强毒株。  相似文献   

18.
<正>一、病因鸽新城疫是由I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感染于各种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鸽群,不受季节影响。病鸽是此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在病鸽的体液和排泄物中含量最多。本病毒常和尘土一起随空气到处传播。其传播途径除有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创伤和泌尿生殖道外,也可因接触含有鸽病毒的尘土、被污染的饲料及饮水、工作者所使用的带病毒用具而被感染发病。二、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评价中的标准鸽缺失问题,筛选满足要求的试验鸽。2019年3月对鸽场饲养管理和鸽群发病史情况进行调研,筛选合格鸽场;采血进行鸽新城疫抗体检测,排除高母源抗体鸽群;进一步检测鸽圆环、鸽腺病毒和鸽痘,排除感染上述易感病原鸽群;最后对选定的鸽隔离饲养一定时间,排除潜在的病原感染;采用筛选鸽进行鸽新城疫灭活苗免疫攻毒试验,验证是否满足试验的需求。通过调研,确定3家鸽场,从1月龄左右鸽群中随机选择50羽健康鸽进行检测,ND母源抗体为0~1∶32不等,均无鸽腺病毒感染,但有个别鸽存在圆环抗体或携带鸽痘病毒。从其中2家鸽场购回HI抗体≤1∶4,且无其他病原感染风险的鸽各25羽进行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攻毒试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鸽免后28 d ND HI抗体在1∶16~1∶64之间,均值在1∶32以上;攻毒保护结果为,免疫组17/20~19/20保护,对照组均5/5发病,3~4羽死亡。通过鸽场调研初筛、新城疫HI抗体检测、鸽常见病原检测、隔离观察等步骤筛选的实验鸽可满足鸽新城疫灭活疫苗效力评价试验的要求,且结果稳定可靠。通过该研究筛选的实验鸽,满足试验需求、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并在保证鸽用疫苗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鸽瘟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鸽瘟的发生。[方法]利用分离到的鸽I型副粘病毒研制了油乳剂灭活疫苗。[结果]该疫苗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疫苗注射后1周就可检测到HI抗体,3周后HI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并可持续6个月;从免疫保护试验看,免疫后14 d,用强毒攻击,保护率达100%,而对照组,10只鸽全部死亡。[结论]应用鸽瘟油乳剂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鸽瘟,且比使用鸡新城疫疫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