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榛鸡(Tetrastes bonasia)又名飞龙,是我省的重要特产,属国家二类保护鸟类。榛鸡的巴氏杆菌病,过去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某野生动物饲养场1990年2月榛鸡发生巴氏杆菌病的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该场28只榛鸡(16♂、12♀)饲养于4×6×4m~3的铁丝网笼内,专人饲喂,饲料为玉米粒外加颗粒饲料、矿物添加剂等,以吃雪代饮水。榛鸡营养状况中等,体重250—300g,均为二年以上成鸡。2月  相似文献   

2.
榛鸡在饲养条件下的繁殖和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榛鸡(Tetrastes bonasia amurensis)的生态生物学问题,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1960;周福璋等,1964;赵正阶,1977),但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观察的结果,且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详细。我们从1982年开始对榛鸡进行饲养繁殖的研究,经人工孵化,至1983年初饲养保留下来6只(4雌2雄,春季均参加繁殖),在饲养条件下对其繁殖习性和生长等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以补充野外观察之不足,并为榛鸡的饲养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一、饲养场地概况运动场(即笼子)系用木方做支架,四周、顶盖均用铁沙网围起,其大小为:长  相似文献   

3.
榛鸡又名飞龙,属国家二类保护鸟类,是黑龙江省的重要特产.我县一个体养殖场饲养榛鸡56只(32只公,24只母),铁网内饲养,由专人饲喂,饲料为玉米粒颗粒料、矿物质添加剂等.榛鸡体重为250~300克,均为二年以上成鸡.2001年2月12日早8时,发现3只榛鸡死于舍内,而后陆续发病,10天内共陆续发病13只.……  相似文献   

4.
榛鸡恒温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鸟类资源保护工作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特别对经济鸟类利用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研究也随之广泛、深入。为给榛鸡的人工驯化,饲养繁殖选择最佳管理温度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研究榛鸡恒温机制建立过程具有生产实践和理论意义。材料与方法本试验是在榛鸡幼鸟育雏室进行。取自人工孵化的同批榛鸡幼鸟10只。环境温度、饲养、饲料完全相同。育雏器、育雏室温度人工控制。  相似文献   

5.
花尾榛鸡(Tetratses bonasia)俗称飞龙,系鸡形目松鸡科榛鸡属野生珍禽。因其肉鲜味美、营养丰富,素推餐中上品。近年来国内已开始榛鸡的人工驯养繁殖试验研究,但对其易感枝原体病的情况尚未见报导。现将我们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 amurensis)属松鸡科、榛鸡属.多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等省(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关于花尾榛鸡的生态、饲养驯化、疾病防治等方面均有报道,但对其消化道的研究较少.作者测量了7只花尾榛鸡的消化道,结果如附表.  相似文献   

7.
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是生活在高山针叶林中的中国特有鸟种,种群数量稀少。自然形成的斑块生境和原始林的过度采伐导致斑尾榛鸡的栖息地出现严重破碎化。本研究利用SPOT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包括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冶力关森林公园的12万hm2的研究地区进行了栖息地分类,主要分为开阔地、针叶林及阔叶林地。共划定了229个、共4111 hm2成熟针叶林斑块(最大斑块面积332 hm2,平均18 hm2),作为斑尾榛鸡可全年利用的栖息地。通过对31个不同大小及隔离度的森林斑块是否有斑尾榛鸡生存的调查,利用广义线性模型的二项误差分布和Logit连接函数来估计斑尾榛鸡在破碎化森林中的占有率。结果发现斑块大小、被斑尾榛鸡占有的最临近斑块之间的距离是估算占有率的有效变量,较小的斑块内有斑尾榛鸡的概率远低于较大且相邻的斑块的概率,而超过40 hm2的斑块被占有的概率明显较高。一般来说斑尾榛鸡不能在距离超过2 km的斑块间迁徙扩散。本研究对如何在研究区域内造林并建立有效的生态廊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仅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的高山针叶林中,为我国的特有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中国鸟类红皮书>列为濒危鸟类,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小和分布最南的松鸡科鸟类.1995年以来,作者运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斑尾榛鸡的婚配行为、巢址选择、孵卵节律、冬季社群行为、食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景观生态学手段分析了斑尾榛鸡的栖息地破碎化和种群生存状况,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花尾榛鸡俗称“飞龙”。属于松鸡科,榛鸡属。广泛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由于近年来森林的大量采伐及无计划的猎捕,影响榛鸡的正常生栖与繁殖,数量日趋减少,对这种稀有珍禽应积极保护。研究榛鸡的人工孵化,将有助于今后养殖及引种驯化工作的开展。关于榛鸡孵化技术及孵化期的研究,国内报导很少。在有关榛鸡生态特点的几篇论述中介绍的榛鸡孵化日期,其说法不一,差异较大。我们在一九八○、八一两年,对榛鸡卵进行了人工孵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试验材料一九八○年初夏,在九三科研所,利用干燥恒温箱,改装一台自动控温孵化器。孵化器底部装有500W电炉丝供温。距离电炉  相似文献   

10.
选用1日龄花尾榛鸡雏鸡72只(公母各半),研究其1~12周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花尾榛鸡体重随着周龄的增加逐渐增加,1~6周龄增加较快,7~12周龄增加较慢,雄性花尾榛鸡累积生长值稍大于雌性榛鸡(P0.05);1~6周龄绝对生长值逐渐增大,6周龄达到高峰,6周龄后逐渐减慢,3~5、9~12周龄,雄性榛鸡的生长速度快于雌性榛鸡(P0.05);相对生长值随周龄的增加逐渐较小,2~7周龄下降较快,7~12周龄下降较慢,雄性和雌性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俗称飞龙,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地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掌握榛鸡的繁殖习性,我们于1989年和1991年对笼养榛鸡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以期为人工驯养和繁殖提供依据。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期 1985年5月15日~1989年5月17日和1991年5月5月~1991年5月8日,每天从北京夏令时早4点至晚8点连续观察16小时,并在1989年4月10日~  相似文献   

12.
石鸡属鸟纲、鸡形目、雉科、石鸡属。别名“嘎嘎鸡”、“红腿鸡”、“朵拉鸡”等。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野味香郁适口,可和“飞龙”(即榛鸡)媲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禽佳品。目前我国饲养的石鸡,多是从美国引入的优良石鸡品种,即美国鹧鸪(其实,美国鹧鸪就是由印度野生石鸡驯化而成的肉蛋兼用石鸡品种,石鸡与鹧鸪在动物分类学中是近亲,但却是两种不同的鸟)。我国野生石鸡驯化饲养量少。下面主要介绍我国野生石鸡驯养繁殖技术。一生物学特性我国野生石鸡主要分部在新疆、青海、甘肃及华北到东北的西南部,共有七个亚种。这些形态不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斑尾榛鸡     
榛鸡由于其良好的肉用性和营养价值、药理作用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成为农民养殖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4.
花尾榛鸡的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sibirius)俗称飞龙,是我国著名狩猎珍禽、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关于榛鸡的生态国内外学者先后做过一些研究记述(1952,1960,周福璋,1964,赵正阶,1977)但驯养繁殖需模拟参考的繁殖生态略嫌粗略。现将我们自1983年初至1986年未在大兴安岭呼中地区对花尾榛鸡长期定点观察研究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发病情况河北省临城县城关镇赵某饲养的2300只蛋鸡,按常规饲养,并免疫了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和禽流感,但未进行鸡痘疫苗接种。饲养到  相似文献   

16.
一、种驴的饲养管理 (一)种公驴的饲养管理 饲养种公驴的目的是用来繁殖配种,饲养管理和利用情况直接影响到配种数量、利用年限、母驴的受胎率、驴群的数量等经济指标。所以,养好种公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某国营野牲饲养场饲养狸獭有:饲养兽群(200—300只同性兽集体饲养)、幼兽群(4—10只不分性别同在一舍内饲养)和种兽群(单个饲养,带仔兽者于断乳前母仔同舍饲养)。1961年冬季至1962年2月上旬该场饲喂狸獭的精料有豆饼面、高粱面、大麦面和麸皮;另有骨粉和食盐;无青绿饲料,只喂单一的白萝卜。1962年1月先在群养兽群内发现兽只精神不佳,多数兽被毛紊乱,无光泽,患眼病等情况。随  相似文献   

18.
花尾榛鸡(Tetrasesbonasia)又名飞龙,属乌纲鸡形目松鸡科。产于我国的榛鸡有花见榛鸡和班尾修鸡。龙尾标鸡在我国有2个亚种,即产于大兴安岭的北方亚种及产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黑龙江亚种。班尾榛鸡也有2个亚种,即指名亚种和四川亚种。花尾榛鸡是我国重要珍禽之一,素有“天上龙肉”之称。花尾榛鸡体型似鸽,成鸡体长40厘米左右,体重450克左右。体羽呈棕灰色,有黑褐色横班;头上有冠羽,额、颊及颈侧的白色前后相连,成一条显著的白色纵带。雄鸡喉部黑色,胸部为暗褐色.羽缘为白色。雌鸡体羽较雄鸡稍暗,喉部为棕色。用黑色和淡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观察和调查8个肉牛规模饲养企业(专业户)的生产情况,分析它们饲养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肉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 加强饲养管理。 鱼生病很大程度取决于饲养管理情况和水体情况。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水质,注意操作是重要的防病措施。 1.加强日常管理:鱼塘要有专人管理,做好记录。每天早晚要巡塘一次,鱼病流行季节、阴闷恶劣天气和暴雨后更要勤巡塘。要做好铲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