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雏鸵鸟是指三个月龄以内的小鸵鸟.雏鸵鸟的各项生理机能尚不健全,机体抵抗力差,对环境温、湿度的变化敏感,饲养管理不到位将影响雏鸵鸟的成活率和健雏率.鸵鸟是广西的外来品种,目前在广西发展迅速.但是在南方高温高湿气候下,雏鸵鸟的饲养管理一直面临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本人工作经历谈谈提高雏鸵鸟成活率和健雏率的一些方法和体会,不足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2.
雏鸵鸟是指3月龄以内的鸵鸟。育雏是养殖鸵鸟成败的关键,雏鸵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鸵鸟场的生产效率,决定鸵鸟产业的经济效益。雏鸵鸟的培育是鸵鸟养殖中最困难的一环,也是对技术和经验要求最高的一环。近两年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饲养技术水平,使雏鸟的成活率不断提高,现在大部分鸵鸟场雏鸟成活率低的问题己基本解决。但对于一些缺乏生产经验或缺乏技术力量的鸵鸟场,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育雏成活率仍然很低,应引起生产者的高度重视。为此本人就将近两年在育雏工作中的一些经验简述如下。1影响鸵鸟育雏成活率低的原因1.1饲养密度一般1…  相似文献   

3.
冬季雏鸵鸟的饲养是指对11月份以后孵化小鸵鸟的育雏。这个时期因天气寒冷,雏鸵鸟的抗逆能力、体温调节能力最差,加之饲草缺乏,会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发育,是整个饲养工作中难度最大,成活率最低时期。因此提高冬季雏鸵鸟成活率,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作冬季育雏饲  相似文献   

4.
鸵鸟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疾病诊治,是提高雏鸵鸟成活率,关系鸵鸟业发展的关键。因此,除正常饲养管理外,现将鸵鸟育雏期间的常见疾病与防治介绍如下: 1.感冒:雏鸵鸟由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气候突然变化等易引起雏鸵鸟感冒。病鸟精神沉郁,喜独处,食欲减退或不食,鼻腔内流出水样鼻涕,眼结膜潮红,有时带咳嗽声。防治: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温度突然变化;用羟氨苄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鸵鸟育雏成活率普遍较低,低者仅为20%,高者为75%,严重影响鸵鸟饲养效益。笔者在多年的农技推广过程中,总结了几点提高鸵鸟育雏成活率的经验,兹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选择优良种蛋入孵。对过大、过小、沙壳、刚皮、软壳蛋不能入孵。实践证明,孵化率高的雏鸵易培育。要提高孵化率,就要养好种鸵鸟,尽量缩短种蛋存放时间,一般存放时间不超过7天,种蛋入孵前按消毒制度严格消毒。二、选养体质健壮的雏鸵。健壮的雏鸵应是精神活泼、绒毛洁净、体大、头大、脚粗,腹部大小适中,出壳时间正常,根据体重大小适时分群饲养,以每群25~30只为宜,…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鸵鸟育雏成活率普遍较低,低者仅为20%,高者为75%,严重影响鸵鸟饲养效益。笔者在多年的农技推广过程中,总结了几点提高鸵鸟育雏成活率的经验,兹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①选择优良种蛋入孵。对过大、过小、沙壳、刚皮、软壳蛋不能入孵。实践证明,孵化率高的雏鸵易培育。要提高孵化率,就要养好种鸵鸟,尽量缩短种蛋存放时间,一般存放时间不超过7天,种蛋入孵前按消毒制度严格消毒。②选养体质健壮的雏鸵。健壮的雏鸵应是精神活泼、绒毛洁净、体大、头大、脚粗,腹部大小适中,出壳时间正常,根据体重大小适时分群饲养,以每群25~30只为宜,对歪…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品需求量与日俱增,为此鸵鸟养殖户也逐年增加,很多新发展的养殖户对雏鸵鸟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了解和掌握的不多,采取的管理措旌不利,造成幼鸵鸟成活率低,给养殖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影响幼鸵鸟成活率的因素作一概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鸵鸟隶属于鸵形目,鸵形科,原产非洲沙漠和草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类。近年来,鸵鸟养殖以其高经济效益、高生产性能、低饲养成本、广泛的适应能力、顽强的抗病性能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青睐,并得到蓬勃发展。雏鸵鸟的培育是鸵鸟养殖成败关键的一环,雏鸟成活率的高低决...  相似文献   

9.
刚孵出的雏鸵鸟十分娇嫩,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消化机能尚未健全,抗病机能尚未完善,要提高雏鸵鸟的成活率和育雏质量,环境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一、温度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适宜的温度是取得雏鸵鸟较高成活率的关键。1周龄以内的雏鸟对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温度稍差,雏鸟就张嘴呼吸,展翅散热,食欲废绝,饮水增加;温度稍低,雏鸟就挤在一起,相互踩压,吱吱乱叫,靠近热源,食欲减退,精神不佳。因此,小鸟出壳2周内育雏室温度要保持在24℃以上,以后逐渐降为18℃左右,保温区温度第1周应控制在30℃以上,36℃以下(见表)。1…  相似文献   

10.
雏鸵鸟的腿部畸形和损伤,是育雏阶段最常碰到的问题,腿部畸形的雏鸵鸟死亡率不高,但往往会失去价值,只能归为残次鸵鸟,严重影响育成率。现就育雏中所见鸵鸟的腿部病症归纳如下:1胫骨旋转胫骨旋转是雏鸵鸟在发育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腿病。一般多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雏鸵鸟,其  相似文献   

11.
鸵鸟养殖这一新兴的畜牧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但是由于我国人工饲养鸵鸟开始于1988年,真正规模饲养从1992年开始,时间短、资料少,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所以大多数鸵鸟场的育雏成为一大难题,特别是在1996年6月份以来,较多的鸵鸟场的雏鸟发生不同程度的下痢,严重影响雏鸟的成活率。同时也对鸵鸟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影响。为此,如何控制雏鸵鸟发生下痢,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四川省许多场的鸵鸟育雏成活率低者仅20%,高者为70%,严重影响鸵鸟饲养效益。我经过三年多的探索,现将几点经验献给读者: 一、选择优良种蛋入孵。对过大、过小、沙壳、刚皮、软壳蛋不能入孵。实践证明,孵化率高的雏鸵易培育。要提高孵化率,就要有责任心强的孵化人员,性能良好的  相似文献   

13.
雄蚕小蚕“一日二回育”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生产中,雏鸵鸟(尤其是45日龄内的雏鸵鸟)的饲养管理是鸵鸟整个生长周期中最重要、技术性最强的一个环节。雏鸵鸟生长发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备鸟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种鸟的生产性能。另外育雏率低将难于保证后备鸟的数量。我国鸵鸟饲养时间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育雏效果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雏鸵鸟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而且对以后的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有很大影响,故雏鸟饲养要把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鸵鸟的育雏技术吴世林(广东鸵鸟产业研究开发中心510650)雏鸵鸟是指3月龄以前的小鸵鸟,雏鸟期是鸵鸟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时间。雏鸵鸟饲养管理则是鸵鸟整个生产周期中最困难、技术性和经验性最强的一环。成功的雏鸟培育是鸵鸟养殖企业获得最大产出(以每...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生产中,雏鸵鸟(尤其是45日龄内的雏鸵鸟)的饲养管理是鸵鸟整个生长周期中最重要、技术性最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腿病是雏鸵鸟培育过程中常见的病,其发病率可高达30%以上,死淘率达25%以上,不少的鸵鸟养殖场为此蒙受重大损失。笔者就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雏鸵鸟腿病诱发原因及预防介绍如下: 一、引起雏鸵鸟腿病的原因 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腿病: 1.病毒性关节炎 由呼肠孤病毒引起,通常导致雏鸵鸟的跛行。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生长受阻,随着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鸵鸟育雏成活率普遍较低,低仅为20%,高为75%,严重影响鸵鸟饲养效益。笔在多年的农技推广过程中,总结了几点提高鸵鸟育雏成活率的经验,兹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鸵鸟的运输     
为推动鸵鸟产业的发展,提高鸵鸟的成活率,降低成本,鸵鸟运输这一关是不容忽视的。在我场运输距离最远为几千公里,路途死淘率最低为0,最高为30%,为搞好大批量鸵鸟的运输,本人曾做过一些尝试,在此浅谈几点:  相似文献   

20.
雏鸵鸟趾腿病是鸵鸟育雏期最易发生的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危害性非常大,给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鸵鸟产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就雏鸵鸟趾腿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旨在为鸵鸟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