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业优先和城市偏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农村贫困的一个制度性原因。政府应承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责任,城乡统筹,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并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同时,重构我国农村反贫困制度,依靠市场经济手段,尊重经济规律,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强化贫困人口市场化的参与程度,最终形成以政府和市场共同为主导的双导向反贫困机制。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政策和方式。反贫困主要是针对一定区域内的整体贫困,旨在减缓由于贫困问题引发的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做好反贫困工作,有利于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总结反贫困经验是新时期反贫困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P村的反贫困经验和成效,是在考察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政府对农业贫困问题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  相似文献   

3.
反贫困是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但实施反贫困政策与是否脱贫不是一回事。全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脱贫效果不佳,新中国初期30年冀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来使农民集体脱贫的效果也不佳,中国的有效脱贫始于农村改革开放。中国脱贫的主要特点是脱贫人口多、脱贫速度快、脱贫地区广、总体脱贫稳定性好。中国成功脱贫的要素是:1993年前的脱贫基本归功于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1993年之后主要归功于政府系统推进的反贫困政策,其中尤其是扶贫组织建立、机制完善、强有力的行政执行能力、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巨量的资金投入等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的脱贫依然还是低水平的,2020年后的反贫困任务主要是提高脱贫标准与缩小相对贫困并行、从一般贫困转向特殊群体、从单维贫困拓展到多维贫困、从农村贫困延伸到城市贫困,尤其要重视的是如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把握好城乡扶贫政策侧重点、贫困标准设定与计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贫困问题现状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但是中国大陆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其显著特点。这些特点有些是所有国家或地区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有些是我国政府的政治经济政策等问题造成的。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特点,从方方面面的政策层面做出实时调整以促进反贫困活动的开展,提高反贫困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反贫困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调整期。反贫困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要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制定和开展反贫困政策。对此,对我国反贫困政策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中的政府统筹政策框架,探讨了关于政府的作用、城乡统筹发展论和扩大农村教育机会等问题,认为美国农村教育成就项目、日本政府教育资源规范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实施城乡教育统筹的政策框架一是政策规定应有全面性、系统性。二是政策目标应有一致性。三是政策体系应有确定性。政府的应该加强统筹、规范办学行为、明确普职分流。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外反贫困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建立广东省反贫困治理结构的设想,包括反贫困的目标与战略、扶贫管理体制与资金运行机制、政策和法规、贫困人口的参与和组织。  相似文献   

8.
陈红艳 《农技服务》2014,31(8):149-149
财政补贴政策是政府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是调节经济结构、弥补市场缺陷以及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财政农机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从理论上分析我国财政补贴政策的微观经济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再从国外财政农业补贴政策的经验来完善我国财政农业补贴政策;从我国农机的相关数据来分析我国则政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保护引起的水资源产权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政府运用罚款、补贴、管制等方法是防止或消除水资源污染外部不经济效应的最佳政策选择.但这几种方法并不是最为有效的政策选择,应建立以水权为核心的水权制度,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11.
写在政府大兴民间流通之际———对农民进入民间流通领域的调查与思考●傅水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邓小平同志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在实施第二...  相似文献   

12.
扶贫模式的作用机理与评析--以新疆以工代赈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而反贫困始终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主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反贫困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贫困问题仍然是困扰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新疆以工代赈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评析为实证基础,从区域系统发展的角度进行了扶贫模式的作用、实现成效过程的理论分析,研究和阐述了扶贫模式作为一种外部推动力,如何实现将外生性资源转化为贫困人口和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使扶贫过程成为增强社会资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政府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不断下降、政府投入难以满足我国农村反贫困需求的现实下,探索市场参与的农村反贫困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贵州省目前市场参与反贫困实践的实证观察,分析总结了贵州省目前市场参与农村反贫困的不同模式、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了完善贵州省市场参与农村反贫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决定区域土地经济产出,影响区域反贫困服务成效。以广西10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与数理统计方法,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测算广西区县层面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反贫困效应,并利用发展协调度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土地集约利用与反贫困效应两者间的发展协调关系,分析其发展关系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各区县空间分布格局稳定,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格局;反贫困效应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发展渐显均衡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呈东高西低格局;土地集约利用与反贫困效应发展协调度综合水平呈上升的趋势,具有空间依赖性,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且集聚程度逐渐增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广西西北地区,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东北发达城市。  相似文献   

15.
吴臣辉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142-143,147
农业保险是印度政府实施的一项反贫困的重要政策。分析了印度农业保险的实施背景、发展历程及主要作用,以期借鉴他国消除农村贫困的经验,为我国制定切实可行的反贫困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诸多经济指标与大规模反哺期的国际值比较表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机理显示反哺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来实现。通过透视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较好地把握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内容,反哺具体内容的不同类别较清晰界定了工业反哺农业的保护型、发展型、持久型三个阶段,而基于此的反哺政策便会实现其效应的最大化。对反哺内容的特点、内容之间的关系、反哺环境充分了解与剖析,是能否实现反哺及能否最大化反哺效应的关键一环。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了反哺政策于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地区的减贫效应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的减贫效应最显著,这与推行了适宜的农险模式是分不开的;财政补贴力度大的地区中,上海、北京的减贫效应排名前列,河南、安徽等农业大省的减贫效应仅处于中间位置,这表明要通过农业保险达到最大减贫效应,需找到财政补贴的最优值,来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综合兼顾“质”和“量”。因此,政府要分地区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农业保险政策,因地制宜地推行适合当地实情的农险模式,确保有效助推反贫困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保险法律保障层次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一直是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文件进行引导,强调农民自愿参加。但政策并不具备法律效应,很容易随着国家政策、经济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还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缺乏有效约束,资金使用存在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9.
农林院校的大学贫困生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困难、能力与素质较低和治贫能力低下等方面。为提高农林院校贫困生反贫困能力彻底摆脱贫困,笔者从政策、农林院校贫困生本身和社会公益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针对其提出措施,旨在为农林院校反贫困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农村基层政府政策系统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理论分析工具,对农村基层政府政策系统及各个子系统的熵值效应分析,可视为对农村基层政府政策系统研究的独创性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