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棉间作对棉花害虫与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单作棉田、杏棉间作棉田(东西)和杏棉间作棉田(南北)棉花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方法]2008~2009年5月中旬~8月中旬定期系统调查各类棉田节肢动物数量,每7 d调查1次,调查全株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杏棉间作棉田牧草盲蝽和棉叶螨发生量轻于单作棉田.棉蚜(Aphis gossypii G)中度发生时(2008年),单作棉田棉蚜发生量显著性高于杏棉间作棉田;棉蚜轻度发生时(2009年),三类田无差异.杏棉间作对棉蓟马(Thrips tabacci L.)发生量影响不大.棉蚜轻度发生年份(2009年),间作田和单作棉田棉蚜发生量无显著差异,但间作田瓢虫和食虫蝽较多;棉蚜中度发生年份(2008年),单作棉田由于棉蚜数量较多,瓢虫和食虫蝽也较多.2 a中间作田棉花上的蜘蛛数量均多于单作棉田.杏树走向对棉叶螨的发生有影响作用,棉间杏田(南北)棉叶螨量高于棉间杏田(东西),但对棉蚜、牧草盲蝽和棉蓟马发生量影响不大.[结论]杏棉间作不利于棉花上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和棉叶螨(Tetrangchus urticae K)的发生.棉田瓢虫和食虫蝽天敌受间作和棉蚜发生量的双重影响.间作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兴化市属里下河稻棉轮作棉区,是我省棉产水平较高的一个重点产棉县(市),近10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棉田种植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麦后移栽棉(简称麦后棉)迅速发展,常规大麦套栽棉(麦套棉)的比例不断缩小。1988年统计,全市麦后棉种植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85%左右,已成为该市最主要的植棉方式。麦后棉田的第一个出草高峰期迟于麦套棉,一般在6月中下旬,与中稻栽插期相吻合,劳力、季节矛盾突出,棉田管理若不及时,容易形成草荒。本调查旨在探明兴化市两种种植制的棉田杂草种类和构成,为合理选用除草剂、制定化除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灌溉条件下棉叶螨发生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灌水量、灌水方式和不同灌水时期对棉叶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量和灌水方式都对棉叶螨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水量过高、过低的棉田都有利于棉叶螨的发生,水量低的棉田棉叶螨盛期发生早,水量高的棉田棉叶螨盛期发生晚,螨量高。沟灌棉田有利于棉叶螨的发生,滴灌棉田不利于棉叶螨的发生;不同灌水时期的棉田对棉叶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自1995年美国Monsanto公司获准在生产上推广转Bt基因棉以来,世界各地掀起了研究和推广转Bt基因棉的高潮。至1998年,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已有9个国家种植了转Bt基因棉,面积达到250万hm2。我国华北地区1999年转Bt基因棉的种植面积超过了当地棉花总面积的50%[1]。据研究,转Bt基因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与常规棉田差异不大,而寄生性天敌种类、数量在转Bt基因棉田有下降趋势[2,3]。本试验以常规棉为对照,研究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卵期、幼虫期天敌变化情况,拟在为全面评价转Bt基因棉的风险性和为转Bt基因棉田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  相似文献   

5.
滴灌已成为农一师二团棉田的主要给水方式,约占棉田面积的98%.由于棉田生态发生了较大改变,棉田棉铃虫、棉叶螨、棉蚜发生出现新趋势,因此综合防治措施也就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棉叶螨是棉田一种繁殖力极强的棉田害虫,在我区1年发生10~15代。据调查,我区棉叶螨种类多,主要以土耳其斯坦叶螨、截形叶螨、敦煌叶螨和朱砂叶螨为优势种。棉叶螨在棉田分布广、危害时间  相似文献   

7.
我区于1981年在东台县农科所、大丰县丰富公社进行了棉麦两熟棉田地膜覆盖试验,取得了较好成绩.1982年,8个县的重点产棉公社都进行了地膜棉试验示范,面积发展到2.9万亩.其中棉麦两熟棉田地膜覆盖2.22万亩,一熟棉田地膜覆盖7000亩.据十个示范点考察,一般增产2~3成,40%左右的示范户增产4~5成.同年射阳县推广种植两熟地膜棉1.35万亩,平均亩产119.4斤,比露地棉78.7斤增产51.7%.  相似文献   

8.
4种不同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小区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中棉所41号)对昆虫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双价 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的结构与转Bt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但与常规棉常规施药田差异显著;转双价基因 棉田昆虫群落的物种数(50种)与常规棉田(50种)和转Bt基因棉田(53种)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常规棉常规 施药田(44种);转双价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的个体总数和相对丰盛度与其他棉田无明显差异;转双价基因棉和转Bt 基因棉对昆虫群落物种数的时空动态无明显影响,而常规药物防治对棉田物种数的时空动态分布影响较大;棉铃 虫已不是转双价基因棉田和转Bt基因棉田的优势害虫,但仍然是常规棉田和常规棉常规施药田的优势害虫。  相似文献   

9.
<正> 豫北棉区的棉花种植制度,历来都是一年一熟.据十四年棉田从播种到拔柴的自然平均天数计算,棉株覆盖棉田与棉田冬闲的时间分别为222.1天和142.9天(±8.22天),其时间比为5.9∶3.9≈6∶4,即一年之中,棉田休闲的时间长达5个月左右.这对水肥条件较好,而又人多地少的豫北棉区来说,无论在耕地或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方面,都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太康县清集乡棉盲蝽发生与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年来,棉盲蝽在豫东棉区的危害呈加重趋势。1989年笔者在太康县清集乡西扶等5个村调查了68块棉田,棉株断头20%以上的棉田有19块,取样棉田棉株平均断头率17.6%,受害最重的棉田棉株断头占43%。一、种类据1989年6月3日在清集乡调查,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eoze占88.6%;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占8.6%;三点盲蝽Adelphocoristaeniophorus Reut.占2.9%,另有少量的的绿盲蝽Lygus lucorum Mayer-Dür。不同年份不同棉区其种类比例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月,曲周县槐桥乡任京河租种的300亩棉田絮白如雪、景如碎银,慕情参观的人啧啧称赞:你看看,今年雨水大,病害严重,为什么何任京河的棉田里咋就找不到1颗病死的棉株呢?  相似文献   

12.
转Bt基因棉花对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和2003年通过对新疆库尔勒垦区主栽转Bt基因棉(抗9)和常规棉(20-1-4) 的定点、定株调查,分析转基因对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影响.结果表明, 两类棉田主要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存在显著差异性,但发生趋势基本一致.靶标害虫棉铃虫卵期发生量在两类棉田无差异性(P>0.05);在幼虫的发生量上,常规棉田显著大于转Bt基因棉田( P<0.05).非靶标害虫棉蚜、棉叶螨、牧草盲蝽象的发生量转Bt 基因棉田显著高于常规棉田 (P<0.05),两种类型棉田中主要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蝽、蜘蛛在发生期内发生量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节水滴灌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棉田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棉叶螨等害虫呈现加重趋势,间歇性较重发生,演变为常年较重发生,成为滴灌棉田的重点防治对象。为有效地控制棉叶螨的危害,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杀螨剂,最大限度地保护棉田天敌,2005年,我们进行了奥美特等药剂防治棉叶螨的小区和大田应用试验,现将效果介  相似文献   

14.
尉犁县棉田苗期主要虫害有棉蚜、棉蓟马。棉蚜刺吸棉花叶片,造成卷叶,使植株生长停滞、发育迟缓,严重影响棉苗正常生长。棉蓟马危害棉花叶片和棉株生长点,造成植株畸形,出现无头棉或枝叶丛生的多头棉,导致棉田减产10%以上。本文概述了棉田苗期主要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供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朝阳县是我省的主要产棉县之一,历年因棉田虫害,造成减产。本文拟从生态平衡角度,结合防治棉田害虫的实践,探讨综合防治方法。破坏生态平衡的教训棉蚜、棉铃虫等历来是我县棉花的重要农业害虫。但有关资料说明,自1937年至合作化前,我县棉田基本未遭受严重危害,即使在棉田害虫严重发生年,棉农通过采用烟草水、棉油皂水、羊粪水、硫磺水等措施进行防治,也  相似文献   

16.
棉盲蝽优势种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动态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系统调查与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5~2006年将本地种植的转B t基因抗虫杂交棉主栽品种与常规棉进行同比,研究分析了两类棉田间盲蝽象群落的发生与危害、种类与分布比例、消长动态与时空分布、龄期分布与发育进度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 t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盲蝽的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发生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棉盲蝽优势种主要有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其中中黑盲蝽的种群比例大于绿盲蝽;棉盲蝽在两类棉田的消长动态与时空分布基本同步,B t棉田的绿盲蝽、中黑盲蝽及棉盲蝽混合种群的总虫量高于常规棉田,其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两种棉盲蝽种群的龄期分布在两类棉田基本相近,发育进度在常规棉田略有提前,但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了鲁西南直播棉、蒜套棉、麦套棉三种种植模式棉田中盲椿象的种群数量和盲椿象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晚播棉——蒜套棉和麦套棉的盲椿象种群数量显著高于直播棉,其中棉田盲椿象发生高峰期,蒜套棉和麦套棉未防区盲椿象百株虫量分别为直播棉未防区的4.56倍和4.45倍;8月份之前化学防治能够有效地控制棉田盲椿象的种群数量,盲椿象发生高峰期,防治区和未防治区的种群数量均在防治指标(20头/百株)之上;棉田播种时间越晚,减产幅度越大,麦套棉、蒜套棉和直播棉的减产幅度分别为38.4%、27.5%、22.1%。  相似文献   

18.
库尔勒市棉田苗期病害有立枯病,虫害有棉蓟马、棉蚜、棉叶螨等,本文介绍棉田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鄂东北棉田立体种植的主要模式有豌豆 西瓜 棉、小麦 花生 棉、蒜 -椒 棉等 3种。棉田立体种植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制杂草危害 ,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棉田立体种植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才能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春播棉、春棉两熟制春套棉、晚春套棉及夏套棉四种不同耕作栽培途径棉田土壤水分消长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阐明了不同耕作栽培途径棉田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和在棉花不同发育时期土壤水分的消长动态,以期为不同耕作栽培途径棉田土壤水分管理和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