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宋樱 《农业工程》2014,(Z1):38-40
日光温室太阳能地温加热技术是应用太阳能聚光装置加热介质水,通过介质水的循环加热土壤温度,从而为日光温室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地温。设计研究加装储能罐的日光温室太阳能地温加热系统,并在天津市静海县进行试验应用。效果显示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日光温室的地温,冬季地温可以保持在15℃以上,满足果菜生产的地温需求。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内温度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日光温室内的活动积温、气温、地温的季节变化、日变化,气、地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气、地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各季节日光温室内外气温的关系,日光温室内气温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相关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利用该组方程可以对各季日光温室内的气温进行估算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差分法的日光温室地温二维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定量分析日光温室土壤热传导过程,合理设置地温提高措施,采用有限差分法构建了日光温室非稳态二维地温模拟模型,并在西北地区日光温室内对该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模拟冬季日光温室内多层地温,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平均绝对误差为1.3℃、相对误差为9.5%、均方根误差为1.5℃.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不同灌溉方法节水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日光温室小区栽培番茄的试验方法,对沟灌、膜下滴灌和普通渗灌、节点渗灌4种灌溉方法耗水特点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方法灌溉灌水量与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灌溉方法耗水差异产生的机理;得出沟灌、膜下滴灌和普通渗灌、节点渗灌灌水量分别为1473.99、1181.66、1168.078、89.91 m3/hm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2.00、53.96、54.557、0.37 kg/m3,结果表明,节点渗灌具有灌水量少、水分利用效率高、灌水后对地温影响小等优点,应在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中优先选用。另外,温室内水面蒸发量可以用来指导灌溉,作为判断灌水量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喀什地区选定标准化设计的日光温室,采用智能环境监测仪连续测量,全天候对温室的小气候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获得冬至日前后的气温、地温、湿度、光照强度的实测数据.根据其变化曲线分析得出:冬至日温室内气温最低为10.7℃,最低地温为12.1℃,平均透光率为78.13%,白天平均湿度73.6%,说明喀什地区日光温室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温室性能满足越冬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越冬期日光温室供水系统中灌溉水水温的变化特性,以黄土高原离石区设施蔬菜示范基地日光温室群的越冬期跟踪监测数据为依据,研究了灌溉水从水源地到日光温室入水口处的水温变化特性。结果表明:(1)从河流到潜水井,温度升高;从潜水井到蓄水池,水温大于管道埋深处地温时,水温降低,水温小于管道埋深处地温时,水温升高;从蓄水池到日光温室,水温降低,整个越冬期内日光温室进水口温度在5.2~8.2℃之间。(2)根据越冬期日光温室灌溉水水温的时空变化规律,提出了包括设计、建材、建造等方面的灌溉水升温保温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北方高寒地区越冬期温室大棚的灌溉水温管理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技术支撑,对丰富灌溉理论与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温度是植物生长的动力。日光温室水循环储热系统、日光温室后墙保温系统、智能通风地温加热系统这3种增温技术均可使温室平均温度提高3℃左右,提高日光温室的冬季利用率,达到"高效、低耗"的目标,保证喜温果菜安全越冬生产,节药、节水、节能,提高蔬菜品质和生产质量效益。1.日光温室水循环储热系统日光温室水循环储热系统由吸热处理和水循环系统组成。吸热处理是将特殊的吸热材料贴附或涂刷在日光温室内的后墙壁上,用塑料薄膜包裹在暖  相似文献   

8.
在吐鲁番地区最寒冷的1月份,全天候对节能日光温室内温度进行多点测定,取得了温室内外气温及地下10~20cm处地温的实测资料,寻找温室内外气温及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认识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日光温室气候及为温室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地下热循环系统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日光温室内昼夜温差大,湿度高和地温低的问题,进行了太阳能地下热循环系统试验。该系统起到了均衡室温,降低湿度和提高地温的作用,改善了日光曙室内蔬菜作物的生长环境,收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日光温室试验应用地温补温技术,探讨在北方冬季提高日光温室内的土壤温度的工程技术措施。该技术是应用30℃~35℃的低温热水,在地下一定深度的聚乙烯管道中流动,向土壤辐射传导热量。经过试验证明,该技术措施可提高日光温室的地温和室温5℃以上。该技术推广可解决北方冬季日光温室因环境和土壤温度过低而导致作物冻害、生长缓慢和种植周期较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南部地区选取克州作为代表该地域特点的2010年新建的1座日光温室作为代表,采用智能环境监测仪全天候对温室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获得日光温室内的气温、地温、湿度、光照强度的实测数据,通过与室外实测环境参数的对比,分析克州日光温室结构参数对日光温室环境的影响.新建温室内最低气温9.9C,温室气温平均偏离度30.2%;地温平均偏离度为23.4%,两者均偏大;温室最高光照强度平均47.7kLux,日照时长平均为7h,基本满足作物的采光需求,但光照强度稍微欠缺;本次测试的温室内平均相对湿度为67.5%,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新建温室在气温及低温的稳定性、光照强度方面尚需继续优化,但从整体测试数据来看,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参数基本满足温室果蔬的春提早、秋延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日光温室彩椒主要生理性病害的症状表现、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以期为日光温室彩椒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北方日光温室进行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夏季发酵培养料、秋季播种、秋冬季节出菇的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模式,与北方气候条件基本吻合,再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出菇,可减少能源消耗。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用玉米秸秆作主料栽培双孢蘑菇,每平方米产双孢蘑菇10~15kg,可提高菇农的种植效益。栽培后产生的废料还可肥田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生物转化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北方日光温室进行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夏季发酵培养料、秋季播种、秋冬季节出菇的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模式,与北方气候条件基本吻合,再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出菇,可减少能源消耗。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用玉米秸秆作主料栽培双孢蘑菇,每平方米产双孢蘑菇10~15kg,可提高菇农的种植效益。栽培后产生的废料还可肥田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生物转化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5.
跨度对山地日光温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鲜华  邹志荣  赵雪 《农机化研究》2015,(2):146-150,154
研究跨度对山地日光温室的性能、辣椒果实生长、辣椒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对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延安市安塞县越冬种植辣椒的9m、10m、11.5m这3种跨度山地日光温室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地温波动幅度、后墙均温等参数进行监测,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跨度对山地日光温室性能影响,同时监测了不同跨度山地日光温室中辣椒果实生长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10m跨度山地日光温室的平均气温以及典型天气气温最高,空气湿度最小,光照强度最好,平均土壤温度最佳且波动幅度较小,后墙均温最高,果实生长情况最理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由此证明,10m跨度日光温室是适宜安塞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温室类型。  相似文献   

16.
以辽宁省日光温室实际情况为基础,阐述日光温室绿色技术在提升设施栽培现代化水平方面的重要意义。根据辽宁省日光温室绿色技术的应用现状,总结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推进建议,为实现辽宁省日光温室绿色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日光温室环境温湿度难以精准调控等问题,结合现代智能通风关键技术和辽宁日光温室主栽果菜作物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研究适于传统日光温室主栽果菜的通风技术方案及应用效果,以期为辽宁日光温室主栽果菜标准化栽培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病虫害防治是日光温室彩椒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介绍日光温室彩椒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策略,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方面阐述彩椒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以期为做好日光温室彩椒的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疆和田地区非耕地日光温室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和田地区非耕地日光温室使用中存在地基下沉、堆砌墙体坍塌以及土壤保水性等问题,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对新疆和田地区非耕地日光温室进行结构优化,结合当地的建造技术和种植栽培情况,提出了一套符合和田地区实际情况的非耕地日光温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番茄滴灌在日光温室内耗水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山东禹城地区采用滴灌灌溉的番茄,在日光温室内1-4月份生长的耗水规律及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地温等环境因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严冬季不用加温条件下,日光温室内的平衡温度可维持在18℃左右,内外温差达20℃左右,可基本满足番茄生长发育的需求,将滴灌带下15cm处的土壤水势维持在番茄生长的适宜范围(≥-20kPa),日光温室内的水面蒸发量与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水量存在很好的一致关系,因此,可将日光温室内的水面蒸发量作为指标的灌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