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氮对大豆根系形态和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豆根系形态和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豆植株生物量、氮素吸收积累量及根系形态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增加,植株干重、氮素积累量、单株产量等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以N100[100 kg(N)·hm-2]处理效果最佳,总体表现为N100>N200>N50>N25>N0.无N(NO)和适量偏低的氮(N25、N50)增加了大豆的根冠比,但过多的氮(N200)反而降低了大豆的根冠比,说明低氮胁迫促进了大豆根系的生长.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降后增而后又降低的规律,不施氮(N0)情况下,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高于低氮处理(N25、N50),之后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超过一定施氮量(N200)时又呈降低趋势.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生物量、氮素积累、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表现为花期>苗期>鼓粒期.因此施用一定量氮肥对大豆植株生物量、氮素积累以及根系形态等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大豆氮素转运量和转运效率,最终影响大豆籽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合理施用氮肥不仅可提高大豆结瘤固氮能力,还可减少农业污染,实现大豆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研究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大豆结瘤固氮、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大豆高产优质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供试大豆品种为‘东生35’,试验设2个氮肥施用时期(V2期和R1期)和3个氮肥施用量[N 0、5、100 mg/(kg,土)],表示为N0、N5和N100。在大豆R2期(盛花期)和R5期(鼓粒期)取样分析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和固氮酶活性。在R8期(成熟期)调查了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结果】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大豆地上干物质积累、结瘤和固氮能力均有显著影响。不论是V2期还是R1期施氮,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根瘤干重、数量则呈降低的趋势。R1期施氮条件下,N100处理的大豆盛花期根瘤数量和根瘤干重比N0分别下降了42.3%和32.8%,而固氮酶活性则均以N5处理最高;V2期施氮条件下,N5处理的大豆固氮酶活性在R2期和R5期较N0处理分别增加15.3%和27.1%。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N5处理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较N0处...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采用小麦蚕豆间作、蚕豆单作、小麦单作3种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氮水平(低氮、常规氮和高氮)处理下,单、间作小麦和蚕豆根系大豆异黄酮分泌量的变化,为进一步探明间作增产和控病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作物生育期推移,小麦根系分泌大豆异黄酮数量明显减少,蚕豆根系大豆异黄酮的分泌量先增加后减少。随施氮量增加,小麦蚕豆根系大豆异黄酮分泌量均减少,且多达显著水平。与低氮处理相比,常规氮和高氮处理下,单、间作小麦大豆异黄酮分泌量分别显著减少,且多达显著水平。间作可以显著提高作物大豆异黄酮的分泌量,但间作优势仅在低氮和常规氮处理下明显,高氮处理下,单、间作小麦和蚕豆根系分泌大豆异黄酮数量差异不显著,并且这种间作效应会随生育期的推移逐渐消失。总之,间作种植和施氮量均影响作物根系大豆异黄酮分泌量,且低施氮量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夏播玉米根系分布与含氮量对氮肥类型与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连续两年施用不同氮肥和用量,考察了夏玉米(郑单958)根系在不同土层的分布与含氮量,分析其与产量、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施氮抑制夏玉米生育前期根系生长与下扎,抑制作用表现为:复合肥>包膜尿素>尿素;施氮使吐丝期0—25与50—80 cm土层根量增大,25—50 cm土层根量减少;总根量表现出:尿素>复合肥>包膜尿素,且差异显著。2)施氮显著提高夏玉米9叶展开期0—25 cm土层与吐丝期25—80 cm土层根系含氮量;氮肥类型影响根系含氮量,且差异显著。3)吐丝期25—80 cm土层根系含氮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25—50 cm,根系鲜重密度、体积密度和干重密度与产量及氮素累积量表现为负相关,在其他土层表现为正相关。其中,0—80 cm土层根系干重密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0—25 cm土层根系鲜重密度与产量、0—80 cm土层根系鲜重密度与氮素累积量呈明显正相关(P<0.1)。可见,玉米根系分布与含氮量明显受到氮肥类型与施氮量的影响,施氮主要通过提高表土层根系鲜重、根系总鲜重与总干重及中下层根系含氮量实现夏玉米增产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以小麦(Tricum aestivum)和蚕豆(Vicia faba)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根系分隔[尼龙分隔(MB)、塑料分隔(PB)、无分隔(NB)]3种种植方式,系统探讨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小麦、蚕豆根系形态变化特征,为进一步探明间作体系作物的增产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小麦产量增加;蚕豆根系直径、表面积增加。低氮量条件(N/2)下,与塑料分隔(PB)和尼龙分隔(MB)相比,无分隔(NB)小麦根长分别增加0.66%和2.61%,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56.14%和52.75%,比根长分别增加18.55%和64.92%,比表面积分别增加64.04%和82.98%;无分隔(NB)蚕豆产量分别增加26.29%和34.84%,根系干重分别增加35.1%和45.4%,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72.66%和29.12%,根系直径分别增加66.67%和14.82%,根系体积分别增加9.55%和5.91%,比表面积分别增加165.62%和134.76%。小麦产量与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呈正相关,而蚕豆产量与根长呈负相关,与根系比表面积呈正相关。不同间作体系,作物之间根系形态变化是影响产量变化的表面驱动因子,低氮量环境下,根系间作程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氮肥对水田与旱地烤烟叶绿素动态、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肥料》2005,(6):33-35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高粱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回收效率的影响,探明在温带半干旱环境中,采用免耕处理可以增加作物残留覆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生长季前土壤墒情、增加生长季内保水能力,配合施用氮肥,进而提高高粱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协同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和氮回收效率,达到产量和氮利用率协同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播量与氮肥用量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得出,播量与施氮量不同处理组合的产量以每公顷播量105kg施纯氮225kg的小麦产量6724.95kg/hm^2最高。施氮量因播量不同酌情增减,每公顷播种52.5、105及157.5kg的最大施氮量分别为270.285、210—225及195~210kg/hm^2,施用氮肥对提高小麦子粒品质的作用明显,播量与小麦品质无关。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是制约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探寻科学合理的氮肥—水分—产量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农业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陕西省长武县的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氮肥递减试验,在传统施氮250 kg/hm~2(N6)的基础上,依次递减20%,设置CK、N1、N2、N3、N4、N5、N6 7个处理。结果表明:(1)春玉米生育期土壤耗水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水分亏缺主要发生在80 cm以下土层,且水分亏缺程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加重。(2)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现二次抛物线趋势变化。春玉米传统施氮量(N6,250 kg/hm~2)已严重过量,减氮20%(N5,施氮量200 kg/hm~2)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2年N5籽粒产量较N6分别增加9.6%和5.8%,水分利用率提高14.5%和9.1%。因此,建议把减氮20%(N5,即200 kg/hm~2施氮量)作为试验区推荐施氮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重庆烟区氮锌配施对烟草根系生长发育、碳氮代谢、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云烟116’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氮肥水平(N1:常规施肥、N2:常规施肥减氮 8%)+锌肥水平(Zn1:0 kg/hm2、Zn2:15 kg/hm2)的2因素2水平试验。分析不同氮锌配施对烟草根系形态特征(根毛超微结构和根条数)、生理特性(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氮锌配施处理间不定根条数、根系活力、根系全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常规施氮量条件下配施锌肥,烟草根毛发生数量和根条数逐渐增加;锌肥的施入显著提高了根系生理特性。适宜的氮锌配施有利于烟草根条数、根系生理特性、主要化学成分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增加。N1Zn2处理条件下的烤后烟叶产量最高(2074.66 kg/hm2),产值最高(48982.72元/hm2),主要化学成分较其他各处理更为协调,并且从氮锌配施交互作用考虑烟草根系形态特征、生理特性以及烤后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产量,选择适宜的氮锌配施不仅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还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烤后烟叶品质。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氮锌配施条件下最适宜的肥料施用量为常规施氮量90 kg/hm2、施锌量15 kg/hm2。  相似文献   

11.
地下滴灌施氮及灌水周期对青椒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地下滴灌是一项十分节水的灌溉技术,该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地下滴灌灌水周期和施氮量对青椒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以期获得较优的灌溉施氮制度。试验设置4、8 d两种灌水周期和0、75、150、300 kg/hm24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当施氮量小于15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整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质量和各层土壤的根密度均显著增加,但当施氮量增加到300 kg/hm2,整根特征参数均减少。施氮量一定时,4 d灌水周期条件下的青椒根系特征参数和产量高于8 d灌水周期。青椒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4 d灌水周期和150 kg/hm2施氮量组合获得最高产量。并发现小于2 mm的根系总长与产量之间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氮素对不同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溶液培养方法,分别研究了接种根瘤菌处理下,两种氮源和两种氮浓度对两个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合丰25号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无论苗期或花期,接种或不接种根瘤菌,均表现为硝态氮处理高于酰胺态氮处理,表明合丰25号大豆更喜硝态氮,硝态氮促进了有机酸的分泌。绥农10号在酰胺态氮下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均高于硝态氮处理,表明其更喜酰胺态氮,酰胺态氮下根瘤菌的存在增加其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种类和数量。可见,大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因品种而异,因品种对氮源的喜好而变化;根瘤菌在不同程度上增强或减弱根系有机酸的分泌作用。柠檬酸受氮素供应浓度影响很大,当氮素供应浓度较低时,大豆根系分泌物中可检测到柠檬酸,供氮浓度升高则检测不到。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下春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剖析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下,玉米根系统随生育进程在0~ 60 cm不同土层内分布特征及地上部产量和氮累积量的变化,以期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进行了4年田间定位试验.设3个处理:无氮区(N0);氮肥一次性基施200kg/hm2 (N1);氮肥分次施用(N2),基肥50 kg/hm2,拔节期1...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选用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其转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子粒产量、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呈先增加后降低。施氮量为N 240~360 kg/hm2,DH661和ZD958产量分别达12172~15080 和12011~15360 kg/hm2;而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DH661分别为10.6~23.1%和11.5~13.6%,ZD958分别为24.1~28.6%和9.5~11.4%;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均达到最大。施N 240~360 kg/hm2,提高了营养器官中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同化量,可以有效调控开花前氮素转运及花后直接同化,促进子粒氮素积累,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 N 240~360 kg/hm2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肥方式(点施于距土表1、5 cm土柱中心位置,分别记为M1、M2;距土表0~5、0~10 cm土壤与氮肥混匀施用,分别记为M3、M4)和氮肥用量(N 0、0.3、0.6、0.9、1.2 g/盆)对直播稻苗期生物量、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直播稻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M1、M2施肥方式下N0.6处理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17.8%~84.8%和13.9%~46.9%,根系形态指标表现为N0.3和N0.6高于N1.2处理;M3、M4施肥方式下N1.2处理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32.6%~36.3%和14.9%~16.2%,根系形态指标有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施肥方式和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量的影响趋势与生物量表现一致,氮素吸收利用率表现为点施条件下M1M2,混施条件下M3M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素吸收与根系形态参数及氮素吸收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低氮条件下浅层点施、高氮条件下浅层混施有利于促进水稻苗期的生长发育,稳固良好的根系形态特性,增强其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氮肥对新疆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特性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在新疆生态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特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适量追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叶片光合性能,提高植株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维持叶片较高的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提高中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延缓了叶片衰老,保证了棉花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形成,从而使棉花达到高产。这种调节效应因品种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异。新陆早6号在盛铃前期叶片叶绿素含量、NR活性、光合速率及Fv/Fo和Fv/Fm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盛铃后期至吐絮期叶绿素含量、Fv/Fo和Fv/Fm、叶片光合速率等指标均以中氮处理(300.kg/hm2)最高,高氮处理易造成植株盛花期生长过旺,群体荫蔽,影响了叶片光合作用;新陆早7号中氮处理与高氮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因此,生产上应根据不同品种和生育时期进行合理施肥,避免因施肥不当造成产量下降和浪费肥料。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soybean is increasing in the savannas of Nigeria due to its widespread use in the food and feed industry. Production is, however, constrained by low soil phosphorus (P) levels in northeast Nigeria. This study evaluated four soybean varieties for their response to three rates of P in two agro-ecozones in 2004 and 2005.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 split-plot arrangement of treatments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The main plots were assigned the P treatments and subplots were soybean cultivars randomised within the main plots. The studies found that soybean responds to P application but differences between 20 and 40 kg P/ha were not significant, despite low test P levels. This may be due to limitations in other nutrients.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P and other nutrients on soybean growth and yield. Soybean growth and seed yield were lower in 2004 than in 2005 because trials were established comparatively late in 2004 and crops were therefore affected by late season moisture stress. There is, therefore, a need to establish the appropriate time for planting soybean in these zones. Late maturing varieties produced higher yields than early maturing varieties in 2005 probably due to early planting which allowed full use of the growing season.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水分和氮素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设置了3个灌溉水量和4个施氮量,研究了棉花生育时期地下(根)和地上部分(冠)的生长特性,揭示了水氮调控对棉花根、冠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灌溉水量为3 900 m3·hm-2、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能提高棉花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绿素SPAD值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根系干物质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而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不同灌溉水量下,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棉花各生育期根系干物质量均达到最大,但棉花根冠比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棉花根冠比也呈降低趋势。水分亏缺(W3 300处理)有利于棉花根冠比的增大,但显著降低了棉花光合参数(Pn、Tr)、叶绿素SPAD值和WUE。在本试验条件下,当灌溉水量为3 900 m3·hm-2、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棉花株高适宜(79 cm左右),有效铃数和单铃重较高,较W3 300处理和W4 500处理有效铃数分别增加1.0、0.4个·株-1,单铃重增加0.16、0.09 g,产量提高8.35%、4.62%,衣分增加1.4%、0.7%,棉花适宜的根冠比为0.111。  相似文献   

19.
水稻根系形态与氮素吸收累积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氮肥大量流失,还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水稻根系形态作为影响养分吸收和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其与氮素吸收累积的相关性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方法】利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 55 个水稻品种在 NH4+-N 和 NO3–-N 供应条件下苗期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和氮素累积量及其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在 NH4+-N 培养下,水稻营养指标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高于其在 NO3–-N 培养下的相关性。在相同供氮水平下,供应 NH4+-N 的水稻苗期平均生物量为 55.77 mg/plant,比供应 NO3–-N 的量高 4.94 mg/plant;水稻苗期平均氮含量为 4.22%,比供应 NO3–-N 的高 0.72%;水稻苗期平均氮累积量为 1.91 mg/plant,比供应 NO3–-N 的苗期平均氮累积量高 0.67 mg/plant。在 NH4+-N 和 NO3–-N 两种氮素形态培养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指标品种间根尖数变异系数最大,平均根系直径变异系数最小。总根体积、总根面积、总根长、分枝数四个形态指标与植株生物量、植株氮含量、植株氮累积量相关性最为显著,且相关系数 (r) 呈总根体积 > 总根面积 > 总根长 > 分枝数的规律。在 NH4+-N 培养下的水稻营养指标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要高于其在 NO3–-N 培养下的相关性。【结论】水稻苗期总根体积、总根面积、总根长、分枝数可作为水稻氮高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不同花生品种积累氮素来源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个花生品种氮素积累来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花生品种的茎、叶片,果针、幼果,根的干物重均表现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大花生品种花育17号的荚果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小花生品种白沙1016在施N 0~90 kg/hm2范围内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过多施氮(N 135 kg/hm2)荚果产量反而下降,说明两品种对氮肥的增产效应存在差异。两个花生品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吸收土壤氮和生物固氮量而增加,表明增施氮肥促进了花生植株对土壤氮的吸收和对大气氮的固定。在施氮量0~135 kg/hm2下,花生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在41.85%~48.63%之间,吸收肥料氮的比例在0%~13.93%之间; 生物固氮的比例在41.25%~56.85%之间。吸收肥料氮的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生物固氮的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