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农用TDP对水稻增产的效果。对小麦能否增产?其效益如何?以及最佳照射时间等问题研究。因此,1985—1986年,我们在绵阳市城郊乡三里村四组进行了农用TDP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初步探讨,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9个栽培因素中筛选出7个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作用较大的因素,并对其在产量形成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因素相互配合形成的产量存在很大差异,最高产量达7305kg/hm^2,是最低产量的2.317倍,这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旱地小麦的产量潜力,从另一方面则说明对不同栽培因素的配合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不同栽培因素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各不上同,由大到小依次为播期、渗灌、播量、播种方式、氮肥、磷肥、有机肥。渗灌与地膜覆盖播种技术都有较高的节水增产优势,是稳定并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中靠措施,应进行强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不同叶片对高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片是植物重要光合器官,任何叶住叶的损失都会影响高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高粱1338为材料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上数第8、9、10叶;第6、7、8叶功能期最长;第8、9叶的光合势最大;上部叶片比叶重较大。由于上部叶片光照条件较好,在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上第2、3、4叶具有较大优势。对产量贡献最大的叶片是上数第2叶,其次为第3、4叶和旗叶。  相似文献   

4.
研究初步表明,早衰性品系的上部三张叶片绿色面积和叶色消退比正常品种为快,约早4~8天。~(14)C 标记指出,在开花期穗及上部三张叶片的~(14)C 同化物分配为:45%运向茎杆等供继续生长之用;30~35%运向籽粒;20~25%自存。开花后10天约76~81%运向籽粒;11~16%自存;运向茎杆等只占7%。在此期间,早衰性品系分配到籽粒的~(14)C 同化物比正常品系少5%。标记部位留存则多5%。其原因可能由于叶片早衰使同化物输出效率低所致。分析表明,早衰性品系穗及倒二叶、倒三叶~(14)C 同化物输出效率低于正常品系4.0~23.0%。开花后20天内,由于叶片早衰引起的籽粒产量损失率约为5~6%。由于开花后早衰性品系倒二叶、倒三叶比正常品系衰老早5~8天,而此时70%左右的光合产物运向籽粒。因此,在进行早熟小麦育种时,应尽量选育后期叶片不早衰的材料。在栽培上,应重视穗、粒肥的施用,以延长上部叶片功能,增加粒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氮磷化肥不同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形成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提高小麦产量作用很大,但施用过量,可导致小麦群体过大,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适宜用量为10公斤/亩;磷肥前期对小麦具有早发特点,本试磷肥上限未定,继续增加磷肥施用量有增产意义。  相似文献   

6.
伴生杂草对小麦化感作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用播娘蒿、荠菜、野燕麦、婆婆纳、泽漆5种麦田杂草不同浓度梯度(0.01~0.10gDW/ml)的水提液对小麦进行室内滤纸培养试验,并对小麦的发芽率,根长,苗高,鲜重及干重五项指标进行了全面测试,初步研究了5种麦田杂草对小麦的化感作用。统计结果表明:5种麦田杂草的水提液对小麦的发芽均有明显抑制,其中当浓度为0.10gDW/ml时RI值在-0.516~-0.846之间;而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影响因种类有差异,其中荠菜、播娘蒿、泽漆对小麦有明显抑制作用,荠菜对小麦苗高的抑制不明显,而对根长、鲜重和干重有明显抑制,最大强度RI值在-0.168~-0.582之间,播娘蒿对小麦苗高的抑制也不明显,而对根长、鲜重和干重有明显抑制,最大强度RI值在-0.170~-0.756之间,泽漆对小麦苗高、根长、鲜重和干重有明显抑制,最大强度RI值在-0.182~-0.779之间;婆婆纳则表现出一定促进作用,尤其对小麦的鲜重和干重的促进作用较明显,最大强度RI在0.012~0.173之间,野燕麦对小麦幼苗影响在供试浓度内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晚播冬小麦各叶位叶片14C同化物的运转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林  尹燕枰 《作物学报》1995,21(3):263-270
采用^14CO2标记方法研究了晚播小麦各叶位叶片同化物质的运转配变化,研究表明,晚播小麦不同叶位叶片的^14C同化物向植株各部位的分配具有明显的分工,据此将晚播小麦主茎叶片分组,基部叶组即晚播小麦冬前及冬季出生的叶片(1-4叶),其同化物主要供给新生叶、根系、部分供给分蘖;中部叶组指返青至拔节期出生的叶片(5-8叶),其同化物主要供给叶片、茎秆和分蘖;拔节后出生的叶片为上部叶组(9-10叶)。上部  相似文献   

8.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群瑛  胡昌浩 《作物学报》1986,12(4):273-278
用两个玉米品种,于春、夏两季播种,对玉米植株基部(第3叶)、下部(第7、9叶)、中部(果穗叶)和上部(倒二叶)四个叶位叶片,进行叶肉细胞的形态、气孔器的分布、维管束的数目、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强度的综合研究。趋势如下:叶肉细胞的形态具有多样性,果穗叶最复杂,四环以上细胞的比例最高,自果穗叶向上向下各叶渐趋简单。不同叶位叶片气孔器的密度,有随叶位上升而增加的趋势。在维管束的数目、导管粗度、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强度诸方面,果穗叶均高于其它叶位。综上所述,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中部果穗叶片优于其它叶位。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谷子品种叶片对产量形成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花碱地土壤含盐量变化无常,很难选择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能否利用多基因型混合品种来稳定提高小麦产量,国内外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是在滨州市天王堂村重花碱地和滨州地区农科所轻花碱地上种植小麦混合品种试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金叶榆不同叶位叶片的色素含量和光合生理参数,旨在研究其叶片的呈色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叶绿素a、b含量从顶梢向下逐渐升高,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及色差参数L、a、b值逐渐降低;净光合作用速率显著升高,叶位7以下的叶片高达12μmolCO2/(m2·s)以上,而顶梢叶位1没有光合产物积累;单位面积进入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提高,光量子的热耗散比率DIO/CS降低;最大光量子效率提高,叶位9以下的叶片Fv/Fm在0.8以上;叶位12、11的性能指数、光合驱动力明显高于上部的叶片,与对照白榆没有明显差异。试验发现,金叶榆叶片色彩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色彩受光照条件和光合作用状态调控,说明金叶榆叶片色彩是一种生态表现型。  相似文献   

12.
为给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创制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笔者总结了杂交小麦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产量构成及其贡献、光合优势及物质生产、群体结构建成、源库关系、根系发育等生物学规律,提出了通过挖掘穗粒数及粒重潜力、扩大库源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精量栽培等进一步挖掘小麦强杂种优势的策略,以期为加速杂交小麦走向生产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高产管理模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解决目前国内粮食紧缺的情况,探索冬小麦高产高效的优化栽培管理模式,针对当前小麦栽培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规范、高产不高效等问题,在大田内通过3种不同的小麦高产管理模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别进行试验研究,以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烤烟不同叶位叶片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同一品种、同一施肥水平、同一栽培条件下,对烤烟不同叶位叶片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叶位叶片的非金属无机元素含量P叶位间变化程度最小,B、Cl叶位间变化程度较小,S叶位间变化程度最大;叶位与叶片的非金属无机元素P、S、Cl、B含量不存在相关性.(2)不同叶位叶片的金属无机元素含量K叶位间变化程度最小;Ca、Mg叶位间变化程度较小,Cu、Mn含量叶位间变化程度较大,Zn叶位间变化程度最大;叶位与叶片的金属无机元素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K含量呈极显著强负相关,;与Cu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Mg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Mn、Zn含量不存在相关性.(3)不同叶位叶片的有机成分含量总糖叶位间变化程度最小,总氮的叶位间变化程度较小,烟碱含量叶位间变化程度最大;,叶位与叶片的有机成分总氮含量呈极显著强正相关,与总糖、烟碱含量不存在相关性;与氮碱比、糖碱比(烟叶品质指数)均呈极显著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8个水稻品种,抽穗期进行剪叶处理,研究不同叶位叶片对籽粒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叶降低水稻的成粒率、粒重,尤其对后开花的籽粒影响较大,从而降低籽粒产量.各部位叶片对弯曲穗型品种的籽粒充实作用大小依次为剑叶>倒二叶>其他叶片,而半直立穗型品种剑叶影响最大.剪叶处理会显著增加空秕粒率.半直立穗型品种各叶片对产量影响差异较小;弯曲穗型品种剑叶对产量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各叶片,且剑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弯曲穗型品种远大于半直立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多效唑对小麦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探明多效唑(PP333)对小麦叶片衰老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在小麦拔节期,以不同质量浓度(0,100,200和400 mg/L)的多效唑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分别测定扬花后不同天数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蛋白质以及与产量性状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适当质量浓度(100,200 mg/L)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地延缓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了膜脂氧化,从而使得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等性状比对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小麦的产量受品种、光照、昼夜温差、降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耕地面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通过小麦不同品种、不同灌溉方式、不同播种方式在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监测,研究小麦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建立与小麦的产量关系尤为重要。小麦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比值植被指数(RVI)的变化情况,可利用主动遥感仪器——Green Seeker进行检测。对测量数据进行筛选,建立回归模型,解析小麦冠层植被指数与产量的变化规律,寻找基于NDVI和RVI与小麦产量的最佳估算模型,并验证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对小麦产量预测的公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靖江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小麦主产区内,生态条件比较独特,特别是小麦抽穗后,常遇阴雨多变天气,如防治稍有不慎,必将引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不仅使产量受损,且易致籽粒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9.
摘要:本试验先后通过对中牟潮土、南阳黄褐土、镇平砂姜黑土、许昌褐土几个土类钾肥不同处理水平,以田间小区试验为主,结合盆栽试验、池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土类上6种钾素水平(纯N、P2O5施用量一致)对土壤有效氮、有效钾,强筋小麦9023群体动态,植株养分含量,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后速效成份分析,碱解N:南阳黄褐土>中牟池栽黏土>中牟盆栽壤土>中牟大田轻壤>中牟池栽砂土;速效K:中牟盆栽壤土>中牟池栽黏土>中牟池栽砂土>中牟大田轻壤>南阳黄褐土;缓效K:中牟池栽黏土>南阳黄褐土>中牟大田轻壤>中牟盆栽壤土>中牟池栽砂土。在中牟大田轻壤、镇平砂姜黑土、许昌褐土条件下,适量施钾(适宜施钾量为180kg/hm2~240 kg/hm2),可提高强筋小麦越冬群体、最高群体和有效群体。多点钾肥试验结果表明:钾肥主要通过增加千粒重显示其肥力效应。增产幅度一般在10%左右。如果单从产量角度考虑,中牟大田轻壤、镇平砂姜黑土、南阳黄褐土上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80 kg/hm2、220 kg/hm2、190kg/hm2。土质越黏,经济最佳施钾量也越高。在氮磷充足的前提下,小麦对钾的吸收存在着“奢侈吸收”现象。综合比较施钾量对强筋小麦生理、群体、土壤养分、植株养分、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从经济效益和产量综合指标分析,适宜的K2O用量应在120 kg/hm2~180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20.
树莓叶片再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设计试验法研究了基本培养基、6-BA、IBA、和蔗糖4个因素及其组合对树莓叶片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对树莓叶片的再生影响最大,其次为IBA及基本培养基,影响最小的因素为蔗糖。树莓叶片再生的适宜组合为NN69 6-BA2.5mg/L IBA0.25mg/L 蔗糖40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