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茧丝优质、高产和体质强健为育种目标,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了适合山东省等北方蚕区优质原料茧生产的春用家蚕新品种0547、0548,并组配一代杂交组合0547×0548。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的实验室联合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品质优的特点:蚕卵孵化好,幼虫发育齐一、眠起快齐、上蔟齐涌,蚕体粗壮,虫蛹率96.22%;茧型大且匀整,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全茧量、茧层量分别比对照杂交组合菁松×皓月提高4.90%、11.29%、9.63%、4.24%、9.46%,茧层率25.41%,鲜毛茧出丝率20.47%,茧丝长1 346.6 m,解舒丝长1 033.1 m,洁净94.19分,均优于菁松×皓月,达到了缫制高品位生丝的要求。新品种已通过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家蚕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依据成对选育理论,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等育种方法,育成了多丝量中系家蚕品种125M和体质强健、易繁的日系家蚕品种241;选配出适合干旱、半干旱北方蚕区饲养的春用多丝量杂交组合125M.锦6B×241.绫4。经实验室、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及农村试养联合鉴定和蚕种场试繁表明,该杂交组合具有产量高(张产茧41.8 kg,比对照种提高10.2%)、茧丝质优良(解舒率80.51%,洁净94.5分)、强健好养、繁育系数高(公斤茧制种量5.45张)等特点,主要经济性状均达到国家审定标准。新品种定名为陕蚕六号。  相似文献   

3.
群丰×富·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用多丝量三元蚕品种,1999年获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北方蚕区饲养.  相似文献   

4.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春用家蚕新品种923.925×928.9214。经四川省实验室鉴定和农村鉴定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蚕体粗壮,茧形大且匀整;产量高,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种菁松×皓月提高7.96%、8.63%、7.38%;茧丝长、解舒率、洁净、鲜毛茧出丝率分别为1 240 m、70.94%、95.25分、18.90%,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5.
华瑞×春明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一对优质、高产春用多丝量蚕品种.在品种的选育中,以综合经济性状优于菁松×皓月为目的,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通过蛾区和个体的选择,设置优良环境进行培育而成.1997~1998年进行"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联合鉴定;2000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好养,茧层率高、茧丝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省区春季或秋季饲养.现将华瑞、春明品种性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蚕业》2010,31(1)
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春·兰×玉·帛(川蚕22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根据西部蚕区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强健、高产为选育目标,采用杂交育种和定向选择的方法,培育筛选出的优良蚕品种.该品种于2003-2008年进行了试验室鉴定,2007-2008年参加了四川省新蚕品种室内共同鉴定和全国联合鉴定,2009年3月15日通过了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蚕品审(09)02号].  相似文献   

7.
《中国蚕业》2010,31(2)
蜀·黄×川·白(川蚕21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采用杂交育种方式,导人强健好养、茧丝质优、蛾体健康活泼的现行蚕品种的优良血缘,经过多代的改良和提高而育成的限性茧色蚕品种,其健康性、产茧量、繁殖力都达到了现行春用蚕品种菁松×皓月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章娥 《蚕业科学》1997,23(1):14-19
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育、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育成了茧丝量高的蚕品种苏(213)和茧层率高、丝质优的蚕品种春(628),然后选配成四元杂交种苏·镇×春·光。经多次鉴定、农村试养、蚕种场试繁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耐氟性较强,制种性能好、茧型大而匀正,茧丝质良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茧层率26%,鲜毛茧出丝率20.59%,茧丝长1419m,解舒丝长1046m,净度95.87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  相似文献   

9.
春用家蚕新品种华瑞、春明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 ,育成了高产、优质春用家蚕新品种“华瑞”、“春明”。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试养、蚕种场试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 ,结果表明 :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 ;体质强健好养 ,蚕体粗壮 ,茧型大且匀整 ,产量高 ;茧丝质优良 ,茧层率 2 6 81% ,鲜毛茧出丝率 19 5 5 % ,茧丝长 14 19m ,解舒率 70 2 3% ,纤度 3 2 72dtex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和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 11 4 5 %、19 6 9%和 2 1 5 3%。  相似文献   

10.
家蚕春秋兼用品种“明·丰×春·玉”的育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利用杂交育种及多元杂交种选配技术,育成了优质、高产、易繁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明.丰×春.玉。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好养,茧形大,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5龄1日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5.22%、11.26%、7.72%,解舒丝长、洁净、鲜毛茧出丝率优于对照,蚕种繁育性能优良。2007年该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春用家蚕新品种“春·兰×玉·帛”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春用家蚕新品种春.兰×玉.帛。经四川省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蚕体粗壮,茧形大且匀整;产量高,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种菁松×皓月提高1.02%、3.65%、4.00%,分别比对照种871×872提高2.65%、6.32%、2.45%;茧丝长、解舒率、洁净、鲜毛茧出丝率分别为1 256 m、90.77%、97.60分、19.90%。该品种综合经济性状优良,适宜在四川、重庆等西部蚕区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2.
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川蚕18号(923·925×928·9214)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十·五”期间培育的优质、高产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2005年1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4年春季以菁松×皓月为对照进行省级室内鉴定,万蚕收茧量21·90kg,比对照种提高10·94%  相似文献   

13.
以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于70年代推广的春用蚕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育和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经10余年的选择培育,育成了茧丝量高、茧丝质优的中系蚕品种苏花和日系蚕品种春晖.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鉴定和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强健好养,茧形大,茧层率26%,鲜毛茧出丝率接近20%,茧丝质优良,解舒率76%,净度94分.茧丝长超过1400米,茧丝纤度2.67旦,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  相似文献   

14.
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金·兰×铭·晖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与系统选育等育种方法,结合春、秋季不同气候条件和叶质条件交替选育技术,兼顾茧丝质和健康性,育成了茧丝质优良的家蚕新品种"金"、"兰"、"铭"、"晖",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配合力测试,筛选出春用多丝量四元杂交组合金·兰×铭·晖。经四川省级实验室及农村区域鉴定表明,该杂交组合饲养容易,产量高,茧层厚,丝量多,丝质优良。在四川省实验室共同鉴定试验中,金·兰×铭·晖的虫蛹统一生命率(95.75%)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当,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鲜毛茧出丝率和洁净分别比对照提高6.26%、10.51%、0.63百分点、0.86分,茧丝纤度均方差比对照小5.82%,综合经济性状超过对照品种。该品种于2015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四川蚕区及长江中下游蚕区春季饲养。  相似文献   

15.
《中国蚕业》2010,31(2):83-84
蜀·黄×川·白(川蚕21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采用杂交育种方式,导入强健好养、茧丝质优、蛾体健康活泼的现行蚕品种的优良血缘,经过多代的改良和提高而育成的限性茧色蚕品种,其健康性、产茧量、繁殖力都达到了现行春用蚕品种菁松×皓月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蚕业》2010,31(1):96-97
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春·兰×玉·帛(川蚕22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根据西部蚕区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强健、高产为选育目标,采用杂交育种和定向选择的方法,培育筛选出的优良蚕品种。该品种于2003-2008年进行了试验室鉴定,2007-2008年参加了四川省新蚕品种室内共同鉴定和全国联合鉴定,2009年3月15日通过了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蚕品审(09)02号]。  相似文献   

17.
春用蚕品种春蕾·激华×826·H72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辐射育种和系统选育等育种方法,历经10 多年春、秋两季严格的后代选择,育成健康性好、发育整齐、繁育系数高的多丝量蚕品种激华,与引进种组配成春蕾·激华×826· H72( 简称川蚕12号) 四元杂交种。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该四元杂交种强健好养,收茧量高,茧丝质优良,其万蚕茧层量比对照种锦5·6 ×绫3·4 高552 % ,健蛹率9591 % ,茧丝长1 439 m ,解舒率72 % ,鲜毛茧出丝率1923 % ,净度97 分。  相似文献   

18.
家蚕新品种923·925×928·9214(川蚕18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十·五"期间结合四川省春季气候、叶质等条件,培育的1对具有抵抗高温多湿恶劣条件的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2005年1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强健性好、产量高、茧丝质优良.  相似文献   

19.
以选育适合省力化饲养及原料茧品质优的家蚕新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秋用强健性家蚕新品种E苏、9902B,并与选拔的优质多丝量品种Z83、Z84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E苏·Z83×9902B·Z84,命名为鄂蚕6号。新品种在实验室品种比较鉴定和育种协作区共同鉴定以及农村生产试养试验中,均表现出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品质优的特点,秋季饲养综合成绩显著超过对照品种黄鹤×朝霞。实验室鉴定鄂蚕6号的虫蛹统一生命率94.93%,与对照品种相仿;茧层率23.46%,万蚕收茧量17.41 kg,茧丝长1 090 m,鲜毛茧出丝率19.15%,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了3.26%、6.66%、8.28%、8.81%。新品种已于201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长江中下游蚕区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20.
选配是育种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了解决家蚕育种中茧丝质与体质之间的矛盾,以16个强健好养、亲缘关系清楚的蚕品种为育种材料,选配了15个杂交原种,再用这15个杂交原种组配成30个四元杂交组合。在夏秋季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的环境条件下选育,从中筛选出抗性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豫·苑×明·晖。北方蚕业协作区秋季联合鉴定结果表明,豫·苑×明·晖与对照蚕品种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湘晖)相比较,5龄经过缩短12 h,4龄起蚕虫蛹率、茧层率、解舒率和鲜毛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蚕品种提高0.97、0.75、2.53和1.64个百分点,万头产茧量、茧丝长和解舒丝长分别比对照蚕品种提高4.32%、8.20%和10.57%。农村试养鉴定成绩表明,豫·苑×明·晖与对照蚕品种华豫·芙蓉×春云·湘晖相比,死笼率低3.99个百分点,盒种产茧量提高7.54%。豫·苑×明·晖2015—2016年夏、秋季在河南省内乡县推广试验200余盒蚕种,平均盒种产茧量30 kg;在河南省淅川县推广试验300余盒蚕种,平均盒种产茧量35 kg。经过河南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苑×明·晖生产的原料茧可缫制高品位生丝,是可以作为省力高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的家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