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土壤条件对澳洲青苹叶片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植于多砾石黏壤土、黏壤土、沙土中的澳洲青苹为试材,通过对叶面积、叶厚、净光合速率、色素含量、根系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测定分析,了解其对不同土壤条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种植于黏壤土和沙土中的澳洲青苹叶面积极显著高于种植于多砾石黏壤土中的,但叶片厚度以多砾石黏壤土最高;在3种土壤条件下,澳洲青苹的根系活力与色素含量相差较小;黏壤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低;沙土的叶片MDA含量最高;多砾石黏壤土条件下的澳洲青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较高。综合各项测试指标及对植株长势的观察认为,澳洲青苹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在3种土壤中均可正常生长,但以在多砾石黏壤土中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
过量表达 DXR 基因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蒿素是从菊科植物青蒿地上部分提取的一种含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类物质,是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青蒿素在青蒿中的含量较低。为了提高青蒿素含量,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DXR的编码区序列,从青蒿叶片cDNA中克隆了DXR基因并将其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FSN中。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青蒿,获得14株转基因青蒿,经PCR鉴定外源基因已插入青蒿基因组中。采用HPLC-ELSD方法对青蒿素含量进行测定,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最高达到野生型的2.84倍,证明了过量表达DXR基因能够有效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过量表达cyp71avl和cpr基因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蒿素是从青蒿植株地上部分提取的一种含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为了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根据GenBank中青蒿紫穗槐二烯氧化酶(CYP71AVl)和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PR)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青蒿cDNA中扩增出了cyp71avl和cpr基因片段,分别连上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然后将cyp71avl和cpr基因的表达盒依次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00中,获得含有cyp71avl和cp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2300-GYR.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青蒿,获得了20株转基因植株,PCR检测以及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被成功地导入青蒿基因组中.采用HPLC-ELSD测定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大部分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高于对照植株,其中,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最高约为对照的2.4倍.该研究证明过量表达cyp71avl和cpr基因是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16,(3):107-110
以1年生绿宝苹果幼树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不同土壤条件的适应性,对植株的生长、叶片的光合及生理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在多石砾粘壤土上的幼树,其株高、新梢生长量、叶面积、可溶性糖及根系活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种植在沙土和粘壤土上的幼树,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种植于后两种土壤的幼树;绿宝苹果幼树的净光合速率在多石砾粘壤土与沙土中种植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种植于粘壤土的幼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3种土壤条件下种植时无显著差异。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及幼树的形态表现认为,绿宝苹果幼树对土壤条件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在多石砾粘壤土条件下种植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生长海拔和采集时间的重庆产酉阳青蒿药材中8种微量元素与有效成分青蒿素的含量, 探讨青蒿药材中物质成分间的关系,为道地青蒿药材的质量评价和种植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法测定青蒿中8种营养元素的含量,青蒿素的含量测定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生长不同海拔的青 蒿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采集时间的青蒿中青蒿素差异极显著(p<0.01),青蒿中的有 效成分与微量元素 Fe和 Cu/Zn等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药材中的微量元素和有效成分作为道地药材的药效学基 础,二者之间的联系可能是中药材在体内发挥作用的原因,可以作为药材质量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释放条件下,研究了3种转基因青蒿品系及其亲本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了各个农艺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3种转基因青蒿目的基因表达变化差异,并利用HPLC-ELSD技术测定青蒿材料中的青蒿素含量.研究表明:在田间栽培条件下,转基因青蒿植物个体发育正常;转基因青蒿在株高、冠幅、茎粗、叶间距、叶形、叶片宽度方面与其受体材料无显著差异,但在个别时间点存在例外;转基因青蒿和其亲本材料的生长趋势大致相似;3种转基因青蒿目的基因表达变化显著,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明显增高,与预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土壤类型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延边烟区黑土、粘土和沙壤土为材料,研究了3种土壤上种植的烤烟各时期生长率和烤后烟叶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各类型烟田土壤pH值、有机质和碱解氮差异不大,其中,粘土的碱解氮含量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黑土和沙壤土,可见氮对烟草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在生育前期,沙壤土上移栽的烟苗前期生长良好,植株高大,但是到了生育后期,鲜干重明显下降。可见,沙壤土不利于保水保肥和烟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影响青蒿成分(青蒿素)含量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蒿为抗疟药的原料,青蒿素是其有效抗疟成分。根据植物形态,将黄花蒿分为不同的茎色、叶色与叶型,测定了它们的青蒿素含量。并用白青杆青蒿栽培于不同生态条件下,以观察其青蒿素含量变化。试验表明,以白青杆青蒿、淡黄色叶与深(细)裂叶型的青蒿素含量最高;生态因子以灌县虹口乡、露地栽培、紫红坭与收获期在9月下旬的青蒿素含量最高。青蒿素含量分别为8.2‰,6.93‰与11.6‰。  相似文献   

9.
CYP71AV1和CPR基因在转基因青蒿后代中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CYP71AV1和CPR基因在转基因青蒿后代中的遗传及表达特性,在获得共转CYP71AV1和CPR基因青蒿(GYR)T0代的基础上,对其T2代用普通PCR和Southern Blot分别检测了目标基因分离比及部分植株中目标基因拷贝数;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部分植株中目标基因的转录水平;利用HPLC-ELSD测定了其青蒿素含量;对其关键农艺性状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虽然目标基因在世代间可以顺利遗传,但其拷贝数则有一些不规则的变化,转基因位点的纯合较难实现;目标基因的表达也受到基因组的修饰限制系统影响。T2代青蒿素含量最高的一组平均含量比对照提高46.9%,植株鲜重和叶片干重则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获得遗传稳定的转基因青蒿株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163团种植打瓜496公顷,平均667米2产量为107千克,最高单产176千克。一、播前准备1.轮作倒茬打瓜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在沙土、沙壤土、粘土上均可种植,但以疏松、肥沃、通气性良好的壤土为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适宜丛枝菌根真菌与黄花蒿共生的土壤磷素水平,为黄花蒿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检测已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的黄花蒿在4种磷肥水平(0、40、80和120mg/kg)下不同生育时期(早、中前期、中、中后和后期)的菌根侵染率、株高、茎基径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收获后检测地上部干物重,枝和叶的氮、磷、钾含量,植株青蒿素含量。【结果】在各检测时期,施磷量80mg/kg的处理菌根侵染率均最高,分别为59.7%、66.3%、76.7%、86.3%和89.0%;菌根化黄花蒿植株地上部干物重、株高、茎基粗和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磷可以促进菌根化黄花蒿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但施磷量超过120mg/kg时促进氮素吸收的作用会下降。40mg/kg以下的低磷处理有利于菌根化黄花蒿植株对磷的吸收。高磷和低磷条件下,菌根化黄花蒿对钾的吸收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钾含量为3.45%~3.95%。施磷量达到120mg/kg时会显著降低菌根化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P〈0.05)。【结论】40~80mg/kg的施磷量最适宜丛枝菌根真菌与黄花蒿共生,植株有较高的青蒿素含量和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野生黄花蒿生物量及青蒿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利用黑龙江地区的黄花蒿资源,对黑龙江野生黄花蒿各时期的生长状态指标--株高、冠幅、鲜质量等进行了观察,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青蒿素含量,研究了黄花蒿生物量变化与青蒿素含量的相关性,比较了黑龙江各地区野生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的差别以及青蒿素在植株中各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各生物量指标在7月中旬增长较快,现蕾期(7月25日)达到最大;生物量的高峰期与青蒿素含量最高时期一致,均为现蕾期,此时期为黄花蒿的最佳采收期;青蒿素含量受地域影响较大,牡丹江市磨刀石镇黄花蒿青蒿素质量分数较高,为937.78μg/g;青蒿素在植株各部位含量差异较大,叶片含量分别为主茎和小枝的18倍和50倍左右,即叶片为青蒿素主要产生部位.  相似文献   

13.
 以黄花蒿为材料,在瑞丽进行黄花蒿田间试验,研究了冬春抑期栽培黄花蒿主要物候期和生长发育情况、植株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与青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花蒿冬春抑期栽培比正季栽培生育期偏短29d;黄花蒿干品产量为1140kg/hm 2,青蒿素含量为0.607%,在瑞丽黄花蒿冬春抑期栽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冬春抑期于未进入雨季的5月中旬收获,很容易利用日晒干燥,且一年两季种植黄花蒿,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减少原料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4.
试验将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两步连续反应的酶(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和紫穗槐二烯合酶)的基因进行融合,经大肠杆菌表达后鉴定其融合蛋白的功能。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具有了双功能酶活性。双功能酶基因的构建,为进一步将双功能酶基因转入黄花蒿,提高青蒿素含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种类提供参考,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附近不同地区生长的6种蒿类植物(叉枝蒿、青蒿、水蒿、茵陈蒿、莳萝蒿和艾蒿)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蒿类植物体内的锌(Zn)含量。结果表明:同种植物对Zn的吸收能力随着根际土壤中Z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9个样地6种植物中,莳萝蒿对Zn的富集能力最强,富集系数为2.44,转移系数为1.97,Zn主要富集在植物叶片中;叉枝蒿和青蒿的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艾蒿和茵陈蒿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35和0.34,富集能力较弱。莳萝蒿是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富集重金属Zn的首选植物,其次是叉枝蒿和青蒿。  相似文献   

16.
过量表达cyp71av1和cpr基因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蒿素是从青蒿植株地上部分提取的一种含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为了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根据  相似文献   

17.
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黄花蒿"元阳种源"进行露地和地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栽培株高、基茎粗、分枝数、冠幅、单株生物量、青蒿素含量等性状均优于露地栽培,且叶蕾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目前,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已在云南主要产区曲靖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离体再生体系,并建立黄花蒿遗传转化途径,选用黄花蒿常规品种428-A为材料,以子叶、幼嫩叶片、顶芽作为外植体,设计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黄花蒿子叶适宜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MS+1.5 mg/L 6-BA+0.05 mg/L NAA培养基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其出愈率及出芽率分别高达89.0%、85.7%,1/2MS+0.05 mg/L NAA+0.05mg/L IAA培养基有利于再生植株不定根的诱导,生根诱导率达94.0%。  相似文献   

19.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主要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中提取,然而黄花蒿在生长过程中会向周围环境分泌青蒿素.为正确评估青蒿素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试验以重庆地区有代表性的两株外生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Sl 8和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Ld3为材料,研究了青蒿素对菌丝生长,H+和有机酸分泌,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青蒿素,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菌丝生物量降幅高达26.89%(Ld3)和89.13% (Sl 8);Ld3分泌H+和草酸的能力增强,而Sl8分泌量下降.随着青蒿素浓度的增加,菌丝的N、P、K含量及吸收量显著减少.当培养基中青蒿素达到80 mg/L时,Ld3的N、P、K吸收量比不加青蒿素的处理分别降低了50.55%、46.30%和42.28%;Sl8几乎丧失对N、P、K的吸收能力.说明青蒿素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但对H+和草酸的分泌作用因菌株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盐栽经验、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省河东地区主要耕作土攘中的钾素状况和钾肥肥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河东地区四种耕作土壤中黄僵土,大黑土,黑垆土钾素供应潜力属高水平,而黄绵土属中上水平。2.钾素在不同土壤粒级中的分布以物理性粘粒含量最高。几类土壤均随<0.01 mm 的物理性粘粒含量增加,其供钾容量增大。3.黑垆土上施用钾不论单施或配合氮磷肥施用都有增产效果,而黄僵土上单施无效,配合氮、磷肥时有增产效果,这可能和该土壤氮,磷养分不足有关。4.通过黄绵土和黑垆土小麦幼苗吸钾模拟试验看出,黄绵土不施肥时土壤释放钾量很低,作物吸钾量也很少,施肥后能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和对作物的供钾量,所以在黄绵土上种植高产和喜钾作物时,应重视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