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省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林地种草养畜已成为一种新的畜牧业生产模式,林草间作,以林护草,以草促林,能达到草丰林茂的作用。有资料证明,在马尾松林下种草3年,可使株高提高1·9倍,树冠冠幅增加1·2倍,土壤侵蚀量减少91%。退耕还林地种植的牧草是多年生植物,省工、省种、易收,生产成本较低,种一次可连续收割5~6年。据测定,中等以上的退耕还林地间作套种苜蓿,平均每667 m2产干草1·5 t左右,按目前国内市场价格600~700元/t,仅牧草一项,纯收入可达600~800元,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地种植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笔者在此就如何搞好林地牧草…  相似文献   

2.
柠条具有旱生型构造特征,根系发达,不但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生长良好,而且在地下水位低、水分条件差的沙地、梁峁坡顶部均可正常生长,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热性.该灌木在具有抗早性的同时,又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柠条具有旱生型构造特征,根系发达,不但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生长良好,而且在地下水位低、水分条件差的沙地、梁峁坡顶部均可正常生长,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热性.该灌木在具有抗早性的同时,又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戈弋 《四川畜牧兽医》2003,30(Z1):77-78
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伟大号召,还草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在还草中,种植牧草具有营养丰富,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饲料(草)资源和蓄水保土、培肥地力、保护生态环境等优越性,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新增长,调整种、养植(殖)业结构,实现现代农业和满足人们需要的绿色食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种植牧草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都突出地体现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和掌握浅翻耕措施对荒漠化草原改良土壤水分及原生植被组成的影响,对此项改良措施的利与弊做一客观的评价,试验对浅翻耕后土壤含水率、牧草组成、四度一量、地下生物量等方面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浅翻耕后地表至地下70 cm贮水量由原生植被的30.42 mm提高到61.52 mm,提高了102.33%;浅翻耕后群落中的3种优良牧草甘草、达乌里胡枝子和沙芦草的密度分别下降了55.69%、93.78%、100%;同时根茎型牧草——中亚白草重要值提高了27.1个百分点,而甘草的重要值下降了1.21个百分点;浅翻耕后12种牧草受到了抑制,重要值下降,11种牧草从群落中消失。说明采用浅翻耕改良措施能使荒漠化草原土壤含水率大幅度提高,为补播牧草新品种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水条件,这也是荒漠化草原补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浅翻耕改良措施应针对中、重度退化草原,不宜针对优良牧草占总品种40.74%的轻度退化草场。  相似文献   

6.
针对毛乌素沙地柠条不同种植密度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选择不同种植密度和自然恢复地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地以狗尾草、虫实、猪毛菜为主要优势种,建植柠条后,种植密度为166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生的植物种草木樨状黄芪、白草开始侵入并逐步成为优势种。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则逐步演替为白草、沙蒿为主的植物群落。群落的植被盖度则以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的较高,分别达到了86.17%、80.33%,3330丛/公顷最低为64.17%,比自然恢复地低13、28%。通过对种植不同密度柠条林各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的计算,发现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最接近20/80的稳定点。可以看出随着柠条带间距的增加柠条带内的植物群落更加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骆进仁 《草业科学》2005,22(5):80-84
甘肃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还草占有重要位置.一个时期以来,关于退耕、还草、还林及其中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争论颇多,对此及相关的还草技术模式、还草区划作了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针对毛乌素沙地柠条不同种植密度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选择不同种植密度和自然恢复地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地以狗尾草、虫实、猪毛菜为主要优势种,建植柠条后,种植密度为166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生的植物种草木樨状黄芪、白草开始侵入并逐步成为优势种。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的带间草本植物则逐步演替为白草、沙蒿为主的植物群落。群落的植被盖度则以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的较高,分别达到了86.17%、80.33%,3330丛/公顷最低为64.17%,比自然恢复地低13.28%。通过对种植不同密度柠条林各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的计算,发现种植密度为2490丛/公顷、1660丛/公顷样地群落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最接近20/80的稳定点。可以看出随着柠条带间距的增加柠条带内的植物群落更加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养殖业也迅速壮大,而且各地养殖专业户开始实行特色养殖。特色养殖业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仅使得养殖产业利润增加,同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方式。本文以农五师九十一团为例介绍发展特色养殖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改良措施退耕还林(草)人工草地的群落组成、地上植物量及多样性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改良后第1年和第2年,2种改良的人工草地的优势种的优势度均高于对照样地,且重新建植人工草地分别较对照样地优势种高度提高了21.8%和32.6%,划破草皮+施肥人工草地分别较对照样地优势种高度提高了30.9%和46.8%,而未...  相似文献   

11.
2008年7月17日-9月18日,对不同类型、不同建植期退耕还草栽培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及牧草营养成分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草不同类型栽培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在采样期内随生长均呈单峰型的变化趋势,地上生物量的最高值多出现在8月23日-9月18日。在7月17日-9月18日,退耕还草不同类型栽培草地牧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在采样期内随着牧草生长呈下降趋势,而粗纤维含量随着牧草生长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不同恢复年限对沙化区柠条林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甘肃省环县甜水镇3、7、15、21 a的人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地以及沙荒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20、20~40、40~60 cm层土样,测定分析不同恢复年限、不同土层土壤养分指标和酶活性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结果】(1)土壤中的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pH值随恢复年限增加逐渐减小;(2)沙荒地中,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在0~20 cm土层最低,在0~40 cm土层中显著低于林地,柠条林地内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的有机碳、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彼此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年限的柠条林对0~20 cm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结皮破坏对退化梭梭林地土壤水分及梭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民勤对20世纪60年代建植的人工梭梭林进行植被恢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结皮破坏可以增加林地水分入渗深度,降低地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率,对退化梭梭有恢复作用。3种改造措施中,土壤水分储存效果以处理Ⅰ和处理Ⅱ较好;结皮的存在易造成坡面径流,而结皮破坏则阻止了坡面径流的产生,并增加了土壤水分入渗;退化梭梭恢复以处理Ⅰ和处理Ⅱ梭梭的枝条成活率最大,达到6.67%,新枝枝数、枝长、基部粗度以处理Ⅰ占优势;新结皮形成方面,处理Ⅰ不易形成新结皮,处理Ⅰ,处理Ⅱ和处理Ⅲ形成的新结皮厚度分别为0.22 cm,0.27 cm和0.38 cm。  相似文献   

14.
荒漠草原不同带间距人工柠条林平茬对林间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带间距柠条林平茬后林间生境的变化对人工柠条中间锦鸡儿的种植和平茬饲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荒漠草原分布的4, 6和8 m带间距中间锦鸡儿林间草原为对象,于2015年4月对3种带间距柠条林进行齐地平茬,研究不同带间距中间锦鸡儿平茬后林间植被、土壤理化性质、气温、风速、风蚀量等变化。结果表明,1)8 m带间距的林间多年生草本物种比例、植被盖度和密度最高(P<0.05),6和4 m间距植被盖度密度接近;3种间距的林间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带间距增加,土壤粉粒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土壤水分以6 m带间距最高,4 m带间距最低。3)林间平均气温以4 m带间距最高,8 m带间距最低,风速大小正好相反;土壤风蚀量呈现6 m带间距最高(P<0.05),4和8 m带间距最低。4)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粉粒含量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粉粒含量、植被盖度呈正相关。研究认为,8 m人工中间锦鸡儿林种植间距对林间植被多样性增加、土壤质量改善和土壤风蚀减少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退耕地上对12个牧草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通过对各牧草的物候期、产草量、青干比、盖度等生产性状和经济指标的分析表明:非洲狗尾草、臂形草、大翼豆3个品种的各经济性状表现优良,能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正常生长,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地区退耕还草的推广草种(品种)。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退耕地上对12个牧草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通过对各牧草的物候期、产草量、青干比、盖度等生产性状和经济指标的分析表明非洲狗尾草、臂形草、大翼豆3个品种的各经济性状表现优良,能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正常生长,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地区退耕还草的推广草种(品种).  相似文献   

17.
柠条是豆科锦鸡儿属植物栽培种的通称,其中,中间锦鸡儿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恢复型柠条灌木,平茬是促进柠条植株再生的重要手段。为了探讨生长季不同月份平茬对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宁夏盐池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生长季不同月份平茬土壤细菌16S rDNA基因V3~V4区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土壤理化因子,分析了人工柠条生长季不同月份平茬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是生长季4-10月平茬的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的优势细菌门,7个不同月份平茬分组之间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己科河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存在差异,其中第一优势细菌门变形菌门排序为:Y9>Y8>Y4>Y5>Y7>Y6>Y10,9月最高,为29.74%,显著高于10月(P<0.05),其他各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5月平茬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且显著高于4、6、7、8、9月(P<0.05);9月平茬的酸杆菌门丰度最低。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也在不同月份平茬之间具有一定差异,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依次为:Y8>Y7>Y4>Y5>Y6>Y9>Y10,多样性较高的是4、6月平茬,9月平茬显著低于其他各月(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不同月份平茬影响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细菌分布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是全磷、速效氮、有机质。放线菌纲、酸微菌纲与土壤pH正相关;α变形菌纲与土壤有机质正相关;δ-变形菌纲与含水量、全钾呈显著正相关;γ-变形菌纲、芽单胞菌纲与有机质、速效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平茬各月土壤细菌群落特性存在差异,土壤细菌优势菌群分布丰富、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柠条旺盛生长季的4-8月平茬优于生长期末的9-10月,对于维持柠条的生态效益和开发利用柠条饲草料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小林  侯庆丰  杨鼎 《草地学报》2021,29(4):772-779
退耕还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青海省以农业收入占主导的乐都县、牧业收入占主导的刚察县和农牧业收入兼有的尖扎县为研究区,从单个农牧民家庭的角度分析退耕还草政策与农牧民家庭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分析时,与未实施退耕还草的农牧户相比,退耕还草政策显著降低了农牧民家庭人均农业收入(P<0.05...  相似文献   

19.
在海拔2 530 m的南方冷凉山区退耕地上对18个牧草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通过对各牧草的物候期、绝对生长率、相对生长率、茎叶比、产草量、青干比、净同化率等生产性状和经济指标的分析表明18个牧草品种中15个品种能在冷凉山区正常生长,其中多年生黑麦草(马达)、多花黑麦草(旺饲)、紫花苜蓿(WL-612)和紫花苜蓿(四季旺)、白三叶(海法)各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冷凉山区退耕还草的推广草种(品种).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冷凉山区退耕还草适宜牧草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海拔2530 m的南方冷凉山区退耕地上对18个牧草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通过对各牧草的物候期、绝对生长率、相对生长率、茎叶比、产草量、青干比、净同化率等生产性状和经济指标的分析表明:18个牧草品种中15个品种能在冷凉山区正常生长,其中多年生黑麦草(马达)、多花黑麦草(旺饲)、紫花苜蓿(WL-612)和紫花苜蓿(四季旺)、白三叶(海法)各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冷凉山区退耕还草的推广草种(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