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牛体培黄成黄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1大产黄量永寿县豆家乡豆某饲养的1头5岁母牛于1988年10月19日施行人工植黄术,植黄后一切正常,于1992年10月1日施行取黄术,取出牛黄湿重172g,干后重54g,质量优良。此例到目前为笔者遇到的人工培植牛黄之最。另外笔者在屠宰场遇到1例天然牛...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培植牛黄技术,自1974年问世以来,在十余年的探索研究中得知,牛黄床是影响牛黄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县培植牛黄研究会设计的增收牛黄床,在不加大黄床外围体积的情况下,采取椭圆沟回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7.
牛黄(Calculus bovis)系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动物的胆囊、胆管或胆管中的结石,是多种中成药的材料,是一种珍贵的药材。但是,由于天然牛黄货源奇缺,价格昂贵,为此,在国内有很多人采用人工合成牛黄来代替天然牛黄。由于天然牛黄中含有多种微  相似文献   

8.
通江县天然形成牛黄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采用鼠耳肿胀法、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法、棉球植入法观察了胆红素含量不同的培植牛黄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中胆红素培相干株内和低胆素培植牛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和琢小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天然牛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比较药理学研究方法,观察了中胆红素培植牛黄,低胆红素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及蛋白胨所致大鼠发热体温和正常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3种牛黄均能寺降低大肠杆菌内毒素和蛋白胨所致大鼠的发热体温,其中,低胆红素培植牛黄的解热作用强于天然牛黄和中胆红素培植牛黄。  相似文献   

11.
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20头黄牛通过手术方法将模拟动物胆囊植入牛腹腔内,术后3个月在模拟动物胆囊内形成培植牛黄9.55±2.81g,经模拟动物胆囊引流胆汁38.72±19.40L。对20个培植牛黄样品成分含量测定,胆红素为28.72±8.84%,胆酸为10.03±2.76%。培植牛黄电镜扫描呈蜂窝状结构;培植牛黄石腊切片后进行PAS、Alcian蓝-PAS、AlizarinredS钙染色,证明培植牛黄的基质为中性粘多糖和少重酸性粘多糖构成。对模拟动物胆囊内胆汁成分含量测定表明,胆酸含量始终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粘蛋白含量较术前升高(P<0.05)。培植牛黄的药理作用和急性毒性和天然牛黄相似。模拟胆囊内含菌量增加,达1.7亿个/m1,主要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2.
用散养黄牛研究了复植、不同育黄期限及无核育黄对牛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植可极明显地提高牛黄产量(P<0.01);育黄二年比一年牛黄产量明显提高(P<0.05);无核育黄确能形成牛黄微颗粒。  相似文献   

13.
<正>前言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使用的药品。培植牛黄取出后的清洗、干燥、脱床、除杂等环节是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不可忽视因素。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经理论分析总结,将如何加工培植牛黄成为一种合格的药品这一技术进行探讨。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的药品,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因素除植黄成黄等技术环节外,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培植牛黄产量的有关因素试验表明,埋植异物以塑料网架和10#菌株为宜;植黄方法以常规术为主;植黄时间愈长,其产量愈高。不论黄牛,牦牛以5-6岁龄较好,性别不限。培植牛黄质量检验表明,11批样品中符合药用标准的有6批,合格率为54.5%。至1191年底,推广应用植黄技术的施术牛达30905头,手术成功率99.6%,范围达12个地区包括83个县(市,区,场)中424个乡的946个村。  相似文献   

15.
牛黄(Calculus bovis)为牛科动物牛的胆管、肝管和胆囊内的结石,系病理性产物,又名丑宝、胆黄、土精等。系名贵中药材之一。目前,牛黄分为天然牛黄、人工合成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三种。天然牛黄系自然产生于牛体内的胆结石,所以称为天然牛黄。天然牛黄自然发生率为0.2%左右。天然牛黄产量少,国内外均以人工合成牛黄补充天然牛黄之不足,因此,世界上人工合成牛黄应运而生,我国于1956年由天津制药厂首次合成。其药理及药效远不如天然牛黄。人们便寻求其它方法获取与天然牛黄相同的牛黄。林如忠等(1974)首次在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讨影响人工培植牛黄形成的内外在因素,以便为牛体内人工培黄技术的改进、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作者通过对天然牛胆石症高发区生态环境调查及牛体内牛黄形成的模拟试验,对影响牛体内牛黄形成的有关内外在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调研结果表明,牛体内牛黄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土壤、水质等生态性因素,菌株宜选用毒力弱的大肠杆菌(EPEC),并加入适当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19.
牛黄是牛的胆结石,名贵中药材,在牛体中的自然机遇率仅万分之一,在我国产量最高的年份也只有100多公斤,但我国每年对牛黄的需要量在70吨左右,差额多靠高额的外汇进口,实际上还是未满足过市场需求。基于这种情况,科技工作者在70年代初试验成功了在活牛体内培育牛黄的新技术,并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最近从在北京和洛阳召开的两次人培牛黄会议上获悉,截至目前已有29省市区开展了此项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植黄牛数达30多万头,培育牛黄达1000多公斤,其中植黄最多的省区有云南(10万头)、河南(8万头)、陕西(6万头)、内蒙(4万头)、四川(2万头)和山东(1万头)。现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