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汊汉 《农业考古》2003,(4):1-11
为了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法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决定从2003年至2005年为“中法互办文化年”。从2003年秋至2004年夏,先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作为法国第二大城市的里昂市,于2003年11月7日至9日,在里昂市特地举办了“中国茶文化节”。由里昂市政府、法国中  相似文献   

2.
吴姗 《农业考古》2003,(4):30-31
11月的法兰西,四处弥漫着中国茶的芳香。在法国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中,里昂市专门举办了“中国茶文化节”。我们南昌女职茶艺大专班同学受母校和家乡嘱托,作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使者,来到了浪漫之国法兰西。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形成一门冲泡和品饮艺术——茶艺。为了使这种独特的茶文化得以传播,法国茶文化协会和法国里昂市政府共同举办“中国茶文化节”。茶艺表演在市政厅举行,300多位政府官员和文化名人正襟危坐,  相似文献   

4.
吃茶吟     
恒章 《农业考古》2004,(4):82-82
茶,产自华夏,流布五洲。茶,草之系,木之本,叶之嘉;绿如滴,红胜火,白过帛,黑似铁。屈曲弯折,揉作一团,或尖或片,并饼亦沫,嗅之馨香,藏之流韵,沏之成汤,饮胜王浆。啜之品之,先苦后甘,滋腹润肺,荡浊扬清,气舒神爽。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中国茶之起源,源于古代,传说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之益智健身功能,中国饮茶已有3000余年历史。晋代郭璞注《尔雅》,明确“茶”的含义。进入唐代,伴随着灿烂的盛唐文明,茶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陆羽著成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陆羽推荐湖州紫笋茶为贡茶;浙江长兴顾渚山建起贡  相似文献   

6.
刘盛龙 《农业考古》2004,(2):154-154
我曾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宜宾电视台举办的《茶之秀》文艺晚会,观看了市里有名的“景盛茶坊”“亨达茶楼”“假日茶楼”及“叙府茶业公司”表演的“乌龙茶艺”“绿茶茶艺”“水果茶艺”,使人得到了美的享受,受到了艺术的感染,文化的熏陶。我最早接触到茶艺是在1989年北京举办的中国茶文化展示周上,那时我观看了台湾代  相似文献   

7.
信阳茶俗和茶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阳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制茶、种茶历史。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本文着重介绍信阳以茶敬客的饮茶习俗、以茶为礼的风习及信阳毛尖茶艺。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的文化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中国的传统茶文化,探讨普洱茶的文化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9.
周日,茶友老丁带来一位“海归”朋友,我昔日的同窗尹君。“有客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大声寒暄着,忙用今年的“雨前龙井”待客。未及落坐老丁却就日前对“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话题谈论起来。“去年,我在法国里昂歌剧院看了一场歌剧。”尹君不甘寂寞,说起了他在国外的事情。老丁忙拦住尹君的话兴说:“我们说茶,你扯什么歌剧呀!”品着龙井茶的尹君,故意冷落老丁的话,道出了一番殊途同归振聋发聩的话来:歌剧的名字叫《茶》,是我国的世界著名作曲家谭盾作曲和指挥,法国著名导演斯丹尼斯·罗蒂执导,因而受到欧美歌剧界和文化界的极大关注,演出…  相似文献   

10.
李荣林 《农业考古》2000,(4):37-39,48
只要你认真关注茶叶,你不会不知晓茶文化,而研究民俗植物学的人也不能不涉猎茶文化。在文献中我们常可以看到民俗植物学的文章,如写乌饭树的民俗植物学,写莲的民俗植物学,还有写荠菜的民俗植物学,这样推演下去我们可以认为差不多每一种为人类长期驯化利用的植物都包含着某种文化学的东西。我们不是常听人们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梅傲霜雪,松柏长青”吗?在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这种托物喻事,借物传情,而为文而为诗的事例真是不胜枚举。所以有人谓对植物的经济利用研究较多,而对植物的民俗文化价值关注较少,不知何指…  相似文献   

11.
许乐江 《农业考古》2002,(2):196-197
读关于茶的文赋诗词 ,神游其中 ,使人悠然忘世 ,心归于静 ,真有一种“杯水如名淡”的意境。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上 ,茶文化犹如一朵芳越椒兰的奇葩 ,其德操所蕴 ,不同流俗。茶与文赋诗词 ,在中国都是源远流长 ,而又密切相连。从写《赋》的杜育 ,写《封氏闻见记》的封演 ,写《茶经》的陆羽 ,直到写茶诗的皎然、卢仝、苏轼、王世贞等 ,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来。在茶与文赋诗词的密切关系中 ,古人有许多妙论。汉代大医学家华佗著《食论》说 :“苦荼久食 ,益意思。”《神农本草经》云 :“荼叶苦 ,饮之使人益思。”诗仙李白得族侄僧所赠玉泉仙人…  相似文献   

12.
胡迎建 《农业考古》2002,(2):293-295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诗的国土。中国人历来爱饮茶,日常生活离不了它,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之一。闲时品茗,养心怡神,“一瓯徐饮最怡神”;炎热时饮茶驱热,“闲品七瓯烦暑去”,可谓功能妙品。茶可用……  相似文献   

13.
湖北茶泉     
冯祖祥 《农业考古》2002,(4):160-164
茶之为饮 ,传说起自于随州厉山神农氏部落 ,饮茶历史固为悠久。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 ,已逐步认识到水质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茶汤的色、香、味的发挥 ,择水烹茶 ,尤为切要。陆羽在《茶经》中云 :“其水 ,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 ,拣乳泉 ,石池慢流者上。其瀑布湍漱 ,勿食之。久食 ,令人有颈疾。”“其江水 ,取去人远者。井水 ,取汲多者。”明·许次纾《茶疏》 :“精茗蕴香 ,借水而发 ,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古人其言虽简 ,而于论水备至。湖北地处长江中上游 ,境内崇山峻岭 ,峡谷幽邃 ,溶洞伏流 ,茶泉分布…  相似文献   

14.
茶声之诗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1,(4):170-172
古代的文人墨客 ,往往喜欢自己动手煎茶 ,这主要可能是由于两个原因 :其一 ,自己煎起来的茶好吃 ,至少是更合乎自己的口味。其二 ,当作一种享受 ,换言之 ,就是享受煎茶的乐趣。在煎茶中 ,文人墨客们颇为快意和悦耳的是茶声。茶声 ,即是煎茶水时水进入沸腾阶段所发出的声音 ,根据他们的不同感受 ,于是茶声变成为风声、雨声、水声、车声、虫声、乐器声等。出现在为数众多的茶诗词中。一、风声(一 )松风 :风吹松树林所发出来的声音 ,诗家最爱用。例如《伯坚惠新茶》(金代刘著诗 ) :“建溪玉饼号无双 ,双井为奴日铸降。忽听松风翻蟹眼 ,却疑春雪…  相似文献   

15.
16.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2,(4):171-174
茶花 ,有人喜欢它 ,也有人讨厌它。例如 ,搞茶叶生产的人 ,因为他们希望多收获一点茶叶 ,但如果茶树花果多 ,就会影响到茶叶的产量 ,所以他们便讨厌茶花 ,于是甚至采用人工摘除茶花茶果 ,或者喷上药剂来达到减少茶花的目的。而养峰人则喜欢茶花 ,因为茶花也是蜂蜜的主要来源之一 ,如杭州茶叶试验场每年茶花开放季节 ,都有一些养蜂的专业户到此安营扎寨 ,住上几个月 ,采下大量的蜂蜜。而一些诗人 ,他们认为茶花具有高雅的品格 ,因而对它喜爱 ,并加以赞美。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历代咏茶花诗词。茶花二首 苏辙作黄蘖春芽大麦粗 ,倾山倒谷采无…  相似文献   

17.
户佳织 《农业考古》2004,(2):162-163
听说,拉丁语的Schola的意思是学校,原本的含义是少数朋友一起涵养情趣、探讨学问。袁勤迹女士是中国政府首次认可的高级茶艺师之一。她在自己的工作室开办了茶艺培训班恰恰如拉丁语的Schola一样优雅而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8.
罗庆江 《农业考古》2001,(4):339-341
“茶道” ,这个看来只属于日本的专有名词 ,而今却成为我会的名字。当我与学生们筹组“澳门中华茶道会”的时候 ,就有人毫不客气地批评 :现今中国流行什么都叫“道” ,“道”是什么 ?“茶道”是日本的 ,不要把自己东洋化 !我不以为然 ,我认为凡出自我国 ,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特征的精致行茶方式就应叫“中国茶道”。所谓“精致行茶方式” ,是包括已精进了的泡茶技术与具逻辑、富美感的动作设计。“茶道”应以“茶”为中心、“无心”为要求、“敬”为宗旨 ,通过色、声、香、味、触、法达至眼、耳、鼻、舌、身、意的最佳感受 ,从物质享受达至…  相似文献   

19.
语丝     
茶的自语:一杯白水,几片叶子,便成了我的一世。几经风浪,几度沉浮,是旅途中几支凸折的歌。泡白了自己,滋润了他人,才是完整的一生。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怜惜。只要你拥有,只要你热情。为了你的生活丰富多彩,我将为你献身。没有万紫千红,没有百鸟齐唱。但只要你和我相会,春天便在你心间。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中韩茶文化交流会而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悦 《农业考古》2002,(4):1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