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子王旗地处乌盟后山地区,是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旗县之一。全旗风蚀沙化面积为290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1.82%,而且分布较广,遍及农牧区。尽管近年来营造了13.5万亩农田防护林,但大部分农田仍受  相似文献   

2.
乌盟后山地区的商都县二道洼乡,由于风沙危害严重,今年被国家列为“三北”防护林二期重点工程项目,还被乌盟定为后山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模式点。今年这个乡以农田防护林为主,春雨两季共造林6681亩,占总任务的95.4%;四旁植树1.5万株。其中,完成重点工程2674亩,占总任务的66.8%。在完成的重点造林工程中,包括农防林1064亩,总计林带49条、6.03万延长米;草灌乔围栏478亩;片林1132亩。经过检查验收,重点造林工程平均成活率81.3%,当年高生长平均40厘米,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乌盟后山跨旗县生态工程实施一年来,经过全盟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大力度退、大面积种、大踏步迈、大干快上的良好局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好成绩。1998年,盟委、行署针对后山地区58个严重风蚀沙化乡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实际,决定实施后山跨旗县生态工程。利用3年,沿农牧交错带西起四子王旗大井坡,东至化德县七号乡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50公里的严重风沙害区建成一条绿色生态带,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95万亩,建设基本农田防护林6万亩。一年来五旗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大规模生态治理,完成退耕…  相似文献   

4.
金秋时节,中共乌兰察布盟委员会和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联合召开了“乌盟后山风沙害区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任务是,研究在后山风沙害区的五十四个公社,推广商都县西井子公社营造农田防护林的经验,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奋战七年,使这些地区都达到西井子现在的水平。乌盟后山地区处于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森林草原和西部荒漠戈壁之间的一个干旱地带。这里的地质条件,存在着潜在的沙化因素,加之过度开垦,植被遭到破坏,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5.
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属于干旱草原区,从开垦以来,大量原始植被遭到破坏,以土壤风蚀沙化为特征的生态系统急剧恶化,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沙漠化已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控制风蚀沙化,促进农牧业稳定高产,保障人民生产生活,1975年,盟委、行署提出在后山地区联合营造农田防护林。西井子乡是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54个风蚀沙化危害严重乡之一,该乡广泛发动群众,从1975年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  相似文献   

6.
46.3%的得来     
土默特左旗沙尔营乡地处丘陵地区,气候干旱,土地沙化严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放宽了林业政策,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这个乡从一九八一年开始,连续五年造林75019亩。其中新植农田防护林5765亩,四旁植树54万多株。去年秋季调查:全乡新造林的平均保存率为69%。沙尔营乡现有林地面积104820亩。其中农防林12000亩,形成304个网眼,保护农田35280亩。四旁植树140多万株。全乡森林覆被率达46.3%,户均有林地21亩,入  相似文献   

7.
乌素图乡位于乌盟察右中旗后大滩地区,是全旗风蚀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因生态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收入低而不稳,1991年被确定为国贫乡。到1994年,全乡风蚀沙化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46.5%,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7.8%。全乡50%的自然村已经到了沙进人退的境地。有2000多人举家外迁,另谋生路。由于风沙危害,每年有10%的耕地被迫改种或毁种,严重地带每年风蚀表土3厘米以上,并以年均2.5%的速度蔓延。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广大农民走出粮化…  相似文献   

8.
乌盟商都县二道洼乡地处乌盟后山风沙危害区,总面积25万亩,1984年前全乡仅有林木2.1万亩。1984年以来,他们重管护,促造林,林业生产得以迅速发展。1984年到1986年三年林木保存面积净增1.48万亩,林木覆被率达到14.3%。三年来,他们制定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人畜毁林现象。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领导班子重视。这个乡的乡、村领导始终把林木管护工作当作发展林业的一件大事来抓。除定期研究布置外,平时也经常  相似文献   

9.
榆树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特别是乌盟后山地区榆树造林面积约占整个造林面积的80%以上。榆树耐低温、耐干旱、耐瘠薄。也比较能抗盐碱,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但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榆树大面积的死亡。据统计乌盟后山地区八○年死亡榆树面积约7万亩。部分林场榆树死亡率达80%,给林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为了控制榆树的死亡,我们于八○年六月到十月,协同乌盟森林病虫防治站及有关旗县林业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局了解到,陕西自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以来,全省累计完成造林5393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成为陕西绿水青山的重要支撑。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陕西自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后,累计完成造林5393万亩,花椒、核桃、红枣等经济林面积由156.8万亩增加到3060万亩,工程区域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9%提高到34.98%;陕西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00万亩减少到当前的2030万亩,860万亩流动沙地全部得到治理,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栓牢"流动沙地的省份。  相似文献   

11.
太仆寺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端,背靠浑善达克沙地,系阴山北部丘陵半干旱地区、风蚀沙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的发展.建国后,太仆寺旗林业从无到有,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被纳人“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后,造林绿化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全旗现有林地面积达到27万亩,其中农防林1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6%.农田防护林初具规模,个别乡、村已成体系.如永丰乡、五面井乡、万寿滩乡、沙沟乡农防林发展很快,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其中有些村全部置于林  相似文献   

12.
成功之路     
商都县西井子乡人民历经15年艰苦创业,在31万亩风蚀沙化区域筑起了绿色长城。 15年前,西井子乡沙化面积达到13万亩,占仝乡总面积的41%,其中严重沙化  相似文献   

13.
俄体乡位于兴安盟科右前旗西南部,地处半干旱浅山丘陵区,总土地面积35.3万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 该乡从1987年大力开展以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到现在一个以水土保持林,经济林为主体,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已基本建成。目前,有林地面积已达13.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7年的18.2%提高到37.7%;人均有林地面积8.06亩,营造农防林带120条、6万延长米,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境内2条河全部栽植护岸柳,1008个山头已绿化670个。俄体乡现在田渠路林配套建设已成格局…  相似文献   

14.
我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按期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任务。一九八四年,按照林业部统一部署,对我省三北防护林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规划宜林地总面积一千四百零二万五千亩。第二期工程(1986—1990年)的建设任务初步确定造林六百一十一万五千亩,封山(沙)育林(草)五十万零六千亩。完成第二期工程建设任务,我省中西部地区的森林复盖率将由第一期工程结束时的12.7%提高到18.9%。到那时,一个区域性的  相似文献   

15.
以营造农田防护林闻名中外的赤峰市郊区太平地乡,对自产的杨木进行综合利用深加工,先后办起了胶合板厂、钢木家具厂、纤维板厂,使每立方米木材的产值由200元增加到1000多元。这个乡从60年代开始大面积营造农田防护林,目前有林地面积达3.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2%,其中农田防护林176条,长236公里,形成203个网  相似文献   

16.
集粹     
我国林业“八五”任务五年内,造林3.75亿亩,封山育林面积2.7亿亩。1995年,森林覆盖率要由目前的12.9%提高到14%左右;抚育中幼林2.49亿亩,迹地更新面积达到7950万亩;重点建设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等,以及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一、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生态系统工程,通过10年的建设,已使这一地区的生态条件、环境面貌和资源种类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林木覆盖率由工程开始前的4.3%增长到1987年的13%。农田防护林占耕地面积的比例,由0.8%  相似文献   

18.
进入实施“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乌盟各族人民响应盟委、行署提出的“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础,五年迈出新步伐,十年有个大发展”的号召,掀起了植树造林、绿化乌盟的新高潮。经过一年奋战,共完成人工造林88.88万亩,为自治区下达64万亩任务的138.9%,比前年增加了6.2%,新育苗8521亩,义务植树  相似文献   

19.
乌兰察布盟从1994年实施了“进一退二还三,调整优化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的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乌盟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到2001年,全盟已累计退耕1200万亩,种树种草1020万亩,保存面积900万亩,其中700万亩产草见效,宜林“三荒”及小流域治理种树种草658.9万亩,完成人工造林790.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4年的6.88%提高到8.35%,林草覆盖率由1994年的30%提高到40%,局部地区形成了小…  相似文献   

20.
翁牛特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西缘,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程度指数最高的地区,沙化土地面积728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0.9%,占全市沙化土地面积的25%。有8个苏木、乡、镇,5个国有农牧场地处风沙区内,沙区人口约14万人。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当地群众致富的道路,成为翁旗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