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云南黑山羊频密产羔模式下的繁殖效率,开展了云南黑山羊两年三产频密繁殖试验,对舍饲和放牧+补饲条件下云南黑山羊的胎均产羔数、羔羊断奶成活率、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舍饲条件下胎均产羔数2.34只±0.72只,放牧+补饲条件下胎均产羔数1.90只±0.64只;2舍饲羔羊断奶成活率89.75%,放牧+补饲羔羊断奶成活率91.14%;3不同饲养方式下羔羊的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断奶羔羊有一个发育良好的瘤胃,可利用质量好的天然牧草、粗饲料进行放牧或舍饲育肥。但由于天然牧草和粗饲料中蛋白质不足、消化率低,所以育肥效果也最低。为了解决断奶羔羊育肥中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开辟非蛋白质饲料的来源,降低补饲育肥羔羊的饲养成本,提高羔羊肉品质,增加经济收益,我们于1984年7月1日至10月5日进行了藏羊断奶羔羊补饲尿素的育肥试验。  相似文献   

3.
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育肥增重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的4月龄断奶羔羊中选择日龄为(130±10)d的母羔和去势公羔(羯羔)各30只作为放牧补饲组,从淘汰群中选择与放牧补饲组日龄相近的母羔和去势公羔(羯羊)各30只作为舍饲组进行舍饲育肥,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饲养模式,设放牧补饲和舍饲育肥两种,其中,放牧补饲的羔羊按照原厂方式,每天在天然草场上放牧并每只补饲玉米(风干基础)300 g,舍饲育肥的羔羊,按照试验设计饲喂全混合日粮;第二因素为性别,分为母羔与羯羔,育肥期3个月。育肥结束时,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从舍饲育肥和放牧补饲的羯羔组中每组选择接近平均体重的6只羯羔屠宰,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羯羔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放牧补饲相比,舍饲模式的育肥体重和增重显著增加,育肥期内舍饲组的日增重较放牧补饲组提高69%,饲料转化效率是放牧补饲组的2倍。屠宰试验结果表明,舍饲模式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显著提高,分别较放牧补饲组增加64.60%、27.56%、37.39%。因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进行短期舍饲育肥与放牧补饲相比,对增重性能、饲料转化效率和屠宰性能的促进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产肉量。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羔羊育肥方法多指羔羊断奶(传统断奶20~24周龄),采用纯放牧或放牧基础上适当补饲精料的管理方法达到育肥的目的。1987年6月,我们参照国外育肥羔羊的方法,在农十师一八七团十三连进行了一次羔羊育肥试验。羔羊6周龄断奶,采用全精料日粮,在全舍饲条件下育肥(简称新法育肥)。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全舍饲、放牧+补饲条件下12月龄龙陵黄山羊背最长肌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龙陵黄山羊全舍饲组羊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分别为69.35%、18.84%、7.88%和1.20%;放牧+补饲组羊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分别为69.93%、19.20%、8.87%和1.26%。(2)全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羊肉均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胆固醇含量低。(3)氨基酸种类含量丰富,全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17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24.12 g/100 g和25.76 g/100 g;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丰富,全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羊肉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2.86%和39.83%。  相似文献   

6.
1羔羊育肥羔羊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的特点,饲养成本低,经济效益高,适合现代高效养殖生产要求。羔羊育肥就是羔羊断奶后在舍饲的条件下,每天满足青绿饲草,补饲以玉米、  相似文献   

7.
<正> 以往羔羊育肥方法多指羔羊断奶(传统断奶20—24周龄),采用纯放牧或在放牧基础上适当补饲精料的管理方法达到育肥的目的。1987年6月,我们参照国外育肥羔羊的方法,在农十师一八七团十三连进行了1次羔羊育肥试验。羔羊早期(6周龄)断奶,采用全精料日粮,在全舍饲条件下育肥,称新法育肥.现将试验情况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环县绒山羊冬季饲养效果,把6月龄的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辽宁绒山羊(♂)×子午岭黑山羊(♀)杂种一代羔羊(简称F1代羔羊)作为试验对象,以环县农民群众传统采用的饲养模式——放牧加少量补饲(简称"放牧+补饲")作为对照,采用全舍饲方式对两个试验群体进行60d的育肥试验,综合测定绒山羊羔羊的生长结果、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群体内,全舍饲组的育肥末重、育肥期增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极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P0.01)。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全舍饲组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是102.5g、10.75kg和47.66%,分别较"放牧+补饲"组提高了87.2g、3.46kg和12.54%。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是117.2g、11.71kg和49.62%,分别较"放牧+补饲"组提高了96.7g、4.16kg和13.83%。全舍饲组的失水率和嫩度显著低于"放牧+补饲"组(P0.05),其它肉品质指标在全舍饲和"放牧+补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纯收入较"放牧+补饲"组同类型羔羊分别提高了110.2和75元。因此,较传统饲养模式,全舍饲育肥能够明显增加环县绒山羊羔羊冬季生长效果和产肉性能,改善部分肉品质,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采用补饲不同饲料的方法对放牧羊和舍饲条件下的育肥羊、奶牛和母羊、羔羊进行了补饲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增重、产奶量的提高和防止地方性流产等效果明显。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沂蒙黑山羊生长的影响,选取最合适育肥的饲喂方法,于2018年8月选取体况相近的3月龄断奶沂蒙黑山羊羔羊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采用放牧+补饲、精粗饲料早晚分开饲喂、全混合日粮早晚两次饲喂及全混合日粮早晨一次饲喂4种饲喂方式进行试验,试验期60 d,15 d预试期。试验结果表明:舍饲沂蒙黑山羊的生长效果明显好于放牧+补饲;在舍饲中,饲喂全混合日粮要好于精粗饲料早晚分开饲喂,而全混合日粮早晚两次饲喂和早晨一次饲喂对沂蒙黑山羊生长影响不大。对于体尺体重指标,与体重相关性最大的是胸宽(r=0.963),其次是胸围和管围(r=0.638,0.591),同时发现体长和管围极显著相关(r=0.991)。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舍饲全混合日粮要高于放牧+补饲及精粗分开饲喂,同时相比之下,全混合日粮饲养早晨一次饲喂在保证沂蒙黑山羊育肥效果的同时可使饲喂更加方便及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索牧区牦牛育肥的最佳饲养方式,促使牦牛商品化,消除越冬时消瘦和死亡风险,实施牦牛高效饲养技术与适时出栏技术相结合,改变本地区传统的放牧饲养模式,促进牦牛业向效益型畜牧业转变,为今后普及牦牛全舍饲育肥、放牧补饲育肥等饲养方式,提供可靠数据和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方法]于2012年11月~2013年4月,在贵南县开展了牦牛全舍饲、放牧补饲两种育肥方法,并对其生长情况及育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4个月的育肥,全舍饲育肥组、放牧补饲组、对照组的体重分别为162.00、164.70、100.40。且对照组与牛舍饲组、放牧补饲组的体重增长影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管理模式与营养水平对热区肉牛育肥的影响,试验一采用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和婆罗门牛、本地黄牛与1/2婆罗门牛×1/4莫累灰牛×1/4云南黄牛(BMY牛)5个品种各10头,通过90 d生长性能与平均日增重(ADG)测定,筛选出BMY牛为适宜热区推广品种;试验二选取体重约160 kg的BMY公牛40头,分成5组,每组8头,分别采用全放牧不补饲、自由放牧+补饲精料1.0 kg、舍饲牧草+补饲精料1.0 kg、2.0 kg、3.0 kg的方式,在热区进行相同品种不同管理模式与日粮营养水平育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管理模式与日粮营养水平下,BMY牛对热区环境的适应性与生长性能表现最好;在相同品种同等营养水平下,舍饲育肥的效果明显优于放牧管理;在相同品种相同管理条件下,保持3.0 kg日粮营养水平可获最高育肥效益。说明在我国热区选择BMY牛并保持3.0 kg以上日粮营养水平舍饲育肥能获取最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羔羊育肥,就是对出生后的公羔羊采取前期放牧加补饲,后期舍饲强度育肥的办法,使其实现当年产羔当年出栏,以此提高饲养经济效益的饲养方法。1羔羊育肥的好处肥羔瘦肉多,品质嫩,膻味轻,市场俏,价格高,经济效益高。羔羊出生后最初几个月,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周转快,收益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云南地方云岭黑山羊和龙陵黄山羊羔羊的生长及屠宰性能进行研究。新出生的云岭黑山羊和龙陵黄山羊各16只用于本试验。试验山羊采用白天放牧、晚上补饲的半放牧饲养方式,补充饲料粗蛋白18.5%、代谢能12.5MJ/kg。饲养150d后,屠宰云岭黑山羊和龙陵黄山羊各8只。结果显示,云岭黑山羊出生体重显著高于(P=0.03)龙陵黄山羊,但断奶体重2个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云岭黑山羊宰前体重(P=0.05)、宰后空体重(P=0.05)、热胴体重(P=0.04)、胴体脂肪重(P=0.02)和胴体脂肪沉积率(P=0.03),显著大于龙陵黄山羊。云岭黑山羊肝重比(P=0.03)、肠重比(P=0.03)和胃重比(P<0.01)显著大于龙陵黄山羊。本试验表明,云岭黑山羊较龙陵黄山羊更具备生产羔山羊肉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笔者意在探索舍饲条件下不同营养水平对龙陵黄山羊羯羊的影响,为合理、高效、经济育肥提供科学依据。将48只18 kg左右的羯羊分成4个组,把整个育肥期分成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每个阶段30 d,在不同阶段各小组分别喂给不同蛋白营养水平(16.5%和13.5%)的饲料。结果表明,在前期、中期、后期不同蛋白营养水平饲料对18 kg以后羯羊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影响,4个组全期日增重分别达113.8 g、135.2 g、127.0 g和144.6 g,日增重水平差异不显著,但总体表现出前期、中期、后期生长速度逐步增快的趋势。从目前羯羊价格和饲料成本价格看,龙陵黄山羊羯羊舍饲育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一)羔羊育肥羔羊断奶后在舍饲的条件下,每天满足青绿饲草,补饲以玉米、豆饼、麸皮为主的混合饲料,每只羔羊每天300~800克,经50~60天的育肥,羔羊体重达到35千克以上时出栏。1.羔羊育肥的特点。羊羔具有下列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绵、山羊的生长高峰期一般是出现在断奶前和5~6月龄这两个阶段,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良种肉羊及其杂种肉羊的日增重可达200克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选择6月龄左右努比亚山羊公羊30只,随机分成舍饲育肥组和放牧补饲组,进行65d的短期育肥试验,研究不同养殖方式对当年出生当年出栏山羊的育肥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前期(35d)2组日增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提高3.62%;育肥后期(30d)2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提高10.89%;2组全期育肥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育肥组提高7.63%。舍饲组精粗料比为41.6:58.4,日采食干物质占体重4.76%。试验羊血液生理指标均在山羊血液生理指标正常范围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2种育肥方式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放牧补饲组总蛋白、白蛋白低于正常值,在育肥日粮中要提高粗蛋白水平,这样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育肥效果。2种育肥方式增重成本舍饲组(18.89元/kg)较放牧补饲组(13.64元/kg)增加5.32元/kg,放牧补饲组育肥收益(391.4元/只)较全舍饲组(311.1元/只)高80.3元/只。选择适宜季节和放牧场地,小群放牧补饲育肥效果要优于全舍饲育肥。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甘南地区冷季补饲条件下欧拉型藏羊为对象,研究了甘南欧拉型藏羊早期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对60只甘南欧拉羊早期体重、体尺跟踪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甘南欧拉型藏羊早期生长发育速度随年龄、季节的变化而变化。4月龄(断奶)前公母羔羊生长发育迅速,4月龄断奶时公羊的平均体重由初生时4.16kg增长到26.86kg,母羊由4.12kg增长到25.08kg。公羊的各项体重体尺数据均显著均高于母羊(P0.05)。从5月龄开始,羔羊生长发育开始变缓,9月龄时体重因牧草质量下降、营养供给不足出现负增长,而体高、体长均增长缓慢;羔羊生长到11月龄时项目区进入最冷季节,公羔在11、12月龄体重下降了4.01kg,母羔下降了3.89kg。因此,甘南欧拉型藏羊早期生长发育快,应大力推广羔羊育肥出栏技术,在留足后备生产羊的前提下,对当年羔羊在秋季进行放牧加补饲育肥,加快出栏。  相似文献   

19.
试验主要研究不同育肥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羔羊育肥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呼伦贝尔羊科学育肥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选择120只(公母各半)4月龄断奶后羔羊做为试验动物,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1因素为育肥方式,分为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2种方式;第2因素为羔羊性别,分为公羔和母羔2种,共分为4组。研究不同育肥方式和性别对呼伦贝尔羔羊育肥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放牧补饲组和自然放牧组中选择接近平均体质量的5只公羔羊进行屠宰试验,研究不同育肥方式对公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放牧相比,放牧补饲羔羊的育肥体质量和日增质量显著增加(P0.05),羔羊出栏体质量达到39.37 kg,在整个育肥期较自然放牧羔羊日增质量增加38.46%。屠宰试验结果表明,放牧补饲公羔羊胴体质量、屠宰率、净肉质量、净肉率和大网膜脂肪质量均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羔羊(P0.05),分别提高34.43%、13.76%、40.55%、19.21%和87.50%,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达到54.47%和45.67%。与自然放牧相比,对断奶羔羊放牧补饲可显著增加育肥性能和屠宰性能,产肉量显著增加(P0.05)。在呼伦贝尔地区对断奶羔羊补饲是一种有效的育肥方式。  相似文献   

20.
高寒牧区羔羊育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高寒牧区羔羊的最优育肥模式,以澳洲美利奴×甘肃高山细毛羊杂种一代羔羊、邦德×甘肃高山细毛羊杂种一代羔羊、特克塞尔×甘肃高山细毛羊杂种一代羔羊(分别简称澳甘细、邦甘细、特甘细)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羔羊(简称甘高细)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全舍饲和"放牧+补饲"2种方式进行育肥试验,观测其生长(育肥期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屠宰(胴体重、屠宰率)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育肥方式对羔羊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P>0.05),全舍饲和"放牧+补饲"下,羔羊的育肥期增重分别是9.95 kg和9.83 kg,平均日增重分别是165.88 g和163.79 g,胴体重分别是14.41 kg和14.38 kg,屠宰率分别是47.61%和47.26%。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放牧+补饲"育肥羔羊的平均效益较全舍饲高35元/只;3个杂种羔羊群体的育肥效果都好于甘高细,其中特甘细的生长和屠宰性能最好。全舍饲育肥下,特甘细的胴体重分别比澳甘细、邦甘细高2.83和2.3 kg(P<0.01);"放牧+补饲"育肥下,分别比这2个群体高0.79和0.28 kg。由此说明,"放牧+补饲"是高寒牧区羔羊育肥的最优技术,特克塞尔×甘肃高山细毛羊杂种一代羔羊是羔羊育肥的最优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