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年育雏的蛋鸡,一般在深秋(10.11月份)即开始产蛋。在产蛋前(15.18周),必须将其从育成舍转入产蛋笼或产蛋舍,即转群。转群直接影响鸡产蛋性能的发挥和健康状况。为此,现将青年蛋鸡转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当年育雏的蛋鸡,一般在深秋(10-11月份)即开始产蛋.在其产蛋之前,必须将其从育成舍转入产蛋笼或产蛋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转群.转群做的好坏,可直接影响鸡产蛋性能的发挥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当年育雏的蛋鸡,一般在深秋(10-11月份)即开始产蛋.在其产蛋之前,必须将其从育成舍转入产蛋笼或产蛋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转群.转群做的好坏,可直接影响鸡产蛋性能的发挥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正>(接上期)3.育成鸡的管理(1)转群在蛋鸡生产分阶段饲养中一般需要1~2次转群,第一次是从育雏舍转到育成鸡舍,第二次是从育成舍转到产蛋鸡舍。为减少应激,转群时应注意事项见表25。(2)环境控制育成鸡的环境条件要求及控制方法见表26。(3)预防啄癖防止啄癖也是育成鸡管理的一个重点。育成鸡啄癖的预防不能单纯依靠断喙,应结合改善舍内环境、降低饲养密度、调整日粮成分、降低光照强度等综合措施。对断  相似文献   

5.
<正>在蛋鸡生产周期中分阶段饲养一般需要1~2次转群。第1次是从育雏舍转入育成鸡舍,第2次是从育成鸡舍转入产蛋鸡舍。转群是蛋鸡饲养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转群不当会对鸡群产生很大的应激反应,通常需要几天甚至一周才能逐渐恢复。这种应激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转群本身直接产生的影响,二是转群后对新的环境不习惯而产生应激。因此,为使鸡只转群时应激降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育成期对于一批种鸡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育成期的管理工作就是怎样使雏鸡在具有良好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育成期的良好管理也是获得高生产性能种鸡所必须的。该阶段饲养要点重在通过限饲,严格控制体重增长,使鸡的骨骼生长达标,并通过光照管理,使母鸡适时开产,发挥生产潜力。1转群鸡只从育雏舍转入育成舍一般在28~30日龄。转群前育成舍要与育雏舍一样严格清洗消毒,如果垫料平养,饲养密度为5只/m2,网养为6只/m2。转群过  相似文献   

7.
<正>在蛋鸡生产周期中分阶段饲养一般需要1~2次转群。第1次是从育雏舍转入育成鸡舍,第2次是从育成鸡舍转入产蛋鸡舍。转群是蛋鸡饲养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转群不当会对鸡群产生很大的应激反应,通常需要几天甚至一周才能逐渐恢复。这种应激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转群本身直接产生的影响,二是转群后对新的环境不习惯而产生应激。因此,为使鸡只转群时应激降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蛋鸡的育雏过程中 ,蛋雏在 18周龄左右时其血液中的促肾上腺皮质素和肾上腺皮素的含量开始出现稳定性差异 ,此时应及时将鸡群“搬家” ,即将适龄雏鸡转入育成鸡舍 ,再由育成鸡舍科学分解到产蛋鸡舍 ,并做好一系列清理整群工作。1 充分准备  鸡转群前要做好转群鸡舍的清洁卫生、消毒灭菌、舍内环境调节、水料槽的调整等一系列工作。此外 ,鸡群应在转群前 6h停料 ,并备好防止应激的药品。如果转群距离较远 ,尚应备好转群用的交通工具。2 科学转群  一般在雏鸡满 6周龄后应及时转入育成鸡舍 ,到 17~ 18周龄转入产蛋鸡舍 ,最迟必须在 18…  相似文献   

9.
1及时适宜转群鸡只进入产蛋舍的时间受日龄、开产期、体重、气温、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育雏期要综合各种因素计算并调控好体重及开产日期,不能造成转群太迟,因为太迟鸡只对新的生活环境不适应,将  相似文献   

10.
转群是鸡饲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由于转群本身和鸡对新环境的适应都能产生应激反应,为将此应激降低到最低限度,转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转群前充分准备饲管人员事先要了解所转入鸡舍的情况,如:疾病发生情况、免疫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转群后作准备。对所要转入鸡舍和设备进行维修,清洗鸡舍,于转群前1周进行彻底熏蒸消毒,同时调整转入鸡舍的料槽、水槽位置,备好饲料和饮水。需要转舍的鸡应在原舍内事先带鸡消毒,前3天,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1~2倍和饮电解质溶液,转群前4~6小时应停料。若转群距离较远,应备好运输工具并做好消毒。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尽量减少两舍间温差,尤其冬季或早春应在育成舍内备好取暖设备,使温度达到15℃左右。二科学转群一般雏鸡在6周龄应及时转入育成鸡舍,到17~18周龄转入产蛋鸡舍最迟必须在18周龄前转入产蛋鸡舍。转群时间夏天选择凉快的晚上或清晨,冬季选择暖和中午,春秋避开雨天。为使鸡只有足够的时间采食和饮水,转群当天24小时光照。为了防止转群人员带来交叉感染,人员最好分三组,即抓鸡组、运鸡组接鸡组。抓鸡时必须轻拿轻放,专抓鸡腿,不允许抓颈、尾部。装鸡运输箱每方米鸡密度为:6周龄15~20只17~18周龄8~10...  相似文献   

11.
蛋用雏鸡育雏育成期结束,由培育舍转人产蛋舍蛋鸡笼内饲养,其转人蛋鸡笼内时间一般要求是在17~18周龄,这样有利于新母鸡在开产前适应蛋鸡舍环境,防止个别开产鸡停产和卵黄破裂或落人腹腔发生腹膜炎,保证正常开产和产蛋。但生产中许多鸡场由于种种原因提前人笼,将8-12周龄的育成鸡转人蛋鸡舍笼内饲养。因蛋鸡舍的环境及蛋鸡笼的形式与育成舍环境及育成方式(有的网上平养、有的地面平养、  相似文献   

12.
笼养蛋鸡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饲养。第一个阶段是幼雏期,第二个阶段是中雏期,第三个阶段是成鸡产蛋期。在蛋鸡分阶段的饲养过程中,要经过两次转群,第一次是从育雏舍转到育成鸡舍,第二个阶段是从育成鸡舍转到产蛋鸡舍。 转群是蛋鸡管理的重要环节,若进行的不好,由转群带来的应激反应将会给养鸡造成损失。应激反应既可由转群本身直接产生,也可由鸡群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下面就如何减轻转群所产生的应激反应,达到科学的转群,结合自己近年来养鸡的经验谈几点注意事项: 1.做好转群前的准备工作。转群前将转入舍要彻底清扫、冲洗,顶棚和四周墙壁用白灰粉刷,鸡笼、  相似文献   

13.
在蛋鸡生产周期中分阶段饲养一般需要1—2次转群。第一次是从育雏舍转入育成鸡舍,第二次是从育成鸡舍转入产蛋鸡舍。转群是蛋鸡饲养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转群不当会对鸡群产生很大的应激反应,如有些鸡群经转群出现精神紧张,体重下降,反应敏感,偶有响声便会惊...  相似文献   

14.
蛋鸡生产中,为了便于鸡群的防疫和管理,现较多地采用分阶段的饲养方式,即育雏一育成一产蛋或育雏育成一产蛋。采用这种分阶段的饲养方式,鸡群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过1-2次的转群。认真做好转群前后的各项工作,能减少在转群中对鸡群造成的不利影响,给鸡造就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5.
蛋鸡转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蛋鸡生产周期中分阶段饲养一般需要1~2次转群。第一次是从育雏舍转入育成鸡舍,第二次是从育成鸡舍转入产蛋鸡舍。转群是蛋鸡饲养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会对鸡群产生较大的刺激,因此认真做好转群前后的各项工作.能减少转群对鸡群造成的不利影响,造就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满足蛋鸡群生长发育及产蛋需要,一般于蛋鸡群9~15周龄完成育雏育成舍转蛋鸡舍的转群工作。转群过程中,应统筹做好蛋鸡转群前、转群中和转群后的管理工作:转群前要做好蛋鸡舍整理、设备检修、温度对接、饲料过渡、光照调整、人员安排、运输准备等工作;转群中要做好转群时间的确定、转群人员的分工、转群过程的安排、装车密度的掌握工作;转群后要做好转群现场清理、温度通风控制、鸡群及时调整等工作。做好这些工作,以确保转群工作顺利完成,最大限度地降低鸡群转群应激。  相似文献   

17.
经育雏、育成期阶段后,蛋鸡进入产蛋阶段,蛋鸡的经济效益在此间才能体现出来。在产蛋期要做到饲料营养合理,饲养管理精心,生活环境适宜,鸡病防治严格,才能保持鸡群健康和高产、稳产。性成熟后转入产蛋鸡舍至饲养期末淘汰称产蛋期(21周龄-淘汰)。把育成鸡转群后到产蛋期结束分为三个时期:产蛋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相似文献   

18.
雏鸡在育雏舍生活6周左右就应转入育成鸡舍,育成期结束后,母鸡应转入产蛋鸡舍(一般以18周龄转群为宜),一直饲养到产蛋结束并淘汰(20~72周龄)。转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刚刚转入新鸡舍,鸡往往对生活环境的改变不适应,因此,转群时应特别注意使鸡群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尽量减  相似文献   

19.
正蛋鸡7~20周龄称为鸡的育成期。在提高育成率和合格率的前提下要力争鸡群生长整齐,以保证产蛋期有理想的产蛋性能。因此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关键是做好转群、限制饲养、控制体重和合理的光照制度。产蛋期要搞好初产期、高峰期和产蛋后期三个阶段的管理。1育成期饲养管理(1)做好转群前后的工作。首先要对育成鸡舍和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和消毒工作。笼养时要将料槽和水槽调到适宜的高度。育雏舍内事先要进行带鸡消毒,并  相似文献   

20.
一只蛋鸡的一生包括从育雏、育成,到后备期和产蛋期,而后备鸡质量的好坏、体质健壮与否直接关系到产蛋鸡只对恶劣条件和各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好的后备鸡在产蛋阶段即使条件稍差也可耐受,从而能获得较好的产蛋成绩。如果后备鸡质差体弱,即使环境与营养条件再好,欲想获得较好的产蛋成绩也比较困难。一、健康后备鸡的标准要求1鸡只健康,育雏、育成期未发生过烈性传染病。2后备鸡从育雏到育成的成活率高。先进的饲养管理水平下,18周成活率达到96%~97%,即使一般标准也应达到90%以上。3鸡体发育正常,体重胫长一定要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