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建立一种羊种布鲁氏菌Rev.1疫苗株PCR-RFLP鉴定方法,利用羊种布鲁氏菌Rev.1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特性,选取与链霉素抗性相关编码核糖体蛋白S12的rps L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后,将产物进行Nci I酶切,发现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Rev.1出现约500 bp条带,而不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羊种布鲁氏菌株16M则出现384 bp条带。结果表明,PCR-RFLP方法能够用于羊种布鲁氏菌Rev.1疫苗株的鉴定,这为今后区分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Rev.1免疫与野株感染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AMOSPCR是近年来在布鲁氏菌上尝试使用的一种布鲁氏菌检测方法,可作为布鲁氏菌诊断及菌种类型鉴定的PCR方法,可区分牛种布鲁氏菌1、2、4型,羊种布鲁氏菌、猪种布鲁氏菌、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本试验用来自国内的疫苗S2,M5及国际上常用的布鲁氏菌疫苗S19,104M试验AMOSPCR的效果,同时对AMOSPCR扩增条带进行测序。结果表明,除国内布鲁氏菌S19检测结果与国外菌株不同外,其余的几种疫苗株都得到典型的特征性条带。同时测序结果也表明各种属条带无交叉反应,为今后国内诊断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研究指出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疫苗免疫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已经获批上市的布鲁氏菌病疫苗共有七种,分别是S2株、M5/M5-90株、M5-90Δ26株、Rev.1株、A19株、A19ΔVirB12株和BA0711株。对上述疫苗的背景、免疫程序、基因组及保护力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动物布鲁氏菌活疫苗选用提供指导,并针对现有疫苗的优缺点,展望未来研发安全、高效、可鉴别诊断、不感染人的新型疫苗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S2株、M5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对本地杂交山羊诱导的抗体消长动态规律、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试验对36只不同日龄、不同性别的健康山羊(含妊娠母羊9只)随机平均分组,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方法分别对口服S2株、M5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的试验山羊,在免疫后第7,14,21,42,90天时对血液中布鲁氏菌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疫苗一次免疫对本地杂交山羊的最长保护期为90 d,其中S2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可适用于不同日龄、不同性别本地杂交山羊使用,也适用于妊娠期间山羊的免疫;M5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可引起妊娠母羊免疫副反应及严重的流产症状。说明较M5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S2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具有使用方便且安全有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疫苗免疫是布鲁氏菌病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动物使用的布鲁氏菌疫苗主要有牛种布鲁氏菌A19菌株弱毒疫苗、羊种布鲁氏菌M5菌株弱毒疫苗、羊种布鲁氏菌Rev.1弱毒疫苗和猪种布鲁氏菌S2菌株弱毒疫苗。正在研发的疫苗主要有基因工程弱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各种疫苗均存在优缺点,本文对动物布鲁氏菌疫苗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三种布鲁氏菌病疫苗株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系统比较我国现有布鲁氏菌病疫苗株A19、M5和S2的毒力,分别用上述3种疫苗株以1×105CFU/只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每隔2周采集小鼠脾脏,分离细菌,测定各疫苗株在小鼠脾脏中的存留时间。结果 A19、M5、S2在小鼠体内存活时间依次为14周、大于16周、6周。将以上3种疫苗株分别以1×109CFU/只免疫Hartley豚鼠,15日后测定豚鼠脾脏含菌量,结果 A19、M5、S2免疫后每克脾脏含菌量分别为2.8×104CFU、大于6.7×105CFU、3.8×103CFU。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使用的布鲁氏菌疫苗中,S2毒力最弱,A19其次,M5最强。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考查布鲁氏菌分子标记、毒力基因缺失疫苗株YZ-2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原性。对YZ-2菌落形态、生化特性、变异检查试验、毒力、遗传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免疫小鼠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进行试验,并与其亲本株S19进行比较。结果显示,YZ-2的形态及生化特性同亲本株S19相一致,但变异检查试验结果显示YZ-2由亲本株的光滑型变为粗糙型;毒力试验证实YZ-2的毒力与亲本株S19显著减弱,且YZ-2遗传稳定性良好。免疫原性试验证实,布鲁氏菌YZ-2在整体上具有与亲本株相似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布鲁氏菌分子标记、毒力基因缺失疫苗株YZ-2的安全性较S19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好,且具有与亲本株相近的免疫原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均构成严重威胁,使用疫苗免疫是防控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光滑型牛种布鲁氏菌19(S19)活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广泛应用且效果良好的布病疫苗,至今为止仍是使用最广泛的疫苗之一。本文主要从应用情况及目前研究进展两大方面对S19疫苗进行概述,以期为日后使用该疫苗预防布鲁氏菌病提供借鉴及为疫苗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鉴别我国牛种布鲁氏菌疫苗株A19与野生菌株,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基因测序,对疫苗株A19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析筛选,选取其中部分SNP位点,通过与布鲁氏菌常见种、生物型标准参考菌株和疫苗株基因组SNP位置核苷酸测序比较,验证SNP位点的A19特异性。结果表明,共筛选获得A19基因组29个SNP位点,验证ClpX G825-C825、LysR A605-C605、Omp2b G503-A503这3个SNP位点为A19(或S19)特异,揭示了A19基因组SNP位点分布情况,为疫苗株A19与野生菌株鉴别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接种布鲁氏菌疫苗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布鲁氏菌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标明可以通过口服或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免疫。董炳梅等[1]经阴道途径给小鼠接种布鲁氏菌S2疫苗,然后检测树突状细胞等免疫因子的变化,认为阴道接种疫苗后树突状细胞明显增多,并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本研究尝试通过阴道途径对羊只进行布鲁氏菌病S2疫苗的免疫,然后检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毒力较弱且能够区分疫苗免疫与自然感染的羊种布鲁氏菌候选疫苗株,本研究构建羊种布鲁氏菌Rev.1疫苗株VirB12基因缺失突变株。分别扩增Rev.1疫苗株VirB12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序列以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采用融合PCR方法将3个基因片段连接构建突变盒,连接至pMD19-T载体,电转化入布鲁氏菌Rev.1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获得Rev.1-ΔVirB12突变株。Rev.1-ΔVirB12连续传代15代未发生回复突变。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Rev.1-ΔVirB12的构建为羊种布鲁氏菌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分子标记、毒力缺失疫苗株△S19-2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自杀质粒,用定向同源重组的方法,把改造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Luc NF^+替换布鲁氏菌S19疫苗株Bp26基因部分片段,构建出布鲁氏菌Bp26基因缺失突变株△S19-1。在此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敲除△S19-1上的毒力基因Bmp18,构建成△S19-2。用PCR与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在布鲁氏菌中表达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Bp26基因与Bmp18基因改造成功,△S19-2具有Bp26基因分子标记、Bmp18毒力基因缺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是一种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能给公共卫生和畜牧业带来严重危害。常用的布鲁氏菌病原检测方法包括布鲁氏菌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其中的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布鲁氏菌检测、菌种鉴别、疫苗株与野毒株区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在通用型布鲁氏菌、不同种型布鲁氏菌及布鲁氏菌疫苗菌株检测与鉴别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检验检疫、流行病学调查、人与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羽 《兽医导刊》2010,(7):44-45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现有的畜用减毒活疫苗有S19、S2、M5和RB51等,死疫苗有牛种布鲁氏菌45/20,羊种布鲁氏菌H38等,人用活疫苗主要有19-B和104M等。现有的疫苗种类有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但是应用效果比较好的还是减毒活疫苗,其它种类的疫苗虽也有人尝试,  相似文献   

15.
王羽 《动物保健》2010,(7):44-45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现有的畜用减毒活疫苗有S19、S2、M5和RB51等,死疫苗有牛种布鲁氏菌45/20,羊种布鲁氏菌H38等,人用活疫苗主要有19-B和104M等。现有的疫苗种类有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但是应用效果比较好的还是减毒活疫苗,其它种类的疫苗虽也有人尝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免疫布鲁氏菌疫苗的牛羊开展抗体检测,掌握布鲁氏菌疫苗免疫抗体变化规律,为制定牛羊布鲁氏菌病合理的免疫监测方案提供技术参考。试验选取布病阴性的牛开展S2和A19疫苗的免疫试验,免疫后第15、30、45天采血,分离血清。选取布病阴性的羊开展S2疫苗免疫,在免疫后第7、15、30、45、135天采血分离血清。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方法检测布鲁氏菌病抗体。此外,对使用S2疫苗免疫的6个试点县牛羊开展免疫抗体检测,并应用RBPT方法和c ELISA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当前我国常用的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S2株)对羔羊免疫后血清抗体产生以及早期生产性能的影响,将90只1月龄湖羊羔羊随机均分为3组(M5免疫组、S2免疫组、对照组),M5免疫组皮下注射M5株疫苗,S2免疫组口服S2株疫苗,对照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免疫后观察疫苗免疫副反应,并于免疫前及免疫后7、14、21、28、90、120 d采集血液样品进行抗体检测,首先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检,再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复核。参试羊群于免疫前及免疫后30、60、90、120 d称重,分析判断M5、S2株疫苗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5株疫苗免疫羔羊引起的免疫副反应较大,S2株疫苗相对较小;M5株疫苗免疫后7 d即可检测到血清抗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2.86%,14 d达到峰值(96.43%),120 d降至29.63%;S2株疫苗免疫羔羊后7 d同样可检测到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4.48%,14 d血清抗体阳性率达93.10%,120 d降至27.59%。免疫M5、S2株疫苗均会对羔羊早期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导致生长发育缓慢,其中M5株疫苗影响较大,羔羊在各阶段的体重指标以及阶...  相似文献   

18.
多重PCR方法鉴别牛、羊、猪种布鲁氏菌株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eri作为布鲁氏菌属特异性基因,以IS711基因拷贝数差异作为布鲁氏菌种间特异性标志,建立了鉴别牛、羊、猪种布鲁氏菌株的多重PCR方法。结果: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扩增出大小为494 bp和178 bp的两条带,羊种布鲁氏菌M28株扩增出大小为733 bp和178 bp的两条带,猪种布鲁氏菌S1330株扩增出大小为285 bp和178 bp的两条带,均与预期吻合;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流产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大肠杆菌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硫化氢和血清学试验结果也符合相应种布鲁氏菌的特点。结果表明,本研究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牛、羊、猪种布鲁氏菌株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克隆了羊种布鲁氏菌16M株、羊种布鲁氏菌M28株、犬种布鲁氏菌、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A19株、猪种布鲁氏菌S2株的omp28基因并对以上不同种菌株的omp28基因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结果显示不同种布鲁氏菌omp28基因之间仅6个碱基不同,而且只有2个氨基酸不同,亲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处氨基酸的差异对蛋白亲水性不造成影响.将羊种布鲁氏菌16M的omp28基因亚克隆到pET32a中表达,OMP28在低温下诱导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Westem-blot结果显示OMP28反应原性良好,是布鲁氏菌病诊断抗原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布鲁氏菌BPE159基因缺失株,研究缺失株体外生长变化特征及其在宿主细胞中的存活能力,探究布鲁氏菌感染期间分泌蛋白BPE159对自噬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布鲁氏菌BPE159基因重组质粒,电转化布鲁氏菌S2308感受态细胞构建BPE159基因缺失株S2308ΔBPE159。PCR扩增BPE159基因,连接转化构建pBBR1MCS-4-BPE159载体,提取质粒进行电转化,构建BPE159基因回补株S2308ΔBPE159-C。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缺失株和回补株遗传稳定性。构建布鲁氏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布鲁氏菌侵染后自噬细胞因子ATG5、Beclin1、LC3a和LC3b基因表达水平。以S2308、S2308ΔBPE159和S2308ΔBPE159-C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收集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PE159基因缺失对布鲁氏菌侵染后自噬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在相同起始浓度下培养S2308、S2308ΔBPE159及S2308ΔBPE159-C株,观察细菌生长变化趋势;评价S2308ΔBPE159株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