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放线菌病是呈地方性散发性流行的传染病,由于发病病情缓慢,病程较长,病畜发病在牛群占比较低,很容易被勿视。但牛放线菌病对养牛业危害较大,如果防治措施不当,带来经济损失也较大,通过阐述牛放线菌病的发病情况、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对防治牛放线菌病提出了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牛、羊、猪、马和其他家畜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本文就牛放线菌病的防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牛放线菌病又称为大颌病,是由放线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慢性传染性疾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典型的临床特征是在头部、颈部和下颌出现化脓性和结缔性组织增生。虽然牛放线菌病不会导致牛出现较高的死亡率,但是因为发病后会严重降低饲料利用,提升经济成本,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济损失。近些年,随着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牛放线菌病发生率呈现高发趋势,因为防治不及时带来严重的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牛放线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牛放线菌病又称为大颌病,是多种家畜和人类共患的多发性、非接触性、化脓性、肉芽肿型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中对牛的危害最为严重,对绵羊和山羊的危害较少。牛放线菌病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头部放线菌肿胀。最近几年,随着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牛放线菌病的报告病例呈现增多趋势,虽然呈现散发性流行,但是如果防治不及时,将会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增生性传染病,羊、牛和其他家畜以及人都能够感染。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是引起发病的主要病原,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放线菌也与之相关。牛的易感性最高,绵羊和山羊次之,且牛和绵羊之间能够相互传染。病羊主要特征是头部、皮下以及皮下淋巴结组织发生脓性结节肿胀。该病往往呈散发性,基本不会呈流行性。现主要概述羊放线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变过程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牛放线菌病又叫大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它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两者引起的放线菌病组织不同,牛放线菌引起骨骼的放线菌病,林氏放线菌引起皮肤和软组织器官的放线菌病,尤以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为主,本病采取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牛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牛最为易感。  相似文献   

8.
对牛放线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广大养牛者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放线菌症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牛放线菌主要侵害骨骼,林氏放线菌主要侵害皮肤和软组织器官。1牛放线菌病本病以头颈、颌下和舌出现放线菌肿为特征。病主要害2~5岁牛,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牛放线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以孢子及菌丝状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在嗜水性或微碱性土壤中极易存活。  相似文献   

10.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牛放线菌病的病原体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以2~5岁幼龄牛最为易感.  相似文献   

11.
羊放线菌病是羊受到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的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多呈散发情况,传染性不强,对羊的生长发育和饲料报酬具有影响,发病后对羊养殖场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对羊放线菌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该病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为养殖场防治羊放线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放线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多菌性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多见,但目前尚未有牦牛患该病的详细报道.笔者专门对牦牛放线菌病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和防治结果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牛放线菌病综合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为下颌出现放线菌肿,又叫大颌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有治疗方法。1病原学牛放线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在其幼龄培养物中呈类白喉杆菌,而在老龄培养物和浓汁中钓取的黄色硫磺样颗粒病料压片中为多  相似文献   

14.
肉牛放线菌病是由于感染牛放线菌、林氏放线杆菌而导致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一般牛放线菌会导致骨骼出现发病,林氏放线菌会导致皮肤和乳腺、肺脏以及软组织器官出现发病,主要特征是头、舌、颌下、颈形成放线菌肿。该病在全世界各地都可发生,且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往往呈慢性和散发性流行。该病主要是牛易感,尤其是2~5岁的牛易感性较高,另外羊、猪、鹿以及人等都能够感染。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登堂  王海峰 《畜牧兽医杂志》2007,26(3):103-103,104
牛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为下颌出现放线菌肿,又叫大颌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牛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头、颈、颌下和舌出现放线菌肿为特征。本病主要侵害牛,2岁~5岁的牛易感,呈散发性发生。牛放线菌主要侵害骨骼,是一种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杆菌。在牛的组织中外观似硫磺  相似文献   

17.
牛放线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线菌病是家畜和人的一种传染病。牛放线菌病的特征是在舌、颌下、头和颈的皮肤及软组织等部位,形成局灶性坚硬的放线菌肿和疖子颗粒。初期和中期为黄色,晚期呈灰黑色颗粒。1病因病原体主要为牛放线菌及林氏放线杆菌。牛放线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较细长,可以感染人类;林氏放线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常侵害软组织,是牛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两者在病组织及浓汁中形成肉眼可见的黄色颗粒“菌芝”,呈放线状排列,所以称为放线菌。本病是由健畜食入被本菌污染的禾本科植物如牛草(芸冬草),尤其是麦草和谷壳,刺伤粘膜或皮肤,由创伤后而感染,幼…  相似文献   

18.
<正>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的亚急性、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奶牛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引起的一种内、外源性、慢性非接触性人畜共患病,以头部、颈部、颌下和舌淋巴组织内形成硬的结节肿胀和慢性化脓灶为特征。该病病程长,常规治疗用药量大且极易复发,如治疗不及时,患牛生长发育受阻,很快消瘦,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笔者在近两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接诊了12例奶牛放线菌病,均采用碘伏配合中医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  相似文献   

19.
牛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主要是牛放线菌,该菌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引起牛的"大颌病"。对畜牧业的发展有很大危害,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本文概述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表现、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阐述了该病的治疗及防制措施,以期与广大兽医工作者们一起提高对牛放线菌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放线菌病是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多种致病性放线菌引起,不仅可以引起牛、猪、马等动物发病,还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此病以牛最为常见,尤其是肉牛发病较多,尤其是2-5岁的牛。引起此病的病原微生物为牛放线菌、林氏放线菌等,牛放线菌可引起骨骼疏松性骨炎,林氏放线菌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器官(如乳腺、肺、舌等)的病变。近年来,随着养牛业的发展,放线菌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笔者根据当地的发病情况,和大家探讨一下此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