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棘球蚴病(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的中绦期—棘球蚴(echinococcus)寄生在哺乳动物脏器内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危害严重。为了掌握贵南县牦牛、藏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我们利用牛、羊集中屠宰期对近年来我县牦牛、藏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发现2011-2014年间牦牛和藏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分别为牦牛26.67%,18.94%,11.25%,22%,藏羊为46.94%,28.94%,12.5%,25.33%。  相似文献   

2.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科动物的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在牛、羊、人等多种哺乳动物的脏器内而引起,是一类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3.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科动物的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在牛、羊、人等多种哺乳动物的脏器内而引起,是一类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4.
<正>青海省互助县北山地区是白牦牛的主产区,白牦牛是牦牛中的一个经济类型。棘球蚴病(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在牛、羊、猪、人及其他动物的肝脏、肺脏及其他器官中引起的。家畜被棘球蚴侵袭后,幼畜发育迟缓,成畜生产  相似文献   

5.
<正>青海省互助县北山地区是白牦牛的主产区,白牦牛是牦牛中的一个经济类型。棘球蚴病(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在牛、羊、猪、人及其他动物的肝脏、肺脏及其他器官中引起的。家畜被棘球蚴侵袭后,幼畜发育迟缓,成畜生产  相似文献   

6.
牦牛脑包虫病也叫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蚴的幼虫寄生在牦牛大脑、脊髓,而引起脑炎、脑膜炎等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体内寄生虫疾病。多头蚴的最终宿主为犬科类动物,由于牧区农牧民有饲养犬科类动物看家护院的习惯,因此,在牧区牦牛脑包虫病的发病率很高。当健康牛接触到被犬科类动物粪便污染的垫料、饲料、饮用水和牧草后,寄生虫就会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产生危害,因此,做好该种疾病防控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牦牛脑包虫病的药物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羊包虫病是由多头蚴和棘球蚴感染引起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多头蚴俗称脑包虫,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羊的大脑和脊髓内而引起以神经症状为主的脑部寄生虫病。棘球蚴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包括无头棘球蚴,人行棘球蚴以及多房棘球蚴,该种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羊的肝脏、肺脏,同时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多头蚴和棘球蚴最终宿主是犬科类动物,它们会寄生在犬科类动物的小肠内,成虫成熟以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当健康羊接触到被虫卵污染的垫料、饲料、草料、饮用水后,寄生虫就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多头绦虫会进入到羊的大脑组织,棘球蚴会寄生在羊的肝脏、肺脏等脏器。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民和县羊包虫病发病情况开展调查,然后论述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哺乳动物脏器所引起的疾病。家畜被棘球蚴侵袭后,幼畜发育迟缓,成畜生产效能急剧降低,严重时可以引起死亡。此病又为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对于目前久治县白玉乡家畜棘球蚴的感染情况和危害程度。我们于2007年8~12月对白玉乡的定点屠宰场的牦牛屠宰时,用随机抽取515头牦牛进行棘球蚴病的调查,结果检查出阳性牛165头,感染率32.03%,此次调查为久治县今后更好的搞好牦牛棘球病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不同地区棘球蚴感染率的差异较大,从1989—2003年的资料分析,都兰县羊棘球蚴感染率98.53%,门源县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29.42%,达日县牦牛的的感染率86.80%,某军牧场4岁以上牛感染率100%。天峻县牦牛棘球蚴感染率为37.8%,玉树州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78.13%,海南州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19.30%。青海人群本病的平均患病率为2%,少数牧区高达7%~10%。海北州从1991—2003年间开展棘球蚴病综合防治,牛棘球蚴平均感染率降至5.23%。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降至8.50%。犬细粒棘球蚴绦虫感染率由综防前的63.64%下降为零,防治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1流行特点包虫病是因羊大脑和脏器组织中存在棘球蚴而引起的。包虫病作为体内寄生虫病,对羊、牛、马等牲畜及其他野生动物均会造成侵害。棘球蚴会寄生在犬科动物的肠道中,犬科动物是棘球蚴的终末宿主。病原会顺着羊的饮食渠道进入体内,并不断生长发育,逐渐转移到肝肾和大脑等器官中引起病变。棘球蚴呈包囊状,内有黄色液体,包囊内部附着棘球蚴的原头蚴,少部分情况下,棘球蚴会脱落在囊液中。  相似文献   

11.
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在哺乳动物的脏器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细粒棘球绦虫寄生在犬、狼的小肠内,棘球蚴则寄生在牛、羊和人的肝、肺内。由于蚴体生长力强、体积大,对人畜危害严重。我们于2007年7月,对尖扎县坎布拉镇部分自然村、牧羊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8月借当地牛、羊大量上市,屠宰人库、外运的机遇,对我县各定点屠宰场内牦牛和绵羊棘球蚴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尖扎县人棘球蚴的感染情况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次調查,共解剖牦牛16头,犏牛7头。发現內外寄生虫20种,其中肝片吸虫、胎生网尾綫虫、棘球蚴与牛皮蝇是主要寄生虫。本文报告了几例罕見的棘球蚴病例,其中一例肝多房性棘球蚴重达28市斤。  相似文献   

13.
羊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由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棘球蚴寄生于绵羊、山羊和牛等家畜的肝脏、肺脏和心脏等组织中所引起。人和各种野生的啮齿类也可感染。棘球蚴体积大,生长力强,并可寄生于人畜体内任何部位,不仅压迫周围组织使之萎缩和功能障碍,还易造成继发感染,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病原体棘球蚴是棘球绦虫的中绦期。我国常见的棘球绦虫有: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中。  相似文献   

14.
正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由带科、棘球属绦虫的中绦期幼虫-棘球蚴寄生于羊、牛、骆驼、猪、人及其它动物肝和肺等器官中所引起,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危害极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此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列为人畜共患二类疫病和16种优先防控疾病之一。一、发育过程及流行特点犬科动物为终末宿主,羊、牛等动物是中间宿主。寄生于犬科动物小肠中的成虫发育成熟后,其孕节  相似文献   

15.
正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寄生在牛、羊、猪、人及其他动物的肝脏、肺脏及其它器官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又称棘球蚴病。棘球蚴体积较大,生命力强,可寄生在宿主体内的任何器官,压迫周围组织造成萎缩和功能障碍,易导致继发感染。尤其是蚴囊破裂,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死亡,是养殖区域一种重要寄生虫病。其成虫为棘球绦虫,寄生在犬科动物的小肠中。该病是威胁人和羊只健康的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青海贵南县牦牛、藏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方法]在牛、羊集中屠宰期对近年来牦牛、藏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1—2014年间,牦牛感染率分别为26.67%、18.94%、11.25%、22%;藏羊感染率为46.94%、28.94%、12.5%、25.33%,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说明当前的牛羊驱虫和家犬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吐尔尕特口岸区域内牛、羊体内寄生虫情况,采用常规剖检法,对吐尔尕特口岸范围内的6头牦牛、14只绵羊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体内寄生虫检查,经检查绵羊感染寄生虫13只,从绵羊体内检出寄生虫9种,感染率92.8%,牦牛感染寄生虫6头,牦牛体内检出4种,感染率100%。证明口岸区域内牛、羊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其中牛、羊棘球蚴、细颈囊尾蚴、肝片吸虫为人畜共患病,对今后进一步加强口岸范围内动物寄生虫病的疫情监测和当地牛羊出口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贵南地区牦牛棘球蚴病的感染情况,我站于1997年10月份利用屠宰季节对贵南县(塔秀乡、森多乡、过马营乡和茫拉乡)上缴的部分菜牦牛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是肉眼观察和手触摸。并对各脏器棘球蚴寄生数量进行了统计。牦牛各脏器棘球蚴寄生数量和感染强度见表...  相似文献   

19.
我省牦牛棘球蚴病的感染率达48.5%—100%,至今尚未见到有关治疗效果的报道。我们在应用丙硫苯咪唑治疗绵羊棘球坳病试验的基础上,于1988年10月又用丙硫苯咪唑对牦牛棘球蚴病进行了治疗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调查海晏地区绵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为46.13%,牦牛棘球蚴病的感染率为16.85%,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33.33%,人的棘球蚴患病率为0.69%。这与1991年的调查数相比感染率有所下降,而与综防后的1994年相比,感染率大幅度回升,说明海晏地区棘球蚴病的危害依然严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防治,促使棘球蚴病达到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